澳大利亚小麦种植业
澳大利亚小麦种植业网络图片,世界小麦单产示意图,绿色越深单产越高。
澳大利亚野生状态下广泛分布着小麦,由于小麦繁殖能力、耐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在沙漠地区也会生长。如下图所示,小麦产量最高的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及西澳大利亚州,野生小麦有密集的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也有分布。
野生小麦在澳大利亚的天然分布
小麦-绵羊带地势平坦,由于大分水岭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气较少,年降雨量为400-600毫米。墨累达令河流经东部,大型的种植农场都位于这一地带。
澳大利亚小麦多采用少耕或免耕的方式播种,维持宝贵的土壤湿度,保护土壤团粒结构少受破坏,可提高小麦的产量。澳大利亚小麦的平均每英亩产量为0.7吨,良好灌溉条件下可达到2.5吨。
为满足不同种类的食品生产,澳大利亚小麦分为八大类别。小麦等级是根据其固有的籽粒硬度,质量和特定食品生产的适用性进行分类。行业内组织“澳大利亚小麦质量”负责对新品种小麦进行归类。澳大利亚的小麦分类保证了人类食用和动物饲料市场上使用的粮食在物质属性,加工表现和食品质量上的一致性。
3.1澳大利亚上等硬粒小麦APH
ü 占澳大利亚作物5-10%;
ü 是澳大利亚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制粉小麦,不低于13%(APH2)和14%(APH1);
ü 包含白色种皮和硬粒小麦品种,具有上等的制粉质量;
ü 强面筋,高出粉率,低灰分含量;
ü 面粉非常适合中国式的黄碱面条,色泽鲜亮和注重食味品质的日本拉面,和有质感的干白盐面条,盘式面包,炉烤面包和馄饨皮;
ü 主要出产于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
3.2澳大利亚硬粒小麦AH
ü 占澳大利亚作物15-20%;
ü 通常分离出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1.5%(H2)和13%(H1);
ü 澳大利亚硬粒小麦(AH)由特别的白色硬粒小麦品种组成,具有优质蛋白质和强面筋特点,出色的制粉质量,高出粉率,低灰分含量和高吸水性;
ü 面团稳定性好,特别适合一些因为高温和潮湿而导致加工环境困难的国家;
ü 较高的面糊粘度值,适用于亚洲面包和面条食品,例如:速食和新鲜的黄碱面条和干白盐面条,欧洲式的盘式和炉烤面包,中东式的平面包和中国的馒头食品;
ü 整个澳大利亚小麦带都种植AH小麦种类,大部分的港口具备发货能力。
3.3澳大利亚优质白麦APW
ü 占澳大利亚作物30-40%;
ü 其蛋白质含量确保不低于10%;
ü 多用途的白色硬粒小麦,具备优质的蛋白质,生产出强力,稳定且平衡的面团;
ü 高制粉能力,用以生产纯净,洁白,色泽光鲜的面粉,良好的出粉率和低灰分含量;
ü 适合多种不同的食品生产,例如:中东平面包和印度薄饼,皮塔饼,唐杜里面包,中国的馒头,批量面包生产,亚洲面条,糖果和糕点;
ü 整个澳大利亚小麦带都种植澳大利亚优质白麦;
ü 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类小麦,产量基本占据澳大利亚作物的三分之一。
3.4澳大利亚优质白面麦APWN
ü 占澳大利亚作物5-10%;
ü 澳大利亚优质白面麦蛋白质含量严格控制在10-11.5%之间;
ü APWN由精选的AH和APW小麦种类组成;
ü 具备高面粉淀粉糊化特性,理想的面粉颜色和颜色稳定性;
ü 是专门开发的硬粒小麦,作为优质面麦混合的首选成分,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
ü 种植于西澳大利亚州。
3.5澳大利亚面麦ANW
ü 占澳大利亚作物5%以下;
ü 理想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0.5%,分离出的蛋白质含量介于9.5-11.5%之间;
ü 高淀粉糊化,光鲜的奶油色面粉及上等的面条品质;
ü 小麦的出粉率为60%,低灰分含量,良好的颜色;
ü 适用于生产满足特定口感的白盐面和日本乌冬面,深受日本乌冬面市场和韩国拉面市场的青睐,精选的硬粒种类的小麦混合后作为出口产品;
ü 主要产于西澳大利亚州。
3.6澳大利亚标准白麦ASW
ü 占澳大利亚作物20-25%;
ü 澳大利亚标准白麦没有蛋白质含量的限制要求;
ü 白色硬粒的通用型小麦,具备优质的外观;
ü ASW生产中筋面粉,外观洁白光鲜,出粉率高,低灰分含量,具备良好的吸水性;
ü 面团强度和延展性相当平衡,适合生产中东,伊朗和印度式的面包,例如:薄脆饼,印度烤饼和薄煎饼,能确保出色的外观和质感;
ü 生产的面粉适用于不同种类的面条,面包和小面包,以及亚洲馒头食品的生产;
ü 澳大利亚各个小麦生产州都种植澳大利亚标准白麦。
3.7澳大利亚优质杜伦小麦ADR
ü 占澳大利亚作物5%以下;
ü 通常分离出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3%;
ü 适合生产高品质的意大利面食,蒸粗麦粉和意大利硬面包;
ü 非常坚硬的麦粒种类组成,玻璃质和琥珀色内核;
ü 研磨制粉产出的粗粒小麦粉产量较高,黄色素成分较高;种植于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南澳大利亚州和维多利亚州的边界地区;
ü 澳大利亚国内对于ADR的需求量相当高,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3.8澳大利亚软粒小麦ASFT
ü 占澳大利亚作物5%以下;
ü 分离出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介于9.5%和10.5%之间;
ü 澳大利亚软粒小麦包含了非常特别的软粒小麦种类,与其他级别的小麦相比,其面粉色泽更洁白光鲜,低灰分含量,平衡的弱筋面团和低吸水性;
ü 面粉最适用于生产高质量的糕点,甜点和糖果食品,也适用于生产饼干,蛋糕,馒头和膨化休闲食品;
ü 出口的ASFT主要来自西澳大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出产的ASFT主要用于国内面粉生产。
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水分、养分、温度、光照和空气等。要取得小麦高产,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品种,另一方面要通过田间管理创造适宜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4.1土壤:一般认为,最适宜小麦生长的土壤,应是熟土层厚、结构良好、有机物丰富、养分全面、氮磷平衡、保水保肥力强、通透性好。此外、还要求土地平整,这样才能确保排灌自如,使小麦生长均匀一致,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4.2水分:水分对小麦的生长非常重要。据研究,每生产1千克小麦约需1,000-1,200千克水,其中有30%-40%是由地面蒸发掉的。在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大约只有需水量的1/4左右。所以麦田的不同时期灌水,以及采取抗旱保墒措施,对于补充小麦对水分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小麦的营养价值及用途
小麦会引起特定人群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在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调查研究表明被调查地区大约有0.5-1%的人口患有未被察觉的乳糜泻。是免疫系统对麸朊产生不良反应所造成的疾病。麸朊是一种在小麦和小麦族中其它类似的谷物,比如大麦和黑麦中发现的麸质蛋白质。对待乳糜泻仅有的有效方法就是终生实行无麸质饮食。
澳大利亚在全球范围内是相对小的粮食生产国,然而因其人口少,澳洲在全球贸易中的出口占很大比重。澳洲占全球小麦产量的3-3.5%,但却在每年1亿吨的全球小麦交易中占到了10-15%。
澳大利亚小麦行业以出口为主,全国总产量的65–75%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澳大利亚大部分小麦通过散货船运方式出口,10大进口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日本、中国、伊拉克、马来西亚、也门、苏丹和菲律宾的进口量占据澳大利亚出口量的80%。澳大利亚得益于对仓储和货运设备的不断投资,确保了现代,高效,安全的仓储和运输服务以及出口粮食港口。
http://iask.sina.com.cn/b/6573322.html分享到:本文档下载打印该页
澳大利亚甘蔗种植及制糖业
澳大利亚甘蔗种植及制糖业澳大利亚是处于南半球的主要产糖国,食糖年产量可达500万吨,其气候适于甘蔗生产。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均年消费量为40千克,但总消费量仅占其产量的20-25%,是世界主要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食糖产业从甘蔗种植至食糖生产全过程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生产率较高。产品以原糖为主,生产部份精糖。
甘蔗是一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禾本科草本植物,属C4作物。秆直立,粗壮多汁,表面常披白粉,叶为互生,边缘具小锐齿,花穗为复总状花序。成熟的茎杆可高达3至6米,直径2.5至3.5厘米。颜色从白色到黄、深绿、紫、红等色。
在澳大利亚,野生甘蔗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如右图所示,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海岸带,以及北领地的雨林地区。在其他各州未发现野生甘蔗的分布。
图:野生甘蔗在澳大利亚的分布引自http://www.ala.org.au/australias-species/
2 澳大利亚甘蔗种植农场
甘蔗种植区域示意图,图片来自:http://www.rochedalss.eq.edu.au/sugar.htm
3 澳大利亚甘蔗的种植历史
昆士兰的东海岸有着种植甘蔗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年平均降雨量可达1,500毫米,有良好的灌溉条件;生长期的气温达到21摄氏度以上;土地平坦缓坡;土壤肥沃,排水能力好,这其中水源条件是最重要的制约因子。甘蔗种植业使用了全澳大利亚8%的灌溉用水。
新植甘蔗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栽种后不久即生根,长出许多嫩芽,形成丛状。收割时仅收割甘蔗茎,将蔗头即宿根仍留在土壤内,来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茎。因此,甘蔗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获多的可达7-8次。
5 澳大利亚糖的生产,消费和贸易
・ 经过榨糖之后剩下的甘蔗渣,约有50%的纤维可以用来造纸;
・ 利用甘蔗渣生产纸碗;
・ 制备具有功能性的蔗渣纤维素衍生物,再生纤维素膜是一种十分有途的高分子膜材料,可作为
・ 制备微晶纤维素;
・ 甘蔗渣制备人造地板及复合材料;
・ 利用甘蔗渣制备吸附材料;
・ 甘蔗渣液化制备聚氨酯材料;
・ 作为燃料,直接燃烧提供制糖厂所需的电力和热能。
6.3甘蔗渣制造有机肥的探索
总之,澳大利亚的甘蔗种植和制糖业因为创新、品质、服务及可靠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对澳大利亚的经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糖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出口农作物产品仅次于小麦,也是全澳的第四大出口农产品,是昆士兰州排名第三的大宗商品仅次于牛肉,水果/坚果。
http://www.google.com/patents/CN103265340A?cl=zh分享到:本文档下载打印该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