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澳洲有那么多有“袋子”的动物
为什么澳洲有那么多有“袋子”的动物行走的五花肉@2023.04.03,01:00下午澳洲是有袋类哺乳动物的王国,比如袋鼠、考拉和袋熊都生活在那里。这片陆地上居然生活着这么多有袋类哺乳动物,那么问题来了: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这些有袋类哺乳动物么?
答案是否定的。据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RobinBeck的研究,有袋类动物在“搬到”澳洲之前已经存在了至少7000万年。RobinBeck谈到:“有袋类动物显然不是澳洲‘土著’品种,而是外来‘移民’。”
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有袋类哺乳动物是个“怪咖”。不像人类、犬类和鲸鱼之类的胎盘哺乳动物,有袋类哺乳动物的幼崽的发育相对不够全面,需要在母亲的育儿袋中继续长大。“幼崽生下来发育非常不健全。它们会趴在母亲通常长在育儿袋中的乳头那,基本是一直衔着、长时间的吮吸母乳,通常一喝就是几个月,”Beck谈到。
有袋类哺乳动物的“故乡”
在那以后,一些有袋类动物灭绝,但是南美仍是有袋类动物的“圣地”,有100多种负鼠,七种鼩负鼠,还有可爱的monitodelmonte(南猊),它的西班牙名字的意思是“山上的小猴子”。另一方面,在过去的一百万年里,负鼠们向北迁移,现在居住在北美,这就是弗吉尼亚负鼠,唯一一种生活在墨西哥北部的有袋类哺乳动物。
但负鼠(opossum)与袋貂(possum)不同,袋貂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袋鼠的“近亲”,从解剖的角度看也不同,不如南美负鼠没有下门牙。
那么,有袋类动物是怎们从南美“搬到”澳洲的呢?
大约四千万到三千五百万年前,南美洲和澳洲都与南极洲相连,是一块巨大的陆地。那时的南极洲不是被冰雪覆盖,而是被温带雨林覆盖,是一个不错的居住地。Beck说,看上去是有袋类动物和“亲戚们”从南美洲起源,穿过南极洲最终抵达澳洲。甚至还有化石证据显示,在南极洲的Seymour岛上发现了有袋类动物的化石。澳洲最古老的有袋类动物的化石在昆士兰州一个名为Tingamarra的5500万年前的遗址处发现。这些化石类与南美洲的“互为近亲”。另一种在Tingamarra发现的以昆虫为食物的有袋类动物,可能是澳洲现有有袋类动物的祖先。
而在Tingamarra后面有记录的下一个最古老的有袋类动物的化石有2500万年的历史,前后时间间隔很长,“我们看到那时的澳洲的物种的多样化,有考拉、袋熊和袋狸的近亲,”Beck谈到,基本上,目前澳洲存在的大部分有袋类动物在2500万年就出现了。
但是,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有袋类动物会在澳洲“发展壮大”,有一种推测是,在艰难时期,有袋类哺乳动物的母亲可以抛弃育儿袋中还在发育的幼崽,而其它的哺乳动物则不得不等到妊娠期结束,在幼崽身上投入大量精力。另一种推测是,澳洲没有胎盘哺乳动物与有袋类哺乳动物竞争,但这与后来发现的化石证据相互矛盾。
到今天,澳洲大约有250种有袋类物种,南美有大约120中,北美则只有一种(就是弗吉尼亚负鼠)。从本质上讲,有袋类动物的祖先的地理位置发生了转移。
本文译自livescience,由行走的五花肉编辑发布。[广告]赞一个(7)
PREV:你会对未来感到不安吗?NEXT:电子音乐可以减少蚊子叮咬的欲望
为什么澳大利亚有那么多有毒的动物
澳大利亚著名的有毒生物澳大利亚除了艾基特林海蛇、海岸太攀蛇、虎蛇、南棘蛇、钩鼻海蛇等非常知名的毒蛇以外,在那里生存的有毒昆虫,其实比澳洲大陆最终分离的时间还要长许久。
换句话说,当澳大利亚成为一块孤立的陆地时,一些本已有毒的物种就被困在了澳大利亚。比如:那里的毒液节肢动物包括陷阱颚蚁,咬人后人们会觉得非常痛苦,但这些昆虫也生活在世界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仅仅是澳大利亚。
再比如:澳大利亚斗牛犬蚂蚁,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蚂蚁之一,自1936年以来据报道已造成多人死亡,这些有毒的蚂蚁血统在分离之时就已经在冈瓦纳大陆上,一旦澳大利亚成为自己的大陆,它们就留在那里。
还比如:漏斗蛛是唯一一种能用毒液咬死毒蛇的澳大利亚有毒蜘蛛。自1981年抗蛇毒血清问世以来,澳大利亚还没有人被毒蛇咬死的记录,但至今已有10多人死于澳大利亚寡妇蜘蛛和红背蜘蛛,这两种蜘蛛的祖先,也早于作为独立大陆的澳大利亚。
同样,有毒的头足类动物,包括鱿鱼、章鱼和乌贼,已经存在了3亿年。在澳大利亚独立存在之前,它们已经在周围水域生活了很久。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这些有毒动物,其实很多的历史都非常悠久,原本就生活在冈瓦纳古陆,只是后来随着地球板块的漂移,一同随着澳洲大陆与其他地方分开。独特的地理位置加剧了澳大利亚动物的毒性
除了在分离之前原本就属于古陆的有毒动物之外,在大陆分离之后,伴随着亿万年的演化,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加剧了澳大利亚很多动物的毒性,有的是毒性加大,有的是从无毒变为有毒。其中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与其他大陆相对孤立,这使得该地区的动物种类相对独特。许多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演化出了独特的生存策略和生理特点。
二是生物进化:澳大利亚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许多动物逐渐发展出了特殊的防御机制以适应其生存环境。这些防御机制可能包括有毒刺、毒牙或其他特殊的生理特点,使得这些动物在与其他动物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三是食物链关系:在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中,许多有毒动物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一些有毒动物可能以其他小型动物为食,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四是自然选择:在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中,有毒动物可能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因为它们的防御机制使得它们在与其他动物的竞争中更具优势,从而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得以保留。
因此,有不少科学家认为,想在澳大利亚数清楚到底有多少种有毒动物,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除了蛇之外,澳大利亚的有毒动物群实际上也是存在典型范围之内的。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澳大利亚的有毒无脊椎动物并不特别丰富或多样,在大部分热带地区,其有毒动物的多样性其实并不罕见。澳大利亚拥有的非常持久和突出的形象-即剧毒动物的家园,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被夸大了而已。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