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泛滥成灾的野兔,是猞猁的最爱,当地人却不敢引进猞猁
加拿大猞猁适应雪地的第二个法宝则是大长腿,在捕猎的时候,它们会将自己的前半身抬起来,用后腿站立,随后重重地落下,让整条前腿都能破开松软的积雪,深入到内部的兔子窝里。因为这个动作非常有趣,十分深入人心,渐渐地成为了加拿大猞猁的一大标志性动作。
加拿大猞猁对雪靴兔的钟爱到了怎样的程度呢?据说在这种兔子种群最丰富的时候,这里的猞猁食谱上几乎有97%都是它们,迷恋到了没有它们就把活不下去的地步。
早期的殖民者在研究生态系统的时候,记录了从1855年到1925年的加拿大猞猁与雪靴兔的种群数量,发现它们存在这样一种相互制约关系,于是就经常将它们作为生态典型。
另外两种猞猁同样以兔肉为主要食物,比如伊比利亚猞猁的食谱上兔肉比例占到了80%左右。早期农民将它们视作农业害兽,为了抑制其数量,曾在在野兔身上植入了一种粘液性痘病毒,导致野兔数量大幅减少,直接让许多猞猁面临感染与饿死的威胁。
为什么不把猞猁引进澳大利亚?
事实上,这几年英国闹鹿灾的时候,英国人就在考虑把亚欧猞猁大量引进国内,以此来遏制鹿群的泛滥。因为亚欧猞猁最喜欢捕猎狍子,这样的生物防治听上去非常好用。
但是好几年了,这个决策也没有落实下来,英国境内的各种鹿总数加起来得有200多万只,它们经常突然窜到马路上,很容易给驾驶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每年造成的损失少说也有1000万英镑。
为此,英国人先是发放狩猎证来扑杀鹿群,将鹿肉卖出去,但是当地吃鹿肉的人比较少,而且猎杀的效率并不高。于是就有人希望引进猞猁来遏制鹿群的增长,但是这项方案一直没有通过,因为有人考虑到猞猁引进来万一不吃鹿,却把濒危物种吃了那就完蛋了。
同时,英国牧民们也担心,猞猁会偷吃自己都的羊,所以引进猞猁的问题被十分慎重地看待了。
澳大利亚要引进猞猁同样会有以上这两种担忧,毕竟过去引进狐狸以后就发生过这种事情。而猞猁又是除了狮虎豹以外的野生猫科战斗力天花板,澳大利亚的多数动物面对它们几乎只有待宰的份儿。
而还有一个担忧是,人们认为猞猁可能难以阻止野兔的泛滥。因为根据过去野兔和猞猁种群变化的规律来看,猞猁和兔子数量都以8~11年为周期波动,但它们是不同步的。
一般来说,猞猁密度下降要比兔子滞后一两年。当兔子刚开始减少的时候,猞猁仍然吃得很好,因为它们很容易捕到饥饿的兔子。但随着兔子种群的崩溃,猞猁最终也会减少。
更关键的是,猞猁等捕食者都存在密度依赖性调节机制,也就是种群的內部斗争,因此猞猁在某一地区的数量不可能增加到太多,就跟老虎一样,因此它们的捕食作用终究是有限的。而反过来,兔子数量锐减对猞猁的影响却很大。
所以说,引进猞猁很可能仍然无法遏制澳大利亚的兔子泛滥,主要就是这种动物繁殖能力太强,且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太多。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