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故宫游学】1日游学,孩子的成长看得见!! 故宫一日游画图

【故宫游学】1日游学,孩子的成长看得见!!

来看看家长的反馈吧~~

1.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性

参加集体活动,孩子可以离开父母一段时间,学会怎么料理生活,自己参与劳动,在劳动中感受乐趣,最主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容易。同时有助于孩子形成乐观自信、勇于探索、创造性思考的性格,同时在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方面也得到锻炼。很多父母都在活动后给品未读书的老师说到一个问题,孩子平常出去玩和家长在一起,会很“矫情”,嚷着“妈妈我要这个,爸爸我要那个的”,简单来说就是很难对付,但是通过群里的实时直播,家长说孩子变乖了、懂事了。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中有96%的人结识了新朋友;93%的人认为通过活动认识了跟自己不同的人;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而集体活动参加者的父母中,70%的人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很高,在平常的生活中对孩子的要求会很多,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孩子没有足够的信心,经常在判断和选择时内心在疑惑:我这样做可不可以?我这样做对不对?父母让孩子回归到集体中,脱离的家长的束缚和要求,孩子最大可能回到本我,善于让品未读书的老师观察最真实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本真需求。让孩子们相信,我这么做是可以的,就算错了也会吸取教训,没有人会责备我,人无完人。要勇于尝试。

3.成为孩子的心理医疗室

中小学校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有很多青少年由于缺乏与外界必要的沟通,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的个人世界,利用假期组织集体活动让孩子走出校园,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并通过一些精心策划的体验设计活动,让孩子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可以让孩子从相对封闭走向豁然开朗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帮助孩子矫正心理误差,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很多孩子在当代的家庭教育的环境中被压抑被管制,无法正常自然的表露自己,或者平日里和周边的小朋友长生了争执,品未读书开设的这种集体的户外游学活动是最适合孩子们建立良好关系,建立人格的机会!

4.打造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

集体活动摆脱了传统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学习中的快乐生活,体验开放式的教学快乐。集体活动内容设置丰富,不是全理论或全数理化的教学,没有考试,没有优胜劣汰的竞争,不一定非要掌握某种知识或方法,而是潜移默化式的培养和教育,这样孩子就没有心理负担,能在学习中自由发挥,真正体验学习所带来快乐。

5.对基础教育进行补充

孩子们通过参加活动走向户外,亲近大自然,同时培养和锻炼了逻辑思维和学习的兴趣,增长了知识。因此,利用假期去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对基础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本次活动品未读书的老师们依据故宫里的大怪兽这本书,选择了故宫进行游学,因为会对孩子们提前做一个书本的讲解,建立孩子们对故宫的兴趣,很多小朋友们是为了看怪兽们,这样在他们有兴趣的基础上,品未读书的老师们讲解的历史知识不再无趣和乏味,孩子们反而很感兴趣的聆听,并会更深刻的记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发问,这才是正确的学习知识的正确姿势呢。

团队式的集体活动,能让孩子们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给独生子女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孩子们学会的是真诚互动、相互关爱,这样的环境是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最佳场所,提高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帮助团队成长中体验无穷的快乐。相比于一个家庭带着自家的孩子去游玩,多个孩子会增加孩子的认同感,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通常,他们会觉得自己在队伍中担任着不可缺失的角色。在增强责任心的同时,会照顾着其他队友,对于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集体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体验教育,让孩子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大课堂,对于久居都市的儿童来说,外出集体活动是一种绝佳的提升自我能力的活动,孩子们在增长见识的同时,还学会了与周围其他人的相处之道。

关注品未读书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活动哦

回复年级如:一年级,二年级等

返回搜狐,查看

故宫一日游

今天是2023年的三八节,已经提前在网上预订了故宫博物院的半价票,生于北京长在故宫附近还真没去过几次故宫,因为平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非常多,旅行团的小喇叭噪音很大,参观的感觉非常不好,于是想参观故宫的想法总是一拖再拖不能实现。今年的三八节正值两会及残奥会,再加上疫情期间外地来京人员比较少,所以提前在网上预定了半价票。今天终于可以在故宫里转转、走走、参观并感受一下了。

故宫城墙外围的玉兰花已经开了。

故官的官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有殿宇宫室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今天天气格外的好,蓝天白云的,气温十八度很是温暖,这样的天气里逛故宫非常惬意。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帝和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故宫四周有高10米、长3400米的城墙围绕,四面由52米宽的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故宫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儿时的故宫哪个门都可以进,现在只能从午门进入参观。午门为紫禁城正门,在南面城垣的正中,是紫禁城四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紫禁城最高的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午门城台上有一座主楼,两侧为钟亭、鼓亭,两翼城台南端又各有攒尖的阙楼,因其形若凤凰展翅,故午门又被称作“五凤楼”,形制上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殿“南以朱雀门为宫正门”的传统。午门中央门洞为帝出入的“御路门”,此外只有大婚时喜轿入宫,殿试高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出宫时可以走中门,以示帝的优崇。宗室王公则出入西门,文武官员出入东门。城台左右转角各辟一掖门,只在大朝日开启。午门也是帝经常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帝出午门祭太庙时击鼓,祭社稷时鸣钟,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尽显权威之仪。明代,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此进行,“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即由此讹传而来。现午门中央城楼已辟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厅匆匆忙忙的往里走,这个展厅没参观,留待下次再去吧。

参观的人的确很少,这样的游览环境让人感觉太舒适了。

这是明初建的位于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桥,共有五座,内金水河经此流过。桥为单拱券式,中间这座为御路桥,专供皇帝通行,两侧汉白玉栏杆,望柱头雕云龙纹饰,制为五桥之首。东西两侧各桥两座,长、宽依次递减,望柱头为二十四气节纹饰,为王公大臣、文武官员等通行之桥。

我是按照“微故宫”里的“一日游”推荐的路线走的,所以进入午门后先从故宫的西侧开始参观。

这就是西侧的第三个景点——武英殿。武英殿始建于明初,明代皇帝曾于此斋居及召见大臣,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17年1644年攻入紫禁城,曾在武英殿举行即位仪式。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以此作为理政之所。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民国初年,紫禁城外朝部分被辟为古物陈列所,将武英殿用作文物展厅,现在这里是陶瓷馆。参观需要提前预约。

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我国已能烧造原始瓷器。到了距今约1800年的东汉时期,真正的瓷器发明了。这是我们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光辉一页。从红陶、灰陶、彩陶、黑陶、白陶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和色彩缤纷的釉下彩、釉上彩瓷器等,展现出中国陶瓷10000多年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工艺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是唐代花釉瓷的瓷鼓。

胜似美玉的龙泉窑青瓷。

光致茂美的景德镇窑青白瓷。

这是北宋的胎罐和执壶。

元代龙泉窑的八方梅瓶。

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松竹梅图玉壶春瓶和缠枝花纹碗。

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明宣德时期的青花侍女游园图高足碗。

明成化年间的珐花镂空孔雀牡丹图绣墩,

明成化期间的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明宣德期间的仿哥釉菊花式碗。

明朝广窑窑变釉叶式洗。

明朝宜兴窑天蓝釉桃式水柱。

清康熙期间的青花云龙纹盖罐。

熠熠生辉的矾红彩和金彩瓷。

清乾隆年间的西洋花纹双联瓶。

清乾隆年间的浇黄釉提梁壶。

这是民国粉彩胆式瓶。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中国陶瓷可谓自成一体,从新石器到现代陶艺家作品,无所不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8000多年连绵不断的历史。这里是故宫博物院的常设展览之一,非常值得一看。

这是一日游的第三站——断虹桥。断虹桥是在武英殿东边的一座石桥,年代为明初或元代,尚未定论。此桥之名,明清未见记载,断虹桥乃后来之俗称。

桥是南北走向的,桥面为汉白玉巨石铺砌,桥两侧石栏板浮雕有穿花龙图案。

望柱为石狮,神态各异,宛然如生。

断虹桥的北边有18棵高大的古槐,意境幽深。槐树是古人十分重视的一个树种,植于宫中的谓之宫槐。

往北走经过内务府这次没去,下次去就到了冰窖。冰窖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四座,为清宫藏冰之处。位于隆宗门外甬路西,呈南北走向,为半地下拱券式窑洞式建筑。每座冰窖东西宽约6米,南北长约11米。窑底下沉地面以下约1.5米,可存冰5000余块。清时,工部每年冬至后半个月派差役于紫禁城筒子河等处采清净坚厚的冰块,切割成一尺五寸见方贮藏于冰窖,用于坛庙祭祀以及宫廷夏季防暑降温。

可以在冰窖餐厅品尝一下皇家套餐。

由于冰窖是半地下式的建筑,从外面看,很像一座巨大而低矮的老屋。

到这里的时间是上午9点多,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卫生。估计到了饭点儿,这里应该一座难求呢。

冰窖餐厅的改造,在设计时结合了当代建筑与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材料,在树木参天、红墙黄瓦之间构建诗意的空间。旧与新、虚与实的融合,显得古老、单纯、自然而又生机勃勃。让游人可以于休憩与餐饮之时, 感受历史的重量。冰窖餐厅还是北京市首届2023评选出的100家网红打卡地之一。

继续游览,前往第四个景点慈宁花园。

慈宁宫花园是慈宁宫的附属花园,明清两朝太后太妃礼佛和游憩之处,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建,以满足笃信佛教的崇庆皇太后礼佛、供佛需要。

园中现有咸若馆等九座建筑。

第五站——慈宁宫。慈宁宫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曾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太后庆寿大典。

非常有年代感的大铜缸。

故宫雕塑馆陈列在慈宁宫内。

第六个景点——寿康宫。

寿康宫在故宫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2023年10月10日,作为“甄嬛”起居的后宫正式对公众亮相。

正殿为皇太后接受朝贺之所,后殿为日常起居之地。

只能透过玻璃往里看看。

正殿东暖阁为佛堂,为清代太后、太妃礼佛之所。可能因其是清宫众多佛堂中体量最大者,俗称为“大佛堂”。乾隆四十二年,崇庆皇太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为纪念母亲特制的金发塔即供奉在此。

大佛堂展示的佛教造像共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明间展示的是不同时期、不同材质,呈现不同艺术风格的佛教造像70尊。大佛堂东暖阁展示的是金铜质地的佛教造像74尊,始自十六国时期,讫于清代,分为汉地佛教造像和藏传佛教造像两类。

这是清田黄石布袋和尚。

从康寿宫出来路过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最重要、存在时间最长的中央最高辅弼机构,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对西北准噶尔用兵,为方便皇帝随时召见大臣研究军政大事并能保守军事机密,在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作为临时军事指挥机构。雍正十年1732年军机房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清廷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后,本应裁撤军机处,但结果不但未将其撤销,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军机处的权力,使其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成为凌驾于内阁之上的国家真正的政务中心。

展室内的军机处原状照片。

前往第七个景点——养心殿。

从这里就进入内廷区域了,先上一张图了解一下。

养心殿从2023年至今一直处于修缮状态。

前往第八个景点——西六宫之一的永寿宫。

永寿宫也同样在修缮中,只能从们的缝隙中往里看看。

第九个景点——这也是西六宫之一的太极殿。太极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宫。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 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后,明神宗朱翊钧曾在此居住十数年,成为明清历史上唯一在此居住和处理政务的皇帝。清代为后妃居所,慈禧太后曾居住在此。

牌匾经过风吹日晒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进入翊坤门,这里是第十个景点。

翊坤宫明初称万安宫,嘉靖时改名翊坤宫,明清两代为后妃居住之所。“翊”即护卫、辅佐,寓意居住于东西六宫的嫔妃要协助正宫皇后,勤修妇德。宫内前殿悬挂有清乾隆皇帝御笔“懿恭婉顺”匾。清代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每逢重大节日都爱在此接受嫔妃们叩拜。清光绪十年1884年慈喜太后五十寿辰时改建,与北侧储秀宫连成四进院。

翊坤宫后面的体和殿,清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寿典前,在翊坤宫后殿和储秀门旧址上改建完成,东西次间、梢间打通,分别为慈禧太后住储绣宫时进膳和饮茶休息的地方。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曾在此主持为光绪皇帝选立后妃仪式。

这是第13个景点——西六宫之一的储秀宫,明清时为妃嫔居所,清晚期,慈禧太后亦曾在此居住数年。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寿辰,耗资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

由月华门进入第14个景点——乾清宫。

乾请宫始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几经焚毁,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乾”是周易中的卦名,代表天。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

这个是啥?焚烧炉?下回去再看个究竟。

这是乾清宫月台上的嘉量,是中国古代标准量器,该方形嘉量为乾隆九年(1744年)所制,仿两汉向王莽国形密址的民铸,外表鎏金,上刻有乾隆帝亲撰铭文。宫殿前设置嘉量,表明度量衡定,日晷与嘉量在月台上是一左一右,唇齿相依。

乾请宫内的“正大光明”匾后是清代雍正帝所创秘密建储制存放建储匣之处,匣内藏皇帝选定并御笔亲书的皇位继承人名字。皇帝去世后,经指定的大臣取下匣子共同验证,由秘密选立的皇子即位。

这是第十五个景点——交泰殿。

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为储印场所。现殿内宝座前两侧分别排列着用来储放皇帝宝玺的宝盝。宝座上方高悬康熙帝御笔“无为”匾,宝座后板屏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殿内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

这里是第16个景点——坤宁宫,是明代皇后的寝宫,坤宁宫与前面的乾清宫分别为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乾清”“坤宁”寓意天清地宁,即天高明地博厚。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在的坤宁宫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改建后的样式,门不居中而偏东侧,成为有满足特色的“口袋房”。清康西时将东侧两间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帝以及逊帝溥仪均在此大婚。西侧五间为萨满教祭祀神堂,内设安放神像、宝座的环形大炕和制作祭品的煮肉大锅等。

离开坤宁宫前往第17个景点——御花园。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清代时改称御花园。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

这是位于御花园西南隅的养性殿,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曾在此居住。

这是千秋亭内的藻井,造型精美。

山的东西各有石台阶,拾级而上可达山顶御景亭。现在有绳索拦着不让上。

这是故宫内的万春亭,景山公园里也有一座万春亭。

这是北门神武门,在一日游推荐路线这里是最后一个景点。步行的朋友可以从这里出来直接去景山公园俯瞰整个故宫。神武门明朝时称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是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

离开御花园前往第18个景点——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这里作为古琴的展馆从2023年的年底暂停开放,实施文物退库保养。

第21个景点——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里面是御医药馆。

永和宫,清康熙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这是第23个景点,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延禧宫原与东六宫其他五宫格局相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仅余宫门。宣统元年1909年在延禧宫原址修建一座三层西洋式建筑——灵沼轩又名水晶宫。该殿所有构架均为铁铸,因国库空虚,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冬尚未完工,后被迫停建。1917年张勋策动溥仪复辟时,延禧宫北部被直系部队飞机投弹炸毁。

离开东筒子看到了九龙壁,九龙壁位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南三宫后。 九龙壁长29.4米,高3.5米,厚0.45米,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建造。壁面由270块琉璃砖拼合而成,以云水为底纹,高浮雕9条姿态各异、身躯矫健的蟠龙,龙间雕山石以区隔,整座影壁用不同方式蕴含多重九五之数以示天子之尊。此处九龙壁与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合称“中国三大九龙壁”。

铜缸、铁缸是宫中的防火设备之一,平时贮满清水,以备灭火时用。每到冬季小雪节气至翌年惊蛰,在缸外套上棉套,缸上加盖,气温低时,缸下烧炭加温,以防缸水凝结。紫禁城内现在最早的缸为明弘治年间铸造。明代的缸两耳均加素面铁环,样式上奢下敛,古朴大方。清代的缸两耳多加兽面环,腹大口收。宫中现设大小铜、铁、鎏金铜缸共200余口,其中鎏金铜缸22口,分别陈设在太和殿,保和殿,乾清门和乾清宫两边。

故宫珍宝馆位于故宫博物院东部,设在故宫东北角的皇极殿西庑、养性殿、乐寿堂和颐和轩里,参观珍宝馆,票价每张10元,三八节当天女士购票也是半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珍宝,大部分是出自紫禁城内掌管营造的机构一一造办处奉旨制作的,还有一些则是逢年节庆典时地方官吏的朝贡品。这些珍宝大都选用金、银、玉、翠、珍珠及各种宝石等名贵材质,并征调各地著名匠师设计制造,竭尽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经年累月,其工艺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在应用上,广泛涉及宫廷典章礼制、宗教祭祀、日用生活及休闲玩赏等各领域的活动,处处显示出权的至高无上与尊严,家的雍容华贵与典雅,具体细微地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貌。

清乾隆年间的翠雕龙纹杯盘。

清乾隆时期黄色地套红色玻璃团寿花卉纹盖豆。此盖豆为清宫造办处玻璃厂所造。

清1644——199黄玉雕连环壁。

碧玉雕西园雅集图笔筒。

铜镀金嵌珐琅海棠式盆红珊瑚盆景。

回来写游记才发现,我只参观了珍宝馆,没参观戏曲馆和石鼓馆,有点遗憾了。

皇极殿属于宁寿宫区,是一日游的第31个景点。

皇极殿是是宁寿宫区的正殿,“极”出自尚书“建其有极”,意为天子为天下建立最高准则。初建于清康熙年,取名宁寿宫。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作为乾隆帝归政后临朝受贺的地方,用太和殿在明代晚期的名称命名为极殿,而改称后殿为宁寿宫。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

日晷的原理很讲究:晷盘面南北向,与基座成五十度的交角,与地球赤道面平行。垂直插入的晷针,上面指向北极,与地轴平行。又因为晷盘是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所以这样的日晷叫作“赤道式日晷”。明末清初之后,西方更加先进的计时器如钟表等涌入宫廷,像这种在大殿前固定式的“赤道式日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