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博物馆游,多样的文化之旅 北京一日游感受和收获

博物馆游,多样的文化之旅

原标题:博物馆游,多样的文化之旅

炎炎夏日,抵挡不住人们对文化大省的向往。暑期,大批游客来到陕西各个博物馆,体会周秦汉唐的万千气息,欣赏关中民居的独特风采,沉浸式感受陕西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随着以文明之源、红色基因、周秦汉唐、生态民俗为专题的一批陕西博物馆落地开放,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博物馆游已经成为人们文化旅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7月9日,小志愿者在为观众讲解唐城墙遗址。受访者供图

7月4日,参加完今年高考的刘洋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内,对馆内的“我是一个兵”展览赞叹不已:“这和我之前看到的展陈形式都不一样。它是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去诠释文物和历史的,让人感到很有画面感。”

“我是一个兵”展览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6月全新打造的展览。该展览以6155跪射俑为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我”的人物特点和人生经历,介绍“我的兄弟”立射俑2533,重点介绍跪立组合、武器、弓弩兵以及所在的二号坑弓弩兵方阵等内容,通过“战争”“牺牲”“意义”来探讨像“6155”这样小人物的历史价值。

“设计展览时,我们从微观视角入手,用小人物介绍历史。该展览还设计有‘与6155比身高’‘跪射俑侧身照与陕西地图比较’等互动环节。我们希望给观众打造一个有趣的、环保的、有温度的兵马俑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副研究员张宁介绍。

这样充满“画面感”的展览在陕西并非个例。西安博物院原创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在西安博物院一层临展厅举行,吸引了大量游客。该展览将文物展品与半实景化场景相互交融,并使用国风手绘插画、复原舞蹈动态展示、互动体验、多媒体交互等多种方式,让观众感受一步一景的大唐风姿。

此次策划的灵感来源于西安博物院明星文物——唐三彩腾空马。“丝路少年”以马背上的西域少年为原型,描绘出来自异域的蓝衣少年沿丝绸之路而来,前往长安寻梦的画卷。展览通过蓝衣少年在大唐长安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长安市”“长安寺”“长安郊”“长安居”4个集中化的场景单元,以“大唐金市”“胡姬酒肆”“禅茶之风”“百戏杂技”“狩猎出游”“水边丽人”“宅居庭院”“陈设器用”8个小节,描绘出长安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展现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与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坚持从古典中寻找创新,从古代风物中追寻当代审美,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共同之处,正是陕西各个博物馆的策展创意来源,也是博物馆追求让文物活起来的秘方之一。

7月9日晚,“乐游西安听我讲·最美课堂在碑林”小小讲解员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举办。20位小志愿者身着汉服,为现场观众及嘉宾讲解博物馆内展示的多处隋唐城墙文化遗址。此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中英双语讲解环节,小小讲解员们用双语向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讲述了千年古都的故事,让童声为历史文物“代言”。

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吴春表示,希望各位小小讲解员享受文化服务的乐趣,通过此次活动传递文化自信的薪火。

据悉,本次活动是西安城墙管委会与西安碑林区联合开展的文化矩阵建设的部分内容,是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坚持“加强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创新展示方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暑期,前往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研学的学生亦是络绎不绝。7月4日,西北工业大学“感知中国”社会实践队来到了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众多留学生在此感受到丰富多样的关中地区的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石雕、砖雕、木雕、民俗器物……同学们在参观及对博物馆藏品的欣赏过程中,逐渐了解到关中地区人们的衣食起居方式,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留学生SaleemMuhammad感叹:“在这场文化之旅中,我看到了精美绝伦的建筑、古代生活用品、精雕细琢的玉器收藏,学习到很多我之前并不知道的历史知识。穿行在古建筑中,我更加了解古代中国。”

在博物馆中进行的研学活动,吸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