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桂林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旅游外汇收入相当于国际旅游收入吗为什么

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桂林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6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共庆建党百年建设壮美广西”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围绕“文旅大融合,产业大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桂林是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

美丽的山水风光、优良的生态环境、

灿烂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使桂林这座城市享誉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桂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国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十三五”圆满收官,为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乘船游漓江是游客在桂林旅游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广西新闻网记者王希摄

桂林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成绩——

致力于文旅融合,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实现升级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政策扶持,胜地规划纲要四大战略定位逐步实现,12项指标基本完成,文旅融合成为全国样板。

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等深度融合,“桂林有礼”“桂林有戏”“养生桂林”“红色桂林”成为文旅融合新品牌。

强化项目引领,累计实施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1475个,完成投资4290亿元。

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精心培育大桂林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构筑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4个县分获国家、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8个县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A级旅游景区达91家、数量全区第一;“一键游桂林”成为广西典范。桂林旅游世界品牌、国内标杆、广西龙头地位不断提升。

三产占GDP比重提高到54.4%,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超1800亿元,领先全国同类城市。

致力于产业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聚焦桂林产业发展短板,主动打好产业振兴这场攻坚硬仗,加快壮大“工业树”、繁茂“产业林”。建立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等制度,出台“18+10”政策措施,推动要素资源向工业倾斜。

构建“345”工业发展新格局,市属园区总规划面积拓展至510平方公里,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较“十二五”末提升10.2个百分点。成功引进华为、深科技、格力、比亚迪等国内外一流企业,深科技智能制造、坤宏量子通讯项目填补广西空白,新增规上企业303家,22家企业跻身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及生物制品、生态食品等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致力于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优势充分彰显。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的殷切嘱托,推进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漓江“三统”改革全面完成,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建成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完成最大规模游船提档升级,深入开展非法采沙、住家船、洲岛鱼餐馆、网箱养鱼等清理整治工作,困扰漓江保护的“沉疴顽疾”得到彻底根治,漓江城市段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PM10平均浓度连续7年双下降,地表水断面水质排名长期稳居全国前列,2023年排名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达71.62%。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自治区级生态县实现全覆盖。

▲美丽的桂林市象鼻山公园。唐艳兰/摄

致力于新区老城同步推进,城市品位持续提升。

坚持“新区产城互动做加法,老城疏解提升做减法”,城市发展空间不断优化。桂林新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万人,行政、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人气、景气不断集聚,成为城市新中心。老城“北通南畅、东拓西联”的城市路网全面建成,建成万达广场、万象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环城水系旅游航线通航,漓江城市段核心区休闲旅游示范带成为新亮点,形成组团布局、显山露水的城市形态。

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十二五”末提高5.96%。

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实现新提升。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0个贫困村、3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桂林市在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综合评价好”的等次。

按照自治区乡村“形、实、魂”协同推进的部署要求,以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六批85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63.43%。建成22个、启动新一批田园综合体建设,探索出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社区融合的乡村发展新模式。2023年获自治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等次第一名,3个县获优秀县、数量全区第一。

致力于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达373.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建成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入选全国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城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3%、9.4%,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连续5届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3次捧得“长安杯”,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对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情况

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桂林的重大使命,在全国没有先例。桂林通过深入研究探讨认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应该要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有沟通世界的交通网络;有特色而包容的城市文化;有较高的游客满意度;有高位稳定的旅游产业景气。

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引领,加快塑造“山、水、城、文”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和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努力建设高品质城市。二是突出生态优势,落实最严格的漓江保护机制,启动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生态宜居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是聚焦世界标准,加快打造世界级的景区和度假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力推动旅游品质提档升级。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层面成立相应推进机制,争取政策、项目支持,持续提升优化旅游环境。

问:桂林在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漓江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更好保护好桂林生态环境?

答:近年来,桂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的殷切嘱托,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漓江流域水环境质量长期稳居全国前列,2023年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二,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1.62%,PM2.5、PM10平均浓度连续7年“双降”。总书记视察桂林期间,对桂林市保护漓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尤其是在漓江保护方面,桂林重点实施了“三统”改革、协同推进“四治”取得良好成效。

“三统”改革方面,统一管理,制定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和管委会,统一管理漓江事务,从过去的“九龙治水”,无人负责,到现在的“握指成拳”;统一经营,整合漓江游船、竹筏经营企业,实现统一规范经营,完成大规模游船提档升级,改变了过去经营无序、破坏生态的局面;统筹各方利益,实行统一售票、结算,合理分配各项收入,改变了过去你争我夺的混乱局面。

“四治”方面,重拳“治乱”,遏制沿岸“乱建、乱挖、乱养、乱经营、环境卫生脏”等乱象,拆除漓江沿岸违法建筑6.8万余平方米,关停漓江沿岸养殖场1120家,拆除并安置161艘住家船;全力“治水”,打好“净水、补水、壅水、引水”组合拳,完成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实施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9%以上,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综合“治山”,漓江风景名胜区内采石场全部关停并生态复绿,生态修复山体总面积达136万平方米;开展漓江洲岛、岸线、湿地生态修复,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80.46%。

改革“治本”,强化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组建四级网格管理队伍,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漓江执法力量单薄问题;完成漓江30年来最大规模的游船提档升级,等等。

下一步,桂林市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的谆谆教诲,当好守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着力保护山水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坚持不能建设的坚决不建,限制建设的严格限制,要求退出的逐步退出;统筹推进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等工程,不断提升漓江环境质量。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着力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道路。

问:桂林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第一站就到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近年来,桂林市完成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和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建设,成立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一是发挥好“三园三馆”作用。持续发挥好革命遗址遗存、纪念场馆等的宣传教育功能,“三园三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落成至今累计接待参观人员4.9万多批次、780多万人。

二是加强红色基因的收集、挖掘、整理。全面开展湘江战役文物普查,收集到展陈史料文物1143件,做好“口述历史”抢救性记录整理,积极申报创建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库试点,荣获2023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推出文献纪录片铁血湘江、原创音乐剧血色湘江等文艺精品。

三是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承办2023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活动,发布“跟随总书记步伐·心怀国之大者”之旅等9条红色精品线路,其中“血战湘江突破包围”精品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旅游精品线路”。上半年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3家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74万人次。

下一步,桂林市将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契机,健全红色资源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机制。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争取成立湘江战役干部学院,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标志性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和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利用好桂林红色资源,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上下功夫。

点击下面文字

2023年全年旅游市场及综合贡献数据报告

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出境市场平稳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一、全年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5.9%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其中,城镇居民36.77亿人次,增长15.1%;农村居民13.24亿人次,增长6.8%。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上年同期增长15.9%。其中,城镇居民花费3.77万亿元,增长16.8%;农村居民花费0.80万亿元,增长11.8%。

二、全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增长2.5%

2023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94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0.8%。其中:外国人2917万人次,增长3.6%;香港同胞7980万人次,下降1.6%;澳门同胞2465万人次,增长4.9%;台湾同胞587万人次,增长2.5%。入境旅游人数按照入境方式分,船舶占3.3%,飞机占16.5%,火车占0.8%,汽车占22.2%,徒步占57.2%。

2023年全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607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外国人2248万人次,增长3.8%;香港同胞2775万人次,增长0.1%;澳门同胞522万人次,增长8.6%;台湾同胞529万人次,增长4.0%。

三、全年国际旅游收入达1234亿美元

2023年全年,国际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其中:外国人在华花费695亿美元,增长4.1%;香港同胞在内地花费301亿美元,下降1.5%;澳门同胞在内地花费83亿美元,增长8.0%;台湾同胞在大陆花费156亿美元,增长4.0%。

四、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亚洲占比74.6%,以观光休闲为目的游客占37.1%

2023年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4294万人次含相邻国家边民旅华人数,亚洲占74.6%,美洲占8.2%,欧洲占13.7%,大洋洲占2.1%,非洲占1.5%,其他国家占0.0%。其中:按照年龄分,14岁以下人数占3.1%,15-24岁占13.2%,25-44岁占49.9%,45-64岁占29.2%,65岁以上占4.5%;按性别分,男占60.7%,女占39.3%;按目的分,会议/商务占13.3%,观光休闲占37.1%,探亲访友占2.6%,服务员工占14.8%,其他占32.3%。

2023年全年,按入境旅游人数排序,我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7位国家如下其中缅甸、越南、俄罗斯、蒙古、印度含边民旅华人数:缅甸、越南、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英国。

五、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3051万人次

2023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30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附件:

江苏省出入境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旅游度假已经成为很多城乡居民的常态化消费内容。江苏居民的旅游度假时间越来越多、旅游支出不断增加、旅游半径不断扩大,除了国内游蓬勃发展之外,出境游更是呈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入境游却与出境游形成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江苏的入境游发展陷入低迷,在全国的排名逐步后退,丧失了入境游大省强省的地位。

事实上,出入境旅游的背后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一方面,中国在2013年后稳居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市场,伴随着海量中国游客出境的脚步,中国的文化和国家形象也如洪流一般席卷了全世界,中国人走出了国门,世人也同样在感知和了解中国。能否在享受境外旅游的同时,做一个“中国好游客”,为国家形象挣分,为礼仪之邦代言,为新兴大国注脚,绝不是“面子工程”这么简单,而是与国家软实力的建构深度吻合。另一方面,入境游在货币回笼、创汇等经济层面的功能明显弱化,但在文化意义,仍然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说出境游算是一种中国文化和形象的“自我陈述”,那么境外游客来中国旅游、切身感受中国文化的入境游,则极为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国家正面形象的建构以及国家和地区影响力的扩大,意义重大,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一、江苏出境旅游发展状况

一呈爆发式增长的出境游

江苏省出境游人数近年来急速增长,平均增长率绝大多数年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自1992有统计数据的6005人次起,至2012年的79.53万人次,20年间增长了130多倍,年均增长6倍多,发展极为迅速。近几年更是呈爆发式增长。目前,虽然年均出境游人数在全国总的出境游人数中所占比例并不是特别高,但增长率快于全国水平。2023年,全省出境游总人数已经达到241.2万人,比上年增长了51.32%;出境游人数占全国出境游人数的比重也节节攀升至2%以上,增速明显比全国快。

二日韩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目的地

从出境目的地来看,2023年江苏省出境游人数最多的前十名依次为:韩国46.39万人次,泰国46.37万人次,日本43.67万人次,香港25.35万人次,台湾23.25万人次,澳门19.3万人次,新加坡6.75万人次,印尼4.43万人次,法国4.09万人次,马来西亚3.88万人次。

从2013年起,出境游韩日市场发展较快,赴韩人数从2013年的15.5万增长至2023年的46.4万,赴日人数从2013年的5.4万增长至2023年的43.7万,而与此同时,赴港澳台的旅游人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总体上看,江苏出境游半径还是呈越近人数越多、越远人数越少的规律。

二、江苏入境旅游发展状况

江苏的入境游,曾经一度是全国的样板,但近年来已经风光不再。总体上看,目前江苏与全国入境游的走势基本相似:入境游人数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长率在下降;入境游创汇收入总额也在增长,但增长率却快速下降;在全国的排名逐步后退,已经被兄弟省份超越。

一江苏入境游人数缓慢增加,增长率呈波浪式下降态势

从2000年开始,江苏入境游人数稳定增长,至2012年时已从2000年的169.95万人次增长至791.53万人次,12年间增长了近4.7倍。从增长率情况看,除了个别年份低于两位数外,其他年份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与全国情况相比,大多数情况下均高于全国的入境游人数增长率。

2013年起,入境游人次统计口径调整,国家旅游局要求入境游人次严格按照过夜入境游客人次统计。按此口径,2013年江苏接待过夜入境游客288万人次,2023年接待297万人次,增长3.1%,2023年接待305万人次,增长2.7%。总体看来,增长率不仅已经跌入个位数,而且2013年以来,基本上在5%以下的低位徘徊,陷入低迷。

2023年上半年,江苏省已经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54.95万人次。照此推算,全年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将与去年持平。浙江省同期2023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入境游客496.32万人次,从统计数据上看,确实大规模超越了江苏。

从实际情况看,浙江入境游近年来确实发展迅猛,但如此大规模超越江苏,不排除各省之间统计口径执行有差异的可能。

二江苏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缓慢

从2000年起,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长,并且在入境游情势最为困难的2003年和2008年,也均保持正增长。2013年之前,江苏旅游创汇的年度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从2013年以来,入境游创汇能力急剧下降:2012年,江苏入境游创汇收入为62.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4%;2013年,猛跌为23.7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62.23%这其中不排除统计口径的变化;2023年,为3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

目前,旅游创汇收入在江苏GDP中的占比几乎微不足道。2023年,江苏GDP为70116.4元人民币,如果按照1:6.7的汇率计算,旅游创汇收入仅占GDP的0.34%。

三游客来源多元,港澳台游客占比最高

江苏省入境游客人数和来源地中,港澳台游客始终占据了入境游客的主体,其中台湾游客最多,香港游客次之,澳门游客最少。在非港澳台的外国游客中,日本游客数量最多,其后分别为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法国、德国、英国等。反应江苏的国际影响力比较有限。

四江苏入境游在全国地位下降

江苏历来是入境游的重要目的地,也曾经是各兄弟省份学习的标杆。但目前已经丧失了曾经的入境游优势。

在入境游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江苏情况略好于全国总体水平。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我国入境游人数已连续出现季度数据负增长。最新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外国人入境游人数仅为561.31万人次,同比下降3.9%,江苏旅游局统计,2023年一季度累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1.48万人,增长4.9%。

然而,近年来江苏入境游虽然总人次和创汇水平依然有所增加,但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下降,2023年已经退居到第七位,不仅居于广东、上海和北京,甚至被浙江、福建和山东反超。

五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规模大幅度下降

就全省而言,入境游总人次还在逐年增加,只是增长率放缓,并且逐年波动。但通过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人次,则在绝对量上持续大幅度下降,多数旅行社的入境游业务明显萎缩,部分旅行社早已放弃入境游业务。

苏州一直是江苏知名度最高、入境游业务最强的城市;苏州市中国旅行社也是一家传统的入境旅行社,但近年来的入境游业务举步维艰:2013年,全年入境游规模为28万人天,5000万营业额;2023年,下降到24万人天,4500万营业额;2023年勉强维持2023年的水平;2023年继续滑坡,1-5月,仅仅10万人天。南京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省市两级传统的国有入境游旅行社,基本上都已经放弃入境游业务。曾经非常优秀的入境游接待专业人才队伍基本溃散。

目前,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入境游业务的旅行社已经凤毛麟角,全省仅万象旅行社、苏州文化国际旅行社等少数几家旅行社还较为顺利地开展入境游业务。

另外,江苏各主要景区的到访客源也显示,2013年以来,入境游客到访量已经连续多年下降:苏州拙政园、三塘街每年都在以15%的速度下滑。南京的重要景区景点,已经很少看到西方游客。

总体看来,入境旅游总人次还在增长;但入境游的低迷已经为业界公认,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行社接待规模逐年走低,二是主要景区景点到访的境外游客量不断下降。

三、江苏入境旅游由盛转衰的原因分析

相比每年过亿人次的出境游市场而言,我国入境游的发展却呈现尴尬局面:入境游人数增长缓慢,增长率逐步下降,虽然在局部地区和城市,在个别年份偶尔出现“回暖”的现象,但总体而言,入境游市场比较低迷,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日益增大。江苏比全国情况略好,但颓势明显。

江苏入境游低迷的原因十分复杂。一方面,深受外部因素影响,即在全国层面,既有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环境问题、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签证政策收紧、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境外各种不全面不客观的负面宣传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也有产品陈旧、特色弱化、恶性竞争、旅游服务水平低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对江苏的入境游市场冲击确实很大,但江苏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属于“不可抗力”。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外部和宏观影响下,邻近的浙江、山东等省呈现出强劲攀升、逆势上扬的态势,表明各省自身的内部原因也不可小觑,需高度重视。

简言之,江苏入境游的不断走低还与以下问题密切相关。

一比较利益低引发旅行社放弃入境游业务

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出境游不断升温,呈爆发式增长;旅行社作为组团旅游业务的经营主体,从事出境游的利润率明显远远高于入境游,经营难度也并不比入境游高。所以,在市场的比较利益格局下,旅行社自然而然地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