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澳大利亚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启示 澳大利亚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点

澳大利亚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启示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为了农业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在坚持从我基本国情出发的原则下,认真学习、借鉴、引进其他国家农业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模式,以不断优化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我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加快推进和建设农业现代化。

为此,我农业农村部与澳大利亚农业部建立了双边农业合作机制,成立了中澳农业联委会。2006年,我作为中澳农业联委会中方主席,率中国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代表团赴澳出席第九次中澳农业联委会,这也是我第三次访问澳大利亚。

在长期与澳方开展农业合作交流工作的过程中,我认真关注和研究了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经过梳理整理,谈一点对澳大利亚农业发展之路的看法和工作体会。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总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600万。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是一个孤独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由单独一个国家占据的大陆。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土地之一,它像一片巨大的树叶,孤零零地漂泊在烟波浩渺的大洋上,给人以远离尘世、安静逍遥的感觉。

澳大利亚全境地势低平,草场辽阔,是世界上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农牧业用地在国土面积中的占比超过60%。其中,牧场面积占世界牧场总面积的12.4%。

农牧业是澳大利亚传统的经济部门,尤其是畜牧业,既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又在世界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形象地把澳大利亚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本来澳大利亚没有任何高级哺乳动物,连羊、兔也是别的大陆带进来的。这里牧草繁盛,地下水丰富,气候炎热干燥,很适合羊的生长和繁殖。1797年,英国殖民者从西班牙带入29只美利奴羊,很快得到发展。19世纪20年代,绵羊已达6000万只,仅到1970年就高达1.8亿只,羊毛产量达90万吨,均居世界各国之首。

进入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羊的数量有所下降,1981年为1.34亿只,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但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仍占世界第一位,分别是世界的27%和50%以上;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养羊业一直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及出口贸易中,均占显赫地位。澳大利亚养羊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各地,其中以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4州最集中,占全国羊只总数的86.8%以上。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是以农牧场的形式经营的,农场规模很大,全国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用地约为3060公顷,其中大于2万公顷的农牧场占农牧场总数的1.1%,但占有农用地却达70%。

澳大利亚不仅种植业已全盘实现了机械化,而且牲畜业的饲养、剪毛、挤奶、屠宰等也已完全采用机械化操作。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占全部人口不到3%的农业劳动力所生产的农牧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国人口的需要,而且每年还有大量出口。每一个农业劳动力一年创造的财富,可养活近40人,是世界上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当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农牧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农牧产品的出口值约占出口总值的40%以上,许多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其他生产部门发展更为迅速,因此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下降。

澳大利亚根据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划分和确定了不同的农牧业生产区域带,进行农牧业地域分工,实行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了各地的自然优势,提高了土地生产率。这是澳大利亚农业管理上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农牧业生产分为三个区域带:

一是高度集约化生产带。这一带主要包括东南沿海、西部沿海和塔斯马尼亚岛。这些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年降雨600-1000毫米,有效降雨达9个月以上,土壤肥沃,牧场质量好,人工草场多,载畜量高,全澳羊群的三分之一在这里放牧,优质羊毛主要产于此地带。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水果、蔬菜等生产都很发达。这一带人口稠密,工业、交通都很发达,是全澳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区。

二是耕牧兼营带。年降雨在400-600毫米之间,有效降雨时间为5-9个月,是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大约有土地5500万公顷。这一地区最大特点是粮食牧草轮作。粮食以小麦为主,一年小麦一年牧草,大多数农场联合经营小麦、养牛、养羊业。由于农牧结合,相互促进,因此这一带也是农牧业稳定双收地带。这一带养羊占全国的一半左右。这里也是肉牛、小麦的主要产区。

三是牧业带。这一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亚内地,这一地区面积最大,约为全澳放牧面积的40%,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这一带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草条件都很差,载畜量低,这里只能放牧,而且非常粗放,这里的羊只占全国的百分之十几。交通不便,人口也少。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水平,澳大利亚政府还非常重视发展农业教育和农业科研事业。除了在综合性大学普遍设立农学院外,还建立了多所独立的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不惜投资购买最新的仪器和设备,聘请世界著名学者、专家前去担任教学、科研工作。在农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他们注重联系生产实际,不论是在专业设置、还是课程的安排上,都与本国的生产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尤其是重视基础教学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农牧业的多面手人才、充分体现了大农业的经营思想。

但是,澳大利亚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严重地依赖国际市场。澳大利亚许多经济部门的产品出口率都比较高,特别是农牧矿产品大都为出口服务,如小麦产量的70%-75%、羊毛的95%和一些重要矿产品产量的50%-90%都用于出口。现在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牛肉、铁矿石、羊肉、小麦、煤炭等产品的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同时,制造业中的汽车等产品也有相当数量出口,而国内需要的一些复杂的机械、仪表等又需要大量进口。当国际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及市场行情发生较大波动和变化时,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另外,生产布局和产业分布不平衡。澳大利亚的经济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或者是城市、人口等,大都集中于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而广大内陆地区生产落后,仅有零星的采矿业和粗放的畜牧业,至今还有许多地方未被开发。

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做好农业产业带的合理布局。

二是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增加农业投资,减少农民负担,鼓励农民创业就业。

三是长期坚持抓好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

四是抓好农业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学习、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加快推进我国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

作者牛盾系原中国农业部副部长,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大使

澳大利亚现代农业发中国农村研究网

澳大利亚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与启示

作者:郭永田  责任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世界农业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13924次

【摘要】澳大利亚在农业自然条件并不理想的条件下,立足本国实际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重要影响的农业大国。其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具有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信息化引领、国际化主导等诸多鲜明特点,对中国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澳大利亚;现代农业;特点;

2023年,笔者带团赴澳大利亚开展农业培训与交流活动,对澳大利亚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虽然澳大利亚耕地和草场广阔,淡水资源丰富,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并不理想,但澳大利亚仍然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澳大利亚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其有益做法和经验对中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农业始终是澳大利亚国民经济的关键行业

澳大利亚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把农业置于优先发展方向,不断增强农业基础地位,为支撑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1农业资源比较丰富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约768万km2,2013年总人口约2320万,其中农业就业人口30.67万人,占总人口的1.3%。澳大利亚农业资源丰富,人均天然草场近20hm2、人均耕地超过2hm2,分别约是中国的4倍和23倍。2013年人均淡水资源量21275m3,是中国的10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但澳大利亚绝大部分农地土层瘠薄、养分稀少、存水困难、盐碱化和酸化比较严重;全国降水分布极不均衡,31%的地区年降水不足500mm,39%的地区不足250mm。虽然丰富的草场、耕地和淡水资源为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也面临着克服自然条件劣势发展现代农业的极大挑战。

1.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畜牧业是澳大利亚的优势产业,牛、羊产业规模很大,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绵羊存栏量位居世界首位。种植业比较发达,小麦、大麦、棉花、油料、甘蔗等是澳大利亚的主要作物品种。近60年来,澳大利亚农业结构逐步由原来的以畜牧业占绝对比重演变为农牧业大致平衡的农业结构,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之比由20世纪中期的32:68,变为90年代的48:52,到2013/2023年度进一步演变为55:45。

1.3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

由于农民人均经营土地规模巨大,加上注重利用先进技术和推进农业机械化,澳大利亚农业劳动生产率很高。2013/2023年度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农民生产粮食207t、肉类6.5t,饲养牛150头、羊380只,创造农业产值高达26.8万澳元,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20年来,澳大利亚农业劳动生产率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1997/1998年度至2007/2008年度,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4%,高于国民经济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2%的1倍。

1.4农业比重下降但作用增强

2澳大利亚现代农业特点鲜明

2.1农业区域化分工程度高

2.2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2.3农业规模化程度高

2.4农业专业化程度高

2.5农业信息化水平高

2.6农业国际化程度高

3澳大利亚现代农业对中国的启示

3.1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澳大利亚农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适应日趋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形势,澳大利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按照面向市场、减少干预、优化服务的方向,不断推进本国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品定价、资源配置、生产引导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机制倒逼下,澳大利亚农业生产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欧美先进国家农业为竞争目标,主动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提升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良好理念和发展模式,逐步打造了完全面向市场生产和销售,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3.2高度重视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首先,澳大利亚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培育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绝对主体和基本经营组织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其次,政府采取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减免税收等多种措施,鼓励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土地规模集中,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再次,澳大利亚注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构建了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与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相配套的涵盖农资农机、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信息咨询、植保防疫、检验检测、加工运输、金融保险、市场贸易、科研教育、卫生监督等各个方面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澳大利亚农业向专业化、高级化发展。

3.3注意培育和保护优势生产能力

澳大利亚根据本国资源禀赋、气候条件、技术水平等差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优势产业区域。这些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高度集中了澳大利亚的优势作物和畜禽生产,如昆士兰州的甘蔗占全澳大利亚的九成以上,棉花占全澳大利亚的1/2,维多利亚州的奶牛养殖占全澳大利亚的2/3,澳大利亚东南部小麦产业带生产了澳大利亚约七成的小麦。通过发展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农产品品种,提高了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标准化水平,有效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延伸了产业链,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4加快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3.5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3.6注意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在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民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养老保险等方面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策略,不断增加农村投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了城乡生活的无差异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