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奖学金项目 西南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办学学费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奖学金项目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联合资助中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赴该校攻读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生进行联合培养。

1.学校概况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建校于1946年,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澳大利亚第一所研究密集型大学,由科研主导教育与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型大学。该校的学生能够从研究合作、教学等途径接触到各类成就显著的学者,以及世界前沿的学术成果。

2.主要优势学科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

博士研究生:20人/年联合培养博士生:20人/年

博士研究生:36-48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生:6-24个月。

1国家留学基金提供留学人员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生活费含海外学生健康保险、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签证申请费。

2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将采取奖学金助教金、助研金等的形式为留学人员提供全部学费。

2.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视情况给予录取人员生活费奖学金补贴。

1.申请人应符合2023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中规定的申请条件。

2.攻读博士学位申请人自行获取澳国立大学无条件攻读博士学位的正式录取通知书;联合培养博士生自行获取正式邀请函。

1、2023年3月前,申请人自行联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提交对外申请材料并取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正式录取通知或邀请信。注:具体要求、申请程序和截止日期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公布的信息为准:http://www.anu.edu.au/students/scholarships-support/anu-csc-scholarship

申请人须在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申请时说明申请“ChinaScholarshipCouncil-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JointScholarshipProgram”。

2、3月7日-9日,学院根据报名情况组织专家,对申请联合培养博士生类别的候选人进行专家评审,并填写专家推荐意见表,对获得推荐资格学生的西南交大公派研究生申请表签字盖章;

4、3月12日星期一前,联合培养博士类别申请人西南交大公派研究生申请表、个人简历着重阐述科研情况、在读证明、中方导师推荐信、中外导师签名的研修计划、本科阶段至博士阶段的正式成绩单、获奖证明同类奖项取最高奖提交至国际处犀浦校区综合楼423办公室;攻读博士类别申请人于4月1日前提交全套申请材料至国际处;

5、3月13日-3月16日,国际处整理申请人材料,公派研究生项目小组确定学校推荐的联合培养博士生人员名单;

6、3月19日-23日,联合培养博士生公派研究生推荐名单公示;

7、3月24日-3月31日,经公示后无异议的联合培养类申请人登陆留学基金委网报平台,完成网上报名。攻读博士类别申请人完成网上申请后,提交全套材料至国际处。

8、4月1日-5日,国际处审核网上报名信息,录入单位推荐意见,准备单位推荐公函,4月12日统一提交至留学基金委;

9、4月,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

10、5月底,确定并公布录取人员名单;

11、6月起,学校组织行前培训,被录取人员陆续派出澳大利亚签证申

请周期较长,请提前了解具体要求,做好准备,合理规划时间。

办公地点:犀浦校区综合楼423办公室

公派研究生QQ群:40931684请以“学院-姓名”格式申请加入

2023年1月17日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团队联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发文揭示从评价恐惧到社交焦虑的发展过程和神经基础

你是否在公共场合会觉得不自在?

你是否在和别人眼神接触时会紧张不安?

你是否害怕别人对你进行负面评价甚至是正面评价?

这些在社交情境中所感受到的不适甚至恐惧的体验被称作社交焦虑socialanxiety,严重的社交焦虑症状不仅仅会导致个体在社交领域的显著功能性障碍,还会使其在学习和工作方面遇到困难,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持续下降。因此,研究社交焦虑的风险因素和神经机制,可以为早期识别和干预工作提供重要临床价值。社交焦虑的核心特征包括对他人负面评价的恐惧。然而,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个体不仅仅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也会对正面评价产生恐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他人的赞美和表扬,社交焦虑的个体也会局促不安甚至出现生理上的不适。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双价评价恐惧理论为该现象提供解释,该理论认为负面评价和正面评价都会给个体带来潜在的社会威胁,具体来说,负面评价会导致个体社会地位降低,被社会排斥;而正面评价会导致个体社会地位的潜在上升,招致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负面评价恐惧和正面评价恐惧作为两股“监管力量”促使个体在人群中找到最“不显眼”的位置,进而引发了社交焦虑。事实上,已经很多研究者将负面和正面的评价恐惧同时作为社交焦虑的风险因子进行研究。

图一从评价恐惧到社交焦虑:纵向的行为关系和神经基础近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何清华教授团队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JunwenChen博士和墨尔本大学OfirTurel教授团队合作,根据这一现象和理论,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ndHealthPsychologySSCI收录,中科院心理学大类1区,临床心理学小类1区Top期刊,IF=5.9发表论文,题为“Fromfearsofevaluationtosocialanxiety:Thelongitudinalrelationshipsandneuralbasisinhealthyyoungadults”。该文利用纵向的行为数据和静息态大脑指标,揭示了从不同效价正面/负面评价恐惧到社交焦虑症状的发展过程,并探索了大脑前额叶皮层对不同效价评价恐惧的表征图一。

首先,该成果利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验证了双价评价恐惧理论,结果发现负面评价恐惧和正面评价恐惧均可以预测社交焦虑症状的发展;第二,利用静息态核磁指标分数低频振幅探索了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的神经基础,结果发现左侧背外侧前额叶表征了负面评价恐惧、腹内侧前额叶表征正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图二。

图二前额叶皮层不同亚区与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的相关关系

最后,通过构建神经-行为模型图三整合了上述发现,结果证明异常的前额叶不同亚区的分数低频振幅信号通过分别影响正面和负面的评价恐惧,进而影响未来社交焦虑症状。

图三异常的前额叶不同亚区的分数低频振幅信号通过分别影响正面和负面的评价恐惧,进而影响未来社交焦虑症状。

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南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逸飞,最后通讯作者为何清华教授。本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心理研究学院的科研合作,标志着双方从本科联合办学到联合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希望未来能取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