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旅游业再出发
2月21日(当地时间)清晨6:20分,悉尼国际机场迎来了澳大利亚国境重开之后首批自洛杉矶飞抵的国际旅客。
毕竟,自2023年3月至今,澳大利亚关闭边境已将近2年了。
据悉,在国境重开后的24小时内,已有56个国际航班抵达澳大利亚。除洛杉矶之外,还有来自温哥华、新加坡、伦敦、德里、东京、普吉等海外城市的旅客。
澳航则透露称,国境开放后的首周,已有1.4万名旅客乘坐其国际航班抵达澳大利亚。
眼看着澳大利亚旅游旺季即将来临,森严防疫的“澳大利亚堡垒”当然得抓紧时间改换形象了,要不然3~5月时如何广邀四海来客,大赚真金白银呢?
实际上,早在边境重开前1周的2月14日情人节,澳大利亚旅游局耗资4000万美元的广告战就已在全球各地打响。
当这一广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美市场如火如荼铺展开来时,2023年11月澳大利亚旅游局趁着新加坡边境重开之时机启动的另一广告——“ComeandSayG’Day-AustraliaisYourstoExplore”则将继续努力吸引亚洲人的眼球,热情邀请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及大中华区等地的人们踏上探索澳大利亚的旅程。
所有这些热烈的造势活动,似乎正在不遗余力地力图尽快驱散新冠疫情的阴霾。与2023年相比,过去2年澳大利亚国际游客人数已剧减至几乎触底的地步——
据澳基础设施、交通及地区经济发展局(BITRE)数据,2023年澳大利亚航空业国际旅客运输量高达4250万人次,2023年却大“跳水”至930万人次,而2023年则锐减至仅剩156万人次。
从单月数据来看,2023年12月国际旅客运输量为400万人次,而2023年12月仅有少得可怜的7.95万人次,2023年12月方才回升至40万人次——虽然这个数据仍比2023年低了九成,不过,相比2023年404.3%的增幅已可被视为旅游业回暖的迹象。
若将以上数据若换成客座率来理解或许更易懂——2023年12月澳大利亚国际航班座位坐满了八成多,2023年12月则只坐满了一成半,而2023年12月则坐满了四成半。
未来两三个月内,国际航班客座率有望继续上升——据悉,2月7日澳大利亚宣布确定边境重开的具体日期之后,一天之内澳航国际航班订票马上翻了一番。
其中,美国和英国市场增长最强劲,而南非、印度和加拿大市场订票也大幅增加。这些订票的旅客当中最多人计划于3~5月时前往澳大利亚。
中国游客缺席,如何弥补?
如何尽快自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复苏,正是澳大利亚旅游业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据澳大利亚旅游卫星账户(TSA)数据,2023~2023年,澳大利亚旅游消费总额为834亿澳元,较2023~2023年的1231亿澳元下滑了33%(413亿澳元),而疫情前的2023~2023年,澳大利亚的旅游消费总额高达1524亿澳元,也就是说,较疫情前已足足“蒸发”了691亿澳元。
过去3年,旅游业GDP在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依次为3.1%(612亿澳元)、2.6%(512亿澳元)和1.6%(324亿澳元),也就是说,一再下滑之后较疫情前足足缩水了46.4%。
2023~2023年,旅游出口额(国际游客购买澳大利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金额)更是低得让人触目惊心——只有区区17亿澳元,较2023~2023年的312亿澳元锐减94.9%,因为这一年国际游客数目大跌97.8%,旅游业出口自然只能赚点“零钱”了。
疫情前,澳大利亚旅游业的高价值游客(HVTs)主要来自中国、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这些人的消费是普通游客的两三倍以上,自然是旅游业各商家最看重的财源。
在全球8000多万位HVT中,单是中国就占了2000万人。疫情前的2023年,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140万名中国大陆游客共消费了122亿澳元,占了国际游客消费总额的1/4以上。
相比之下,美国游客消费不到40亿澳元,日本和印度游客消费依次仅有20亿澳元和17亿澳元,均远远落后于中国游客消费。
疫情前澳大利亚原住民旅游已吸引了140多万国际游客
若从人数来看,140万位中国游客中每3人就有1人是HVT,差不多有46万人,再加上中国香港30万名游客中的10万位HVT,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中国HVT人数总计达56万人。
就算将亚洲其他6国的HVT人数加起来——日本(16.6万),新加坡(13.3万),印度(10万),马来西亚(10万),韩国(10万),印尼(4万)——也只有63.9万人而已。
看来,澳大利亚旅游业再怎么努力到亚洲“拉客”,也很难弥补中国游客尤其是中国HVT游客缺席所蚀掉的丰厚收入。
目前,为“补缺”,澳大利亚对开拓印度游客市场抱很大希望。
澳大利亚旅游局的“消费者需求计划”调研数据显示,82%(180万人)的印度高价值游客有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意愿。
过去10年,从印度飞澳大利亚都是通过新加坡转机,但去年12月澳航开通了悉尼和墨尔本直飞新德里的航班,看来也是为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