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澳大利亚,你要知道的欧泊产地还有这些
0分享至澳大利亚主要产白欧泊、黑欧泊和铁欧泊三个品种。澳大利亚欧泊发现较晚,但由于其产量及质量上的优势,已超过了发现较早的墨西哥及美国等国。澳大利亚欧泊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集中产在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及昆士兰。自1978年以来,欧泊的开采、生产和销售给澳大利亚的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利益。
在浅色基底上出现变彩效应的被称为白欧泊。透明度较高、色彩丰富的白欧泊也被称为晶质欧泊或水晶欧泊。
白欧泊主要产于南澳大利亚州库伯佩蒂、安达蒙卡、明特比等矿区和周边绵延几百公里的地区。此外新南威尔士州的白崖、闪电岭也有白欧泊产出。
库伯佩蒂出产世界半数以上的白欧泊。在1916年,库伯佩蒂建立欧泊矿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量采矿工涌入导致当地欧泊产量大幅度增加,使库伯佩蒂成为世界上最大欧泊的出产地,被誉为“世界欧泊之都”。
1930年,两个安达蒙卡的牧场管理人在当地发现了欧泊。由于苛刻的气候条件和时值二次世界大战,该矿区的开采过程比较缓慢。在1962年,约有800名矿工从事欧泊开采工作。安达蒙卡的欧泊被认为是世界上的最稳定的欧泊。著名的“女王欧泊”就是一颗来自安达蒙卡矿区的水晶欧泊,重达203克拉。
明特比在20世纪20年代便发现了欧泊,但由于当地恶劣的气候和水资源匮乏阻碍了开采。直到1978年在那里发现了优质欧泊,明特比才真正开始被作为欧泊矿区而重视。1988年后,当地欧泊出产量出现急剧下降。
白崖矿区是澳洲最早的欧泊矿区,是过去欧泊国际市场的主要出产地,世界第一块深色欧泊在这里被发现,也是澳洲的第一个商业欧泊矿区,但近年来矿源已基本枯竭。白崖矿区向国际市场供应了二十五余年的欧泊,这种“被遗忘的宝石”重新得到了世人的宠爱。
闪电岭以出产最优质的黑欧泊而闻名,但也有部分白欧泊出产,且品质也是顶级的。
在深色基底上出现强烈变彩的被称为黑欧泊。黑欧泊较深的体色可以很好的将变彩衬托出来,色彩鲜艳夺目,是欧泊中最稀少名贵的品种,主要产地为新南威尔士州的闪电岭矿区。
黑欧泊的产量及其稀少,而且大部分黑欧泊原石还混杂有很多矿砂和没有变彩效应的普通蛋白石,要得到一枚优质的黑欧泊是非常不容易的。
19世纪末,闪电岭发现了黑欧泊,20世纪初便开始了商业化开采。现在,闪电岭几乎已经变成了欧泊矿区的同义词。
除闪电岭以外,南澳大利亚州的明特比也出产部分带有较深体色的欧泊,但非常罕见。
铁欧泊英文名称为Boulder,意为巨大的卵石,也被称为砾石欧泊,产于昆士兰内陆地区。
这种欧泊生成于形式多样、大小不一的铁矿石缝隙中,欧泊层非常薄,且表面通常不平整,因而无法把它们单独从铁矿石上剥离下来,只能将欧泊和铁矿石母岩一起切下。因此,这些欧泊背后都带有薄厚不一的铁矿石,商业上人们就把它们叫做铁欧泊。铁欧泊背后的铁矿石质量较大,但不能当做宝石出售,所以铁欧泊通常不按重量计价。
昆士兰的欧泊矿非常分散,从南部的约瓦到北部的温顿,绵延2000多公里,各个矿区出产的铁欧泊的形式不同,体色有深有浅,透明度也有很大差异。
约瓦矿区有一种奇特的铁欧泊,外部的铁矿石像坚果的外壳一样,里面包裹着像果仁一样的欧泊,被称为“约瓦果仁”。这种欧泊通常从中间切开,作为收藏品成对出售,不会用于首饰镶嵌。
火欧泊是无变彩或有少量变彩,体色呈棕黄色、橙色、橙红色、红色的半透明至透明的欧泊品种,仅在墨西哥有一定量的产出。
无变彩的火欧泊通常被切割成刻面,而有变彩的火欧泊大部分情况下则只是将原石中的砂石剔除,以得到尽量大的干净的火欧泊。变彩强烈的火欧泊比较罕见,价格通常不低于澳洲的水晶欧泊。
埃塞俄比亚的欧泊被称为“非洲欧泊”或“水欧泊”,近几年才出现在市场上,但发展十分迅速,在数量上比澳洲欧泊多十倍。水欧泊部分体色较浅,干净透明,变彩效应好,颗粒较大可以切割为高弧面宝石。
埃塞俄比亚出产的欧泊是火山热液型欧泊,其所含的间隙水遇热会丢失,容易开裂。遇水时间较长后会失去变为无色透明,但晾干几个小时,水分慢慢蒸发掉后色彩又回来了。
巴西出产的欧泊以浅色晶质欧泊为主,但产量非常小,基本上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开采。
美国有几个不同的地方产出欧泊,但产量小,质量、稳定性也不好,因而基本没有能进行商业化开采的欧泊矿区。
印尼欧泊体色呈浅橙色或褐黄色,变彩很好,与墨西哥火欧泊有些相似,但产量非常稀少。
秘鲁欧泊没有变彩效应,主要有粉红和蓝色两种体色。
在内蒙古境内发现与铁矿石共生的蛋白石,大部分没有变彩,亮度也达不到宝石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