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苹果园

苹果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曹克强陈汉杰涂洪涛

一、对澳大利亚BioGlobal公司及其所研制的蠹蛾防控性信息素IsomateC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1.BioGlobal公司经营的昆虫性信息素产品对害虫的防治方法符合现代人们对生态的要求,无污染,无抗性、防效明显,连续使用可以将苹果蠹蛾的蛀果率控制在1%以下。

2.该公司组织结构较好,成果转化操作模式成功,其产品已经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试验、使用超过20年,均有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经过多年的观察、检测、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防治技术。

3.BioGlobal公司首席科学家Stephen为考察组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苹果蠹蛾的防治情况以及他们产品在当地的应用情况,并且通过对中国苹果蠹蛾发生情况的了解,提出了我们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对我国苹果蠹蛾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对澳大利亚苹果病虫防控体系有了进一步认识

3.澳大利亚对农产品有严格的检疫、检测制度,每年每个农场的苹果要抽取800个检测样品,对残留接近标准的果园提出警告,并查找原因,检测制度对种植者有足够的威慑力,从检测制度严格执行上来规范有害生物治理。中国也有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但是在执行方面还有所欠缺。

三、澳大利亚苹果病虫害防控与我国病虫防控现状的比较

2.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大,所考察的果园以嘎啦、粉红女士、澳洲青苹为主,均为矮砧密植栽培,果园生草、机械化程度高,有利于生物防治的推广,而中国农户经营规模小,乔砧密植模式不利于机械操作和病虫害的防控。

4.澳大利亚使用的一些农药新品种在中国还没有推广使用,有些防治效果相对较好,需要我们加倍关注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研发与推广。

5.澳大利亚苹果在市场上有相应的原产地标注制度,从而使相应的法律、制度有足够的威慑力,而中国多以小农户规模经营,种植情况复杂,造成了法律执行难的问题,应提倡以村或相应的合作组织为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也有利于管理,并且能够加速机械化操作的进程。

总之,本次考察使我们对发达国家苹果病虫防控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中澳合作和引进国外先进的蠹蛾防控技术奠定了基础。

图1曹克强教授和陈汉杰研究员在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农业渔业厅领导会谈

图2考察组在果园查看性干扰剂对苹果蠹蛾的防控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