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是哪个国家的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的。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市区北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1959年3月动工建造,1973年10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是澳大利亚地标式建筑。
悉尼歌剧院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液竖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大壳顶组成。悉尼歌剧院主要由两个主厅、一些小型剧院、演出厅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两个大厅均位于比较大的帆型结构内,小演出厅则位于底部的基座内。
悉尼歌剧院所在的便利朗角,几千年来一直都是盖迪该尔人的聚会场所。歌剧院的原住民表演节目延续了便利朗角的丰富传统,在此活动中可以看桐埋轿到澳大利亚古老文化的传统和当代表演形式,同时细听快被遗忘的故事,同时复兴古代文化习俗。原住民表演节目全年均会推出一系列的活动。
悉尼歌剧院的建筑特色: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由10块大“海贝”组成,与周围景色相互呼应,最高的那一块高达67米。悉尼歌剧院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局肆内部是大音乐厅。
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和歌剧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悉尼歌剧院
【探秘】悉尼歌剧院的前世今生
悉尼歌剧院的美在于它为整个城市作出的贡献,几乎这座城市最主要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美丽的建筑,而各个角度上,它也都给我们呈现了一种别样的美丽。
悉尼歌剧院入口处的细节:
建筑师伍重是一个传奇。他扎根于历史,触角遍及马亚、中国、日本、伊斯兰的文化,以及其他很多的背景,包括他自己的斯坎德纳亚人的遗传。他把那些古代的传统与自己和谐的修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艺术化的建筑感觉,以及和场所状况相联系的有机建筑的自然本能。
他总是领先于他的时代,将过去的这个世纪和永恒不朽的建筑物塑造。
几个散落在桌上的桔瓣,造就着这个伟大建筑的雏形。
而当时作为一个默默无闻,没有做过任何公共建筑的家居设计师,伍重甚至在设计前从来没有来过澳大利亚。
悉尼歌剧院位于悉尼湾的南部一个人造小半岛上,其总面积为2.2公顷,由588个沉降于海平面以下25米的混凝土墩支撑。其中长183米,宽120米的建筑群占据了1.8公顷。整栋建筑建造在一块混凝土基座上,其入口开向南边,以97米宽的台阶同路面相连。
大剧院前走过的游客....
这个建筑群可大体分为三个部分:最大的两组风帆沿南北方向排列,以略呈V字形的方式在南部收拢。它们分别以三面风帆面向北部的海湾,另一面则面向南面迎接观众和游客,风帆张开的“嘴”上则覆盖着茶色的玻璃幕墙。另一对小风帆位于它们的西南处,位于其中的乃是贝尼朗餐厅。整个建筑最高处为西面大厅的顶点,它距离海平面67米。
悉尼的另一标志性建筑,大衣架悉尼大桥,观赏歌剧院的最佳视角之一!
悉尼歌剧院下的大餐厅,对面便是绝美的海景,它成为的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而位于其中人们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享受。
喜欢悉尼,喜欢大海,喜欢无限的自由!
该建筑物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设计,但则是由彼得·霍尔PeterHall领导的澳大利亚建筑团队完成,该建筑于1973年10月20日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启用。乌松的设计于1957年获选为国际设计竞赛的获胜者。
,此后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在总理约瑟夫·卡希尔英语:Joseph_Cahill的领导授权下,歌剧院于1958年开始施工,乌松负责施工。由于成本、设计更改及进度超支等影响,最终导致乌松辞职。
作为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该建筑及其周边设施占据了雪梨港的整个班尼朗角英语:BennelongPoint,NewSouthWales,建筑物毗邻悉尼中心商业区和悉尼皇家植物园,靠近雪梨海港大桥,因而获视为悉尼的标志性建筑。
作为一个多表演场地,歌剧院每年共举办超过1,500场演出,其观众超过120万人次。许多表演艺术家都会到此表演,其中包括三个常驻团体:澳洲歌剧团英语:OperaAustralia、雪梨剧院公司英语:SydneyTheatreCompany和悉尼交响乐团。同时作为澳洲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该建筑物每年共有超过800万人次参观,每年约有350,000名游客在导游带领下参观该建筑。目前,悉尼歌剧院是由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下属机构悉尼歌剧院信托所管理。
2007年6月28日,悉尼歌剧院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自1980年起列入国家遗产名录现已失效,并自1983年起列入澳洲国家信托基金会名录,2000年雪梨市遗产名录清单,2003年新南威尔士州遗产名录,以及自2005年的澳洲国家遗产。歌剧院还入围了世界新七大奇迹竞选名单。此外,丹麦政府也基于歌剧院是由丹麦人所设计,因此在2006年也被授予丹麦文化经典英语:DanishCultureCanon的称号[3]。
主厅中较小的一个才是歌剧院。由于当初是将较大的主厅设计为歌剧院,有认为小厅不太适合做大型歌剧演出,舞台相对较小而且给乐队的空间也不便于大型乐队演奏,其他附属设施则包括戏剧院、影院以及摄影室。缘由
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正式完工,总花费为1亿零200万美元[20]。截至1973,悉尼歌剧院各制造阶段花费为:阶段一:矮墙大约为5千5百万。阶段二:屋顶大约为1千2百50万。阶段三:内部设计和装潢5千6百50万。舞台设施,舞台照明和风琴9百万,其他花费和费用1千6百50万。1957年初步计划成本为7百万,最初预计完工日期为1963年1月26日澳大利亚日[21]。
音乐厅位于西面的一系列“壳”内,而歌剧院则在东面的“壳”内。“壳”的高度是由它内部所要求的高度决定,从入口处的矮空间一直升高到位于最高处的台阶座位区。一些次要的场馆位于音乐厅下面的混凝土基座内,是位于西面的“壳”一部分。这个建筑拥有将近1000个房间,其建筑面积为8万8千平方米。整栋建筑用电量相当于一个2万5千人小城,总电线长度达645公里[27]。
除了“壳”上的瓷砖和门厅的玻璃幕墙外,这座建筑物外部很大部分都覆盖由拉娜出产的粉色花岗岩面板。重要的内部表面处理用到由新南威尔士北部沃科普出产的澳大利亚白桦胶合板。[28]场馆性能和设备
除了用作观光、演出歌剧、芭蕾舞剧、以及音乐会之外,悉尼歌剧院还是澳大利亚歌剧团、悉尼戏剧团和悉尼交响乐团的所在地。歌剧院由新南威尔士文化部的子机构——歌剧院管委会管理。悉尼歌剧院的场馆有时还用于一些活动,例如会议,纪念仪式和公共集会。例如2010年元旦共有15000名游客在悉尼歌剧院欢度新年到来。[39]除了耶稣受难日和圣诞节外,悉尼歌剧院每天24小时向公众开放,一年之中大约有200万观众前来参观3000场演出,此外还有20万名浏览者慕名参观这个独特的建筑。[40]
悉尼歌剧院除了作为艺术中心外,也是悉尼文化上象征。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奥运圣火传递以及奥运会金牌的设计都没有遗漏悉尼歌剧院。悉尼足球俱乐部、悉尼天鹅澳式足球会等众多体育俱乐部都将悉尼歌剧院选作自己的标记。
1.歌剧院表面远看起来是白色,其实是用小的白色和黄色的马赛克砖拼接成的。这些瓷砖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ConcertHall)和歌剧院(OperaTheater)。
2.悉尼歌剧院外观上看起来有三个巨大的壳片,由现浇钢筋混凝土搭建而成,南北长186米,东西宽97米。第一组壳片是在位置的西边,四对壳板是串联排列的。三对朝北,一对朝南。第二组在位置的东侧,大致平行于第一组,形状相同,规模较小。第三组,在他们的西南,是最小的,包括两对壳片,里面的是餐厅。
3.其余的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栋建筑的入口在南端,有一个97米宽的楼梯。车辆入口和停车场位于大台阶下。悉空者尼歌剧院位于悉尼海港,面对大海,环境开放。
4.它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而闻名,看起来像是三个三角形压在沙滩上。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象竖立着的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
5.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搭亏尘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
1.歌剧厅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知禅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
2.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音乐厅是歌剧院的中心,专门设计的新型吸声天花板和反射镜能够更好地向舞台上的表演者和大厅各处的观众传递声音。自动悬吊装置提高了大厅的灵活性和功能性,并且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类型的表演。
3.贝尼朗餐厅。能容纳6000人以上。其它各种活动场所设在底层基座之上。剧院有话剧厅、电影厅、大型陈列厅和接待厅、5个排列厅、65个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演员食堂、咖啡馆、酒吧间等大小厅室900多间。
4.创意学习中心。专门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学习中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建筑创新方面的知识和实验。
悉尼歌剧院的建造历程:
于1958年12月5日开始,建筑公司为Civil&Civic,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则负责监督和指导。政府出于对资金和公众舆论的担心力求工程尽快开展。然而约恩·乌松的最终设计却仍未完成。1961年1月23日,工程已比预计延后了47天,矮墙的工程最终于1962年8月31日完成。
从1957年到1963年,在最后找到一个经济上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之前,设计队伍反复尝试了12种不同的建造“壳”的方法包括抛物线结构,圆形肋骨和椭圆体。在在1961年中期,设计队伍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所有的“壳”都由球体创建而来。
从Utzon将他的工作室于1963年2月搬至悉尼后开始。然而,政府在1965年发生了改变,新的RobertAskin政府宣布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将由公共工程部管辖。这最终导致约恩·伍重于1966年辞职。
到目前为止,甚至一直到1966年,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的花费仍然只有2290万元,少于最终预算1亿零200万的四分之一。然而在第三阶段,设计上将会有很大的支出。约恩·伍重辞职的时候,第二阶段的工程正接近完工。PeterHall在他辞职后取代了他的位置,PeterHall对内部的设计和装潢负最大的责任。一些其他的人也在同年接受任命,取代约恩·伍重的位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哪个国家的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的。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市区北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是澳大利亚地标式建筑。悉尼歌剧院占地面积1.84公顷,坐落在距离海面19米的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总建筑面积88000平方米,有一个2700座的音乐厅,一个1550座的歌剧院和一个420座的小剧场液竖,有展览、录音、酒吧、餐厅等大小房间900个。
悉尼歌剧院,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作为背景的悉尼海港大桥,与周围景物相互呼应。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大壳顶组成。悉尼歌剧院主要由两个主厅、一些小型剧院、演出厅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
悉尼歌剧院最大的主厅是音乐厅,最多可容纳2679人。音乐厅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较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呈现澳洲自有的风格。音局肆乐厅内有一个大风桐埋轿琴,是由罗纳德·沙普于1969年至1979年制造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根风管组成。
主厅中较小的一个是歌剧院,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悉尼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