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澳洲留学生回国就业认可度怎么样
留学生本身的优势,要在大城市内,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发挥,所以大多数回国的学生,会更倾向于前往一线城市工作,而工作稳定后就会想要落户。
留学生凭借自己的身份,可以直接享受税收上的优惠,不仅可以减免零配件的进口税,还能够免除10%左右的整车购置税,这样一辆车下来至少可以节省10%的费用。
目前在各个大小城市内,都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进行直接的补贴,时间一般是两年,国内的本科和硕士就可以领取一笔不小的补贴,留学生就
澳大利亚留学后回国就业率怎么样
有想出国留学的同学对于澳大利亚留学后回国就业率怎么样还不太了解,下面澳际小编整理了澳大利亚留学后回国就业率怎么样,欢迎阅读,如果你有任何疑问,也可以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海外顾问老师,他们会为你提供一对一免费答疑。现在就和澳际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吧!
澳大利亚历来以优质的教育体系、丰富的资源和国际化的视野吸引着全球各地的留学生。回国后的就业前景无疑成为留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那么,澳大利亚留学后回国就业情况如何?
首先,从全球教育水平来看,澳大利亚的一流大学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如悉尼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等,它们都拥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科研设备。这些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尤其是那些能够展示出独特优势和专业技能的学生,在国内人才市场上备受青睐。
此外,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这种教育模式培育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回国后的留学生往往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工作环境,满足国内企业对于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需求。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赴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后的就业竞争状况也变得愈加激烈。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近年来赴澳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国内市场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个相对饱和的市场,尤其是在热门行业如金融、IT和工程等领域,竞争状况更加激烈。不得不提的是,国内的用人单位不仅看中学生的学历背景,还注重其工作经验和实操能力。某些领域和企业甚至会看重在澳工作的经历,这对那些在澳有过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分项。
在讨论澳大利亚留学后回国就业之前,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工作签证政策也是十分必要的。澳大利亚针对国际学生推出了一系列的工作签证,如临时毕业生签证485签证,该签证允许完成学业的国际学生在毕业后留在澳大利亚工作一段时间。
这种签证政策无疑为留学生创造了
澳大利亚留学生就业情况怎么样国内国外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对于学生来说,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来的就业,而且大多数学生赴澳留学也是因为国内的就业压力太大了,学生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加具有竞争性,选择去澳大利亚出国深造。那么出国留学以后就业前景一定就会十分光明吗?也不见得。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澳大利亚留学生就业情况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海外/国内就业竞争加剧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3)No.5在北京发布。报告从中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留学低龄化、反向留学、留学人员回国就业等方面都做了比较完善的调查和阐述。
这次,选取了留学生毕业归国后的发展部分综述给大家。报告事实清晰、数据充分,非常有参考价值。无论是有留学/归国意向,抑或仅仅是国内求职者,都可以收藏以作分析。
一方面,中国留学生数量庞大;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各国收紧工作签证制度,国际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在留学所在国继续工作的可能性在变小。
如,国际学生数量逐年激增,但外国人在美国合法工作所需的H-1B签证数量的却增加有限,也就是说,可以在美国积累工作经验,或者通过工作申请永久居留权的机会也在减少。
在欧洲方面,2023年,为了鼓励当地企业雇佣本国公民,瑞士大幅减少工作签证配额数量。
6500个分配给非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工作签证比上一年足足减少2000个,就连分配给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签证数量也比上一年减少1250个。
眼看国际形势愈发严峻,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也考虑回国发展。到2023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达到40.91万人,自1978年至2023年回国人员总数达221.86万。随着海归数量的激增,他们面临的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与国内大学毕业生的竞争更加激烈。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整个网络能搜索到的明确注明需要海归或者海归优先的职位,还不到1万个;但2023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接近41万。国内外学期制度不同、容易错过招聘季、不了解国内企业用人标准与需求、缺乏社会网络优势等,都成为海归就业障碍。
不过,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23年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调查,海归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明显加剧。85.9%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与2013年的调查基本一致。其中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8%,略高于2013年的调查。
2、回国就业满意度不高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23年针对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的特征依然存在,创业方面先锋作用依然明显。
总体来说,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方面存在如下特征:
第一,就业区域集中于一线城市。位居前三名的是北京、上海、广州,分别占比29.1%、11.5%、6.1%。
第二,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是金融业、传统制造业、教育科研、电子信息,分别占19.4%、11.5%、10.8%、9.6%。
第三,超过六成的留学回国人员在基层岗位工作。实际薪酬低于其期望薪酬,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度、工作满意度均较低。
其中,仅有26.4%的被调查者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进入单位的国内学生。
16.5%的留学回国人员在所学专业与实际从事工作的匹配度方面选择“非常匹配”。
对当前工作持“非常满意”态度的仅为3.5%,选择“满意”的为27.1%。
在被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超过1/10(11.9%)的人选择了创业,其中男性占比13.2%,女性占比8.2%。
选择创业的比例远高于国内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根据麦可思调研,近三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23届大学生创业比例为3.0%)。
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方面存在以下特征:
第一,创业集中在一线城市,城市市场前景是创业者最看重的要素。
据调查,超过四成的人选择在北京(22%)、上海(20%)创业。15.3%的人选择创业城市的依据是“市场前景好”。
第二,创业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生物工程/新医药(22%)、新一代信息技术(15.1%)领域海归创业最为活跃。36.8%创业企业在三年内盈利。
第三,创业成本高、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根据调查,创业中排名前三项的困难是经营运行成本高、融资困难、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分别占26.9%、16.4%、15.5%。
商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主要通过向政府传达企业的要求(30%)、宣传人才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6%)等方式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提供服务。
调查显示,23.9%的留学回国人员表示有参政议政意愿。进一步调查发现,80后、90后留学回国人员中,男性参政议政意识高于女性,表现为27.4%的男性、14.2%的女性有参政议政的意愿。
接受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32%计划或曾经报考过国内公务员。
总体而言,留学回国人员报考公务员的比例高于国内大学毕业生,回国后成为公务员的比例(1.5%)略高于公务员与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0.9%)。
通过媒体/互联网发表言论成为留学回国人员参政议政的最重要渠道,选择该渠道参政议政的受访者占总数的55.3%。
进一步调查显示,中央委员(或候补)中海归占比超过10%,国务院部委正副部长中海归占比接近18%。
5、在慈善领域表现突出
2023胡润全球华人慈善榜,中国大陆共有100人上榜,其中有11人具有留学背景,当中4人捐赠额过亿。
从留学背景来看,上榜企业家留学国家集中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学专业聚焦于商科。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科教育体系中,探讨商业活动中企业与企业、人、社会之间关系的商业伦理课程是必修课程,这样的课程引导未来的企业家关注企业和公民的社会责任,关注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把创造社会价值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同时,留学人员在国外生活多年,深受欧美慈善文化、慈善制度的影响,未来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