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媒体:作为“枢纽”,中国不可替代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11月13日文章,原题:疏远中国制造业力量威胁全球供应链 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采取“脱钩”或“去风险”的重新洗牌做法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比风险本身更令人担忧。这将分化全球经济,造成供应链分散和技术标准不一,从而阻碍全球经济复苏。
中国的高效供应链深植于国内制造业生态系统,其韧性无与伦比。在低附加值制造业向其他国家转移之际,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5%,降至第二位,15年来首次被墨西哥超越。
过去三年,全球供应链经历重大变化。这是疫情、俄乌冲突以及美中科技战略竞争造成的。为降低风险,西方国家正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新出现的竞争者包括拥有经济增长潜力和年轻劳动力的越南、因毗邻美国而受益的墨西哥,以及受地缘政治抱负和庞大劳动力储备及市场驱动的印度。
但事实证明,构建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比预期更具挑战性。因为一个国家或供应商在供应链中占据的节点越多,就越难被取代。中国作为“枢纽”的角色凸显其不可替代性。尽管如此,西方国家仍采取缩短供应链的战略,即使这意味着牺牲效率。例如美国推行“回流”战略;“近岸外包”“友岸外包”优先考虑将制造业转移到靠近美国或与美国政治价值观一致的国家。一些跨国公司采取“中国+1”战略。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的部分贸易顺差已转移到东盟、墨西哥和印度等地。但这些国家更像是中国供应链的后备或延伸,而非替代。
中国已从劳动密集型制造发展成为投资和技术密集型制造。其实力不只是对西方创新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