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北京奥运会 到底花了多少钱? 北京奥运会旅游收入多少

北京奥运会 到底花了多少钱?

    8月1日,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刘志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当天,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政府有关人员在主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从奥运场馆建设、奥运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介绍了2008北京奥运会始终坚持的“节俭办奥运”精神。

    在7年的奥运筹办过程中,北京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些钱都花到哪儿去了?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少好处?有没有兑现“节俭办奥运”的承诺?对于外界的诸多疑问,北京奥组委及北京市有关官员进行了解答。

    场馆投入不超130亿元城建投入2800亿元

    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刘志介绍,从目前看,奥运场馆投资预计在130亿元人民币之内,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约占一半,另一半资金来自社会的融资,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捐赠。这些投资包括新建场馆12个、改扩建场馆11个、建设临时性场馆8个,改造独立训练馆45个,这些场馆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新建或改扩建的。

    “这里不包括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媒体村等6处相关配套设施,因为这些设施都由企业自筹资金,赛后利用也由企业自行决定。比如奥运村,本身就是一个住宅项目。”刘志说。

    关于奥运会运行资金投入情况,据介绍,北京奥运会申办时的预算为16.25亿美元,主要是参照往届奥运会的预算估测的。在整个奥运筹办期间,北京奥组委先后做出了3个版本的预算,目前执行的第三个版本的预算为20多亿美元,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批准。北京奥组委财务部副部长沈毓云说:“虽然经过了调整和增加,但目前的预算还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节俭不等于投入少关键看产出效益

    刘志说,奥运场馆从规划选址到施工建设都力求节俭,按照安全、质量、功能、工期、成本五统一的要求,统筹考虑,综合平衡。在场馆规划中,能利用现有场馆改造、扩建的,就不再新建;能搞临时场馆的就不再搞新建场馆。同时,把6个场馆放在了大学园区,既改善了大学体育设施,又解决了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也减少了建设资金。

    “在场馆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比如,五棵松篮球馆的设计方案由原来规划的11.7万平方米调整到目前的6.3万平方米,取消了该馆综合体上部的文体设施,这既满足了场馆功能性要求,又节约了投资。”他说。

    北京7年投入28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算不算节俭?对于这样的疑问,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海平回应说:“衡量这2800亿元人民币花的是多还是少了,我觉得不能只从数字上来看。节俭不节俭,不能看支出的绝对额,而是要看支出能产生多少效益。”

    百姓共享奥运福利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市各项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申奥的成功进一步加快了北京城市化、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正在变成现实,”刘志说。

    北京市官员表示,奥运筹办的过程也是北京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989元和9559元;2002年至2007年,北京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5%和9.1%,全市增加就业263万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通过加快危旧房改造、城市建设拆迁和商品房开发、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北京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超过了20平方米,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从危旧房、筒子楼里面搬进了新楼房,农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了40平方米。北京城的绿色也增多了,居民出行500米,就能够见到公园绿地。

    由于路网的快速发展,北京市民的交通出行条件大为改善,北京地铁已由42公里发展到200多公里。市民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达城市的任何角落和京郊的任何乡镇,而且票价低廉,既惠及北京市民,也惠及了外来人员。

    奥运的举办也加速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目前,全市建成各处体育设施12106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配建率均达到100%,北京市体育人口已达到52.4%,全市各单位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超过1万项,参加人数超过300万人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