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安阳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论文

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酒店管理1班李承娅熊娟张璐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下,重庆市将会牢牢把握发展旅游业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推进生态旅游而更好地发展。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山水都市将成为重庆市旅游业崭新的亮点。

关键词:温泉特点资源组合性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1978---1987年,我国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其特征是没有市场化,属于计划配额,求大于供,外事促内事。1978年,入境旅游者只有180.9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只有2.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1位,中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中国旅游业的崛起带来了一片生机。

1978---1984年,国内接待旅游硬件条件还不具备,如航班严重不正常,有时需要靠空军协助。饭店行业在我国各个行业中是开放最早的,无论是引进外资还是引进外国的管理经验,都是如此,如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等。因此整个旅游界,就其管理水平而言,饭店要好于其他企业。1982年建成了西安宾馆,是西安第一家旅游宾馆。80年代饭店如雨后春笋,饭店投资盲目,导致一度严重过剩。

1987年到现在,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单一入境旅游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个市场和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个市场的发展过程,旅游逐渐加重其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旅游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产业。其特征是市场逐渐成熟,竞争逐步激烈,供大于求。

1988年以前的10年中,旅游业一直是大幅度增长,入境旅游者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3%,创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

1989年*使旅游业出现第一次滑坡,至1992年完全复苏。

1992年以后,入境旅游逐渐成熟,团队旅游增长缓慢,打破卖方市场,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1995年5月1日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国内旅游开始迅速发展。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旅游局、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2004年全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6年,我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5.9%;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7.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27%。

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6139.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8%。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福建、山东、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内蒙古、黑龙江、陕西、湖北、湖南、天津、安徽、河南、河北、海南、重庆、山西等23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089.71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351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内蒙古、云南、广西、黑龙江、四川、湖北、陕西、天津、福建、湖南、河北、安徽、重庆、海南、河南等22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外国旅游者534.66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6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有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天津、陕西、湖南、黑龙江、广西、内蒙古、四川、湖北、重庆、河南、河北、海南、安徽、山西、江西、吉林、新疆、贵州等27个省区、市。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达75.33亿美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按外汇收入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

2006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因公出境572.4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8%;因私出境2879.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泰国、俄罗斯、美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

截至2007年8月,我国入境旅游接待达到11568186人,同比增长3.77%,其中外国人2396060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4.10亿美元,其中外国人20.43亿美元。

二、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

1、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八五”时期,重庆旅游入境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4.33%,旅游创汇年均增长22.86%,速度已相当快。重庆成立直辖市后,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开工,使重庆市及其所辖三峡库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三峡旅游骤然升温,使重庆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重庆旅游行业人士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开拓进取,开发生产与宣传促销相结合,使重庆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重庆直辖后,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1997年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548万美元,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59414人次,这是由于直辖提高了重庆的国内地位和国际知名度。然而,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回落,旅游业遭受重创打击。随后,重庆旅游业又恢复高速增长,2004年接待

旅游人数434423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308万美元。其中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

1.85%,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79。

重庆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规模。内部行业齐全,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对国际国内旅游者有了相当的吸引力。重庆以“美女、美食、火锅、温泉”闻名于世界,并以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大世界级旅游精品带动旅游业的强盛发展。

3、重庆旅游业的政策导向

建设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多元化旅游经营、旅游宣传营销和旅游管理等六大体系,形成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三大目的地功能互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复合型旅游三类产品协调发展,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培育,国有、外资、民营三大主体共同参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三大效益综合体现的科学发展格局。主要精品建设项目有:

1、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重庆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集旅游咨询、游客集散、旅游购物、产品展示、形象宣传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抗战遗址旅游产品保护开发;红岩联线旅游精品;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村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产品;东水门和磁器口古镇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统景温泉、天赐温泉、梨树湾温泉、北碚温泉城,建国际级温泉基地,打造5A旅游景区;长寿湖湖泊观光,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2、长江三峡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小三峡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神女溪景区开发;白帝城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天坑地缝景区建设;石宝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以白鹤梁为核心的涪陵白岩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丰都名山与雪玉洞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3、大足石刻国际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大足石刻景区提档升级;龙水湖观光休闲旅游区建设;玉龙山森林公园景区开发;

4、乌江画廊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仙女山、天坑三桥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山地观光休闲旅游景区;芙蓉洞与芙蓉江观光休闲旅游景区;乌江画廊彭水至酉阳段乌江和黔江阿蓬江,打造峡谷游船观光与民族风情旅游景区;小南海,打造地震遗址观光科普教育旅游景区;龚滩、龙潭、洪安古镇开发。

三、重庆旅游业典型案例——温泉特点和发展策略

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和核心资源。温泉资源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温泉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一般而言,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受到温度、水量和矿物含量等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重庆温泉资源的平均水温较高,矿物含量高而丰富,出水量大,属典型的优质医疗矿泉。

重庆温泉资源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最早的温泉开发可追溯至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1004年),北温泉已“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相比之下,比进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13本下吕温泉尚早468年。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南温泉建浴池,近代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此外,早在

12、l3世纪,铜梁当地人即已发现西温泉。1935年,铜(梁)壁(山)公路通车后,当地人逐渐在温泉出口建池,并依池筑室,供浴后

休息。可见,重庆温泉资源利用由来已久。但在前期利用中,规模较小,且多为达官贵人所用,并未成为真正为游客服务的旅游产品。

受地质构造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直接影响,温泉资源的分布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分带性特征。从全国范围比较而言,重庆属于地热温泉资源相对富集区,地热储藏面积超过1万km,除潼南县外的各区县都能开发温泉。目前,重庆已勘探发现温泉40余处,13出水量可达5万㎡,己被开发利用20余处。其中,主城区附近温泉分布最为密集。受温泉资源不可转移的特性限制,温泉旅游地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特点,在邻近地域范围内出现多个温泉旅游地。据不完全统计,以主城区为中心方圆50km范围内,有14处温泉,其中东温泉、南温泉、北温泉以及天赐温泉等已具相当规模。13本温泉旅游的成功案例说明,如能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分布的高度集中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则为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增长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d)资源组合性特点突出

一般而言,除医疗健身外,沐浴温泉的附加旅游价值(如文化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较低。重庆温泉资源具有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的特点。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组合,在弱化温泉资源同质性的同时,有效增强了重庆温泉资源的吸引力,并为重庆温泉旅游的多样化开发模式奠定了资源基础。

2005年11月,重庆市提出“温泉之都”的构想。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今年8月,市政府组织考察团先后走访珠海、广州、新加坡和日本,对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特点的温泉进行了学习考察。经过近1年的酝酿,全面实施打造“温泉之都”的条件已经成熟。接着,重庆出台关于加快“五方十泉”建设打造“温泉之都”的意见,将力争用3年时间,投资113.2亿元,建设东、西、南、北、中“五方十泉”,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显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基本形成重庆温泉旅游产业的总体架构。重点打造的“十泉”即东温泉片区的东泉和东方温泉大世界;西温泉片区的天赐温泉和金剑山温泉、贝迪温泉;南温泉片区的南泉和保利温泉别墅;北温泉片区的统景温泉和北泉;中温泉片区的梨树湾温泉和海棠晓月温泉。

这10个项目,年接待规模明年即可达270万人次,到2010年全部建成后可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市政府要求,首批重点项目必须在今年内开工建设,第二批建设项目也要尽早开工建设,避免资源闲置。

在土地供应上,对“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将优先供应周边土地使用权和采矿权,促进其做大做强。同时,有温泉资源的地块,将优先作为温泉旅游项目用地供应,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供应给“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企业。

“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可享受减半征收采矿权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其采矿权证按最高年限5年办理,采矿权出让期限则与土地使用期限(商业用地40年)一致。对利于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温泉开发企业,可免收或减半征收地热矿产资源补偿(税)费。纳税在1000万以上的开发企业,还将安排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实施以奖代补。而位

于三峡库区的项目企业,还可申请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副市长谭栖伟在会议上指出,开发温泉资源,必须抓好战略研究、资源普查、规划制定、项目带动、政策支撑、法规完善以及项目推介等工作。相关区县(自治县、市)政府要牵头制作项目库,搞好项目的策划、整合和推介。提高项目招商的透明度,引进实力、有信誉的开发商投资温泉旅游,避免闲置、浪费、破坏资源的情况发生。对温泉旅游开发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一泉一策、特事特办的措施,按照国家5A级旅游区标准加以打造。

四、重庆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旅游业由于在增加就业、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节约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2010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接待入境过夜游人数6400万人次,有望居世界第三位;旅游创汇426亿美元,有望居世界第三位;国内旅游人数16.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81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1226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全国CDP的7%;旅游直接就业980万人间接就业达到4900万人。“十一五”期间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工作有: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建设,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等。从国人外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房车旅游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重要政策: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并提出六个目标: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12个红色旅游区、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理和宣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动革命老区发展优势

在“十一五”规划下,重庆市将会牢牢把握发展旅游业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推进生态旅游而更好地发展。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山水都市将成为重庆市旅游业崭新的亮点。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透析

Doc-3X9SG1;本文是“论文”中“经济论文”的论文的论文参考范文或相关资料文档。正文共3,056字,word格式文档。内容摘要:甘肃省旅游资源概述,甘肃旅游业发展现状,甘肃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参考文献,李巧玲.甘肃旅游研究开发.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5,魏宝祥.甘肃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宁。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页文档大小:28.5K文档热度:文档分类:论文 -- 经济论文文档标签: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对策论文范文系统标签:旅游业甘肃省范文对策现状旅游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自2023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人们对研学旅行的认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化、不断深化的。研学旅行的参与者从狭义的中小学生不断扩展到包括学龄前儿童、大学生以及成年人、老年人等全生命周期群体,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从国家层面看,

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研究,后疫情时代市场复苏态势强劲「图」

0分享至

一、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综述

旅游行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产业要素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体等,产业链包括上游交通、住宿、景点等资源端,中游传统线上、新兴线上渠道端和下游多种旅游消费者类型组成的消费。

资源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旅游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23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8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6%。中国国内游客总数由2023年的39.9亿人次上升到2023年的60.06亿人次,相应地,旅游行业总收入由2023年的34195.0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7250.92亿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行业总收入为22286亿元,同比下降61.07%;旅客数量仅有28.8亿人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源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虽然从短期来看,我国旅游行业市场受2023年疫情冲击较大,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内都处于低迷的态势。2023年至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旅游消费额稳定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3%以上,而在2023新冠疫情冲击下,比例降至1.14%。但同时需看到,疫情是短暂的,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以及消费结构的稳定性,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疫情后的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状况

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持续低迷,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疫苗的普及,旅游业复苏态势强劲。国内旅客运输量持续攀升,国内旅游业逐步复苏。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6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2023年1季度以来,在本土零新增确诊、疫苗接种范围不断扩大、清明和五一假期临近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业正在加速复苏。据交通运输部统计,4月3至5日,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45亿人次,比去年清明假期增长142%。其中民航预计运输旅客432.8万人次,比去年清明假期大幅增长256.4%。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中国旅游行业发展趋势

1、数字化成为旅游业的新发展形态

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供给方的OTA即在线酒店、旅游、票务等预订系统平台为各旅游主体提供线上的产品营销或者产品销售,从而为消费者带来定制化的线上旅游产品。随着用消费群体从线下到线上消费的大量转移、以及相应地用户预订习惯的转变,OTA平台的优势逐步展现,各旅游及相关企业都纷纷开始依托于第三方的OTA平台或者开拓自己的数字化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相当多的新式应用、个性化推送与位置服务,数字化已然成为旅游业的新发展形态。

部分提供数字化产品的涉旅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互联网内容社区、平台对消费者决策影响日益上升

随着全民消费升级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当今的旅客需要

大理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

该文将对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大理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总结,对大理旅游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找出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大理;旅游业;现状;建议;对策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

大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苍洱风光魅力无穷,在刚刚开始发展旅游业时就有着不错的反响,但是在越来越多景点不断开发的前提下,和其他景点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因此也曾经出现旅游发展受限的情况。但是在不断努力下大理已经一跃成为云南地区的知名景点。再加上这几年xxxx以及明星的光顾,使得大理旅游业发展更快。可是,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大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并且也存在着很多没有解决的老问题。笔者通过对大理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资料的总结,进一步完善大理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大理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可是一些地方在开展旅游业的进程中产生了开发过度的情况,导致一些景区的环境受到污染。通过对大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的研究,了解大理地方特色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阻碍,运用实证调查等方法,以基层调查数据为基础,为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探讨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机制,建设旅游社区,完善居民参与,为大理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二、大理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优势特征分析

大理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使得大理的旅游产业发展有着极其有利的因素。给该地区旅游业的成功发展打下铺垫。“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大理州的旅游资源可以被划分为一个中心、四大旅游片区以及12个旅游景区。以大理为中心的中部苍洱观光度假旅游区,东部佛教文化旅游区,西部澜沧江森林生态观光旅游区,南部南诏文化民俗旅游区,北部高原水乡休闲旅游区。大理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极为广泛,全区所辖12个县均有旅游资源分布,拥有旅游资源景点近500处。云南共有642个列级旅游资源,大理州占90个,云南列级旅游资源数量排名中大理州居全省第一位。由此可见,大理州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极为显著。”(【4】)二大理旅游现状统计分析

2023年以来,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共接待了海内外旅游者4710.8690万人次,相比上年增长11.56%;已经实现旅游总收入796.8亿元,相比上年增长22.18%。根据大数据显示,2023年,大理留宿旅游客人均消费每天1101.88元,相比上年增长11%,单日游的游客人均花费904元,相比上年增长10.98%。除此以外,选择高铁、飞机、自驾游等交通方式出行的游客仍在稳步增长。2023年7月1日昆明至大理动车开通以后,一整年乘坐动车来大理的游客突破451余万人次,相比上年增长92%。大理机场全年运客量达177.65万人次,相比上年增长12.4%。国家法定节假日通过租车“落地自驾”的方式也在剧增,自驾游的游客继续稳步增长。移动支付成为主流支付手段,游客在旅游时使用现金消费的比例逐渐下降,游客通过刷卡和移动支付等方式支付时,一般要负担1.67个人的费用。

这些年来,大理大力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洱海旅游发展的同时也破坏着旅游景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近几年来,环海自驾旅游人数的增多,有些游客将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随地丢弃,很多生活污水直接或者间接的被排入了洱海,使洱海像昆明滇池一样受到了严重的水污染。然而,洱海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是云南省排名第二的淡水湖,它的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农业、工业还有旅游业,就现在这个发展过程必然消耗,甚至于污染越来越多的淡水资源。将近20年来,洱海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但洱海水质污染却在不断恶化,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整治,但是洱海水质生态环境污染已经对洱海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洱海水质越来越差,对本地各行业的发展相当不利。三行业管理的滞后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民宿是这几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旅游词汇,风靡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目前洱海周边景观环线也建起了许多所谓的“海景酒店”,“海景民宿”,解决了接待游客高峰期因为住宿设施不足带来的问题,但却因为住宿品种总量太大,种类繁多,质量管理系统规范参差不齐,它的发展是为了解决民宿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行业标准等问题。”(【6】)不仅损坏了本地的传统建筑特色,随之而来的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