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2023旅游业发展趋势及恢复时间 北京旅游业什么时候恢复正常旅游的

2023旅游业发展趋势及恢复时间

2023年新年伊始就给人类蒙上了一层阴影,疫情肆虐,各地景区和娱乐游玩项目全部都临时关闭,本来是旅游的大好旺季,现在却全部关门歇业,旅游业面临数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2023年的旅游业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从2023年春节开始,疫情数字每日变化,隔离、口罩、消毒、放休,让很多人的情绪像“V”字般跌入谷底,旅行业层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旅行社数量,比非典期间翻了3倍多。

全年旅行业损失预计达10亿元,或占GDP的10%。很多旅行从业者经历了风暴退订,但他们坚信“已触达V字谷底”,寒冰融化盼复兴。

普通游客也在感慨:“鲜花、海滩的阳光、晒国外美食的人去哪了?

它们在我们朋友圈消失了3个月。禁足与口罩,不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很多人打开各种社交软件,“种草”下一场旅行。

随着全国复工浪潮开启,人们也逐渐回到往常的生活,旅游业也蠢蠢欲动地在做好各种市场恢复的应对准备。

目前,近2000家大牌景区预售产品美团上线,一周增长超1倍;“五一”酒店搜索增长35%,五成以上旅客重新预订春节行程;

越来越多的景区恢复运营后排队拥挤不开,开启限流......被压抑许久的人们若脱笼之鹄,渴望出游的心按奈不住地飞向了远方。

与此同时,携程通过大数据平台“旅行观察家”对数百目的地进行了“复苏得分值”统计,发布2023目的地复苏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40个目的地复苏指数超50

这份综合报告综合了全球近年来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前后旅游业的恢复数据、2023年-2023年旅游行业成长规模、疫情发展预判、平台用户的搜索、浏览、下单、收藏以及时令因素后,建立的2023年行业复苏预估模型。

根据该模型呈现的结果显示,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和平缓,行业历经低谷后,会随着疫情控制开始平稳回升,并随着五一、暑假等传统旅游节点的到来开始获得增长,全年趋势呈现明显V型。年末乃至2023的春节假期,应该有望达到报复性反弹的最高点。

据介绍,此报告根据有无疫情的综合数据对比差值辅以相应算法,从而得出目的地复苏指数数据,而50分是一个关键节点。报告结果显示:已经有超过40个国内目的地复苏指数超过50,显示出回暖期初期的迹象。

在国内“心愿指数热门目的地”榜单,三亚、成都、贵州位列国内前3,上海、西安、北京、厦门、杭州、广州、开封、重庆、青岛、长沙、苏州、黄山、湖州、西藏、深圳、婺源、广西也同步上榜。

境外部分,除了泰国、日本、新加坡三个“老朋友”,上榜国家还包括越南、迪拜、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加拿大、摩洛哥、新西兰、意大利、韩国、巴西、智利、阿根廷、以色列和斐济。国内:一线城市“周边游”信心回升

受疫情影响的旅行信心,也许将从“周边游”开始回升。报告显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消费者对“周边游”十分期待,北京周边的天津、秦皇岛、张家口、保定、济南;上海周边的湖州、黄山、丽水、苏州和杭州;

广州周边的澳门、惠州、珠海、湛江、桂林等地均进入“周边游”心愿目的地指数榜单前5名。此外,成都及周边的贵州、重庆、甘孜州、丽江和香格里拉,心愿指数日渐提升。

尽管疫情未过,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向往“踏青”、“赏花”和“看海”。以花闻名的婺源、洛阳、大连、西藏、青海心愿指数最高;黄山、扬州、延庆、贵州和内蒙古排名“踏青”类心愿指数榜前列;气温回升,三亚、厦门、青岛、日照和宁波则霸榜国内“海滨热门心愿目的地”。

热门主题榜单中,“亲子”、“古城”、“美食”三个维度的心愿指数呈现强劲势头。上海、广州、香港、苏州、杭州等地更吸引亲子家庭;“

中国风”属性的西安、开封、荆州、晋城、沈阳则拔得“古城目的地”榜单头筹;因为疫情忍耐已久的老饕们更爱华西、华南等区域城市,广东、上海、成都、重庆、长沙或许将在疫后迎来大批“食客”。境外:“海岛”、“亲子购物”、“异域风情”成关键词

2013年开始,中国出境游人数和“买买买”热情连续稳居世界第一,通过报告也可以看到,虽然还在疫情中蛰伏,但国人对海滩、购物、异域风情的热情已按捺不住。

在包含“亲子”及“购物”“异域风情”的海外目的地榜单中,日本首选,成为国人心头好;新加坡、意大利、英国、德国、韩国、迪拜、加拿大等热门目的地紧随其后。

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越南、斐济和希腊成为大家最想飞去的梦想海滩;摩洛哥、阿布扎比、巴西、墨西哥、智利、以色列、阿根廷和塞尔维亚等地则以“异域风情”占据了榜单一席之地。把握机遇做好准备静候佳时全力以赴

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增长11.7%。按原本增长预估的话,今年要超过6万亿。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之首当仁不让,这次受疫情的影响,大家的出游需求只是暂时压一压。从长期来说,疫情终将过去,市场终会全面启动。

旅游者在短期内被压抑的需求会在疫情结束以后出现报复性增长,旅游业不仅会走向正轨,甚至将呈“井喷”状况。

面对如此庞大的潜在旅游需求,旅游企业更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只要市场需求重新启动,相应的旅游经济体系就能迅速恢复运转。

在这样特殊的时期里,企业把握好低谷期暗藏的机遇,做好优化升级、应对未来市场全面恢复的准备,并向旅游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以树立民众的旅游信心,一旦出游的浪潮来袭,做好一切准备全力以赴的你自然是乘风破浪的佼佼者。

红星观察|端午临近,张家界免门票,部分地方恢复跨省游,国内旅游市场何时回暖

红星新闻记者也从铁路部门获悉,端午假期首日6月3日的铁路客票,已于5月30日开售。同时,自2023年6月1日起,铁路客票预售期调整为15天含当天。并且将根据客流回暖趋势,精准实施“一日一图”,动态灵活安排运力,适时加开旅客列车,相关车票实时发售。

据红星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0日,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吉林、湖北、广东等超30个省市陆续更新了端午进出的防疫要求。

如湖北方面规定,端午期间,对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鄂返鄂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而对于所有外省来返鄂人员,则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24小时内做一次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落地查的基础上,第3天再做一次核酸检测。

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则呼吁市民非必要不离开当地;江西南昌、云南昆明、重庆等地则要求省外进城者必须提前报备,其中河南郑州要求提前3天报备。

在出游建议上,广东也在5月27日发布了“端午出游安全提示”,建议市民减少长途旅游活动,非必要不远行;倡导开展省内游、近郊游、城市周边游等短线旅游活动。

跨省游端午还能“吃香”吗?

携程负责人:预计端午跨省团队游交易额或超清明

周边游“升温”的同时,跨省游在端午是否有望回升?据途牛旅游网数据显示,随着多地陆续恢复跨省游业务,跟团游迎来了一定的回暖,选择跟团游的用户占比达到37%。从机票预订情况来看,据去哪儿大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国内整体机票预订量环比上月增长近3成。但此次端午选择乘飞机出行的旅客,仍集中在疫情控制较为平稳的地区。

进入5月下旬后,全国各地疫情总体形势已逐步好转。在此背景之下,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自5月中下旬以来,国内至少7省市发布了恢复跨省旅游的通知。根据梳理,从5月11日以来,江西、甘肃、山东、黑龙江、广东、福建和广西已陆续发布了有序开展跨省团队游的通知。

另据携程数据显示,5月13日至5月19日,通过携程平台预订端午跨省团队游的交易额环比前一周增长超过20%,同口径下,省内团队游环比增长近40%。

携程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游客旅行决策周期显著缩短的背景下,跨省团队游仍有较大的复苏潜力,预计端午假期跨省团队游整体交易额或超清明。”

那么,近期疫情已经逐渐控制的北京旅游业是否有所恢复?根据北京5月28日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最新政策,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区的各类酒店、民宿、农家乐恢复正常接待服务。

在延庆地区靠近八达岭长城附近,经营民宿的张先生在电话中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一共在周边打造了三个房间作为民宿出租,截至5月30日晚上,其中两间房屋已经被预订出去。

“多少还是受到了本轮北京本土疫情的影响,今年端午的订单量和价格都不比往常。”张先生说,预订其民宿的游客,通常会选择去百里画廊、八达岭长城等地方游玩,且大多是北京主城区游客进行周边游。但由于北京疫情尚未清零,加之八达岭长城仍暂停营业,所以今年端午出游的人比过去减少了很多。

张先生也在5月29日这天接到了街道的通知,要求民宿按照50%的比例限流接待游客,同时要严格核查顾客的健康码、48小时核酸证明等信息,并要求测温以及签署防疫防控承诺书。此外,张先生这些天也按照防疫要求,多次对房间和公共区域进行了消杀。

“大约就是从5月29日开始,陆陆续续有游客打电话来咨询端午订房的事,目前有两个房源端午3天被预订出去了。”张先生说,为了吸引顾客,他的房源并没有涨价。“有些北京市民会自驾到百里画廊出游,这些人群现在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客户,所以我相信另一间房很快就会被预订出去。”

张家界多景区宣布免门票,有酒店称订单量暴增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假期来临前夕,张家界于5月29日宣布了2023年暑期旅游优惠政策——截至今年12月31日,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张家界七星山旅游度假区对全国游客实行门票免票优惠,具体规定如下:

2023年6月1日至8月31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天门山景区、九天峰恋景区、黄龙洞景区、宝峰湖景区等不含景区内交通工具对在校学生含研究生实行景区门票免票优惠。武陵源景区、天门山景区、九天峰恋景区对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客实行景区门票不含景区内交通工具“买一送一”优惠。

“我们酒店现在只剩不到20间房了。”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附近酒店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免门票的消息发布后,这两天的订单量激增。该工作人员表示,入住酒店仍需查验顾客48小时核酸证明以及绿码,符合要求才可入住。而对于酒店优惠,该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所在的酒店由于价格本就不高,所以并未纳入到享折扣的酒店之中,“不过如果有学生证,我们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优惠。”

对于张家界免门票的做法,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黄羊山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张家界推出免门票的做法,是因为景区收入不靠门票支持,所以并不会造成景区乃至当地旅游业的经济“倒贴”。

黄羊山解释称,张家界是一座旅游城市,遍布诸多大型旅游景区,所以即便免去门票,其他包括天梯、栈道等景区中的其他服务型消费已然可以支撑,而门票不是其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相反,吸引了

受疫情持续影响 “走走停停”的旅游业还撑得住吗

“走走停停”的旅游业还撑得住吗

—受疫情持续影响的旅游企业经营状况调查

中秋刚过,国庆将至,旅游业再次迎来传统“黄金周”。一年多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传统旺季没有那么靠谱了,旅游业走走停停、反反复复,不少企业在恢复经营与不断停摆之间苦苦支撑。记者走近这个行业,走进这些企业,调研中的所见所闻颇有些出人意料。

国庆黄金周的脚步又近了。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是旅游业忙碌的时节。但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些传统旅游旺季也让人摸不准了。

旅游业是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行业。疫情一来,出游就受限;防控形势好转,市场就回暖。一年多来,走走停停、反反复复成了旅游业不得不面对的常态。

令人欣慰的是,马上到来的国庆黄金周市场前景还不错。携程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通过携程预订国庆景区门票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三成。同程旅行预测,“十一”假期,国内游人数将达到6.5亿人次,恢复至2023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这一年多来,尽管困难重重,但出人意料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旅游从业者并未丧失信心,而是坚信困难是一时的。基于我国庞大的旅游消费需求,有力的政策支持,还有旅游业自身在困境中的转型,旅游业重新拥抱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是时间问题。

中秋、国庆假期前的暑期档,也是每年的旅游高峰。今年七八月份,旅游市场迎来不错的开局。

“公司旗下的乌镇和古北水镇两景区客流量稳步回升,7月份接待量达2023年同期的80%,局部周末达到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介绍。

“进入7月,西安华清宫景区客源接待量恢复至2023年同期的60%,日最高接待量达到15000人次。”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姚新垣说,作为华清宫景区的文化名片,实景舞剧长恨歌从7月1日开始,每日3场演出,连续全负荷运转。“截至7月29日,这部剧的营收已达1.2亿元,是2023年同期的1.2倍。”

旅游活动串起的很多业态都有不俗表现。途家民宿执行副总裁李珍妮说,今年上半年,途家平台上的房源总量已超过63万套,比2023年增长超2.9倍,平台的乡村民宿已累计接待超过310万名房客。随着自驾游升温,汽车租赁行业也成为反映旅游市场变化的“晴雨表”。邹鹏在新疆经营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他说,7月因为新的高速开通和暑期到来等利好因素叠加,公司迎来一波租车高峰。

就在旅游市场按照预期升温之时,不料,疫情再度在多地“抬头”。暑期旅游旺季刚开始就被迫结束。

“部分中高风险地区取消、退订的情况很多,8月民宿预订率环比7月减少90%以上。”李珍妮说。邹鹏也感到,疫情的出现是今年暑期旅游市场的分水岭,前一半是高歌猛进,后一半则几乎没有外地游客。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8月4日,平台退款申请量达到平时的10倍以上。

和被中断的暑期档一样,疫情发生这一年多来,原本高速奔跑的旅游业时不时就会被疫情打断脚步。

邹鹏原本还经营着一家旅行社,“自疫情以来,大的团队游很难成团,报名的时候好好的,但也许出发前团队里一两个成员所在地区出现疫情,整个团队的出游计划就需要调整”。原本的业务模式无法适应新情况,去年邹鹏关停了旅行社,只保留汽车租赁业务。

刘亮2023年进入民宿行业,一开始在武汉经营城市民宿,疫情暴发后,生意难以维持,今年他来到北京密云管理乡村民宿,又赶上春节和暑期两波疫情的考验。“民宿不是‘必需品’,它的重要程度不及商业酒店,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更大,身边有很多朋友转行。”

疫情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企业营收上。姚新垣向记者罗列了一串数字:2023年公司总营收7.6亿元;2023年营收腰斩仅为3.1亿元,亏损1.5亿元;今年截至7月30日,营收达3.2亿元。“正常情况下,今年预计有望突破6亿元。”但是,一波疫情的反复让良好的预期打了个问号。

在资本市场,旅游概念股也随着疫情的反复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最大的难题是不确定性。”徐晓磊表示,旅游业的发展深度依赖稳定的环境和积极的市场预期,时不时“冒头”的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连贯性对旅游企业的正常经营影响极大,这一点对于中小微旅游企业来说尤甚。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二是行业长期发展面临人才的流失,三是管理部门需要研究行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局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说。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分析,疫情让一些旅游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降低了资本对旅游业的投资需求;此外,人才的流失也是影响旅游业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一年多来,邹鹏尽管经历了很多,但从没有想过放弃。“只要扛过眼前的困难,一切都会好起来。”邹鹏的坚持源自他对旅游业发展前景的看好,“我们国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庞大的消费需求。”

飞猪旅行副总裁黄宇舟同样认为,内需的巨大潜力是旅游业复苏和持续发展的底气所在。

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回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国内游市场开始形成。到2023年,我国人均年出游已达4次,进入名副其实的大众旅游时代。在疫情发生前的202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达60.06亿人次。

“疫情会把人们的出游需求压抑一阵子,但让大家几年都不出门旅游不太现实。”邓宁说。

去年“十一”黄金周以及今年“五一”小长假等期间的旅游数据都能佐证邓宁的判断。以今年“五一”假期为例,国内旅游出游达2.3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103.2%。

疫情防控形势平稳,旅游需求便会释放。“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消费者对局部疫情的反复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整体的消费信心和需求都在。”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说。

需求还在,但是需求变了。

从出游决策过程来看,疫情的不确定性缩短了消费者规划出游的时间窗口,“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分析,如今游客的旅行制定周期更灵活,部分游客的订票时间甚至推迟至出发前几天。

发生改变的还有出游距离。疫情发生以来,本地游、周边游需求增加,度假酒店、特色民宿等新兴业务发展很快。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教授邹光勇判断,“受疫情不确定性的影响,旅游距离和时长受到约束,短距离、周边深度游和品质游是趋势”。

疫情还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方式。与传统大的跟团游相比,“小而精”的团队游,包括私家团、定制游等逐渐受到欢迎。6人游旅行网CEO贾建强表示,消费者意识的转变以及疫情的影响,加速了私密化、个性化旅行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的要求更高,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观光游,而是向度假式、体验式旅游转变。

邹鹏感觉疫情发生后,自驾游市场更广阔了,这也是他决定坚持下去的另一个因素。“今年‘五一’假期,我们公司的30多台车被预订一空。”“和团队游相比,自驾游、房车游具有小聚集、大空间的优势,一般都是家人、朋友在一起,在车上实现自我服务。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这种出游方式。”中国旅游车船协会自驾游与露营房车分会秘书长刘汉奇说。

疫情的出现,对旅游业的打击可谓突如其来,并且反反复复。用邓宁的话说,“没有先例可以作为应对的参考”。

好在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助力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涉及金融支持、减税降费、稳岗就业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帮助旅游业稳住阵脚,增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今年以来,利好政策仍在延续。

姚新垣说,疫情造成华清宫景区闭园以及长恨歌停演,企业承受着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经营压力,“我们每年在灯光、舞美、设备等方面的维保和提升就需要投入1000万元左右,景区在文物保护、防火防汛等方面还有很多固定支出”。2023年,政府给予华清宫景区近1000万元稳岗补贴。“这些资金非常及时,缓解了景区的经营困难,让企业员工安下心来。”姚新垣说。

徐晓磊表示,去年以来,中青旅通过自身努力节约综合运营成本,在政府的支持下,社保、房租、税费等方面争取到千万元级的政策帮扶资金,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除了真金白银的帮扶,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不断送出优惠“大礼包”,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旅游消费。国庆节前,又有一波旅游消费券提前发放到游客手中。

政策帮扶犹如雪中送炭,但要真正走出泥泞,还要靠自身及时主动求变。“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我国旅游产业每一次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市场主体抓住需求变化而做出改变。”吴若山说。

“打开思路,毫不犹豫去转型。”徐晓磊说,一直以来,中青旅以出入境游见长,出入境游在公司旅行社业态中占比高达85%,疫情暴发至今,出入境游业务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加速调整业务布局、寻找新的发力点成为头等大事。中青旅旅行社业务将运营方向转为国内游,尝试用出入境游产品的研发思路开发国内市场。“西南、西北等目的地在地域风貌、饮食住宿甚至飞行时长等方面与境外目的地有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西北地区,作为出境旅游替代地的首选目的地去打造很有潜力。”

万云飞是浙江绍兴新昌安岚酒店的市场销售总监,在他看来,去年疫情暴发后酒店第一时间实施的自救意义重大。“从去年3月开始,我们和在线旅游平台合作,进行直播带货和预售,给消费者一个较长的出行时间选择,在房券核销前可以随时退改,避免疫情的不确定性给消费者带来损失。”万云飞说,这一招见了实效,去年,公司旗下两家度假酒店的预售额达到3500万元,到年底的核销率在40%至50%。

位于广州的白天鹅宾馆是国内首家五星级酒店,疫情之下,老牌酒店也把改变变成常态。宾馆相关负责人林镇海介绍,他们对酒店产品进行整体彻底的调整,打破原有套餐,重新制定34个组合套装,并调整其中的产品差异化元素,除此以外,还更加高频次、精细化地制定营销方案,“疫情以前的营销方案都是几个月做一次,如今是每周、每日都有不同预案”。

来自杭州的孟祥雁是一位新生代文旅演艺创作人,由他主导创制的实景演出今夕共西溪因疫情接连遭遇首演延期、上座率减半等诸多难题。今年8月,团队寻求与网络主播薇娅合作,通过直播带动门票预售,有效减轻了运营压力。

疫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麻烦,一些企业陷入经营危机,但也有一部分企业迅速稳住了阵脚,并在新的经营策略和业务模式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在程超功看来,某种程度上,疫情成为检验企业健康度乃至整个产业发展质量的一块“试金石”。疫情放大了行业发展的脆弱之处,也正因如此,旅游业更深层次的变化得以加速推进。

“只有跳出行业本身,发挥旅游作为黏合剂、连接器的综合优势,与其他领域深度连接、创造价值,才有可能对冲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徐晓磊说。近年来,中青旅提出“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的战略布局,瞄准成长中的青少年群体、富有活力的中青年群体以及有钱有闲的老龄群体。经此一“疫”,中青旅调整战略、跨界融合的步伐迅速加快,这成为他们盘活眼下棋局的关键一步。

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扩大品牌影响力,是华清宫景区一直以来探索转型的主要方向。2023年,依托旅游演艺、文创产品研发等业态,公司的非门票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45%。此外,公司制定各类旅游演艺管理、服务标准251项。疫情的到来,让公司的经营触角加速伸向远方。姚新垣介绍,利用华清宫的品牌影响力,公司与洛阳大河荟、绍兴柯岩等10余家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合作,使华清文创、演艺、旅游等管理体系不断输出,力求扩大经营空间,多点开花,避免局地因为疫情中断业务而让公司经营陷入困局。

在邓宁看来,疫情增加了旅游业的科技含量。技术的发展首先提升了旅游业管理精细化程度。最显而易见的是,“无预约、不旅游”成为常态,依靠大数据等手段,景区能实现精准的人流管控,管理部门也可依此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数字化技术应用也促使旅游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对旅游企业而言,建立抵御风险的可持续运营能力至关重要。”黄宇舟说,一方面,旅游企业通过提高数字化能力更高效地获取用户、运营用户、转化用户,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方式组织运营阵地、沉淀品牌资产,不断创新产品、保障服务体验,这是与不确定性共存的最好选择。

新技术还在推动新的旅游产品诞生。去年,陕西旅游集团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建设了业内首个“数字文旅实验室”,打造声音博物馆、穿越大峡谷等一批数字体验项目,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不期而至的疫情改变了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时按下的暂停键打乱了旅游业原本快速行进的脚步,此为危机;与其无可奈何,不如积极求变,疫情逼迫旅游业加快探索转型升级,在产品内容、服务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迭代上按下快进键,一些根本性的变革或许就此发生,此为新机。在危机中寻觅新机,旅游业的未来会走得更稳。

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当前位置:前瞻产业研究院»经济学人»规划师专栏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UVc分享到:吴衡•:06:09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E30484G0

2023年以来,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旅游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国内旅游在经受巨大冲击后仍仅呈现缓慢恢复的态势。截止2023年底,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游客总量及收入虽较2023年有所恢复,仍与2023年水平保持较大的差距。

(一)游客数量逐步恢复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67亿,增长12.8%(恢复到2023年的54.0%)。其中,城镇居民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9.04亿人次,增长11.1%。

图12023-2023年国内游客人次变化情况(单位:亿人次)

资料来源:文化与旅游部

(二)旅游收入恢复速度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较游客人次的恢复情况更为理想。2023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69万亿元,增长31.0%(恢复到2023年的51.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36万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55万亿元,增长28.4%。

图22023-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变化情况(单位:万亿元)

资料来源:文化与旅游部

受到疫情的影响,健康、安全保障以及目的地对疫情的防控已成为游客选择旅行产品的首要关注点,并且很多省市的中小学校也倡导师生在节假日期间尽可能不跨省出行,所以很多有跨省游需求的消费者将转变为周边游,周边游也是疫情之下旅游行业复苏主力。根据2023年国庆假日期间的国内旅游数据显示,国内游游客的出游距离和游憩半径呈现双收缩的态势。其中,游客平均出游半径141.3公里,比去年缩减71.7公里,减少33.66%;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13.1公里,比去年缩减1.1公里,减少7.75%。“3小时”旅游圈成为假期主要活动范围,以都市休闲、近郊游为主的“本地人游本地”特征明显。从游客群体来看,城镇居民更青睐远方的风景,其在300公里以上出游距离的比重为12.2%。

图32023、2023年国内游客平均出游半径变化(单位:万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在周边游持续火热的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多业态联动不足、创新缺乏成为制约周边游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消费者更加关注安全、卫生、高品质和私密性,喜欢小众群体参与的户外活动,更愿意探索本地的特色体验产品,旅游目的地可以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提升周边游产品的丰富度,进一步拓宽周边游市场潜力及提升吸引力。

(二)都市休闲游、乡村游成为出游热点之一

近年来,都市休闲游、乡村游已成为国内游客出游的热点之一。特别是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成为很多人的热门选择。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五成左右游客选择城市周边乡村和郊区公园游玩,体验秋收、赏秋色,泡温泉,采摘等项目受到游客欢迎。从出游范围看,农村游客选择本省市内及城郊旅游的比例高达35.4%,比城镇居民高8.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选择跨省游的比重为23.9%,比农村居民跨省游高5.2个百分点。

表1不同年龄群体的游览区域偏好(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游览区域看,游客年龄与城郊乡村的需求成正相关,与对山林水草景区和人文景区的需求成负相关。高收入群体对人文景观和山林水草自然观光景区的需求更高。亲子旅游、研学旅游需求集中释放,45岁以下的游客更喜欢和家人一起出游,比例高达四成左右。

(三)夜间文旅成为新增长点

近年来,全国各大目的地纷纷布局夜间旅游,江河夜游、夜间演艺、小吃夜市等各类项目相继亮相,不少景区也尝试延长游览时间,为游客提供了

新疆旅游业崛起迎来历史性机遇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thevideotag.

如果说在人均GDP向1万美元跃升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很好地支撑起云南、海南、四川、贵州、黑龙江等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那么新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即将支撑起新疆旅游的大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一轮援疆计划、“旅游兴疆”战略的实施,以及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引致的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等各方面机遇因素交相汇集,使地处祖国大西北、长期以来作为小众型旅游目的地的新疆在“十四五”时期有望迎来跨越式大发展,成为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耀眼的新星。新疆,这片地处阳关、玉门关以西,旅游资源非常富饶的辽阔土地,作为全国旅游市场大循环格局西部引擎的姿态已然浮出水面。

一、新发展阶段将支撑新疆超长线旅游大发展

中国当前已经迈入的新发展阶段,是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跃进、努力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质变型阶段。202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大关。有关经济未来增长的预测认为,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2万美元;到2050年,有望达到3.5万美元。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往往是高端远程休闲度假旅游爆发式发展的临界值。

旅游消费总需求规模的大小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抓好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纾困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本部各司局:

为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经国务院同意,2023年2月18日,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帮扶行业,给予有力政策支持。为切实推动若干政策落细落地落实,增强旅游企业政策获得感,稳住行业恢复发展基本盘,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做好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在旅游业领域的落地服务。积极配合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做好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等普惠性政策在旅游业领域的落实服务工作。梳理各项普惠性纾困扶持政策的适用范围、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面向旅游市场主体做好宣传解读工作,并为企业对接有关部门、申请政策帮扶提供必要帮助。

二、推动普惠金融政策在旅游业领域加快落实。主动对接金融管理部门,积极争取将旅游业列为当地金融优先支持行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增加旅游业有效信贷供给,丰富金融支持手段,持续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推动金融政策有效落实的保障机制,形成金融支持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合力。

三、落实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政策“免申即享”。实施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政策的地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主动提供所掌握的本地区适用政策的旅游市场主体名单,推动名单内的参保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纳入政策“免申即享”范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未在掌握名单范围内的、以直接面向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市场主体,按规定实行告知承诺制,不增加企业事务性负担。

四、完善旅游企业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活动实施细则。主动对接财政、商务等部门和地方工会组织,抓紧出台旅行社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活动、展会活动的实施细则,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要求,完善细化服务合同订立、资金使用管理、财务票据报销等规定,规范业务流程,增强旅行社承接相关活动的可操作性。支持具备条件的星级旅游饭店、等级旅游民宿等旅游企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存在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情形及时予以清理,在严格执行经费支出额度规定的前提下,保障相关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的权利。

五、用好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政策。严格执行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用好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进一步支持旅行社恢复发展的通知办市场发〔2023〕195号,延长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暂退期限至2023年12月31日。对提出暂退保证金申请的旅行社,符合条件的,做到应退尽退。在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不减弱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提高保证金暂退比例,由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文化和旅游部同意后实施。

六、加快推进保险替代保证金试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保险直接替代现金或银行保函交纳保证金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试点地区的旅行社可从存款、银行担保、直接使用保险等方式中灵活选用一种方式交纳保证金,不得加以限制、指定。已开展试点的地区,旅行社直接使用保险交纳保证金的,保险生效后,应及时退还已以现金方式交纳的保证金。

七、认真落实严格、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服务业行业精准防控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旅游业恢复发展工作,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文化和旅游部将进一步完善旅游领域疫情防控措施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疫情形势,适时研究调整相关措施。

八、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和精准度。梳理汇总国家和本地区出台的各项适用于旅游业的纾困扶持政策,积极组织媒体、专家、行业组织等广泛宣传解读,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探索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手段,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推广政策咨询热线、宣讲小分队等形式,针对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分门别类开展政策宣传贯彻、培训辅导和答疑解惑,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措施。

九、加强政策创新和行业引导。强化政策研究储备,持续关注疫情形势和对旅游业的影响,及时跟踪研判旅游企业恢复情况,结合本地区实际,综合运用财政奖补、金融支持、项目投资、消费促进、政务服务等措施手段,进一步创新推出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3月修订版的通知

标  题: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3月修订版的通知发文机关: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文字号:来  源: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公文种类:通知成文日期:2023年03月17日标       题: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3月修订版的通知发文机关: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文字号:来       源: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公文种类:通知成文日期:2023年03月17日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3月修订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9月修订版印发以来,各地积极推动旅游景区有序恢复运营,景区开放管理取得积极成效。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司对指南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现将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3月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各地要按照新版指南规定,指导旅游景区坚持常态防控,坚持科学防控,坚持精准防控。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科学动态调整旅游景区防控策略和措施。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2023年3月17日

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3月修订版

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指导全国旅游景区继续实施疫情防控、稳步做好开放管理,制定本指南。

一坚持常态防控。各地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紧抓实抓细旅游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明确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是景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二坚持科学防控。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对旅游景区开放承载量和接待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科学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

三坚持精准防控。要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防控,补上短板漏洞。继续面向公众主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预约旅游、厉行节约等宣传引导,强化公众疫情防控意识,培育文明旅游、预约旅游和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景区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

四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报告。应按照属地要求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要关心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及时做好疏解疏导,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五强化疫情防控培训。加强对员工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事项的培训,确保员工上岗前具备必须的防控知识,提高员工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敏感度和处置能力。

六严格上岗工作规范。应按照属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

三、做好景区公共卫生和场所防控

七加强清洁消毒。应及时对景区密闭建筑、公共场所、卫生设施、游乐设备、餐饮场所等进行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景区内洗手、喷淋等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做好景区垃圾分类处理。

八强化重点环节管理。各景区应根据实际,结合区域功能和项目类型,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设施的精准防控,对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项目和场所,要强化局部卫生管理和防控措施。

九做好安全保障。要做好医务服务,有条件的景区要准备必要的药物和防护物资,不具备条件的应当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要确保设备安全,应对景区交通和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符合恢复运营条件和安全管理要求。

十加强流量管理。景区要科学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要严格落实门票预约制度,有效采取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

十一落实实名登记。应实行实名制购票,做到可查询可追踪。鼓励景区积极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

十二加强游客防护。鼓励景区采取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等方式有效减少人员接触。结合实际采取体温监测等方式,对游客进行健康筛查,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保持交通、购票、游览、休息、餐饮等场所人员间距。

十三防止人员聚集。应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安排游客入园。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狭窄通道等容易出现人员聚集位置要配备管理人员,加强游客秩序管理。优化设置游览线路,避免瞬时拥堵。

十四优化游览环境。餐饮服务单位应加强循环使用餐具清洁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无污染餐具,反对餐饮浪费,减少各项废弃物产生,优化游览环境。

十五加强现场巡查。应配备人员加大景区巡查力度,对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不文明旅游等行为进行及时劝诫,切实维护好景区游览秩序。

十六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应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游客服务中心、提示牌、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及时发布景区恢复开放管理措施和疫情防控知识,帮助游客掌握防护要点,引导游客增强防护意识、配合防控工作。

五、及时有效处置异常情况

十七加强沟通联动。加强与当地卫生防疫和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动,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十八做好应对处置。发现疑似症状员工或病例的景区,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工作,按照当地党委政府要求,及时做好应对处置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3月修订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9月修订版印发以来,各地积极推动旅游景区有序恢复运营,景区开放管理取得积极成效。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司对指南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现将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3月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各地要按照新版指南规定,指导旅游景区坚持常态防控,坚持科学防控,坚持精准防控。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科学动态调整旅游景区防控策略和措施。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2023年3月17日

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3年3月修订版

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指导全国旅游景区继续实施疫情防控、稳步做好开放管理,制定本指南。

一坚持常态防控。各地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紧抓实抓细旅游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明确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是景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二坚持科学防控。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对旅游景区开放承载量和接待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科学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

三坚持精准防控。要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防控,补上短板漏洞。继续面向公众主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预约旅游、厉行节约等宣传引导,强化公众疫情防控意识,培育文明旅游、预约旅游和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景区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

四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报告。应按照属地要求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要关心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及时做好疏解疏导,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五强化疫情防控培训。加强对员工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事项的培训,确保员工上岗前具备必须的防控知识,提高员工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敏感度和处置能力。

六严格上岗工作规范。应按照属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

三、做好景区公共卫生和场所防控

七加强清洁消毒。应及时对景区密闭建筑、公共场所、卫生设施、游乐设备、餐饮场所等进行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景区内洗手、喷淋等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做好景区垃圾分类处理。

八强化重点环节管理。各景区应根据实际,结合区域功能和项目类型,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设施的精准防控,对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项目和场所,要强化局部卫生管理和防控措施。

九做好安全保障。要做好医务服务,有条件的景区要准备必要的药物和防护物资,不具备条件的应当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要确保设备安全,应对景区交通和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符合恢复运营条件和安全管理要求。

十加强流量管理。景区要科学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要严格落实门票预约制度,有效采取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

十一落实实名登记。应实行实名制购票,做到可查询可追踪。鼓励景区积极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

十二加强游客防护。鼓励景区采取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等方式有效减少人员接触。结合实际采取体温监测等方式,对游客进行健康筛查,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保持交通、购票、游览、休息、餐饮等场所人员间距。

十三防止人员聚集。应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安排游客入园。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狭窄通道等容易出现人员聚集位置要配备管理人员,加强游客秩序管理。优化设置游览线路,避免瞬时拥堵。

十四优化游览环境。餐饮服务单位应加强循环使用餐具清洁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无污染餐具,反对餐饮浪费,减少各项废弃物产生,优化游览环境。

十五加强现场巡查。应配备人员加大景区巡查力度,对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不文明旅游等行为进行及时劝诫,切实维护好景区游览秩序。

十六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应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游客服务中心、提示牌、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及时发布景区恢复开放管理措施和疫情防控知识,帮助游客掌握防护要点,引导游客增强防护意识、配合防控工作。

五、及时有效处置异常情况

十七加强沟通联动。加强与当地卫生防疫和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动,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十八做好应对处置。发现疑似症状员工或病例的景区,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工作,按照当地党委政府要求,及时做好应对处置工作。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曾博伟:“十四五”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个问题

【点睛】旅游市场可能要在2023年甚至2023年才能恢复到2023年的水平。需要对“十四五”期间旅游市场全面恢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行动储备。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同样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下,需要对十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判断和回答:

一是发展背景:审慎研判疫情下旅游业的恢复态势

202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已经总体可控,但依然还是“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虽然疫情爆发以来,疫苗研制加速推进,加之国人出游率降幅在收窄,2023年春节各地出游的反弹形势不错,但对未来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依然不宜盲目乐观。2023年2月在疫情肆虐之时,很少有人能预料到旅游业受损超过一半,有权威机构的预测也是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降幅将在15%左右,国内旅游收入降幅将在20%左右;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同比下降了52.1%,国内旅游收入同比下降61.1%。实际的数据远比当初预计的严重。正如文化和旅游部胡和平部长所言,“我们要在全球疫情扩散蔓延态势仍在持续,我国的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的形势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旅游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旅游市场可能要在2023年甚至2023年才能恢复到2023年的水平。我们需要对“十四五”期间旅游市场全面恢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行动储备。

二是发展契机:把握扩大内需战略下旅游消费增长机遇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明确要求“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因此,“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这也是旅游业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重要契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十四五”期间,旅游消费分层的态势将进一步加剧;但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与旅游消费结构并不匹配。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将发展“大众旅游”简单等同于低端旅游产品供给;在推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