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注册一家研学旅行公司需要哪些条件 如何加入旅游公司的条件

注册一家研学旅行公司需要哪些条件

原标题:注册一家研学旅行公司需要哪些条件?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催化,以及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的浪潮下,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未来3~5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很多人对于研学旅行非常感兴趣,从2023年到现在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的研学旅行公司。那们注册一家研学旅行公司需要哪些条件?研学旅行公司需要哪些资质?

注册一家研学旅行公司需要哪些条件?

承办企业机构指资质完备、社会信誉度高、无安全责任事故的旅行社或面向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基地企业、机构。

研学旅行承办企业机构实行准入制,目录管理。

研学旅行承办企业机构准入标准:

1.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具备旅游行政部门批准的经营许可资质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2.有固定的经营和办公场所,经营场所不少于200平方米含。旅行社须符合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规范LB/T004-2013和旅行社服务通则

GB/T31385-2023?的要求,具有AA及以上等级,并符合旅行社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31380-2023的要求。

3.有明确的安全防控措施,连续三年内无重大质量投诉、不良诚信记录、经济纠纷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4.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设有研学旅行的专业部门或专职人员。配置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员、校外教育专家、研学导师、导游等,开展安全教育和防控工作,为中小学生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和生活保障服务。从业人员应具有应急救护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

5.有多次承接教育部门大规模中小学生活动或1000人以上中小学生旅行团队经验。

6.有完备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和精心设计的研学线路。

7.产权明晰、资产优良,能够承受市场管理风险。购买意外伤害险单人单次不低于25万元。

8.选用具有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资质企业的旅游包车,并已向公安交警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报备。

9.与基地营地签订旅游服务合同,并有基地营地提供合法有效的相关证照资料,切实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在市场迅猛增长的需求驱动下,研学旅行行业内部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市场主体,在消费多元化与升级提质需求的驱动下,研学旅行产品的丰富化、标准化、立体化、创新化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

峥嵘十年|厦门十年间悄然生变:如何从旅游网红城市变为产业新城

6月,厦门中山路开始出现人气回流,这座百年商业老街在疫情之下一度显得冷清,街道两旁店铺的门可罗雀。持续的疫情,让厦门这座旅游城市面临巨大挑战。

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晓东说,作为最早一批网红城市,厦门所弥漫的“文艺小清新”的生活情调风靡全国。但长达两年多的疫情洗礼,让这座城市开始多向发展,早已不再仅仅是外界所认知的“旅游城市”。

“我感觉厦门的城市标签或许不再只是旅游了。”厦门民宿业者张灿化名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

近10年时间,厦门经过多方面产业布局。它已从原来拥有迷人海滩、鼓浪屿和网红民宿的旅游城市,变成了一座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旅游会展、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多元发展的千亿产业之城。

旅游经济的“黄金年代”

作为一座依山傍海的沿海城市,厦门风光旖旎,四季如春,拥有鼓浪屿、厦门大学、南普陀、曾厝垵等多处网红旅游区,故而吸引了全国游客纷纷前往。

“我在鼓浪屿生活了三十多年,见证了旅游业的盛衰。”褚家园咖啡馆老板谢立达对澎湃新闻回忆称,鼓浪屿早期是以社区居住为主,鲜有游客上岛。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鼓浪屿因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历史故事,陆陆续续吸引了部分游客上岛。

“每天上岛人数大概几百人。”谢立达记得,从2003年开始,中国已出现大批自驾游和背包客,厦门成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

在全国旅游城市排名当中,厦门也一直名列前茅。1999-2013年期间,厦门连续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特色休闲城市”和“浪漫休闲之都”等荣誉。

伴随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厦门的旅游和服务业也随之兴起。

“厦门旅游市场是2009年才开始兴起的,原因很简单,动车开了。”鼓浪屿家庭旅馆协会会长林聪海回忆称,无论飞机还是动车都很便利,最关键一点是,往来鼓浪屿的轮渡也很方便。

“厦门和鼓浪屿第一波游客是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一线大城市的年轻游客,他们对海洋、岛屿和历史文化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所以喜欢到厦门鼓浪屿旅游。”林聪海称,当时的游客群体有知识、有文化、喜欢旅行,这个群体也助推了鼓浪屿第一批民宿和旅馆的兴起。

“以前旅行社通常只预订酒店,散客很少,只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厦门,那时中国的互联网刚刚兴起,年轻人开始用BBS论坛和QQ空间发布住宿信息,吸引了很多背包客。”张灿说。

鼓浪屿琴海庄园老板朱三黑此前曾是厦门一家农商银行的技术骨干,也是一名新技术的拥护者,经常利用BBS论坛和QQ空间和天南海北的朋友打交道,他对澎湃新闻回忆称,“我们最初都是凭借个人爱好,免费给来厦门的散客提供旅游攻略,讲述衣食住行和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但随着来鼓浪屿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发现了这其中的商业价值。”

“我在网上加了很多人,几乎每个人都在问我到厦门应该怎么玩。”朱三黑说,他隐约感觉“厦门旅游的大时代来了”。

那时鼓浪屿没有很好的住宿条件和配套设施,仅有几家比较老的旅馆,使用的还是公共洗手间。“那时帮助店家推荐游客,通常都有几十元的佣金,但我坚决不抽佣,我希望店家能把佣金返给租客,只要游客报我名字和手机号码,甚至QQ号,店家就少收几十元。起初,各大旅社还买账,但很快店家生意好起来,房间已经预订不到了,更别说优惠了。”朱三黑说,如此现状也让他意识到,若打造一家好民宿,定会有生意。

于是朱三黑决意从银行辞职,到鼓浪屿投资和经营民宿。他在鼓浪屿岛上四处寻找用于做民宿的物业,经过仔细寻找,最终看上了位于鼓声路2号的一家别墅,此前这里曾是一家教会的内部招待所,地处半山腰,三面环海,不远处是往来的船只和回旋的海鸥。

“那天刚好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坐在榕树下躲着太阳,看着远方,感觉这地方太舒服了,决定要把这里租下来做民宿。”朱三黑称,当这家民宿正式营运以后,第一波入住客人就是那些天南地北的网友,此后不断传播,一举成为鼓浪屿的知名民宿品牌。

“鼓浪屿早期的民宿投资和从业者,正是那时期涌现出来。”林聪海称。

不仅是民宿,跟旅游相配套的餐饮、咖啡和伴手礼品牌也相继崛起。

2006年,谢立达也决定开始修复祖宅褚家园,将这幢位于鼓浪屿中华路的旧宅改建为咖啡馆。

这栋祖宅见证了褚氏家族在南洋的奋斗和梦想。上世纪30年代初,褚家园的主楼建成,此后,菲律宾归侨褚氏家族买下这幢建筑,并陆续购置旁边的院落。

时过境迁,老建筑饱经风雨,为让建筑重新焕发往日生机,2006年,身为褚家园的主人——谢绵聪和儿子谢立达开始修缮,修旧如旧。

“这是很艰难的过程。”谢立达称,褚家园建筑结构保存完整,但部分细节装饰已被破坏,比如雕花等手艺早已失传。为此,谢立达特别从惠安请了一批手艺较好的匠人,请他们依据老照片一点一点修复。

2008年,褚家园修复完成,耗时两年的工程,投入超过300万元。

褚家园究竟用来做什么也曾成为一道难题。曾有人提出要以每年180万元的租金租下来,用于经营家庭旅馆,并帮助修缮,但由于担心老房子格局会被破坏,谢家父子婉言谢绝;他们也曾想过将房子改造成餐馆,可以挣

高舜礼:旅游业复苏 “当下”该如何把握

中国网旅游12月28日电2023年11月中旬以来,随着中央决策对疫情防控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国务院疫情防控机制相继发布“新20条”、“新10条”和对新冠实行“乙类乙管”的通知,我国疫情防控随之转入一个新阶段,由以往对疫情扩散的严防死守,转向以个人防护和重点救治危重患者为主的逐步放开,旅游业迎来了启动复苏的现实机遇。

一、“当下”旅游业所处的新阶段

“当下”的这个阶段,是指国务院疫情防控机制对新冠防控做出一系列调整以来,直至新冠疫情宣告结束的这段时间。与之前的常态化防疫阶段相比,至少有3个特点:

--常态化下的新阶段。在此阶段,疫情防控政策有了重大调整,从旅游的角度看,由以前的禁锢流动的严防死守,转变为不再限制人员流动。用民间调侃话说,现在是“阳过”的和“带阳”的大胆出门,“未阳”的因害怕感染而默默居家,外出感染风险是明显加大的。从世界各国新冠疫情的情况看,由于并未痊愈的病毒携带者与健康人群的共处,这个时段人群易感率就会走高。我国近期的疫情状况与之类似。因此,现阶段尚不能视之为疫后或后疫情时代,只是疫情常态化下的新阶段。

--疫情终结的前夜阶段。它与此前阶段相比有很大不同,不光是具体防疫要求、人群的感染率,仅从旅游的角度说,由于不再限制人员流动,旅游复苏的最大障碍已消除,旅游就有可能启动复苏了。早在2023年春,中央就做出疫情“常态化”的论断,要求一手抓防疫抗疫,一手抓恢复生产和生活,但对旅游产业来说,由于是以客源流动为生产运行的基础,3年的大半时间因疫情起伏而处于不断点刹和暂停状态。如今,随着防疫政策的重大调整,旅游业真正迎来了能够“两手抓”的新阶段,旅游产业的恢复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与疫后关系密切的过渡阶段。旅游产业或市场的恢复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基础、助推、升温工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融化三年疫情凝结的坚冰,也绝非朝夕之功。因此,把握“当下”这个阶段,与虚度“当下”时光,直接关乎旅游恢复的进度,最后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在一定意义上,“当下”就是“疫后”的前夜,搞好这个过渡直接关乎旅游业恢复。

二、旅游复苏的“当下”市场机会

对于各类旅游企业来说,把握好“当下”阶段的时光,加紧打算、谋划和行动,就是珍惜和用好疫情结束之前的这段时间,对于促进旅游市场的恢复至为重要。

--“当下”这段时间会多长。现在尚不能准确预判,有几种估计:1近日国务院疫情防控机制印发的通知说,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并从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冠由“异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否可以视为一个重要节点?2有消息灵通的媒体预言,进入2023新年世卫组织将宣布把新冠不在列为它所关注的传染病;3我国防疫专家预测在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后,也就是“放开”以后,全国第一波传染高峰会在春节以后逐步落下;4还有一种预测,认为明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以后,有可能迎来后疫情时代,也就是3月底之前。

--春节再现旅游高潮可能性很大。从现在到春节不足一个月,预计春节将迎来出游高潮,这对不少企业是一个重要市场机会。一是春节是传统的团聚佳节,不少人就地过年已二三年,探亲流将空前强大;二是疫情防控政策取消了人员流动的诸多限制,让出行+出游成为可能;三是疫情压抑了不少人在职员工,大中学生、家庭亲子的假日出游热情,人们可以利用春节较长假日出游。

--“当下”市场机会是连贯的。在当下这段时间,带有节点性的市场机会是一连串的、成系列的,如新年元旦、农历春节、元宵节和学生寒假,还有国务院疫情防控机制释放的最新利好,将逐步开放国际旅游,大大简化来华的限制性规定。旅游在春节及随后,是否会出现全线暴涨长短线、国内外,乃至节点性的“井喷”,不好作过于大胆的预测,但肯定会有非常明显的趋旺态势。当然,由于北方冬季寒冷的影响因素,也会制约出游大面上全面铺开。

三、疫后旅游恢复的影响因素

疫后或后疫情时代从何时开始?这需要我国主管部门宣布一个时间点,或者世卫组织加以宣布,方可视为告别疫情时代。至于从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将对新冠按传染病“乙类乙管”,是否可视为这样的节点,将有待于主管部门加以表态。

疫情之后旅游市场能否快速恢复,业内人士的看法不一。一种是比较乐观,认为恢复会比较快,半年或本年度内就恢复;一种是比较悲观,对旅游业前景忧心忡忡,觉得恢复不会一帆风顺、疫止旅兴,需要一个逐步解冻、自我修复、痊愈康健的过程。凭着多年的专业直觉判断,我认为,疫后旅游恢复将很难在当年全面实现。主要依据:

--旅游业与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相对应。旅游是国民经济诸多产业之一,对相关产业有拉动影响,但同时也有明显的依托性,期望太快恢复不大现实。尤其是疫情期间一些家庭收入明显缩水或负债,很难再去做旅游计划预算。看过一组数据,疫情之下有7.8亿人负债,其中1.75亿人的90后群体,90%通过欠款来超前消费,人均负债率高达13万元,大致至少需用18个月工资才能还清贷款。广大城乡居民作为潜在的旅游客源,只有可支配性收入恢复到疫前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续的旅游消费实力,旅游市场才能步入可持续的良性发育状态。

--旅游企业需要一定时间的自我修复。为了应对长时间严酷疫情的冲击,绝大多数旅游企业进行了减员和瘦身,才勉强得以维持生存。疫情期间,相当数量的企业处于关闭或半歇业状态,不仅设施设备出现朽烂,而且大量员工流失,对很多企业来说,一旦旅游市场复苏,出游旅客增多,经营条件、接待设施、生产能力、服务队伍等就难以承接,这是旅游市场复苏的现实性掣肘因素。

--疫后客源市场呈现明显的分化。从现阶段看,三年疫情使得城乡居民的经济实力、市场信心、出游意愿相差较大,既有一些迫不及待的“报复性”出游者,也会心理上仍旧忧心忡忡的观望者,更有经济实力难以支付中长途旅游费用者,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出游的后劲和可持续性。其中,防疫政策调整放开后,很多民众心理上产生恐惧感,觉得还是要稳一稳、候一候,不急于决定出游,成为明显的出游制约因素。最近,我前往黄山、宣城、上饶的一些旅游景区,明显感觉游客十分稀少,主要原因就是这种心态所致。

--旅游在疫情中受灾最为深重。与改革开放以来旅游遭遇的各类突发事件相比,新冠疫情的影响是最重的,无论是持续时间之长,还是受灾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故而疫后市场复苏也需要更长时间。最明显的是一部分城乡居民因疫情而腰包空瘪,旅游相对于吃饭等首要需求则是其次的,只有在解决了吃饭、孩子上学、有病就医等之后,再有余钱了才可能安排旅游。

四、旅游产业恢复的标志现象

旅游产业的恢复,较直观的是看统计数字和综合收入,但这是不全面的。我们说旅游市场或产业基本恢复,不仅应看接待和收入,还应包括

中国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发展 体育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中国网2月26日讯近日,由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报告——中国体育旅游发展报告2023体育旅游绿皮书No.1以下简称报告与读者见面。报告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促进了体育旅游需求和供给的增长。在政策促进与需求增长的双重推动下,各地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发展,一批体育旅游目的地与新兴业态应运而生。

政策连贯性协调性明显提升

除宏观层面的政策外,具体的专项运动项目发展政策与规划中也凸显了与旅游的结合。2023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与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委牵头制定的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中,强调自行车运动产业是以自行车骑行为主要载体,以竞技、休闲、娱乐、旅游为主要形式,要增加以自行车骑游为特色的体育旅游市场供给,要依托现有的旅游景区资源、科学规划自行车骑游路线以发展“骑行+旅游”新型体育旅游模式。同年出台的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形成马拉松+旅游等产业发展新形态,创建集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马拉松运动产业新生态。

表1近年国家与相关部委出台的体育旅游发展政策部分

体育旅游运营主体日趋多元

体育旅游产品供给持续丰富

体育旅游发展区域协同程度不断深化

借助2023年冬季奥运会的契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进一步推动了体育旅游的协同发展。2023年,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2023-2025年出台,提出通过完善空间布局、引导运动项目发展、打造精品赛节事、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6个方面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北京和张家口共同举办了冬季旅游资源推广活动,并持续推进京张文化旅游带建设。长三角地区以体育产业协作会议为平台,以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会议行动计划2023-2023年为引领,以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协议、长三角体育旅游合作六安共识为支撑,以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等活动为特色,以跨区域人才培养的基础,持续推动了跨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合作。

随着体育旅游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跑步、徒步、骑行、滑雪、登山、攀岩和皮划艇等户外运动,舞狮、龙舟、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足球、篮球等专业赛事,滑翔伞、跳伞、空中俯瞰观光、无人机、通用航空驾驶体验等航空运动等体育旅游产品不断成熟,促进了体育旅游业态的持续丰富。

报告分析认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呈现出政策设计将更为全面系统地为体育旅游发展构筑平台,体育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将进一步升级,市场对于健康的诉求将推动健康旅游等业态的兴起,科技助力下电竞旅游等新兴业态将持续发展,冬奥会的临近将推动冰雪旅游步入快车道,体育旅游在城市品牌建设、精准扶贫、区域一体化、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将全面发挥等趋势,需要从理念、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主导下,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体育旅游对区域经济建设拉动作用开始凸显,以赛事经济、休闲体育经济等为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得以形成。然而在发展中,由于数据统计、资源评价、标准体系和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使体育旅游的发展还缺乏有力的支撑系统。在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优质产品和品牌的形成还有较大空间,体育旅游的垂直化和专业化发展程度还有待提升。未来体育旅游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规范和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摆在企业、目的地和政府面前的重大考验。伍策元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