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中国自驾游发展:现状与特点 自驾游和团队旅游的比较论文

中国自驾游发展:现状与特点

3、个人、家庭自助旅行与团队出游并存

自驾游是自助旅行的一种形式,是人们个体或家庭出游的便捷选择。在欧美国家,人们驾车出游基本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在中国,则有四分之一的人选择与团队一起驾车出游。人们往往在短途的出游中选择以个人、家庭为单位,而在中长途的驾车旅行中,更愿意跟随俱乐部或亲朋结伴一起出游。这一方面是由于结伴可以使人们旅途中更容易获得帮助,也因为中国人乐群的习俗,更是因为团队的出行可以大大减少信息获取、出行安排、旅游消费等时间、精力及资金成本的支出。

4、消费能力强、需求多样

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自驾游人均花费高于同期旅游人均花费。从自驾车出游者的消费构成来看,除以自驾车相关支出替代了旅游交通费用外,由于出行的自由与车载空间的便利使得人们有了

自驾游,占国内游总人数的778%

近年来,伴随着自驾游市场的兴起,根据自驾游客的消费特征,与自驾游服务、产品和配套基础设施相关的供给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自驾汽车租赁市场扩大、自驾游设施设备供应商增加、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加快、自驾车俱乐部发展加速等。

具体来看,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自驾租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自驾租车行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3年自驾租车行业出现负增长,但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行业恢复速度较快,预计2023年自驾租车行业整体规模将达到770亿元。此外,刚刚兴起的房车租赁也在从小众市场慢慢走向大众视野。据21世纪房车网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租赁房车出行总人数达到7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

据测算,2023年,我国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平均投资额达8000万元。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属于低开发强度的生态旅游类项目,营地在土地开发强度与平均投资强度上,相比其他强开发类型的旅游项目,具有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发展的双重优势。目前,营地营业收入中的两大重点为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占到42%和32%。

自驾游市场的增长状态,催生了诸多自驾游俱乐部等为自驾游群体提供服务的机构。调查数据表明,近3年来,自驾游俱乐部会员数量呈现增加态势,有组织的自驾游需求持续增长,自驾游俱乐部市场活跃度强劲提升。

不过,在高速发展的态势下,自驾游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在购物、体验消费等方面仍然有进步和提升的空间,自驾游俱乐部市场存在散乱无序、低效竞争现象等。

如何从供给端出发,更好地发展自驾游?刘汉奇认为,自驾游市场供给必须按照市场主体的需求来进行调整,其中离不开“标准引导,行业推动”。

据了解,在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的指导下,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制定了自驾游目的地等级划分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等行业标准。一些地方也发布了地方标准。比如,湖南专门成立了“湖南省自驾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自驾游活动组织操作指南、自驾游领队服务规范。山西、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也在制定相关标准。

2023年,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开始对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进行等级认定工作。接下来,该协会还将开展自驾游线路产品的等级认定工作,并建立自驾游线路产品项目库,提升自驾游产品的供给能力。

自驾游市场的发展方向究竟在哪里?实践中,很多业者正在摸索。

“发展数字自驾生活、让自驾游‘上山下乡’,这些都是自驾游市场的发展方向。”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第一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学内阁咨询机构CEO莫克力说。

莫克力认为,随着基础设施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推进,未来,自驾游将会形成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23〕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发展大众旅游,创新推动全域旅游,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业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巩固。“十三五”以来,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旅游成为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十三五”期间年人均出游超过4次。人民群众通过旅游饱览祖国秀美山河、感受灿烂文化魅力,有力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旅游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蓬勃发展,旅游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

旅游成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纷纷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旅游业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旅游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各地区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旅游道路。

旅游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各地区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普遍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旅游成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十三五”期间,出入境旅游发展健康有序,年出入境旅游总人数突破3亿人次。“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亚洲旅游促进计划等向纵深发展,旅游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美丽中国”形象、促进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旅游业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大众旅游出行和消费偏好发生深刻变化,线上线下旅游产品和服务加速融合。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成果要为百姓共享,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

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旅游业发挥独特优势,也对旅游业提出了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充分利用旅游业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开放度高的优势,将其打造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要切实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更好发挥旅游业作用,为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贡献更大力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旅游业赋予新动能,也对旅游业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将深刻影响旅游信息获取、供应商选择、消费场景营造、便利支付以及社交分享等旅游全链条。同时,要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升级传统旅游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建设文化强国为旅游业明确了发展方向,也需要旅游业更加主动发挥作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传播中国文化、展示现代化建设成就、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

强化系统观念有利于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对旅游业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任务。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发挥好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有利于为旅游业营造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优势。同时,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安全生产底线、生态安全底线、意识形态安全底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旅游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距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旅游需求尚未充分释放,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依然较重,创新动能尚显不足,治理能力和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需进一步强化。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保护和利用,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旅游,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国建设,努力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推动旅游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系统观念、筑牢防线。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充分认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事关旅游业发展全局,将疫情防控要求贯彻到旅游业各环节、各领域,坚决切断疫情通过旅游渠道传播的链条。

——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创造

自驾游与随团游有什么区别知道这些优缺点,才知道该如何选择!

我在以往自驾旅行的经历中,经常会在路上看到一些交通事故,比如追尾、撞到护栏等,也是自驾旅行的游客,一家人落寞的站在事故车的边上,整个旅程就此泡汤了。而这还算好的,去年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四个成都女孩自驾进藏,一车人掉到江里,无一生还,有不少自驾旅行的朋友,因为开快车、疲劳驾驶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导致悲剧的发生。

自驾旅行,往往会在车上携带很多必备用品,甚至有较为贵重的物品,在陌生的地方停车、住宿,一旦没有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公共的场所,被人盯上了,就可能遭遇盗窃、砸车等问题,我在以前的自驾旅行过程中,遭遇过陌生人强拉车门把手开门,向车内窥视,车胎被恶意扎孔,同程车辆被砸车窗盗抢物品等多种情况,因此,车辆财物安全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一般自驾旅行,10天以上的行程,动辄花费上万元,而跟团游则会便宜的多,尤其是1、2个人参团,只要不是旺季,一次的费用可能也就几千元就搞定了。毕竟,旅行社在机票、酒店、门票、餐饮等方面都可以通过团购协议价的方式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因此在旅游团费上会显得更加优惠。

出门旅行,涉及到住宿、交通、景点游玩、门票、行程安排、餐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是自驾旅行,这些问题都需要你自己来解决,通过旅行社跟团游,则不用自己操心了,带上钱带上换洗的衣物出发就好了,非常的省心省力省时间。

旅行途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酒店无房需要临时协调,汽车抛锚需要更换车辆,这些又旅行社来协调资源进行安排,往往能够很快得到解决。

旅游最常见的困惑之一就是不知道游玩的地方到底有什么特色、渊源和典故,缺少导游讲解的话,就犹如盲人摸象,如果不提前做功课的话,真的是不得要领,旅游团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导游和专职讲解员能够充分详细的给你做出讲解,让你游完之后还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我们家虽然习惯自驾游,但是到了一些大的景点,也会以单独请讲解员或者跟着旅行团的步伐的方式来了解景点的介绍信息。跟团游的问题和局限性

跟团游受限于行程路线时间的要求,往往安排的很紧凑,每个景点只给你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然后就要匆匆的集合赶往下一个景区,而且中途不能调整行程计划,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停留或者取消某些行程,你只能跟着大部队走,太不自由了。

跟团游最受诟病的就是团队的嘈杂,你一定会遇到一些不自觉、没素质的团友,肆无忌惮的大声喧哗、唱歌、喧闹,此外,还可能要经受导游的各种诱导购物的做法,这样的体验,令人难以忍受。

旅行讲究的是深度体验,感受民风民俗,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欣赏风景和民俗建筑,这些都需要你带着发现的心情慢慢去寻找、品味,需要足够的时间,但是跟团游是不会给你这么多时间去体验的,你也只能以打卡的方式到此一游了。

​返回搜狐,查看

重返增长:中国旅游市场的前瞻思考 – McKinsey Greater China

作者:陈洸,余子健,沈思文SteveSaxon,WillEnger,王柯单惠,白银莲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蓬勃发展的中国旅游业按下了暂停键,民众出行意愿降低,旅游市场急剧萎缩,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随着疫情受控,,遭受重挫的旅游业正在快速复苏,并有望实现新的增长。

本文基于麦肯锡8月下旬进行的旅游意愿调研,我们将首先介绍国内和境外游市场的整体表现,指出变与不变所在;然后对本次调研观察到的三大新趋势展开深入剖析,最后我们对旅游相关企业提出了五方面建议,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做好前瞻性准备,打造新能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增长。

一,复苏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相比全球旅游行业情况,尤其在全球新一波疫情有迹象浮现的趋势下,中国国内游的复苏给本地旅游行业带来希望。总体而言,由于国内疫情管控实施到位,疫情受控,,消费者对国内旅游的信心快速提升,国内游的复苏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我们预计,国庆至年末消费者的旅游出行意愿增强,人们对安全的信心与实际出行的积极度逐渐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1.1国庆至年末的出游意愿增强

消费者积攒了大半年的旅游需求正在释放,表现在出游意愿增强,出游时间相对集中。我们5月的调研数据显示,15%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四个月有出游计划。而这次8月份的调研显示,这个数字升至70%,尤其是年轻,已婚,以及退休人群的意愿更强。

下半年的旅游消费将主要集中在公众假期。比如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每三位受访者中就有一位表示下一次旅行将选择“十一”长假见图1。预计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将有所提高,这对高端旅游相关业态是利好。

同时,在旅游业基本面持续向好的的态势下,各地坚持抓好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对部分人群有一定出行限制,比如九月中某低风险省份教育部门发布方向性指引,要求国庆假期师生尽可能不跨省出行,使得部分旅游消费转向本地或周边,但总体而言类似措施对于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与旅游业的复苏具有正面意义。

1.2 消费者的出游意愿持续走强

在5月的调查中,上海、北京、广州、厦门和武汉市受访者在未来4个月有出游计划的比例最高达33%。而8月份的调查结果中,这一数字提高到了70%~78%,出游意愿显著提高。

1.3消费者对安全的信心基本回到常态

8月的出行安全信心较5月明显提高,对国内长途、短途旅游以及国内商务安全的信心接近“安全”见图2。在实际出行方面,城内休闲游出行率从5月份的54%提高到了8月份73%,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国内短途旅游出行率也从19%上升至31%,国内商务出行从2%上升至25%,均有显著提高。在被问及对未来的预期时,大约75%的受访者预计未来的工作生活将恢复正常见图3。

1.4交通工具利用率增加,实际成行率稳步上升

随着安全信心与实际成行率的增加,各类交通工具的使用率也随之增加。从5月至8月,市内活动的恢复与国内出行的增多,大幅拉动了短途公共交通工具与国内航班的预订量。8月份出租车与网约车,以及市内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均达到或超过约85%以上水平,与疫情前相似甚至更高。国内航班的利用率也相较5月份提高20%,达到37%的水平见图4。

二,三大新趋势值得关注

这份最新的调研也揭示了三大新趋势,包括新兴旅游信息渠道崭露头角、团体游恢复和境外游意愿复苏这三个方面,这些新的趋势意味着新的机遇,值得业界加以关注。

2.1 新兴旅游信息检索渠道崭露头角

本次调研新增了旅游信息渠道相关问题。结果显示,线上旅行社、线下旅行社以及家人朋友的介绍是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信息渠道见图5。有趣的是,影响旅游需求排名前五的渠道中,旅游相关的文章和评论(29%)和传统电视节目(31%)的重要程度基本持平。其中,关键意见领袖/关键意见消费者(57%)和社交媒体(46%)等渠道的影响力较高,对近三个月出游的游客的影响尤为明显(较整体高8个百分点)。

2.2  团体游复苏势头明朗

团体旅游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但恢复的势头同样也比较明朗。虽然自驾游以及自由行还是受访者最偏爱的旅游方式,但对团体游以及邮轮的选择较5月份有所回升,团体游在秋冬季有望逐渐恢复。消费者对邮轮旅游的意愿从五月的9%上升至八月的12%,具备一定发展潜力见图6。

2.3  境外游意愿显示复苏迹象

下一次旅游目的地选择境外的受访人比例从25%提高到31%,东南亚,韩国等目的地国家最受游客期待。据IATA数据显示,从中国出发的国际机票搜索量从4月末的约5,000次/日上升到8月末的近43,000次/日,反映了消费者对境外游的意愿逐渐恢复,境外游需求依然存在见图7。

三,对旅游企业的关键启示

对广大旅游企业来说,为适应新挑战,捕捉新机会,需要在从冲量到提质,把握高端客群需求,加速数字营销,合力布局新兴热点目的地,捕捉出境游相关需求等五大方面做好前瞻性准备,尽早开展行动,才能赢在后疫情时代。

3.1  从冲量到提质

在客流量回暖的基础上,旅游企业应摈弃吸引流量的“冲量”打法,把握好高价值客群需求,采取注重价值创造的“提质”打法,优化收益管理,同时开发多元收入。

3.1.2消费者提前预订周期拉长,优化预订管理策略可提升收益。以酒店企业为例,预订成为国内消费者的新习惯,疫情期间酒店优惠预售券与“安心退“等使得消费者的预订周期拉长。以某领先OTA平台为例,今年“十一”假期国内酒店预订周期与往年相比明显提前,从八月底开始出现预订量上升,而以往多为假期前一周出现集中预订。建议酒店可根据长周期中客源结构与特质,精细化管理预订策略来提升收益。

国庆在即,作为每年旅游消费最旺盛假期之一,客流与消费有强劲恢复的迹象,企业可借助旺季假期逐步优化收益。

3.2  把握高端客群需求

高端出境游消费回流潜力庞大,随着旅游高端消费转向国内,旅游行业企业需研判追踪高端境外消费回流趋势,进行相关布局,捕捉国内高端休闲度假与户外活动,奢侈品消费等相关领域机会

3.2.1中国出境游消费力强劲,高端消费回流潜力可观。2023年旅行行业产生逆差规模接近1.5万亿元人民币。目前疫情导致的出境游停摆意味着以往境外消费场景与旅行活动向国内市场大幅转移。

3.2.2 国内奢侈品消费市场强势复苏,如上海某高档商场上半年实现了同比近20%的零售额增长,广州某国际顶级奢侈品门店重开当日销售额近2000万元,突破该品牌中国最高单店成交额历史。在国际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奢侈品牌与零售商对中国本土化营销的资源划拨与布局,对目标消费客群在线下零售体验与本土化线上平台的渗透尤为重要。

3.2.3高端休闲度假与户外活动呈现消费回流趋势。

“五一”假期海南热门潜水培训点早早预约满员,潜水商家陆续开发推广国内各省小众潜点。怎样把握高端休闲与户外活动需求,线上下营销吸引回流客群,定制产品服务,提升活动周边消费将成为相关旅游从业者的重点课题。

3.2.4高端休闲酒店强劲恢复,受益于高端旅游消费向国内回流与休闲度假需求攀升。高端酒店暑期恢复增速尤为引人注目,豪华高端酒店八月底入住率已赶超前期复苏较快的经济型酒店,“五一”期间全国平均房价显高于2023年,某领先OTA平台“十一”假期五星级酒店支付均价同比上涨达13%。部分高端度假型酒店收入快速恢复,营业额相较去年实现同比增长。

国内高端群体旅游相关的高端酒店,奢侈品消费等方面的强劲复苏得益于高端客群需求的攀升。国内高端客群在出境游受限情景下,高端旅游消费向国内回流,旅游企业围绕高价值人群需求提前布局,有针对性地打造产品服务,对价值创造将尤为重要。

3.3  加速数字营销

疫情使得消费者对数字化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旅游企业应把握机遇,推动新媒体客户触达与体验的革新,与科技平台联动获取流量,提升增长韧性,扩展想象空间。

3.3.1疫情加速线上化普及,迎来数字化机遇。疫情推动了消费者对移动端与数字化触达的接受程度,旅游企业在数字化,特别是新兴数字化营销方面的布局,对业务复苏能力与长期竞争力有着深远影响。

3.3.2社交媒体与直播营销打造客户直联,旅游产业直播带货兴起。通过社交媒体与直播渠道触达更广泛客群,对打造品牌知名度,同时透过社群营销,与潜在客户发生更紧密的联系,提振销售意义非凡。社交营销的销售模式联动旅游产业链上下游,提振了消费信心,促进了销售复苏。

3.3.3景点“云旅游”模式创新游览体验,全周期带动多元收入。国内景点的先行者纷纷与科技平台合作创新客户触达方式,通过“云旅游”等数字化手段联动用户。未来,在人流限制大环境下,景点可在数字化基础上提升游客二次消费能力,结合消费者细分洞察,通过游前数字化触达,游中多元化服务与产品供应,游后衍生内容与周边消费,促进可持续价值创造。

3.3.4绑定科技巨头平台流量入口,实现收入转化。与科技巨头深度绑定联动,结合平台流量与旅游使用场景,可为旅游企业带来增长想象空间。 

3.4合力布局新兴热点目的地

疫情对消费者的旅游偏好产生影响,前瞻性布局资源与产品设计尤为重要。企业应与政府和其他旅游企业多方合力,整体规划,积极灵活布局资源。

3.3.1西部和海南等目的地的快速兴起。

以“自然”,“户外”,“家庭旅游”为关键词,以疫情安全为底线。数字显示,截至9月10日,某领先OTA平台西部主要省份与海南酒店预定增长幅度显著,西藏,青海,海南,甘肃,云南预订量增幅领先,同比增长分别达增长1-3倍。与此同时,安全性也成为目的地吸引力要素,热点目的地在疫情防控方面表现优秀,根据某OTA平台最新数据反映,暑期出行热门度前十名目的地中有9个所在省份的疫情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4.2 多方合力,整体规划,灵活布局。

在目的地整体布局方面,旅游企业应与政府需深度合作,用好政策红利和企业。在资源投入方面,企业应洞察目的地与相关消费者偏好,提前布局优化产品服务,短期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营销与产品服务设计,中期对已有资产升级,围绕客群丰富与优化体验套餐,前瞻性投资布局开发合作伙伴。

在线旅游平台:随着跨省旅游解禁,各平台迅速推出多主题团体游产品,对西部与海南等热门目的地加大产品更新力度。如多个OTA平台围绕以海南、云南、四川等西部热门目的地,推出高端团,亲子游等多主题旅游产品。

航空公司:通过资源倾斜与产品布局配合新兴目的地的开发。如向西部和海南增加常用于国际航线的宽体机。“随心飞”产品也刺激了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酒店:大力推广当地特色产品。以三亚某高端度假酒店为例,通过与某领先OTA平台直播合作,优惠推出海南当地高端体验,1小时即售出千万元酒店套餐。

政府:对目的地出台支持政策如免税。海南免税购物政策正式落地以来,三亚机票、酒店的搜索量分别增长了近2倍和3倍,加强了海南作为购物目的地属性。

3.5 捕捉出境游相关需求

尽管出境游复苏尚待时日,但潜在机遇仍然存在。往前看应密切关注出境游复苏动态,如追踪“旅行泡泡”等相关市场新机会。同时企业应配合各地政策落实安全措施,且实施过程必须达到中国防疫标准,以提振消费者与相关政府部门信心。

3.5.1   未来出境游的全面恢复有赖于目的地的防控政策和企业全面落实安全措施。

各国政府对疫情防控措施的跨国匹配至关重要,未来可探索“旅行泡泡”等渐进式开放相关机会。“旅行泡泡”模式对疫情安全目的地实行“白名单”,逐步开放活动范围,确保结果可控。基础设施完备且疫情控制良好的岛屿有望作为“旅行泡泡”开放举措的试验田。初期仅向低风险国家与区域游客开放某些景点,限制游客数量与活动范围,实行入境隔离并检验追踪接触人群,中后期根据试验阶段成果扩大范围。

3.5.2  旅游企业应遵守政策,严格落实安全措施,与各国相关机构及时沟通协作,严密防控疫情。以邮轮为例,在整个程中,应严格落实包括对登船前的体温测量,近期健康与接触状况调查,游客健康码检查与追踪,行程中的体温检测,通风系统检查,用餐娱乐分流,服务人员的健康状态追踪等一系列安全举措,提振旅客信心。

疫情发展与复苏的非常时期,国内游强劲反弹,成为重中之重。高端客群回流明显,值得关注与投入深耕。与此同时,中国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意味着数字化与前瞻合力布局将成为关键。旅游行业企业需要更具前瞻性地捕捉需求,在包括新渠道、产品服务、出行方式等方面做好能力建设。旅游企业需要紧密关注出境游动态,把握出境游的恢复节奏,适度提前布局。能否敏锐把握消费者洞见与行业趋势将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成败,企业必须应势而变,从容布局,从而实现后疫情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点击此处可获取本文的PDF版本

关于麦肯锡中国游客出游态度调研

本报告是暑期升温: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复苏的续篇,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当前的关键旅游趋势,这些趋势自5月市场开始恢复以来的变化,以及对行业企业的若干启示。

在5月的调研中,我们预判国内旅游市场将会迅速恢复。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游客的出行偏好变化,我们于8月中旬再次进行了调研。我们发现上一次出现的趋势在8月得到进一步延续和加强,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本次调研的方法与口径与前一次一致。约2000名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均有国内或出境游,他们来自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厦门和武汉这8座城市。我们于8月22日~28日收集了数据,并将结果与之前两轮调研进行了对比。

陈洸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余子健是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沈思文SteveSaxon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深圳分公司;

WillEnger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王柯单惠是麦肯锡顾问,常驻上海分公司;

白银莲是麦肯锡专家,常驻上海分公司。

作者谨在此衷心感谢同事GlennLeibowitz、林琳、李晓䪨、索佩敏、陈子、马可怿的贡献。

麦肯锡公司版权所有©2023年。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