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第四届祁连山论坛】石培华:甘肃需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 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解释

【第四届祁连山论坛】石培华:甘肃需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

新华财经北京8月12日电记者王虎云、卫韦华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石培华12日在第四届“甘肃·祁连山论坛”上表示,甘肃需通过大小联动、廊道串联,将碎片化分布的大景区、乡村旅游点串联成特色化、主题化的景观廊道和旅游线路,形成联动合作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石培华认为,甘肃旅游业有三大瓶颈:一是甘肃远离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和客源地,旅游点散线长、行多游少,旅游时间和经济成本都较高,迫切需要破解交通瓶颈,并大力创新推进交旅融合。二是受西北自然环境影响,季节性过强,旅游旺季过短,需要实现从过境地迈向目的地、从少数景区火到全域热、从短期旺到四季热的转变。三是甘肃缺乏旅游龙头企业、旅游人才和新要素集聚等,优势资源还没有转化为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

“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前提,甘肃需大力推进支撑旅游大发展的甘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交旅深度融合。”石培华建议,构建“快进慢游”交通旅游网络,构建便捷高效的旅游集散网络;加强推进旅游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将甘肃从过境地提升为目的地和集散地;开发覆盖全省、联动周边省区自驾游精品线路,形成不同主题不同时间组合的自驾旅游体系。

石培华还建议,加快建设兰州、天水等文化旅游名城。

“中心城市不崛起,一个省的旅游目的地就没有母港,就没有枢纽,这样可能推出来只是单一的线路和景点,很难形成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强有力的一个旅游目的地。”他表示,兰州是黄河穿城而过的黄河之城,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又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交通枢纽,其区位条件足够优越,文化足够厚重,可以打造成一个国际旅游名城,加入创意和时尚的内容突出其旅游特色,比如,建设黄河文化名城、丝路文化名城、美食名城以拉面为代表、书香城市读者文化街等为支撑,提升“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的品牌影响力。还应加快培育天水等新的旅游增长极——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等美誉,而且天水区位交通便利,紧邻关中城市群,旅游潜力巨大。

此外,石培华提出,在旅游人才和市场主体培养方面要下大力气。“做旅游核心在人,旅游产品要升级,必须人升级。人不升级,一切都升不了级。”他认为,要实施一系列旅游人才工程,尤其是文化旅游人才工程,并引进和培养富有活力的专业市场主体。

据了解,本届论坛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联合主办,以“云端演讲对话”的形式开展,面向全球进行全天候“云直播”。论坛以“新理念新格局新阶段新甘肃”为主题,围绕“融智陇原绿色蝶变”“从脱贫到振兴:甘肃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创新与集群:产业强甘肃兴”等议题,研究和探讨甘肃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领域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展现甘肃近年来践行绿色发展的新成果,寻求新形势下甘肃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聊聊兰州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原标题: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聊聊兰州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城市坐标兰州,一座曾被戏称为“骑着骆驼上班”的西北城市,实则不然。这里有北国的雄浑,也有江南的灵秀。这里山环水绕,山是它的魂,水是它的魄,山水相依,让它有了灵气。兰州是座旅游资源稍显匮乏的城市,旅游在西北省会中不占优势,在甘肃省内也没有优势。但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成了兰州旅游最响亮的名号。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旅游特色,兰州也不例外。

一、中山桥这是万里黄河真正意义上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由德国人建造,历经百年岁月,如今依然坚挺,成了兰州的地标建筑。中山桥是外地游客来兰州必游的景点之一,每天都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奔流东去的黄河水,从桥下流淌而过,冲刷出它的百年沧桑,多了份历史的厚重。让它面对游人时,不至于词穷,没故事可讲。

二、水车博览园黄河水车,历史上是一种提灌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已失去了它的效用。兰州历史上最盛时,黄河岸边耸立着好几百辆黄河水车,是名副其实的“水车之都”。水车博览园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水车为主题的公园,园内水车大小各异,有的水车游客可以亲自操作,体验一下如何提灌的过程。想和水车近距离接触的话,水车博览园不容错过。

三、五泉山五泉山是兰州市内第一大名胜,和名将霍去病有关。相传霍去病远征匈奴途中,在五泉山下安营扎寨作休整。为了解决用水问题,霍去病挥鞭在山上打出五眼山泉,真实历史不得而知,但是,霍去病成了五泉山的象征。踏入五泉山山门,威风凛凛的霍去病雕像映入眼帘,因去病和祛病谐音,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为图个吉利,会在“去病”二字上面摸上一把。

四、甘肃省博物馆传说中,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诞生于甘肃,对中华文明有重要影响的朝代周秦崛起于甘肃,悠久的历史是甘肃的一张名片,而甘肃省博物馆就是保存甘肃历史这张名片的地方。甘肃省博物馆藏品丰富,其中,能称得上镇馆之宝的文物要数“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是国家旅游标志,是甘肃省博物馆内游客最喜欢光顾的展位。来兰州旅游,甘肃省博物馆很值得一去。属于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还有不少,或在闹市,或在深山,它们都是兰州的血肉。责任编辑:winston看看世界返回搜狐,查看

兰州新区探索“快进慢游”“沉浸式”旅游体验留客

图为游客在兰州新区玫瑰产业园赏花。杨艳敏摄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富民表示,数据表明,兰州新区旅游消费水平和综合效益较低,与全国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意味着,游客虽然来了,但没能“留得住”。

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说,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来看,增长速度均实现了翻番增长,增速也排在甘肃首位。“肯定功绩、面对不足。”目前,兰州新区旅游业的现状和潜力怎么样?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李东新坦言,由于新区起步建设晚,目前尚未从顶层设计上对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旅游产业、旅游业态等进行统筹规划和定位布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区旅游业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另外,新区旅游业普遍存在服务标准不高、素质层次不齐、配套档次不高等问题,在服务水平、服务意识、管理模式上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

2023年,兰州新区旅游业仅占GDP的2.72%。李东新说,虽然新区旅游业增速位列甘肃首位,但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仅占甘肃全省的0.62%和0.3%。不仅如此,新区先后招商引资了26个旅游项目,目前尚有一半项目未开工或进度缓慢,影响了新区旅游业发展的整步伐。

近年来,兰州新区先后引进西部恐龙园、长城影视城、秦王川民俗文化博览园等龙头企业15个,截至2023年8月底,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56万人次。兰州新区中川园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彬安用“爆发式”增长描述、肯定了新区旅游的发展。

张彬安建言,丰富区域内“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通过整合周边资源,策划中川园区连接兰州市区、连接周边市县“多日游”线路,使新区旅游与周边市县旅游资源相串联,共同嵌入甘肃旅游发展的大框架之内,成为“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旅游精品线上的重点区域和黄金节点。

兰州新区科技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珑说,依托栖霞湖、湿地公园等城市景观资源和人流集中区域,开发设计灯光秀、文化灯展等现代科技文化旅游项目,向游客和市民展示“夜新区”美景。同时,完善旅游景点“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快进慢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质量。

图为游客在秦王川民俗文化博览园体验传统民俗文化。丁凯摄

甘肃丝绸之路文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勇以西部恐龙园为例向记者阐述了“沉浸式”旅游体验。通过感官及思维、情感体验,以带入模式塑造游客情感共鸣或思维认同,结合主题商业、主题演艺,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趣味性。陆地公园项目,一改堆砌大型游乐设备模式,重视IP植入,将故事线与科技互动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多维度游乐感受。

李东新表示,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要打好精品特色牌。紧抓“丝绸之路旅游黄金带”建设机遇,依托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重要节会和平台,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合作,借势发展、借船出海,构建甘青蒙旅游大环线,推出适应游客群体的高品质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

作者:魏建军返回搜狐,查看

兰州担纲“中国西北游出发地” 打造旅游文化枢纽

兰州担纲“中国西北游出发地”打造旅游文化枢纽

 :47:06责任编辑:QZ080来源:前瞻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百度搜索扫一扫,分享到微信前瞻网摘要:兰州旅游是甘肃旅游的核心。据此,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教授表示,兰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符合中心型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特征。因此,兰州市的旅游发展战略定位应该为游客西北旅游的出发地、目的地、首游地和中心地。

“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这不仅是兰州市旅游宣传口号,同时也承载着兰州的城市形象。7月8日,兰州市举行“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论坛,邀请全国社科领域学者专家,就如何利用这一新主题和新定位充分发挥和体现兰州在西北文化旅游中的枢纽地位,扩大兰州旅游的内涵和外延,重塑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展开研讨,与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在论坛上,甘肃行政学院的张未教授表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可以说有力地打响了兰州的旅游品牌,凸显了兰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兰州对周边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在对兰州本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有所欠缺。他建议,兰州市应进一步加大对兰州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通过大作黄河文章,把兰州打造成优美的“山水之城”。

甘肃省委党校的吴晓军教授同时也表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让人们想到一个问题:兰州以什么优势(资格)来担当中国西北游的出发地?答案就是全面提升兰州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这是担纲“中国西北游出发地”的关键。

针对兰州打造区域城市旅游品牌的现状,曾参与策划“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旅游口号的国内著名的策划大师、销售与市场杂志总策划孔繁任表示,国际上对区域城市旅游品牌评价主要依据三点,即景点清楚、外地游客离开时的评价、本地人到外地旅游时外地人的评价。目前,包括兰州在内的许多城市仅仅做到了第一点。兰州市既然要打造区域城市旅游品牌,就必须在提升景点环境的同时,提升整个旅游文化的软实力。

兰州旅游产业战略定位——

西北旅游出发地、目的地、首游地、中心地

兰州旅游是甘肃旅游的核心。据此,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教授表示,兰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符合中心型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特征。因此,兰州市的旅游发展战略定位应该为游客西北旅游的出发地、目的地、首游地和中心地。

游客的出发地指的是游客前往本区域旅游,只有选择兰州作为出发地,才是最为便利的和经济的;游客的目的地是指游客前往本区域来旅游。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中心型旅游城市,同时也是多种文化的聚集区,能够满足游客各种旅游需求。旅游首游地是指游客前往本区域内来旅游,将兰州作为第一个旅游的城市。区域旅游的中心型旅游城市,具备建设成为旅游的首游地的各种条件。游客的中心地是指游客前往本区域来旅游,从兰州市出发,到达区域内其他城市的空间距离是最短的。

兰州应实施“一廊五区”战略构思

同时,把多勋教授提出了兰州市旅游业着重实施“一廊五区”空间布局的战略构思:

兰州黄河文化长廊依托现有的黄河风情线,深入挖掘丝绸之路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提升白塔山、兰州水车博览园等原有景区的景观品质与文化内涵,重点规划建设黄河楼、黄河文化园等系列文化主题园区,逐步将百里黄河文化长廊打造成兰州市旅游产业的龙头项目。

大兰山文化休闲旅游区完善并丰富兰山文化长廊以及五泉山公园的文化内涵,整合兰山公园与五泉山公园旅游资源,规划建设以山地休闲、文化体验等为主要旅游功能的大兰山文化旅游休闲区。

兰州西部民俗生态旅游区以仁寿山、天斧沙宫为核心,梳理兰州西部特色旅游地貌与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规划建设以生态休闲、民俗文化体验为主要旅游功能的兰州西部民俗生态旅游区。

兰州南部宗教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兴隆山、官滩沟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完善该区域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以森林生态休闲、避暑度假等为主要功能的兰州南部生态休闲旅游区。

黄河休闲度假旅游区以黄河为主要资源依托,以青城古镇为主要文化内涵,联合白银四龙、水川,打造兰州近郊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规划建设以黄河休闲、度假、会议等为主要功能的黄河休闲度假旅游区。

远郊历史文化旅游区加快鲁土司衙门博物馆与土司花园规划建设工程,加强鲁土司衙门、吐鲁沟、妙音寺、感恩寺等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的整合,规划建设以民族文化体验、宗教文化体验等为主要旅游功能的兰州远郊历史文化旅游区。

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7月26日至9月1日举行

从兰州市政府获悉,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将于7月26日到9月1日在兰州举行,具体活动时间安排为:

7月26日—7月30日,在主会场水车博览园举行首届中国国际鼓文化艺术周,举行全球千人鼓队大巡游、世界鼓王大联欢、世界鼓文化高峰论坛、闭幕式和颁奖晚会等活动;8月4日,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三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暨旅游博览会开幕式;8月4日—8月6日,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第三届中国·兰州旅游博览会,届时,邀请国内外400余家与旅游产业有关的机构和企业来兰参展和洽谈旅游发展商机。8月4日晚,在水车博览园举行本届旅游节文艺晚会;8月5日举行“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精品线路推介及踩线活动;8月30日—9月1日,展开中国·兰州青城古镇文化旅游节。

专项调研已有0人评论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30、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围绕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时代主题,文旅部门加强创作规划、选题策划和扶持引导,努力创精品攀高峰,推出秦腔民乐情、话剧七先生、原创交响乐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等一批优秀现实题材作品,舞剧彩虹之路等一大批优秀文艺精品剧目入围、荣获国家级奖项。“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成为我省历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普惠性最强的文化惠民品牌。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新亮点、市场新热点。“花开敦煌”“大路西行”“朝圣敦煌”成为美术创作展览品牌。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甘肃省炳灵寺石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实施以莫高窟、嘉峪关、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和安全防护项目700余个。文物考古成绩斐然,夏河县丹尼索瓦人古人类遗址入选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敦煌旱峡玉矿遗址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天祝县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考古发掘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新改扩建图书馆30个、文化馆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38个,99%的行政村、92%的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形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全省公共图书馆年流通907万人次,超出预期目标9个百分点。全省列入全国博物馆名录的博物馆增至227个,居全国第9位,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增至36个。新推出或改造提升陈列展览近百个,开展社会教育活动4000余次、“四进”活动近万次,年均接待观众量超3000万人次。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3.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95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2.5倍和2.8倍。创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A级旅游景区达到6个,4A级旅游景区达到107个,A级旅游景区达到358个,星级饭店384家,旅行社780家,娱乐场所1545家,新改建旅游厕所7400多座。张掖市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敦煌市、嘉峪关市、崆峒区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打造玉门市等一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园22个。

文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省市两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和重点旅游市县综合执法、联勤联动、高效快捷的执法机制,持续开展“雷霆行动”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利剑行动”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妥善应对涉文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在文旅市场综合监管体制的有力保障下,市场秩序得到有力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综合满意度明显提高。

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统筹开展全省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全面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彩车荣获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地方彩车“创新奖”,“联通陆海丝·助推双循环”——甘肃文旅“环西部火车游”主题推广营销活动获评“2023年度中国文旅营销创新典范”,入选全国24个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丰收了·游甘肃”“你是人间四月天”——甘肃文旅致敬医务人员健康休养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甘肃被孤独星球评选为亚洲十大最佳旅游地第一名,荣登纽约时报“2023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榜单。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效果显著。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借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下简称“一会一节”等国际性节会平台,积极推进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旅游推广,积极参与和承接国家重大对外交流项目。持续开展“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品牌活动,五年全省实施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项目481起,参与人员达到4138人次,入境游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3.8%和50.4%,年均增长38%和43%。

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联合举办“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等活动。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10个,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301个,发展农牧家乐21500户,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5%以上,累计带动55.46万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奔小康。11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纳入全国消费扶贫产品目录和数据库,93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吸纳就业5083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和旅游既要在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对外交往、增进合作共赢等方面发挥作用,也要注意防范逆全球化影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从国内看,发展面临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系列新特征、新要求,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更好实现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进一步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和旅游需求。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提供

兰州市图书馆举办“玩转甘肃 ——中国西北游 相约在兰州”亲子阅读活动

 3月5日,兰州市图书馆青少年分馆举办了今年新打造的品牌活动“玩转甘肃”第二场“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亲子阅读活动。

 活动开始,主讲老师以一张兰州黄河铁桥的美丽夜景开场,介绍了兰州的行政区划、历史变迁,对兰州的古今、四季、美食、文物、特产、文化等做了全景式的展示。孩子们在活动中将历史中的兰州与今天的兰州联系起来,完成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在游戏互动环节,老师将孩子们进行分组,引领孩子们乘坐“兰图号”小火车,畅游兰州市及周边各个景点,从兰州老街到黄河母亲,从水墨丹霞到青城古镇,每一站都是充满惊喜的快乐之旅,每一站也是感受文化的研学之旅。在讲解景区的同时,老师积极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五泉山上有什么?”“小鸟!”“树木!”“清澈的泉水!”孩子们积极踊跃回答,充分发挥想象勾勒出一幅美好的春游景象。手工制作中,老师为小朋友们发放了形态各异的黄河石,孩子们领到后用丙烯画笔在石头上进行创作,西北的山脉连绵不绝,兰州的黄河奔腾不息,都是小朋友们笔下最美的意象,一幅幅精美的石画,画出了小朋友对家乡的深刻印象,展现出了幼小心灵中最初的家国情怀。同时,工作人员还向大家推荐了一套走进甘肃旅游文化丛书,让大家更加了解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玩转甘肃”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两期,作为新的品牌活动将贯穿全年,每月举办两期,让青少年在图书馆边学边玩,畅游甘肃省14个地州市,领略大美甘肃八千年辉煌历史,三千里壮美河山,助推甘肃文旅融合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