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大学生旅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泰国旅游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旅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旅游情况调查

学号:140321209姓名:程旭博

学号:140321221姓名:宋立冬

大学生旅游情况调查报告

199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黄金周就此诞生。今年十一黄金周刚刚落下帷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市场接待5.89亿人次,旅游收入4781.8亿元。人次是十八年前的二十倍以上,收入则增长了三十多倍。如今高校大学生是旅游客源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消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萌芽,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据有关资料统计,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2,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23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在近5年的时间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升级期四个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时代,现已进入到大旅游发展时代,发展形势迅猛。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对扶贫开发方式进行创新,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2023年,在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推进“旅游+农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并提出要继续进行旅游扶贫模式的推广,加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建设,并突出乡村旅游扶贫在旅游扶贫的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在扩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保护农业生态和乡土文化,以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都市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也为发展社区经济投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指数。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社区在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建设,改善了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最后,城乡居民互动的过程中,生活观念、消费意识、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同时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居民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在区域经济方面,乡村旅游发挥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研究所得的成果还较为薄弱,涉及到该领域的学者较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机制研究领域,并且对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对于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难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述与呈现。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复杂的作用机理,通过量化的形式说明上述关系,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以社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社区居民收入、保护社区居民利益、减轻社区居民负担等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旅游扶贫,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减小贫富差距,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重视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中地位与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旅游发展基础认知、政策支持的感知,社区的社会资本状况、居民参与旅游态度、参与能力等因素,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依据,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落实和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本文在梳理总结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根据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分析、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策略与建议。

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章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社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概念进行界定,对社区一体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理论模型。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来源,并结合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假设,最终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研究设计。依据相关研究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选取调研地点,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量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量表进行解释。

第五章实证研究。按照第四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23.0软件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进行比较,利用SPSS23.0软件、AMO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并对测量模型、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路径。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展望。归纳总结本文的结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1.5.1国外研究现状

1.5.2国内研究现状

2.2.1社区一体化理论

2.2.2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社会资本理论

2.2.4可持续发展理论

3.2.1参与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

3.2.2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4.1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2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4.2.1旅游开发基础认知量表

4.2.3政府支持力度感知量表

4.2.4参与能力量表

4.2.5参与旅游态度量表

4.2.6社区参与度量表

5.2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比较

5.3.1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5.4.1影响因素和社区参与度结构模型分析

5.4.2参与旅游态度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分析

6.2.1培育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良性互动

6.2.2增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居民参与环境

6.2.3注重创新发展,扩宽居民参与内容

6.2.4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强化居民参与能力

6.2.5培养居民积极参与态度,增强居民参与意愿

6.2.6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1文献研究法利用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把握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网络信息,详细了解文章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为本文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根据我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建立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并设计调查问卷,按照样本选择依据选取调研地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问卷的发放,收集原始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AMOS21.0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对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各假设成立的情况,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论文答辩

[1]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唐代剑,过伟炯.论乡村旅游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浙江藤头、诸葛、上城埭村为例[J].特区经济,2023,11:155-157.

[4]杨洋.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3,01:78-79.

[7]史蒂芬·佩吉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刘劼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

[18]AnahitaKhazaei,StatiaElliot,MarionJoppe.Anapplicationofstakeholdertheorytoadvancecommunityparticipationintourismplanning:thecaseforengagingimmigrantsasfringestakeholders[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23,237:1049-1062.

梧州市龙母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状况调查报告

梧州市龙母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及旅游开发状况调查报告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千年古城”的美称,悠久的历史,连绵的山峦,覆盖的水域,使得梧州富含了独特的地域及历史文化—龙母文化。2011年5月29日,我们小组对梧州的龙母庙进行了一番深入细致的社会历史实践调查。

龙母是流传于我国西江流域民间的颇具特色的一位女神。中国神话传说记载:“秦始皇时代,有两个传说,一个是关于陷湖的传说,一个是关于龙母的传说”。传说龙母,本姓温,其父温天瑞,其母梁氏,温生于周赦王二十五年公元290年农

1历五月初八,出生在藤县水东街孝通坊,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温氏幼时因洪水被放在木盘漂流到广东悦城,被一姓梁渔翁救起并抚养成人。传说有一天,温氏在溪边拾得一卵,里面生出五条小龙,经温氏细心养护,长大后放归大海。从此,人们把温氏称作龙母。龙母在五小龙的相助下,带领人民抗洪治水,让老百姓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

二、梧州龙母庙的由来及概况:

后人为了纪念龙母,在西江流域建了无数的龙母庙,便也有了梧州气势磅礴的龙母庙。梧州的龙母庙又称太庙,并没有梧州龙母是悦城龙母的母亲的意思,而是说梧州龙母庙

2的历史比较悠久罢了。

3一年四季,龙母庙香火旺盛,龙母庆典活动不断,龙母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春天有“龙母开金库”、夏天有“龙母诞”、秋天有“龙母待道诞”、冬天有“朝母节”,前来龙母庙参拜的人群万头攒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其中以龙母诞为之最。

三、龙母庙景点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龙母庙目前在进行小规模的维修,体现龙母庙管理方对景区保护的重视。但从我们小组的社会历史实践调查得出结论:龙母庙虽然在进行维修,但却忽视了对一些老问题的处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梧州龙母庙景区的形象。我们小组发现的问题如下:

4㈠据我们采访的一位带队导游反映,景区里游人游玩之后留下的垃圾太多,游人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甚至被游人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龙母庙管理方没有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进行整治。

㈡走在龙母庙的景区小路上,时常发现景区公物被破坏的现象,但龙母庙的管理方也没有及时地采取措施对景区公物进行修复。

图中的供游人休息的石椅破损后无人修复

四、龙母庙旅游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

㈠根据我们小组的现场采访得知,到龙母庙旅游的游客以梧州本地及周边城市的居多,且这些游客多选择一日游或两日游为主,这说明梧州龙母庙的知名度小,管理方对龙母庙的

5宣传力度不够,广西区外对梧州龙母庙的了解比较少。㈡龙母庙周边的为旅游而服务的酒店、旅馆、餐馆比较少,难以接待多数游客的到来,特别是远途的游客。

㈢梧州市内通往龙母庙的公交车辆较少,交通不便,也是导致游人较少的原因。

㈣在龙母庙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一些中老年人,这些中老年人普通话说不好,有些工作人员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他们难以应对多数的外地游人,更不用说国外的游人了。㈤龙母庙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导游,根据我们的采访得知带队来游玩的导游基本上是外地旅游团的。

五、对龙母庙景点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建议:

㈠在大景点进行维修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景区里小设施的维修与保护。

㈡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同时对游人乱仍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大处罚的力度。

㈢龙母庙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宣传媒介加大对龙母庙的宣传,以吸引广西区内及区外的广大游客前来游玩。

㈣吸引开发商在龙母庙周边地区,在不影响周边居民及自然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建筑酒店、旅馆及餐馆。

㈤建议政府多开通一些通往龙母庙的公交车,特别是由汽车站、火车站通往龙母庙的公交车。同时可以在高速公路两旁、

6市区、车站等地多挂一些宣传龙母庙的宣传牌。

㈥对龙母庙的工作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以及必要的外语培训,同时要适当的招聘一些年轻的员工,这样可以更好地应对外地游人。

㈦龙母庙要适当地培养自己的导游。还可以与广西区内区外的多家旅行社合作,打造“一条龙”式的旅游服务。同时还可与一些高校的有关旅游方面的社团合作,开发大学生这一块旅游市场。

㈧利用梧州一年一度的国际宝石节,面向国内外的商家、游人加大对龙母庙的宣传。同时利用梧州知名的龟苓膏,吸引梧州龟苓膏厂商的赞助,利用梧州龟苓膏的国际知名度来对梧州龙母庙进行宣传。

㈨可以出一本关于龙母事迹的连坏画册,介绍龙母的故事、龙母庙的历史,还可建一条关于龙母事迹的文化长廊,类似可参照云南十八怪、刘三姐历史壁画等。㈩在龙母庙景点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梧州别具特色的龙母文化。

社会历史调查小组成员:庞运龙、张兴毅、钟艳芬、卢花水、农海晨、肖雪君、吴秋婵。

城市现代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西安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

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湖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耦合思路

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