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导游讲解艺术手法 导游讲解法描绘法举例说明图片

语言能力对导游员来说尤其重要。导游语言是导游从事导游职业的主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接待效果和服务质量。这里,根据导游语言所基本具备的理、物、趣、神四个特点,列举一些实例,着重从语言艺术的角度,介绍几种常用的讲解艺术手法。

逗趣法,就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导游讲解,让游客在乐趣中得到精神享受。例如:在苏州西园的五百罗汉堂里,导游人员指着那尊"疯僧"塑像逗趣说:"朋友们,这个疯和尚有个雅号叫‘九不全’,就是说,有九样毛病:歪嘴、驼背、斗鸡眼、招风耳朵、瘸瘸头、烧脚、鸡胸、斜肩脚,外加一个歪鼻头。大家别看他相貌不完美,但残而不丑,从正面、左面、右面看,你会找到喜、怒、哀、乐等多种感觉…。另外,那边还有五百罗汉,大家不妨去找找看,也许能发现酷似自己的‘光辉形象’。"风趣的话,逗得游客乐此不疲,游兴顿增。

悬念法,就是根据不同的导游内容,有意识地创造连环套似的情境,先抑后扬地提出问题,以造成"欲知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使游客由被动地昕讲解变为主动探寻,以激起欲知其究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导游定陵时,可分为门前、展室和地宫三大部分。在门前,讲概况,未尾点出发掘年代,要想知道发掘过程吗?请到展室来;在展室,主要讲述发掘过程,末尾点出地宫内所葬何人,要想知道是怎样入葬的吗?请随同一起下地宫。这样整个导游过程就环环相扣,引得游客非听非看不可。

类比法,就是用游客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帮助游客理解和加深印象。由于地理的、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以及宗教信仰的差异性,导游员要把每个游览点解释得使游客容易理解,一听就明白,并不是易事。因此,导游人员有时必须借助类比的手法。比如:一批日本客人在参观乾陵壁画时,指着侍女壁画对日本客人说:"中国盛唐时期美女的特征和在日本高松家古坟里发现的壁画非常相似。"到此的日本客人仔细一看,发现的确如此,经过对比,从而对乾陵壁画有了具体的了解。

在讲解西安半坡文化村时,如果导游员加上这么一句话:"半坡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和当今美国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性很相似。"这样讲解,美国客人就会恍然大悟。又如:在讲解北京故宫的建造时间时,对外国游客,如果只说"它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也就是公元1420xx年。"他们并不会有多少印象,一下子也难以感到北京故宫历史的悠久。如果采用类比式,对美国游客说:"故宫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七十年之前就已建成。"对英国游客说:"故宫的建造时间是在莎士比亚诞生之前的一百四十年。"这样一比较,他们就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引用法,就是引用客人本国本土的谚语、俗语、但语、格言等进行讲解。这不仅能增强讲解语言的生动性,而且能起到言简意骸,以一当十的作用。

一位导游员带日本旅行团游览苏州拙政园,当客人们走过石桥之后,就问他们是否忘记了过桥的一道手续,游客们一时不知其解,于是导游员说:“贵国不是有句叫做‘敲打一下石桥,证实其坚固后再走过去!’的俗语吗?刚才各位虽然忘记了‘敲打’,虽然也平安地过来了,这说明中国的石桥坚实,无须‘敲打’,就能平安地走来。”这位导游员引用了日本的俗语,借题发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另一位导游员接待一些德国客人时,由于天气炎热,客人们的情绪低落,导游员便说了两句德国俚语,“要是神仙来旅游的话,那么他也会笑的。”“口渴比思乡更难受。”顿时,气氛活跃起来,有的客人又一连说出了好几句俚语,炎热的天气给大家带来的倦意也消失了。

当然,在运用模糊法时,要掌握好模糊的程度,如果一昧地"模糊"下去,就会收不到良好的导游效果。

5.5导游讲解常用方法

每一位导游员在工作实践中都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的语言风格和讲解方法,同时针对客人的背景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长期以来,我国的导游工作者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的讲解要融会贯通,有所变化。

基本要素法,就是根据导游讲解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的特点,运用准确、简洁、冷静的语言,把游览景点的各个要素,通过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的方法。

1景点名称:得名的由来,名称的意义。

2历史背景:何时、何人、何种历史背景。

3景点用途:为何而建。

4景点特色:建筑风格布局有何特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建筑特色。

5景点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欣赏价值等如何。

6著名事迹:历史名人、国家领导人、世界名人、著名文人等著名事迹如何,有何评论或真迹。

7归纳总结:对于游览景点的重要内容和知识进行总结性归纳,可以承上启下,为以后的讲解作好铺垫。

8有头有尾:旅游活动开始要有开场白,即欢迎大家的到来,并提醒注意事项;旅游活动结束也要有结束语,即感谢大家的配合,并期盼大家下次再来。

对任何旅游景点都适用于基本要素法,只是对不同的景观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

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之美称。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现存建筑群为清代所建,占地2万平方米,有厅堂房舍260余间,主要有中轴线上的照壁、宣化坊、大门、仪门、西花厅、寅宾馆、膳馆、监狱等。

简单概述法是导游人员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一个参观游览项目作一次性的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它既不是城市概况,也不同于沿途导游,而是导游人员为帮助旅游者更好地理解景观而作的一种叙述。简单概述法一般用于到达景点后,开始游览前,在景点进门处的“导游图”或“景点示意图”前,导游人员一边指点示意图,一边向旅游者进行景点的概述。此时旅游者游兴正浓,长久的期待就在眼前,导游人员在入口处长篇大论,会引起他们的不耐烦。简单概述的内容一般包括景点的历史沿革、坐落位置、布局、规模、游览路线、休息的地方等。现以“迪士尼乐园”为例,看一看简单概述法的讲解。

香港迪士尼乐园位于大屿山,环抱山峦,是一座融合了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及其他迪士尼乐园优点于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包括四大主题区:美国小镇大街、探险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每个主题区都能给您带来无尽的奇妙体验。

应当注意的是,简单概述法必须与分段讲解法相结合,才会收到重点突出、繁简有致的效果。在这时导游人员要做的只是简单概述景点的基本情况,至于印象如何,只能在即将开始的参观中让旅游者自己去感受和评价。

分段讲解法是指将一处景点分为前后衔接的几部分分别来讲解。多用于范围较大、讲解点多的景点。首先用简单概述法介绍景点的概况,使旅游者对景点有一个印象,然后按现场顺序游览,分段讲解。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应注意层次的划分和内容的分配,在讲解前一景点时不要过多涉及下一景点的内容,但在快要结束时应适当地对前后两景点作内容上的衔接,以引起旅游者对下一景点的兴趣,使讲解一环扣一环。现以“龙门石窟宾阳三洞”为例,看看分段讲解的要领。

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

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趺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龙门石窟每个洞窟各有特点,导游人员应抓住这些特点分别进行介绍。

突出重点法就是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中对内容进行主次划分,突出景点的主要方面,不追求面面俱到。一个景点,可讲的内容很多。导游人员首先要熟悉景点的情况和特点,然后根据客人的不同背景和当时的时空条件,有的放矢地进行内容搭配,突出重点,达到讲解的针对性。一般来说,应突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有代表性的景观。对于规模比较大的景点景区,导游人员要事先选定代表性景观,提前做好计划。所选取的代表性景观应具有自己的特征,并且在整个景象中具有典型性,能概括全貌。应该说,每一个景点景区都有自己代表的景观,讲解效果不好,要么是选错了,没有用心去找,要么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比如龙门石窟,毫无疑问,重点应该在奉先寺,在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的造型和规模都是龙门石窟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龙门石窟中,造像连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题材内容最丰富的时期是唐朝,卢舍那大佛正是这一时期完工的,它代表了唐代艺术的最高水平,也折射出了当时的审美眼光和社会风尚。

3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旅游者的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同一景点,不同的旅游者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同一旅游者,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心情之下观赏同一景观,感受也会不同。导游人员在准备时应认真研究旅游者的背景资料,找出旅游团内大多数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因人而异,千万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一篇解说词用于所有团队的讲解。例如,同为龙门石窟,对历史学家,重点要讲其背景、地位、作用;对一般消遣性旅游者,应介绍其价值,较多穿插相关的历史故事。对前者,讲解时应严谨一些,而对后者,要活泼一点。

问答法是导游人员在讲解中为避免自己唱独角戏,用先讲后问、问后再答的方法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旅游者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以达到活跃气氛、提高游兴的目的。问答法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客问我答、我问客答和自问自答。

5.5.5.1客问我答

客问我答有两种情况:一是旅游者主动提问,导游员被动回答;二是导游员引导旅游者提问,然后进行回答。不管哪种情况,旅游者的提问可能千奇百怪,不着边际,一般来说,导游人员应认真回答旅游者的提问,不管他们的问题是高深莫测的,还是幼稚可笑的,旅游者问问题说明他们融到了游览的氛围中。

在回答旅游者的问题时导游人员应把握两点:一是不要打乱自己的思路,不要让旅游者的提问冲自己的讲解。一般来说,只回答与景点有关的问题,不要问什么答什么,一有问题就立即回答,应有选择的回答,无关的内容以后再答。二是避免自己不耐烦,只是自顾自地讲解,不管旅游者的问题,或对他们的问题不屑一顾。

有经验的导游人员能把讲解和答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掌握游客提问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一套相应的客问我答的技巧,以收到讲答自然、浑然一体的效果。

5.5.5.2我问客答

比如游览嵩山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嵩山是五岳之一,那么五岳是指哪几座山?”旅游者会七嘴八舌地回答,导游员在补充之后,可以接着问:“嵩山相对于其他四座山,有哪些特点?”在一问一答中,旅游者的注意力和游兴被渐渐地调动起来。

5.5.5.3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所设计的问题相对“我问客答”来说,应稍难一些,是一般旅游者回答不上来的。问的目的是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使讲解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提出问题以后,要作适当的停留,让旅游者思考,问题的答案往往在他们的意料之外,因而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如在讲解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时,可以提问:“谐趣园中有几趣?”这个问题一般旅游者回答不出来,导游员可以自问自答地点出其八趣:时趣、水趣、桥趣、书趣、楼趣、画趣、廊趣、仿趣。这样一来,旅游者对这个园子的印象就生动直观多了。

所谓虚,是指与景点有关的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一般无据可查,所以称“虚”;所谓实,是指一般有文献记载,有据可查,故称“实”。在对景观的讲解中,特别是人文景观的讲解中,如果虚实结合法应用得当,可以展现导游人员良好的素质,提高讲解的趣味性,如果使用不当,则会破绽百出。

在使用虚实结合法时,可以以虚为主,要互有侧重,巧妙结合。一般地说,虚是为实服务的,用于烘托气氛的,不能故弄玄虚,喧宾夺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的古国,人文景观很多,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美丽的传说故事,在讲解中适当取舍,切忌滥用。过多过滥的神话传说只会使旅游者产生被骗的感觉,引起他们的反感。河南的旅游资源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其特点是内涵丰富,但可视性差,如何挖取景点的内涵,并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打动旅游者,是每一位导游员都要努力的方向。

美学大师宗白华说:以虚为实,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

导游人员的任务,就是用语言来制造这无穷的意味,来达到幽远的境界。少林寺达摩亭,供奉的是禅宗始祖达摩,在这里,导游人员可以讲述动人的断臂求法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旅游者自然对少林僧人为求佛法不惜舍身的精神荡气回肠,也会对少林僧人斜披袈裟、单掌合十的习惯记忆永久。

制造悬念法是导游人员在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又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旅游者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产生悬念。这种方法就是俗称的“卖关子”。卖关子必须找到恰当的关口,即时机。制造悬念之前应有铺垫,即先有引人入胜的讲解,足以引起旅游者强烈的兴趣和愿望。

制造悬念的方法很多,如问答法、引而不发法、分段讲解法等都能激起旅游者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引起遐想,急于知道结果,从而取得制造悬念的良好效果。在讲解滕王阁一层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时,向旅游者介绍了这件作品的风格和王勃挥毫作序的传说故事后,运用制造悬念法,说道:“当年王勃作序后,在这里发生了阎都督千金求一字的故事,我们就等参观到五层的滕王阁序全文时,再为大家揭晓,所以请大家紧随我来。”

类比法就是导游人员在讲解时以熟喻生,即用旅游者熟悉的事物与眼前陌生的事物相比较,便于他们理解,使他们感到熟悉、亲切,从而留下较深的印象。旅游行为的特点之一是“异地性”,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对当地的景物可能一下子难以感悟和认可,类比法可以很好地补充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类比法适用于各个方面,随时可用,但必须得当,用来对比的必须是旅游者熟悉的内容,这需要导游人员对旅游者的背景作充分的了解。

类比法分同类相似类比和同类相异类比两种。可以在物与物、人与人以及时间上、空间上进行对比和换算。

所谓同类相似类比,是指在将具有相似性的事或人进行比较时,找出二者相同的地方。如参观苏州时,可将其称作“东方威尼斯”;讲到滕王阁里重要人物汤显祖时,可将其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游览三清山时,可将其称作“黄山的姐妹山”等。

所谓同类相异类比,是指在对比两种相似的人或物时,找出二者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体现在规模、数量、风格、价值等方面。如在规模上讲唐代的长安城与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在价值上将秦始皇地宫同埃及第十八朝法老图但卡蒙陵墓的宝藏相比;比如参观故宫时,对法国人可类比凡尔赛宫少了30多万平方米,这样一比较,法国客人对故宫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对英国客人可类比白金汉宫,但比白金汉宫早283年,而且白金汉宫只对游人开放三处,故宫几乎全部开放。

导游人员在使用类比法时,有时互相对比的对象可能不是特别贴切,只要能使旅游者了解,能传神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在选取类比对象时,不要触犯旅游者的禁忌,不伤害对方的民族自尊心。

画龙点睛法即用词句概括所游览的独特之处,使旅游者领略其中的奥妙,留下鲜明的印象。画龙点睛法可用于总结语,也可用于引导语,贵在突出景观的精髓。

如游览井冈山后,导游人员则可用“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来赞美;游览三清山时,又可以“东险西奇、北秀南绝”、“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来赞赏。

今天的河南旅游,出了“古、河、拳、根、花”之外,又总结除了“红、绿”的特色。“红”指红色旅游资源,如新县、确山竹沟、红旗等;“绿”指绿色旅游资源,如伏牛山旅游区以及各种乡村游等。

5.5.10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就是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导游讲解方法。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不能就事论事地介绍景物,而是要借题发挥,利用所见景物制造意境,引人入胜,使旅游者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其中之妙趣。如旅游者到西安旅游,当走下飞机从咸阳国际机场前往市区的时候,途中看到一座座陵墓,导游人员便借景生情地讲道:“中国的景观各有特色,有段常说的顺口溜是这样讲的——入境广州观车头,飞抵桂林观山头,游览北京观墙头,参拜西藏观佛头,醉游上海观人头,莫忘杭州观丫头,那么来到咱们西安呢,大伙儿看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坟头了。”一席话说得非常形象、贴切,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触景生情法的第二个含义是导游讲解的内容要与所见景物和谐统一,使其情景交融,让旅游者感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当旅游团在游览江西三清山“女神峰”时,说:“形如少女,丰满秀丽,高鼻梁,樱桃口,圆下巴,秀发齐肩,正襟端坐,凝神沉思,双手托着两颗古松,意欲将春色永留人间。”旅游者望着天然奇秀的石峰,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触景生情贵在发挥,要自然、正确、切题地发挥。导游人员要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有趣感人的语言,赋予没有生命的景物以活力,注入情感,引导旅游者进入审美对象的特点意境,从而使他们获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