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特种兵式旅游”青年旅行新方式——人民政协网 青年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表现为

“特种兵式旅游”青年旅行新方式——人民政协网

“五一”假期,游客出游的热情高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人从众”景象再度回归。其中,以快节奏打卡为特征的“特种兵式旅游”尤其受到追捧。

“五天登五岳”“33小时速游北京,一天8个景点”“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日行数万步,花最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最多的景点,“特种兵式旅游”正成为当下风靡年轻群体的一种“高性价比”旅行方式,火遍全网。

“拉练式旅游”累却很充实

“打卡了钟鼓楼,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看了华清宫的长恨歌演出,去了大唐芙蓉园,拍了大唐不夜城,逛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城墙上骑行,在回民巷吃吃喝喝……”日前,郑州商学院大四学生的余同学在社交媒体上记录着在西安的3天行程……也成为当代青年“特种兵式旅游”的一个缩影。

西安是余同学“特种兵式旅游”的第六站,此前他已经在青岛、威海、北京、天津、苏州等多个城市当过“旅行特种兵”。

谈及这种旅行方式,余同学告诉记者:“我感觉这种旅行很充实,也符合自身的身体承受能力。”余同学认为,这样的“特种兵式旅游”可能也只在年轻时有精力参与,以后很难再做出这样疯狂的事情。

当然,也有体力“亮红灯”的时候。“唯一吃不消的一次是去北京玩,通宵熬夜等着看升旗,第二天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余同学说,从天安门看完升旗,一路逛到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天坛……一天时间下来,步数早已突破3万,辗转于不同景点间马不停蹄。“最主要的是北京景区太大了,人也很多,确实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虽有疲惫,但旅途中的收获总能冲散奔波的劳碌,开阔眼界。“只有到外面走一走,增长自己的见识,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当下,“特种兵式旅游”已经变成一部分年轻人个性化的旅行方式,除了在校大学生,都市白领对这种出游方式也颇为青睐。

在广州工作的黄女士近期也加入了“旅行特种兵”的队伍,利用节假日,她已陆续去过香港、澳门、珠海、顺德、上海、南宁、武汉等地。“虽然行程比较密集、身体比较疲劳,但能看到

生态旅游:“游”出人与自然的双赢

作者:张玉钧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方式和重要途径。国际上的生态旅游理念从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经过本土落地的消化吸收,总体上在国内发展迅速、成绩喜人,但也出现了诸如生态旅游概念过度泛化、缺少相应的标准等问题。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在大众旅游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生态旅游脱胎于大众旅游,既受大众旅游的“挤压”,又游离于大众旅游之外,追求自身特色时经过淬炼而得到升华。如何在生态旅游中探索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无疑考验着各地的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有区别

虽说旅游活动古已有之,但是作为普通公众直接参与并真正享受旅游生活,还是在产业革命之后。人们在时间和经济上逐渐宽裕起来,对旅游的渴望也变得强烈。于是,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在世界上首创旅游营业所,并在1841年7月5日首次组织540人的观光专列外出游览,此举标志着大众旅游的开始。

青海省玉树州索加乡,生态旅游体验者在拍摄野生动物。姜楠摄/光明图片

普通游客的出游动机是对“非惯常”环境的追求,即想从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中解脱出来。因此,游客更加容易被“非惯常”的自然世界所吸引,反映了多数人旅游动机的倾向性。伴随着经济增长,旅游的大众化和生态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有所显现,相应的保护措施也应运而生。

绿色旅游随之在欧洲兴起。绿色旅游是指人们远离居住地到农村地区度过空闲时间,也被称作软式旅游。软式旅游最初由瑞士专家提出,主张开展绿色旅游的目的国尽最大可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劳动雇用场所,用最低的成本维持生态平衡。也就是说,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不能无视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这种先驱思想在今天看来颇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980年,专家铀库对硬式旅游与软式旅游进行了比较。他认为,硬式旅游的特征是快速、匆忙、嘈杂,属于大众旅游一类;而软式旅游则属于悠闲而安静的小组行动,看重并遵从旅游目的地的生活方式。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强调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认知、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由于其遵循的原则是以自然为基础对游客实施环境教育,同时为社区发展作贡献,无疑属于软式旅游。

生态保护、环境教育是核心

我国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至今,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尚不能进行独立核算和统计产业体量,但特色和规模已经形成。同时,生态旅游发展带动了就业增收。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新渠道,更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消费的新引擎,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例如,位于武夷山南麓、闽江源头的福建三明市依托生态旅游,实现了脱贫攻坚和产业转型,完成了从重工业城市到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华丽转身。仅在202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三明市就累计接待游客422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24.73亿元,完美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导游给游客讲解如何放置用于野生动物观察的红外相机。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摄/光明图片

近年来,人们的生态旅游热情日益高涨,亲近、感受自然正成为一种时尚消费。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一般的观光游览,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并注重参与性。

在旅游方式上,目前,生态旅游多以户外游憩的形式出现,包括散步、摄影、野外观察等享受自然的娱乐活动。随着游客的亲自然环境行为日益增强,许多自然保护地开始开展志愿者旅游活动,例如洞庭湖上的江豚巡护、一些海洋保护区的红树林保护等。总体来看,它们均强调以自然为对象,旅游目的地的景观、动植物乃至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看作吸引旅游者的对象或场景。旅游目的地往往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授权第三方来组织和经营生态旅游,从而让旅游者参与、体验来自大自然的乐趣。

生态旅游既是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也是对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途径,同时还是环境教育的实用手段,要承担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效果。为了使生态旅游者获得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就需要深入了解和把握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和旅游景区的环境特征,以便更好地实施环境教育。为此,生态旅游要借助环境教育设施,经过周密的环境设计和解说,进行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在这方面,位于杭州的大地之野自然学校就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以完善的设施、系统的课程为基础,以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为路径,为少年儿童提供具有自然特色、贴近教育本质的沉浸式跨学科环境教育。

在参与中获益并可持续发展

从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双重角度看,生态旅游需要以最低限度的资源消耗来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因此,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要追求整个过程的标准化,维持较少的人数,从而不至于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影响;配备向导,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取得较好的生态旅游效果;旅游时间充裕,更好地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征收一定数量且使用目的明确的费用;提供场所,让旅游者有机会学习当地的自然文化,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应该成为旅游接待的主体,并在参与中受益,方为可持续之道。

参加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体验活动的游客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摄/光明图片

社区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根据调查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管理措施,实施合理规划,并把握住这样一个原则——适于做向导的人才通常来源于社区内部;为了更好地保护区域自然环境,应由当地自主制定导游指南;根据时节以及旅游者的愿望,灵活多样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项目等。

从上述标准来看,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生态旅游者、当地社区、政府或行政机构、旅游经营者、其他产业部门以及NGO组织。处理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决定其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其中,利益分配的动态过程始终贯穿在生态旅游管理的框架之中,政府的调控不可或缺。例如,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实施“一户一岗”政策,鼓励社区居民、畜牧合作社等参与第三方企业的特许经营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之间的矛盾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NGO组织、志愿者等也积极参与到公园的建设中来。

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性利用,让当地社区在参与中获益并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它要求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它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并得到收入,带动社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多重经济的繁荣,从而减轻社区居民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依赖。可以预见,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旅游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助力社区繁荣和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支撑。

了解

红色旅游掀起热潮 消费呈现三大新特点

记者刘柏煊近期红色旅游掀起热潮,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江西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贵州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四川的“两弹一星”国防科技教育基地等都迎来客流高峰。综合行业报告与记者观察,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规模化、融合化、年轻化三大新特点。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图片来源:CFP

近些年来,红色旅游呈现出规模化特点。根据多家平台近期发布的多份报告,2023年,整个红色旅游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级别。今年上半年,红色旅游机票均价为616元,红色旅游酒店均价为335元;今年前6个月,通过在线旅游平台预订红色景区门票的人数同比大幅增长208%;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红色旅游出游人次环比上涨116%;越临近“七一”,红色旅游的热度就越高。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解读:“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全民学习党史、实践研学的热情很高,红色旅游的群众基础比较广泛,客源市场也因此得到扩大。”

在庞大的消费需求之下,产品供给也更为丰富。殷红梅观察,把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乡村旅游等相融合,是今年旅游市场的新动向。“在贵州,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研学。比如,针对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遗址等开始做研学旅行的相关产品。在产品研发中,还把小镇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进来。”

尽管形式多样,但行业报告显示,红色旅游在出行时间和线路上还是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徐光晔说:“因为红色旅游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学习性质的教育实践活动,所以在出行时间上大部分都是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出行相对较少。在线路上目的性也比较明确,大家一般都是直接去目的地,不是串行的旅游路线。”

除了规模化、融合化等特点,近些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加入红色旅游行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也成为一种新趋势。

徐光晔展示了一组数据:“25岁以下群体占比连续三年上涨。2023年占比达到17.6%,2023年占比达到18.3%,2023年占比达到18.5%。到了2023年,今年‘五一’假期达到了19.1%,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业内观点认为,红色旅游市场有望借暑期到来持续升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此前联合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百条线路共分三个主题大类,包括52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20条“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28条“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

史上最全,2023年李天元版本旅游学概论核心知识点梳理,专升本必备

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一)  旅游的发展历史及基本内涵

一、旅行的概念、意识的产生

1.旅行活动主要为外出短暂停留活动,包括旅游活动

2.旅游意识的产生为原始社会末期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发展

1.商旅活动偏多,消遣旅游少

2.除了享乐旅游外出现了一部分消遣型旅游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发展

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居主导地位.

c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统治地位.

d就非经济目的,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级.

1、旅游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2、商务旅行始终占居主导地位

3、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1.旅游是“游”,浏览、游玩、游乐,“旅游”更侧重于消遣型旅游活动;

2.旅行是“行”,行走、行进、修行,“旅行”就是在旅途中要格守操行,旨在修行。旅游时间短、路途相对近;旅行时间长、旅途远。

二、托马斯·库克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

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这次旅游活动的特点是:

②      参加者的公众性

③团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④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1845年首次出于商业性的目的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①这次团体旅行活动的特点A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组织是出于纯商业性的盈利目的B这次组织的团体消遣活动是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C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D编写了一本利物浦之行手册E有全程陪同和导游。

②同1841年组织的旅游活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A组织工作的性质不同B参加者的旅游目的不同C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

3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

三、工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是许多人的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

第二,产业革命改变可人们的工作性质.

第三,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运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四、现代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世界人口迅速增加。

第二,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第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游的时间距离。

第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第五,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

第六,世界各国的教育视野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4)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一、建国前的旅游业发展

①所处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第一要务;在外受西方国家封锁,对内实行计划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经济短缺。

②基本政策:服务于外交工作的需要,“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③业务类型:有选择的入境旅游。

④企业经营:不计成本,国家补贴。

⑤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不完整,且总体规模很小。

⑥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国营企业直接介入,突出表现在,“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虽为两块牌子,实为一套人马。

二、建国后的旅游业发展

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3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一、旅游活动的概念及特征

1.内涵: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它目的,暂时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前往外地他乡的旅行以及在该地的逗留活动。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游和逗留合成性(2)异地性(3)暂时性(4)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

二、艾斯特定义、旅游的概念

1.艾斯特定义的内容:“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在众多对旅游的定义中,艾斯特定义比较具有科学性。我们首先从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来认识这个问题。

2.旅游的概念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一、按照旅游目的、组织形式等划分的旅游活动类型

1.按旅游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

例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

2.按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距离进行分类

例如:远程旅游、近程旅游或短程旅游,等等。

3.按出游目的进行分类

例如。消遣型旅游(含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事务性旅游包括会议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等。

4.按活动形式进行分类,例如团体旅游、散客旅游或自助旅游。

5.按所采用的旅行方式进行分类

航空旅游、铁路旅游、徒步旅游等。

二、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概念及差别

国际旅游是入境和出境旅游的统称;而国内旅游是某国居民在本国内的旅游活动。

a最根本差别:是否跨越国界

第一,消费程度,国内旅游消费低,国际旅游消费较高.

第二,逗留时间上,国内旅游这较短,国际旅游比前者长.

第三,便利程度上,国内旅游很少语言障碍,不需手续,而国际旅游语言障碍,还要办手续.

第四,经济作用上看,国内旅游是国内财富的重新分配,总量不变.国际旅游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3)旅游活动的构成和性质

一、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行、游、住、食、购、娱。

(2)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三要素:

②客体:旅游活动的对象

二、旅游活动要素的变化

从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逐渐转变为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即为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活动的对象;中介体旅游业。

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政治和经济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表现在现代旅游的大众性和奖励旅游的出现。

1.大众旅游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另一层含义则是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2.奖励旅游: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的另一表现是,它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异地休闲方式,而且还越来越多地被很多国家的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用为激励员工的手段。

3.社会旅游:又称社会补贴性旅游,即对于低收入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它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帮助他们实现外出旅游。

二、奖励旅游的特点与意义有哪些?

奖励旅游: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或度假活动。

a.一般都由本企业的高层首脑作陪;

b.出游目的地经特别挑选,通常为受奖者个人不大容易前往的地点;

c.活动内容特别安排。

由于二战后旅游活动的日益普及和其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组成,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持续不衰。但是,这一持续上升趋势只是针对整个世界的旅游活动发展的总体情况而言,并非完全可用于解释所有地区或所有国家的旅游发展情况。

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时间分布上也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游客来访量在时间的这种不均衡分布不仅存在于一年之中的四季之间、各月之间,以及各周之间,而且在一周之中的不同日期之间甚至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之间同样可以见到。

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的成因?

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季节性的形成既有该地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客源方面的原因。就旅游目的地自身方面的原因而言,该地的气候条件对来访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就客源地方面的原因而言,虽然影响人们对出游时间的选择,从而左右该地市场出游季节性的因素可能会有多种,但其中较具普遍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因素是人们的出游目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们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

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不是平均或大致平均地分布在各个地方,而是集中到某些国家或地区去开展,甚至集中到某些景点参观游览或从事其他旅游活动。这一特点说明了旅游者的活动并非平均分散于世界各地,对大多数旅游者而言,他们往往是集中到某些地区开展活动

(二)旅游活动体系的三大构成要素

包括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其中游客包括旅游者与一日游游客;具体而言游客细分为国内游客和国际游客。

二、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国际联盟、罗马会议、渥太华会议

罗马会议提出,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游客包括旅游者和短途游览者。以在访问地的停留时间即是否在访问地停留过夜为标准,将来访游客进一步划分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和不停留过夜的“一日游游客”

三、北美和欧洲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1.北美以旅行距离为标准,外出50英里外为国内旅游者

2.欧洲以是否在外停留过夜为标准,过夜停留为国内旅游者

1.国内旅游者为在外过夜且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

2.国内一日游游客为距离惯常所在地10公里外,且出游时间为6-24小时间的游客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客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收入、时间、身体、家庭状况等

A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的纳税后的收入部门.

可随意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的纳税和社会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后余下的收入部分.

1闲暇时间也称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时间

2闲暇时间----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必须时间外,可用以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区事情的时间.

3闲暇时间分为---每日闲暇,每周闲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

4带薪假期是法国第一个立法形式规定的

有许多社会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例如身体和家庭拖累状况

二、主观因素旅游动机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

1.旅游动机: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2.基本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3.主要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个性心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修养(2)外部因素:社会历史条件、微社会环境条件、家庭、个人收入状况、职业。

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的旅游动机的类型?

第四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罗格提出的心理类型模式的五种类型分别是

分别为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

1.自我中心型喜欢安逸,轻松,活动两小的活动,思想谨慎,多忧多虑,不爱冒险.

2.多中心型思想开阔,兴趣广泛多变,行为上喜欢奇新,好冒险,活动量大,不随大流.

3.多中心型旅游者是新旅游地的开发者和开拓者.是旅游大军的先头部队

按照外出目的划分的消遣型、因公差旅型、因私事务型旅游者及其需求特点

1.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一,在全部旅游者人数中占比例最大

第三,对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及出发时间选择方面游较大的选择自由

第四,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2.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一,人数相对少,但出行次数频繁.

第二,不受或没有季节性

第三,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或没有选择余地

第四,强调舒适和方便,消费较高.

第五,价格方面不大敏感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一,季节性较差,类似于差旅型旅游者

第二,对价格敏感,类似于消遣型旅游者

第三,对目的地的选择,与差旅型旅游者相同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

1.旅游资源的概念: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按照事物属性分为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社会资源

按照事物特点分为可再生与不可再生

按照存在状态分为现实和潜在旅游资源

按照品味等级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

1多样性;2吸引力的定向性;3垄断性;4易损性;5可创新性

三、旅游资源的价值衡量

其中,质量是指该项旅游资源自身的特色,即与众不同之处。坐落地点是指该项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区位。

四、我国世界级的旅游资源

1.文化遗产:故宫、长城、秦陵兵马俑

2.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区

3.自然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黄山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1.潜在的旅游资源+初始开发→方可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使其吸引力得以发挥

2.现实的旅游资源→继发性/再生性开发,方能使其吸引力得以巩固、改善和提高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调查、评价

1.政府扮演角色为保护旅游资源开发部违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承担公益性旅游项目的开发

2.民间扮演角色为提出项目开发设想,提供资金承担财务风险,后期经营管理等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突出独特性原则。2力求经济的原则。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4统筹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

四、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3建设旅游上层设施。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

一、旅游资源遭受损害的原因

①游客的不良行为乱涂乱画

②当地居民的不当行为盗掘古墓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A保护原则:防”与“治”

(1)自然因素防范处理

(2)游客方面,通过教育或信息传播手段,对违反有关规定者要及时制止

(3)当地居民或企业,除制定法律加以管束。

旅游业: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1.三大支柱:旅行社、交通客运部门、住宿业

2.五大部门:住宿接待、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旅行业务组织部门、东道地旅游组织

1.综合性产业——行、游、住、食、购、娱各行业的综合;

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

3.政治性较强的行业、

四、我国旅游业的地位、标识

旅游供给的主要提供者、沟通供需的桥梁、旅游活动的催化剂

旅行社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的企业。

 主要从事组织和批发包价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

  服务对象:以企业为典型代表的组织购买者或团体客户。

1奖励旅游策划商:专门从事策划和组织奖励旅游活动的旅游批发商,直接面向主办奖励旅游的团体客户提供服务,收入来源为旅游产品加价;

2会议策划商:专门从事会议策划和相关服务安排的旅行社企业,负责为客户挑选会址、住宿或会议设施等。

  主要经营零售业务的旅行社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旅游零售代理机构。其中以旅行代理商为典型。

  旅行代理商的业务主要包括:咨询服务、代客预订、代理服务护照与签证、信息反馈

三、旅行社主要业务、我国发展概况

A包价旅游: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旅游全程的活动项目,向旅游消费者大众推出的包揽全程服务工作的一种旅游产品

B散客旅游:国际惯例,15人以下的自行结伴旅游者,自己设计线路及项目等,要求旅行社提供部分服务。国内惯例为9人以下。旅行社所提供的各服务项目单独计费

四、我国旅行社发展概况

1.主要业务为包价旅行省心省力、安全性强、省钱

2.散客旅游,包括散客成团业务和委托代办业务。

1.19世纪中叶的客栈时期:主要以小客店为主

2.19-20世纪中期饭店发展时期:随着交通运输发展消遣旅游活动增加,出现新型的豪华饭店阶段;

3.20世纪后期以饭店为主力的多种住宿设施竞争时期

出现多种形式的旅游饭店、度假村和汽车饭店等

二、饭店的概念、星级评定

1.概念:为旅游者与一般消费者提供餐饮住宿等功能的场所

2.星际评定是当前国内外饭店的评定方法

饭店等级评定考核内容与标准有哪些?

A设施设备档次与健全程度

B服务项目的健全程度和提供服务的质量水准

C顾客满意程度与满意率

出现集团化经营的现象,具体优势表现为:

A.资本优势资金调集、担保

B.技术经济优势平摊成本

C.市场营销优势宣传知名度

D.集中采购优势品牌比较与谈判

一、旅游交通的概念、旅游交通与公共交通的关系

1.旅游交通任务在解决旅游者在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从一个旅游目的地前往究不像游目的地,以在所到访日的地内的不同区域之问便利往来的问题。

2.旅游活动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发展这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交通运输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从需求方面看,交通运输是旅游者得以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技术条件。

其次,在供给方面,旅游交通是目的地旅游业的命脉;

最后,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部门,是旅游创收的重要来源。

二、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各自优缺点

优点:自由、便利、灵活

b.废气排放量大不环保。

优点:速度快,旅行舒适。

①有些人对飞行怀有恐惧心理

②很多地方都不在航空运输的服务范围之内

优点:运力大、票价低、安全性强、不会受到交通拥堵影响、车内自由活动、人均能耗低

缺点:受到线路规划设计条件的局限

优点:可以欣赏沿岸风景,船内自由活动

缺点:价格高,适用于高端消费人群

一、旅游景点的概念、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

1.内涵: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相关消遣活动的场所都可以称作是旅游景点。从狭义概念的理解,旅游景点是指那些“专门为了供来访公众参观、游乐或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消遣活动场所”。

2.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旅游景点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主要来源

1按照旅游场所的设立性质划分公益、商业

2按照旅游景点所依赖的吸引因素的成因划分自然、人造

3按照旅游景点所含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单一、复合

4按照旅游内容或表现形式划分主题公园、美术馆

5按照旅游景点的质量等级进行类别划分5A4A

三、我国的A级旅游景点

1.邢台市临城丰乐园景区(4A)

2.承德市兴隆县青龙潭景区(2A)

3.廊坊市大城县鑫汇生态农业观光园(2A)

4.定州市永发畜诚信畜牧生态园(2A)

一、政府对旅游业进行管理的动机和必要性

1.动机:①政治方面的动机,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友谊发展方面

②经济方面的动机,促进本国经济

③社会方面的动机,放松身心,增加阅历,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2.必要性:刺激经济增长;应对市场失灵;

二、国家旅游组织的设立形式、原因

1由国家政府直接设立,并在编制上设为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单设为旅游部或相当于部级的旅游局等

2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执行全国旅游行政工作的半官方组织

3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执行全国旅游行政管理职能的民间组织

2.原因:政治经济制度差异;旅游业发达程度影响;旅游业在该国经济中的地位影响

三、我国旅游组织的状况

1.旅游行政组织:国家层面的国家旅游局、地方层面的旅游行政组织,包括省级与省级以下组织

2.旅游行业组织:全国性旅游行业组织为中国旅游协会,地方性旅游组织等

四、知名的国际旅游组织

国际旅游组织UNWTO,国际旅游学会IATS,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三)旅游市场及旅游影响

一、旅游市场的概念、形成条件

1.内涵:广义上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交换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狭义的旅游市场指旅游产品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旅游市场指的就是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

2.条件:旅游消费者、旅游消费者购买能力、旅游需求

二、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旅游产品经常购买者、潜在购买者人群

一、全球五大旅游市场状况

1.国际旅游接待量方面,欧洲为最大

2.21世纪后,亚太旅游总量超过美洲

3.旅游市场格局由欧美亚太变为欧亚太美洲

二、国际旅游客流的一般规律

1.在全世界国际旅游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占绝大比重,以旅游人次计算,这种近距离出国旅游人次约占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的近百分之八十。

2.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这种旅游费用少;入境手续和交通便利;障碍少。在流动趋势的分布上,特别是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从50年代至今,欧美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并且这两个地区彼此互为重要的客源地和目的地。随着亚太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该地区在世界国际旅游中的地位迅速提高。

一、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

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的过程

二、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

①以地理因素为标准进行划分

a.国际旅游市场的划分b.国内旅游市场的划分c.以游客来访的旅行距离划分

②以人口统计因素为标准进行划分

b.各细分市场的规模易于测量

c.通过对人口统计因素变量的分析,有助于揭示客源地的人口变化趋势。

③以游客的行为特点为标准进行划分

a.游客的来访目的b.游客来访时的旅行方式c.游客的购买率d.游客活动的组织形式

(4)我国的旅游市场发展状况

一、入境旅游市场的构成、存在问题

1.构成:来我国旅游的外国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

2.问题:1我国的地理位置距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际客源产生地较远2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最容易遭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的打击3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问题4市场宣传和海外促销工作有待改进。

二、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三、出境旅游的构成、市场特点

1.构成:出国游、边境旅游、港澳台旅游

(2)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

1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2有助于货币回笼;3增加目的地的经济收入;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5增加政府税收;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7增加就业机会。

1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的因素;2可能造成外汇漏损;3可能引起通货膨胀;4对产业结构可能发生不利影响;5盲目投资,管理不善,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2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3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4增进国际了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5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1不良的”示范效应”;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休整;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3使道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4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5有利于加快环境治理步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1使当地水和空气质量下降,并使噪声增加;2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阻塞,造成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3大量旅游者来访,破坏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其存在寿命受到威胁;4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5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缺乏规划,使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一、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界定

指在满足当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各种需要的同时,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其实质是要求旅游与自然、社会、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以协调和平衡彼此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基本内容:满足需要,环境限制,平等。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界定、措施

1.界定:在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指导下,实现保持游客经历质量与维护旅游环境质量两者间的兼顾;

1发展关键为:了解该地旅游承载力

2提升旅游开发组织的管理水平与能力

4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开发

6加强宣传教育,提倡旅游伦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