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红色旅游迎来高质量发展转折点 北京旅游景点收费情况表格图片

红色旅游迎来高质量发展转折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8日讯记者魏金金唱红歌,走长征路,去红军主题餐厅吃顿红米饭等等,暖春三月,打开在线旅游平台,各种主题的红色旅游产品“纷至沓来”,加之近期全国各省市陆续推出上百条红色旅游线路,各种各样的红色主题节会活动与互动体验项目琳琅满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旅游”即将在今年接下来的几个法定节假日里成为旅游消费中的“高频词汇”。伴随着基础配套水平的提升、相关土地政策支持的完善以及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的日益丰富,红色旅游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早在2004年12月、2011年5月、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先后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又制定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其中涉及相关景点300处。

今年2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红色旅游。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将研究制定支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同期,文化和旅游部决定遴选推出“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活动。

而除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方向引导外,中央财政对于红色旅游的专项资金投入也在持续增加。据悉,2023年,财政部共安排资金15.47亿元,有效引导和支持了全国红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并不断拓展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和脱贫富民功能。2023年7月份,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中也提到,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受最高补助限额的限制。2023年,我国中央财政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资金则高达60亿元。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11%以上的市场份额。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到,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可以说,当前,我国的红色旅游已经进入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与之相关的供需结构也亟需加快升级步伐。

由于红色旅游兼具政治性和旅游性,这也使得红色旅游的发展呈现出更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即五年一个小高潮,十年一个中高潮,50年和100年会呈现一个大高潮。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表示,2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红色旅游具有波浪起伏的发展特征,在红色纪念日的常年、小年如35周年、75周年、大年如50周年、70周年,红色旅游接待会逐级攀高。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旅游将是必要的“课外活动”;文旅主管部门自上而下推出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各红色旅游单位也在全力做好迎接建党百年的相关活动。今春之后,红色旅游走热将是必然的趋势,7月1日前后将从氛围、活动、人数、效应上迎来空前高潮。

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红色旅游整合了博物馆观展、研学考察、重大节事活动、艺术表演、非遗活动等文化旅游产品,同时以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为其主要呈现内容。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蔡红看来,当前国内红色旅游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以红色旅游景区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供给体系日益完善,红色旅游市场需求强势增长,红色旅游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景区、场馆的精细化管理不足,产业融合程度不够、对红色旅游资源的认知存在局限,缺乏核心竞争力,国际市场营销有待强化,创新性不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缺口等问题。下一步,如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宽资源范围,探索红色旅游创新发展路径,促进产业融合,加强相关人才建设,开展国际营销,成为红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除此之外,一些红色旅游景区还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市场需求弹性大,发展容易受到限制等问题。

2023年11月,湘赣两省联手共同成立了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力图通过共建共享,加强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开展红色培训、红色旅游扶贫,联合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为区域红色旅游联动发展探索了新路径、增添了新动力。

今年两会期间,红色旅游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建议,成立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导机构,建立红色旅游工作协调机制,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结合全域旅游规划,尽快编制或适时修编各省市区的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

随着红色旅游消费日趋年轻化,如何更好地来挖掘、展现红色旅游资源精神内涵,提高红色旅游资源的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打造备受年轻消费群体喜爱的红色旅游产品,显得尤为必要。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提出,建议结合最先进的科技AR、VR等手段,通过创新其表现、传播方式来吸引大众,尤其是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同程集团副总裁、同程文旅CEO王凯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建议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配套设施智能化建设,提升档次,增加游客旅游参与度和体验感。

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关系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鉴于红色旅游兼具政治属性与旅游属性,如何在体验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让人感到可亲可信可爱可敬,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也是对红色旅游讲解员提出的挑战。因此,红色文化专业导游队伍的培养与培训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表示,建议推动设立红色文化学科,适时启动红色文化传承传播团队与优秀专家建设工程,为红色旅游人才储备和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正如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红色旅游指导处二级调研员赤鹏军所言,红色旅游意义重大,有政治、文化、民生综合功能,我们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迎接党建百年的到来,我们需要以

红色旅游,如何不失掉红色

作为一种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宗旨的旅游产品,应该围绕红色主题,营造氛围、深化体验、寓教于游,要警惕娱乐化,更要反对低俗化倾向

红色,是中国的颜色,象征革命。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是红色基因的发源地和成长地,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向往的革命圣地。正因此,红色基因孕育的红色旅游也承载着传承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大使命。

然而,近年来,红色旅游在蓬勃发展中,也因少数有损革命圣地的低俗、恶俗、庸俗现象令其失色。如何突出红色,坚守红色,永葆红色旅游的底色,发挥红色价值,是红色旅游发展理应正视的问题。

1.盲目经营跑偏变味儿

早在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红色旅游的定义――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相继出台了两期规划,其中最近的一期2023-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红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以及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作为规划重点。

今年3月22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再次针对红色旅游明确指示,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研学旅游产品。

2023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显示,近三年来,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我国目前有121处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被纳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81处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眼下,红色旅游在各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红色旅游蒸蒸日上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广阔前景令人振奋。然而个别景点疏于管理、盲目经营,使红色旅游跑偏变味儿。

今年初,有游客换上汉奸或是伪军服装在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嬉笑拍照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道战遗址景区此种经营状况令人痛心,革命遗址得不到有效保护、革命精神遭到戏谑玷污,这与红色旅游的发展初衷背道而驰。

不仅如此,遗址保护区道路两边摆满了各种卖工艺品、玩具、纪念章和砸金蛋、兜售小吃的摊点,甚至有算命的摊位。记者了解到,这种过度商业化的红色景区在全国各地也是屡见不鲜。还有一些景区为变“红”,抢革命人物、争历史事迹,甚至对领袖和革命人物作过分神话和迷信的处理,一些讲解员为制造噱头渲染野史秘闻、自编搞笑段子,对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游客易产生价值观误导。

原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王兴斌指出,红色旅游中低俗、庸俗和恶俗现象主要包括:有的“景区”移花接木虚造历史场景、建筑和器物;有的做成不伦不类的游乐园;有的讲解词不实;有的纪念馆越建越气派,纪念碑越建越高;有的垄断和强行兜售高价花圈、花篮牟利;有的借吃“忆苦饭”提供价实不符的饮食等。

2.不能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

与过度商业化相比,红色旅游最令人担忧的还是教育内容的庸俗化。值得欣慰的是,7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23-2023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专门针对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意见明确提出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主要任务之一是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强调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着力策划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

“要力戒红色旅游中的低俗、庸俗、恶俗现象,寓教于游,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意见出台有关问题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饶权严正表示。

饶权特别指出,要提高红色旅游发展的质量,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

2023年国庆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国庆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各项工作,疫情防控措施严格,安全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产品供给丰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10月1日至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减少1.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游客满意度达85.5。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一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纷纷推出系列活动,为游客奉上一场场红色文化盛宴。游客重温红色记忆、参访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在旅游中感受家国情怀。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为祖国庆生,看旅游巨变”宣传活动,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场馆是国庆假期热门红色地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十一”大型全媒体直播特别节目——从塞罕坝出发,带领观众体验“红色旅游、金色文化、绿色生态、蓝色海滨、银色冰雪”。

二假日旅游近程化。受天气和局部疫情反弹影响,中远程旅游需求未能充分释放,假日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省内,本地游、周边游、近郊游是主流。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受到游客青睐。一二线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高品质乡村民宿及主题乐园周边酒店预定火热,房车露营、周边自驾成为出游热点。专项调查数据显示,49.1%的游客选择省内跨市游,比去年提升4.1个百分点;88.3%的游客出游距离在300公里以内;选择自驾出行游客达到了55.8%,比去年提升10个百分点;游览城市周边乡村、郊区公园的游客比例分别为28.9%、25.8%,分别比去年提升4.6、5.7个百分点。天津、浙江、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停留在酒店和民宿的“沉浸式度假”深受游客喜爱。北京、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游客出行以周边短程、近郊自驾为主。

三亲子游和研学游成市场热门。此次国庆假期是“双减”政策实施之后首个长假,亲子旅游、研学旅游需求集中释放。各地立足本地资源,精心组织各类文旅公共教育活动,取得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成效。以亲子、家庭为主题的特色农庄、民宿、美术馆、博物馆等深受青睐。专项调查数据显示,43.3%的游客选择和家人出行,从出游动机看,亲近自然和亲子研学的比例分别为37.2%、19.8%,分别比去年提高4.7、1.7个百分点。江苏钟山风景区内博物馆群推出四大研学活动、四大专题展览。上海推出“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打造“观光车+微旅游”的全新体验方式,为亲子游家庭提供了漫步上海、阅读城市的研学旅游体验。山东东营市推出金秋秘境研学之旅精品线路。

四文旅深度融合,产品和服务创新活跃。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出一批具有地域和民俗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新产品、新场景、新服务不断涌现,外地游客旅游和本地居民休闲融合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国内各地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推出线上线下展览活动。多地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创意,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重庆忠州老街、南京夫子庙等街区,景点融合非遗手工、文创产品、动漫卡通、快闪、汉服表演等文化元素,打造生活化的文创消费场景。上海、广东、湖南、重庆、贵州等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联动活动,民众可以足不出户“云旅游”“云看展”“云赏剧”。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周密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强化责任意识和守土意识,提前谋划和启动国庆节假日市场工作。9月中旬,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秩序、产品供给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9月29日,召开国庆节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行业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强调、再部署,并通过新闻发布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假期出游提示,提醒游客安全文明健康出游。

各地高度重视国庆假日工作,北京、宁夏、湖北、青海、广东、安徽等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通过召开会议、视频调度、深入景区一线检查等方式,对国庆假期文化和旅游工作进行部署、督导。陕西、江西、湖南、广西、重庆等地在国庆节期间派出检查组,对各地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秩序等工作进行检查。

二科学精准管理,强化假期疫情防控工作。严格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暂未恢复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严格实施跨省旅游经营“熔断”机制,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的跨省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严格做好旅游各环节的疫情防控管理,做好游客及员工的信息采集、健康查验、体温检测。严格落实旅游景区“限量、预约、错峰”要求。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提醒游客假日出游期间做好个人健康防护。10月3日,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新增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情况,指导当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做好文化和旅游场所疫情防控、滞留游客服务等工作。

河北指导旅游景区和文旅公共场所依托“乐游冀”“畅游冀”“乐享冀”及自有分时段预约平台实行预约制。贵州、云南、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景区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广播等途径公布景区剩余门票和景区实时在园游客量信息,景区景点一线工作人员全部佩戴口罩,严格执行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1米线外排队等管控措施,并安排专人疏导客流。

三严守安全底线,做好假期旅游安全工作。国庆假期,由值班部领导带队,通过综合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每天对全国300余家5A级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进行实时监测,“点对点”指导地方及时处置各类问题和隐患。

各地采取明查暗访、综合督查等方式,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河南紧盯重点县市、重点景区、重点部位,持续加大对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电影小镇等热点景区和旅游大巴、索道、缆车等重点部位监测力度。杭州西湖西溪景区上线“西湖西溪交旅融合协同场景”,上断桥游客人数超过700即触发预警,通过数字赋能合理疏导人流车流。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地积极应对雷雨大风天气,及时关闭景区,确保游客安全。

四严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消费环境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重点环节、领域和场所,按照“执行、督查、反馈、改进”闭环管理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共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场所15.1万余家次,其中上网服务场所9.0万余家次、娱乐场所5.6万余家次、演出场所4423家次,共巡查景区2.9万余家次,检查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2.0万余家次、旅游团队5385个。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巡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5万余家次。

国庆假期,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对前门地区、天安门广场、颐和园、北京环球度假区等非法“一日游”可能发生的区域点位及冬奥会测试赛周边地区进行了重点巡查检查。海南组建3个督查组赴市县开展假日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对欺客等损害海南旅游形象的行为“零容忍”,坚决依法从严从快查处。

五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假日消费需求。各地丰富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新型业态,创新消费模式和消费体验,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升级,线上线下有机联动。国庆假期,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全部正常开放,各级公共图书馆到馆1179.35万人次,线上服务3341.47万人次;各级文化馆站到馆1076.34万人次,线上服务 5215.37万人次;组织群众文化活动79995场次,总参与13352.94万人次,其中线上参与9796.708万人次;重点景区假日期间为缓解如厕压力临时配置的移动厕所数4143个。

甘肃推出“金城门户山水田园休闲游”“神州科技绝美胡杨观光游”等15条金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广大游客在游览中感受乡土文化、体验乡村振兴成果。都江堰、自贡、济南、长沙、合肥等多地政府机关单位为游客提供免费停车位。峨眉山安排“有困难、请找我”暖心服务点145个,成渝地区城际出行推出导游、护士、翻译等多样化旅游服务。宁夏开展“赓续百年征程 弘扬时代新风——践行文明风尚为美丽新宁夏加分”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安徽黄山开展旅游咨询、文明劝导、景区保洁等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在旅游中传播文明、践行文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