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北京一位49岁男导游因中暑而死, 家中独子, 未婚, 年收入数十万 北京地接导游中暑死亡

北京一位49岁男导游因中暑而死, 家中独子, 未婚, 年收入数十万

0分享至七月二日,北京著名景点颐和园发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一位地接导游,在带领参观团途中,突然中暑死亡,生前好友正在为他处理后事。

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位死去的导游姓龚,49岁,在这个行业干了20多年,经验丰富,人缘极好,得到了同行们的信任。现在正值暑假,正是出游的季节,但最近的天气异常炎热,室外温度高达四十多度。事发当日,大约上午十时,龚老师带领一支学生研究小组前往颐和园景区参观。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研学团的老师们才发现龚先生有些不对劲,沉默寡言,面色苍白,不过他们也没多想,只当他生病了。参观结束后,龚老师执意要把学生们送上大巴车,带他们去吃晚饭。

到了酒店,司机才发现龚先生昏迷不醒,连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没能将龚先生从鬼门关拉回来。龚老师的死因是“热射病”。“热射病”这个词听上去很奇怪,但实际上它的意思是严重的中暑。龚先生是个胖子,怕热,在旅游的时候,他一直在运动,体内的热量得不到及时释放,才导致了这场灾难。有网友猜测:难道龚先生本身就有某种疾病?否则,也不会有人被热死的!根据龚先生的同事所说:早些年,龚先生从事国外旅游,一年能赚几十万,家境还算不错。龚先生体质一向较好,出国旅游,坐十多个小时的飞机,下飞机后还要带人帮忙办理各种手续,倒也能应付得来,从没听说过他有什么基本疾病。

这两年来,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龚先生不再接受国外的旅行团,只接受国内的旅行团,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性质的团体。不知这位龚先生是否有未婚癖好,或者是被事业所耽搁,他是家中的独子,至今未娶,未生子女。家里只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爸,还有一个在疗养院休养的老妈,龚一有空就开车送老爸去疗养院探望老妈。如今龚老爷子已经不在了,他只能强忍着丧子之痛,喃喃道:“儿子走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见她了。”

龚老爷子的几个朋友听了,心里酸酸的,除了安慰老爷子几句外,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有网友评论道:“既然龚先生家里有钱,这种大热天不用接团也行啊!”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在业内人士听来,简直就是自毁饭碗。旅游业有旺季和淡季之分,旺季时旅行社不会接团,淡季时也不会接团。因此,长期来看,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导游不会拒绝旅游。据龚先生的同事说:北京地推导游真是太难了,许多热门景点门票都有限制,需要提前预约才能拿到门票。

而且每天放票的时间都不固定,有时是上午,有时是中午,有时是下午,导游等于是24小时待命,就是怕到时候没抢到票。每天早晨带领旅游团升国旗,两点就得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才回到宾馆,对于龚先生这样年纪的导游而言,实在是一种煎熬。

事实上,北京已经发布了高温预警,这也意味着所有人都不能外出工作,也不能外出。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所以难免会有人受到高温的伤害。很多北京网友都用自己的方式呼吁游客改变行程。今年的北京确实很热,前几年还能忍受,但今年实在是太热了。

媒体: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标题:媒体: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记者从北京多位导游处了解到,7月2日,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

近期,北京经历持续高温,曾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度的历史纪录,而北京的旅游市场也随着暑期到来而急剧升温,提醒广大游客及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北京市应急局近期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7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后判断,7月份本市将进入自然灾害高发期。其中,极端高温热浪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市应急局介绍,7月份,预计本市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近期本市已出现多次35℃以上高温天气。根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平均温度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略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可能性大。”

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温对露天作业、老、弱、病、幼等人员都有一定影响,需重点防范高温高湿环境下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风险。广大市民请关注高温预警,尽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做好防晒保护。户外工作者可以提前服用防暑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能量、水分;当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微中暑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痛心!北京导游颐和园内中暑后去世,年仅48岁!高温天数创纪录,真是“史上最热一年”专家提醒…

7月3日,网传“北京一名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途中因中暑去世”。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多方核实后了解到,此事发生在7月2日,去世导游姓龚,年仅48岁。记者从多位导游处了解到,这位龚姓导游是一名北京地接导游,7月2日他在带团游览途中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

北京热浪翻滚,游客“全副武装”游览颐和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了解,这位龚姓导游此前为专职出境领队,“走北欧线的”,是家里独子,父母均年事已高。疫情期间他转接国内团,成为地接导游。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该导游以前曾经是竹园国旅的一名领队,后来从该旅行社离职。

近期,北京经历持续高温,曾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度的历史纪录,而北京的旅游市场也随着暑期到来急剧升温,提醒广大游客及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

国家气候中心介绍,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等特征。其中,6月华北、黄淮高温现象最为突出,北京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天津为次多。京津冀和新疆4省区、市6月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

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东部、华东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南部及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多5~10天,局部地区偏多10天以上。

1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历年变化1961-2023年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高温日数距平分布图

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分别是5月28日至6月5日,6月6-12日,6月14-17日和6月21-30日。全国有30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云南巧家44.4℃和元谋43℃、北京汤河口41.8℃、河北廊坊41.6℃等110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其中5月28日至6月5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比常年偏早16天,主要影响上海、云南、四川、安徽、广东等15个省区、市。

6月以来截至6月30日,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下同高温日数9.8天,较常年同期4.6天偏多5.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北京高温日数13.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北12.2天和天津10.2天为次多,山东7.7天为第五多。

6月14-17日和6月21-30日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主要影响华北地区。6月14-17日,华北地区有44个国家站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35℃及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达37.1万平方公里,其中40℃以上1.7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2亿人。

6月21-30日,我国出现今年第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为今年以来最强。华北地区高温极端性强,北京汤河口41.8℃、天津大港41.8℃等22个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有124个国家站超过40℃。22-24日,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城区高温时长超过40小时,22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41.1℃。

近10年来2023-2023年,华北地区共发生10次区域高温过程。除了2023年和2023年外,近10年每年6月华北地区都有高温过程发生,但连续多次高温反复出现,实属历史之罕见。从多个指标综合来看,今年6月21-30日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今年以来最强,极端性也是近10年来6月最强。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上旬华北东部和黄淮北部等地仍多高温天气。其中:1-2日,华北、黄淮、汾渭平原等地有明显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5-8日,华北、黄淮等地还将出现一次持续高温过程。此外,6-9日,江南东部、华南东部有高温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

据央视新闻,近日,北方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国家疾控局此前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指出,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户外作业人员是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建议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4个阶段。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进入轻症中暑阶段,会出现体温升高、发热等症状,如此时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可达40℃至42℃的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则进入了中症中暑、重症中暑阶段。最严重的中暑是重症中暑,即热射病,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廖琨:轻度的中暑一般发烧38℃以上,看着脸特别红,但手脚特别凉,再严重点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这时候脸就不是红了,可能就变得比较苍白了,心跳加快。重的就出现抽风、意识不清,各脏器的衰竭。

一旦发生中暑情况,专家建议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进行物理降温,出现危险症状及时就医。

中暑后,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适宜的温度为22~25℃。要迅速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用冷水擦身时,注意开始时不宜过冷,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且过于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如果患者神志清楚,辅助患者多饮水来补水,最好是含有盐分的饮品。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就医。

儿童活动量大、出汗多更容易造成中暑。在高温天气时,应尽量避免儿童在阳光强烈的时间段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出门要做好防晒并及时补充水分。

专家提醒,临床中不少婴幼儿也发生中暑情况,即捂热综合征,大都是家长过度保护的结果。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廖琨:新生儿来说,他可能要裹个包被,所以这种的孩子也特别容易中暑,经常能看到包着来看病,结果来了以后就高烧,孩子还有惊厥等症状。

此外,家长应注意,高温天一定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中,后果非常危险。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廖琨:密闭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在狭小空间中产生高温,容易引起中暑。

专家提醒,可采用以下方法来预防中暑:

应选择浅色、轻薄、宽松的衣服,以利于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外出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如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风油精等。

可以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等。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北京青年报、国家气候中心、央视新闻、公开资料等

北京一导游中暑去世,年仅48岁,高温环境工作注意防暑降温

7月3日,网传“北京一名导游带团游览途中因中暑去世”。北京青年报记者多方核实后了解到,此事发生在7月2日,去世导游姓龚,年仅48岁。

北青报记者从多位导游处了解到,这位龚姓导游今年48岁,是一名北京地接导游,7月2日他在带团游览途中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

据了解,这位龚姓导游此前为专职出境领队,“走北欧线的”,是家里独子,父母均年事已高。疫情期间他转接国内团,成为地接导游。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该导游以前曾经是竹园国旅的一名领队,后来从该旅行社离职。

近期,北京经历持续高温,曾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度的历史记录,而北京的旅游市场也随着暑期到来急剧升温,提醒广大游客及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

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

遮阳避暑。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

及时补水。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

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酗酒、醉酒。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慢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一旦自己或有人中暑,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

搬。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至20摄氏度,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至30厘米。

量。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如腋温或耳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应每10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

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并持续扇风,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补。快速补液。如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喂其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0分享至近期,全国多地经历高温天气,北京之前更是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C的历史记录。高温天气成了各地网友热议的话题,如何预防中暑尤为重要。据媒体报道,7月2日,一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不幸的是,这名导游经抢救无效离世。

北京一导游在颐和园中暑身亡:高温天气当心热射病科普如何预防©由科普世界提供根据网友曝光的信息来看,这名导游是因热射病去世,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常见于从事户外高温作业的人。

北京一导游在颐和园中暑身亡:高温天气当心热射病科普如何预防©由科普世界提供

热射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热射病死亡率可高达70%-80%。有专家建议,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乏力、精神恍惚、严重的口渴和出汗多等先兆症状时,应尽快转移至阴凉环境下,多喝含盐分的饮料或水,避免发展到热射病。如果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并出现头痛、肌肉痉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突发,北京一导游中暑后死亡!

原标题:突发,北京一导游中暑后死亡!

不少市民想带孩子到北京游玩

一名地接导游因中暑身亡

7月3日,据“北京新闻广播”官方微博消息:记者从北京多位导游处了解到,7月2日,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

近期,北京经历持续高温,曾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度的历史记录,而北京的旅游市场也随着暑期到来而急剧升温,提醒广大游客及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北京市应急局近期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7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后判断,7月份本市将进入自然灾害高发期。其中,极端高温热浪灾害风险不容忽视。

北京市应急局介绍,7月份,预计该市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近期本市已出现多次35℃以上高温天气。根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平均温度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略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可能性大。”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温对露天作业、老、弱、病、幼等人员都有一定影响,需重点防范高温高湿环境下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风险。广大市民请关注高温预警,尽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做好防晒保护。户外工作者可以提前服用防暑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能量、水分;当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微中暑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您看此文用·秒,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只需1秒

本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颍上人免费发布/查看便民信息返回搜狐,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