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丽水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北京旅游顺序路线规划表最新

丽水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三章战略与定位.7 

第四章全域旅游空间布局.10 

第五章全域旅游项目建设.12 

第六章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16 

第七章城镇旅游体系规划.21 

第八章城乡风貌花园范营建规划.24 

第九章全域旅游要素规划.26 

第十章全域产业融合规划.28 

第十一章全域生态管控规划.32 

第十二章全域旅游品牌营销.34 

第十三章全域保障系统规划.36 

第十四章近期行动计划.40 

丽水市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浙闽皖赣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的排头兵、浙江省生态旅游强市,经过多年发展,已成功塑造了秀山丽水的生态品牌。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赋予丽水“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的新使命新定位,并提出率先打造“诗画浙江”鲜活样板、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新期望新要求。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实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地位以及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都为丽水市坚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发挥生态品牌价值,推进观光游向深度度假游跨越提供了最佳的政策、时代和市场机遇,其开发前景不可估量。面对如此乐观的发展前景,丽水市旅游业在经历一个快速上升期后,却遇到了旅游品牌缺少支撑、旅游景区老化、新业态缺失、旅游服务瓶颈等诸多问题,陷入了一个爬坡期,面临着二次开发、二次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 

为此,丽水市必须从战略上重新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特提出编制丽水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任务,规划将根据国家、浙江省对丽水的全新发展定位,以及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的要求,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坚持生态发展、找准市场、盘活存量资源,做好新业态研发、强化产品建设、做出一流服务、做优产业结构、做强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全面突破。 

丽水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丽水中心城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所辖的9个县市、区。

   第3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总共19年。其中,近期为2023-2023年,中期为2023-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 

1、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3 

2、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3年 

3、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4、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5、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30年 

6、丽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丽水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8、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总体方案 

9、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3 

10、丽水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1、丽水市生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2、丽水中心城区旅游设施专项规划 

13、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2011-2030 

14、中共丽水市委关于推进美丽城乡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名城的若干意见丽委发〔2023〕69号 

15、丽水市生态旅游全域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 

16、丽水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17、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综合交通行动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浙江省“八八战略”为总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围绕培育生态经济新引擎,率先建成“大花园”,努力打造“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的新定位、新目标,全面探索旅游导向下的“两山”转化路径,做好生态+旅游文章,兼顾生态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兼顾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同步优化,兼顾生态发展与九县市区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兼顾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从而全面支撑丽水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让生态旅游业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成为打开丽水“两山”通道的金钥匙。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要求。中共十九大的召开引领了国家发展新航向,勾画了发展新蓝图,开启了发展新时期,中国旅游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的旅游业将从规模旅游、速度旅游向品质旅游、美好旅游转变,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从浅层次旅游向深度旅游转变,从边缘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旅游正日益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成为美丽经济、健康产业、幸福产业之首。 

生态文明建设指引生态旅游新方向。随着十九大的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昭示着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启程,绿色中国新图景正在拉开帷幕。而生态旅游的内在属性与生态文明的理念具有完美的一致性,生态文明的理念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生态旅游融入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平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高度。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反映了中央对乡村的再定位,关注到了新时期城乡要素对流的动向,展望了一幅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相互依赖需求的美好图景,表达了对乡村地区的重视,保障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土地等基本要素,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力条件。 

全域旅游发展建设的新格局。全域旅游是推动中国产业变革与供给侧改革的利器,其本质是建设新形态的、具有多维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浙江省把全省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提出“处处可旅游、时时能旅游、行行加旅游和人人享旅游”的发展要求。全域旅游将成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是推动全市城乡大建设、大发展的发动机,将成为变现生态经济的核心法宝。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丽水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发挥旅游业对推进丽水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大作用,提高旅游产业地位,跳脱出原本单纯的产业和经济属性,使之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全面发挥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的生态旅游业,着力提高旅游生态文明价值,探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全面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借浙江“万村景区化”建设的东风,加快农旅融合发展,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丽水实践。全面统筹市域、镇域和乡村三大层级的资源、产业、产品,创新产业空间战略布局,突破传统城镇化路径,探索全域旅游的丽水经验。 

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总体方案、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丽水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规划的出台,明确了丽水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即要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率先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加快实现绿色强市生态富民,打造“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和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上位和相关规划阐明了丽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因此,本规划是在衔接顺承相关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和具体指导丽水全域旅游建设的行动指南,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具体建设内容,从而更好地支撑丽水实现“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的实现。

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丽水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丽水受历史、地理等现实因素影响,面临着产能过剩、生态资源转化效率低下等生态型城市的普适性问题。丽水作为“两山”理念的重要发源地,承担了发挥“尤为如此”的角色担当。深刻解读、践行并创新“两山”理念,探索出一条在全国有引领和示范性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丽水的重任。丽水迫切需要深入探索和明确“两山”理念的丽水实践路径,从而成为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 

丽水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其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地位优势,其将成为指引丽水全域旅游建设和经济社会提升的关键所在。其次,体现在后劲可期的产业优势,丽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为全域旅游开发建设奠定了夯实基础,丽水旅游产业的全面崛起指日可待。第三,丽水特有的山水生态资源优势不仅体现在山地面积占比大,更体现在其拥有高海拔的山和特色的山阶盆地,以及优良的气候条件上,这为丽水发展养生旅游、避暑旅游和休疗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第四,丽水拥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优势,为丽水旅游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最佳的支撑。第五,丽水拥有作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的乡村资源优势,因此,做美乡村,体现丽水乡土风情,将成为其响应全省“万村景区化”号召,推进全域大花园建设的关键。

生态标杆打造与生态资源区域同质化的矛盾。从大的区域格局来看,丽水地处浙闽皖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经济区,该区域是生态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高度富集的区域,而丽水缺少稀缺性垄断资源,这会使得丽水在区域市场的大竞争环境之下将面临较大的挑战。此外,丽水的生态资源在九个县市区之间也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 

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与产品业态结构性缺失的矛盾。丽水全市的景区多而不精、大而不强,传统观光旅游过剩,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休闲度假产品创新不足,冷热失衡的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消费诉求。同时,共性化的产品简单沿袭,个性化的产品严重缺乏。丽水的乡村旅游产品仍然以农家乐民宿产品为主要形态,开发水平较低,与国际目的地建设目标的实现尚存在较大差距。 

外部交通逐步优化与内部交通连接度和舒适度不佳的矛盾。高铁的开通打通了丽水的外部进入通道,但丽水内部道路体系和交通服务设施尚不能与之匹配,高铁站到丽水各个县市区以及核心景区和度假区的交通体系尚不健全,虽已开通了通景道路,但部分道路的道路等级低、舒适度不佳。此外,丽水机场建成尚有待时日,而丽水目前尚缺乏主动接轨周边交通集散枢纽地的主动服务意识,这将极大的阻碍远距离游客的进入性,将成为丽水旅游市场拓展的掣肘。 

优质的产业资源与“+旅游”主动融合不足的矛盾。丽水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历史积淀、文化符号和特色产业资源,其中不乏诸多世界级的资源,但从丽水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特色的农业资源、优良的工业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在融入旅游方面做法较为初级,农旅融合处于初步探索,工旅融合依旧“重工轻旅”,文旅融合较为初级,旅游融合理念尚需全面提升。 

全域旅游建设与城旅一体化不足的矛盾。丽水城市智慧旅游服务、金融网络服务等体系均有待进一步提升完善。中心城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休闲空间、餐饮购物设施等尚未考虑旅游者的需求,致使中心城市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难以发挥。 

全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丽水全域旅游发展在全空间和全时间方面均体现出不平衡和不充分性。在空间方面,丽水市九个县市区的旅游发展呈现出东西热、中部冷的格局,旅游收入水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水平等呈现区域不均衡。在时间方面,丽水市旅游淡旺季明显,节假日和工作日期间差距明显,夜间旅游项目严重缺失。 

丽水应围绕“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定位目标,突出强调生态旅游的引领作用,夯实丽水“两山”理念统领全域旅游建设的内涵,依托共性生态资源,打造具有丽水核心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并统筹全域抓旅游,推动“二次创业”优化提升已有旅游产品,强化产业融合路径,发挥旅游产业优势最大化。应注重全时和全域均衡发展,大力提升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大力补足乡村旅游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居游共享,从而全面推进丽水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迈向更高的台阶。  

1、发展路径:明确“两山”理念引领丽水全域大花园建设的新路径 

深刻解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牵动,发挥旅游产业在“两山”转化通道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丽水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基准要求,还要释放“两山”经济活力,通过“旅游+”和“+旅游”催生第三产业新业态,推动丽水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消费点,让生态旅游业成为打开“两山”通道的金钥匙。此外,更要充分挖掘“两山”理念所体现的绿色生活观,注重以人为本,让丽水真正成功为中国绿色生活的领跑者。 

2、发展模式:山水田园情,构建丽水生态文化旅游圈 

运用“深生态”理念,兼顾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共同发展,将丽水的“绿水青山”解构为“山、水、田、园、情”五大生态载体,发挥旅游产业的牵引和粘合作用,将自然的山水和风土人情转化成为可观、可游、可购、可体验、可度假的全生活旅游要素,打造康养大公园、活力大乐园、美丽大田园、多彩大花园、和谐大家园,从而明确“两山”转化的路径,真正将“两山”理念引领的丽水全域大花园建设落到实处。 

3、发展示范:树立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国家示范、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家示范、全域旅游引领绿色美好生活的国家示范。 

1国际城市塑造战略。围绕丽水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按照国际化的标准,从品牌、产品、服务、设施四大方面进行全域提升。 

2花园城市建设战略。贯彻落实浙江省域建成大景区的理念,建设丽水“大花园”,兼顾城乡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优化提升,将城市设施、城市文化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实现城市即景区的发展愿景。 

3创新城市培育战略。发挥丽水作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的突出地位,加强旅游生态保护方式的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手段的创新、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旅游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围绕丽水市建设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坚持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护用并举,在优化生态环境中谋划旅游发展,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并全面整合山水、文化、田园、乡村、小镇等,统领丽水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丽水美丽城镇建设协调发展,驱动丽水相关产业经济协作转型,实现全域旅游空间扩容,全域旅游要素供给完善,全域旅游服务优化,系统构筑丽水全域旅游新格局,最终将丽水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千亿级第一战略性支柱产业。 

将“绿水青山”作为丽水发展的核心资本,通过全域旅游构建生态与经济并重、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生态保护模式,争创浙江省生态旅游第一市,打造全国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典范,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2023年,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90.9 

空气环境质量实现各县市区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全市各地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在95.4%-99.7% 

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AQI≥98% 

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AQI≥98% 

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AQI≥98.5% 

全市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8.9% 

森林覆盖率为80.79% 

2、全域旅游发展目标 

根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相关要求,以全域旅游的思想统筹全域旅游开发,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从而满足国家全域旅游考核指标要求,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立足丽水实际情况,探索生态型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树立丽水全域旅游的全国示范,实现旅游发展水平、产业量级、服务质量全面升级。 

旅游产业增加值(亿元) 

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为103.03亿元 

旅游业全年总收入亿元 

全市旅游总收入为535.83亿元 

全市拥有4A级旅游景区19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家 

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2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 

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2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 

5A级旅游景区各县市、区全覆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 

2023年,丽水市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丽水市正式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70%的县市、区达到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标准 

全域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标准 

注:在规划实施过程,若以上指标类别遇政策性调整,以调整后的指标为准。 

1、第一阶段2023-2023年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先行区建设。 

2、第二阶段2023-2025年全面提速“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构建起景城一体、景村融合、产城一体的丽水全域旅游发展蓝图。 

3、第三阶段2026-2035年全面实现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目标,丽水市莲都区以及下辖8个县市都将突出旅游产业特色,进行差异定位。其中莲都区定位为全域旅游综合服务区、山水休闲旅游城市,龙泉市定位为剑瓷文化休闲旅游城市,缙云县定位为黄帝文化山水旅游城市,青田县定位为欧陆风情休闲旅游城市,遂昌县定位为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城市,松阳县定位为乡愁文化度假旅游城市,云和县定位为山水童话休闲旅游城市,庆元县定位为生态养生休闲旅游城市,景宁县定位为畲乡风情休闲旅游城市。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丽水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23年基本实现六边三化三美全覆盖,成为“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的江南山村旅居目的地为目标,推进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创建,并落实全省万村景区化建设要求,实现丽水百村景区化目标。同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田园旅游综合体和A级旅游景区村,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乡村优化提升。力争在近期打造20个农旅融合产业集聚区、600个A级旅游景区村其中3A级60个以上、中远期逐步发展30个农旅融合产业集聚区、1000个A级景区村其中3A级100个以上。  

第四章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确定出“一心、一轴、四区、四级”的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从而全面助推丽水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全域旅游目的地。其中,“一心”为丽水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轴”为瓯江生态旅游轴;“四区”为西北部遂昌—松阳山乡田园牧歌旅游区、西南部龙泉—庆元文化养生旅游区、东部缙云—青田品质休闲旅游区,南部云和—景宁乡村民俗旅游区;“四级”为城市、乡村、高等级景区、风景道四大重点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1、一心: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着力打造丽水全域旅游第一门户,一站式综合服务旅游基地。立足于丽水主城区发展,突出中闲区旅游功能引领作用,引入城市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完善城市服务配套设施,并设置公共开放空间,以打造居、游、业共融的城市空间为发展理念,为市民提升城市居住环境,为游客提供感受丽水城市环境和人文氛围的休闲消费场所,完善交通集散和旅游接待功能,最终形成主客共享的城市功能区,成为丽水旅游门户和城市客厅,全面展示丽水城市气质与精神。 

2、一轴:瓯江生态旅游轴 

瓯江是丽水生态文化旅游名片,旅游发展的核心骨架。通过整合瓯江流域的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产业资源等优势资源,进行分段、分主题、分特色的保护性开发,引入水上特色游览项目,开发亲水休闲和生态空间,完善水陆交通配套设施等,实现瓯江流域和周边景区景点等的有机串联,从而将瓯江流域打造成为丽水的生态景观通廊、文化展示通廊和水上交通通廊,形成丽水最为特色的生态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充分释放瓯江旅游承载的功能与价值。 

3、四区:四大旅游功能区 

遂昌—松阳山乡田园牧歌旅游区应充分发挥两地的地貌、产业和景区等特色优势,共同打造山乡田园旅游组团,积极引导山地观光到山地度假、山地运动、山地养生、山乡体验、山地农业休闲等多元化发展。龙泉—庆元文化养生旅游区应充分发挥两地的山地避暑特色,整合青瓷、宝剑、茶叶等特色文化资源和香菇等农业资源,形成丽水独特的文化养生度假旅游片区。缙云—青田品质休闲旅游区应发挥区位优势,以及拥有丽水首个5A景区的品牌优势,深耕精品旅游景区和高端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形成丽水全域旅游的品质观光和度假基地。云和—景宁乡村民俗旅游区应着重发挥该地的生态资源优势、高山梯田农业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等,主打梯田观光、乡村休闲、畲乡度假、童玩体验等,形成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区。 

4、四级:四级旅游系统 

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打造层级明确、特色鲜明的旅游发展引导,形成全域覆盖的四级旅游系统。 

1中小型山水旅游城市。将9个县市区作为支撑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子目的地来打造,突出“一县一特色”,其中莲都以“艺术莲都”为特色,缙云以“黄帝仙都”为特色,青田以“欧陆风情”特色,龙泉以“剑瓷文化”为特色,遂昌以“汤公文化”为特色,松阳以“古县田园”为特色,云和以“山水童话”为特色,庆元以“寻梦菇乡”为特色,景宁以“畲乡风情”为特色。 

2高等级旅游区。立足丽水景区开发现状和资源禀赋,优选一批带动作用大、发展潜力大,迎合当下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进行重点打造,形成丽水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抓手。其中既包括依托传统4A级以上景区提升打造的旅游景区,又包括依托优良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的旅游度假区。 

3乡村景区。贯彻落实浙江省建设景区村的发展要求,对丽水全域乡村进行遴选,优先选取100个乡村,以3A级景区的发展目标作为重点进行示范开发。从旅游服务配套、旅游业态植入、环境氛围营造、基础设施旅游化、生态环境优化提升等方面进行具体建设,力争在在全省范围内打造景区村开发的模板。 

4风景道。依托丽水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绿道以及古道等重要的旅游通道,完善道路沿线配套设施,优化道路两侧景观风貌打造,构建丽水重要的风景通廊,让道路成为丽水独特的线性景区。  

第五章全域旅游项目建设 

第19条引擎旅游项目建设 

为更好地体现丽水特色,指导丽水全域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根据丽水实际和开发建设方向,综合考虑项目吸引力、竞争力以及项目现状等因素,优选出10大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旅游项目。即丽水海丝之路文化旅游项目、瓯江绿道、丽水国家公园、南明山休闲养生城项目、千峡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缙云仙都旅游区、遂昌汤显祖-莎士比亚戏曲小镇建设项目、云和童话城旅游建设项目、松阳国家级传统村落文化体验区、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 

第20条特色旅游项目建设 

规划提出“1+2+3”旅游项目体系。即重点发展1大养生度假旅游项目,优化提升山水体验旅游项目和山乡田园旅游项目2大特色旅游项目,创新培育文化研学、特色营地和风情小镇3大新业态旅游项目。通过旅游项目体系的梳理,解决丽水核心旅游产品缺乏、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发展主线不清晰等系列问题,从而全面激活全域旅游发展。 

1、养生度假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依托丽水优良的气候优势、独特的山水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文化和农业资源,打造丽水山地养生度假的国际品牌。构建“城+区+基地”全域养生体系。依托丽水城区的资源优势和医疗优势,打造养生城;同时依托丽水市域的地形、气候和产业资源分布特色,打造养生产业集聚区和养生基地,形成立体化的全域养生旅游产品体系。结合各地区不同的资源特色,进行差异化的养生度假产品打造,形成“气养”、“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等多元养生产品体系。 

2发展目标:打响丽水养生福地的品牌,近期争取创建1家国家养生(养老)示范基地,以及2-3家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并争取培育5-10家省内知名的养生养老旅游基地。 

3重点项目支撑:重点培育一批基础好,特色鲜明、旅游发展潜力大的养生度假项目,成为丽水健康养生旅游的示范性项目。 

1大健康养生城。南明山休闲养生小镇,重点发展山地运动养生旅游、医疗与健康管理、休闲养生度假等特色业态,形成主城区的养生度假产业的集聚区。 

3大精品养生旅游产业集聚区。龙泉山—百山祖避暑养生产业集聚区、千峡湖生态养生度假产业集聚区、湖山温泉养生度假基地。其中,龙泉山—百山祖避暑养生产业集聚区应整合龙泉山景区、百山祖乐氧小镇、生态古民居及系列避暑村落等进行养生度假集群的培育。千峡湖生态养生度假产业集聚区应突破行政界线,整合青田、景宁两县的沿湖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差异化的生态亲水养生度假产品。湖山温泉养生度假基地则重点发展温泉养生为主要特色的温泉产业集聚区。 

22个特色养生旅游基地。南明湖国际休闲养生港、夫人山养生谷、郎奇-白桥养生养老基地、北埠-杨山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吴村圩养生养老基地、瓯江源·龙泉溪养生旅游度假区、龙泉住龙养生养老基地、龙祥观道家养生文化园、昴山休闲养生基地、缙云仙都景区、缙云黄帝仙都小镇、括苍山运动养生基地、青田县祯旺源仙峡谷度假区、遂昌白马山高山生态养生基地、遂昌竹炭文化休闲养生园、卯山休闲养生基地、松阳马蹄泉双童山养生基地、云和湖养生旅游度假区、云和梯田高山避暑养生养老基地、兰溪桥旅游度假区、畲族风情养生度假旅游区、梧桐慢生活小镇等22个特色养生旅游基地。 

2、山水体验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加速推进观光产品的品牌升级,选择一批重点景区争创国家级5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从而借助国家级金字招牌,实现山水型景区的品牌突破。针对老牌观光景区设施老化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旅游厕所、登山步道、休憩设施、观景设施等,实现景区品质的提档升级。积极引入科普体验、文化体验、运动拓展等生态型旅游项目,实现观光到休闲体验的复合型产品转型升级。同时,强化景区内外的一体化打造。针对景区内外两重天,景区对周边地区带动力不足等问题,着重打好景区观光+周边休闲的发展组合拳,结合周边村落,完善休闲度假等服务业态,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2发展目标:在近期力争完成缙云仙都景区和古堰画乡景区两大5A级景区创建验收,中期发展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25家;并在远期实现5A级旅游景区每个县市、区全覆盖。 

3重点项目支撑:主要包括瓯江绿道、九龙湿地公园、莲都东西岩风景区、龙泉山景区、披云山景区、青田石门洞景区、遂昌南尖岩景区、遂昌神龙谷景区、遂昌县千佛山景区、十八里翠国家水利风景区、巾子峰森林公园、松阳箬寮原始林、松阳双童积雪旅游区、松阴溪景区、云和仙宫湖旅游区、景宁云中大漈景区等16个重点项目。 

3、山乡田园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优先发展具有扶持力度的项目,如田园旅游综合体、景区村等,从而明确农旅项目建设的抓手。着力打造四大项目支撑,构建丰富的农旅融合产品体系。创新推进国家农业公园、田园旅游综合体、精品休闲农庄和特色景区村四大项目支撑体系,实现乡村及农业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塑造丽水独特的山乡田园体验。 

2发展目标:近期建成1大国家农业公园,培育5大田园综合体,百个A级景区村和10大特色精品农庄。中远期完成2大国家农业公园的打造,以及千个A级景区村的建设。 

3重点项目支撑:田园旅游综合体包括莲都区的处州白莲田园旅游综合体、龙泉市的宝溪竹乡田园旅游综合体、松阳县的松阳茶香田园旅游综合体、青田县的诗画小舟山田园旅游综合体、景宁畲家田园综合体--东弄项目5大田园旅游综合体。 

精品休闲农庄包括莲都区莲溪花谷、岩泉福地家庭农场、碧湖莲丰享农庄、绿谷花田农庄周坦花海、丽水二三间精品民宿及生态农业项目、丽水市花果山休闲农园、龙泉金观音观光园、缙云麻鸭亲子农庄、青田章旦红罗山果语农庄、青田阜山皇菊养生农庄、遂昌菊米养生农庄、松阳秀丽谷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松阳洞阳观旅游度假村、云和石浦渔庄、庆元香菇创意农庄、景宁东坑爱情主题农庄等精品休闲农庄。 

特色景区村包括山乡田园主题村、绿风林海主题村、古韵文化主题村、水乡渔风主题村、红色记忆主题村、民族风情主题村六大主题村落。 

4、文化研学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秉承主客共享,活化公共资源。将各县市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要面向游客开放,使其成为游学旅行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旅游景点、红色基地、工农业园区也可根据情况建成素质教育培训基地和游学基地。健全配套服务设施,为游学旅行提供便利。打造游学基地,兼顾自然教育和特色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的游学体验。 

2发展目标:近期重点建设12大研学旅游基地,并争创1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中远期在逐步发展30家研学旅游基地。 

3重点项目支撑:丽水市博物馆群落、华东药用植物园、蝴蝶谷景区、丝路源-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浙西南红色小镇、华东森林博览园、华夏国学研学基地、缙云黄龙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松阳乡村博物馆、云和童话小镇、庆元银坑硐旅游区等12个文化研学类重点项目。 

5、特色营地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依据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等文件要求,高标准建设自驾车露营地、帐篷露营地、房车营地等新型营地旅游产品,完善营地服务设施和旅游项目,实现营地度假。并创新发展飞行营地,开创丽水空中旅游新业态。同时,注重和周边景区的联动,完善交通服务配套。优先选取丽水高等级旅游度假区和景区、风景公路附近建设营地项目,从而很好地与周边景区一体化发展。并注重加油站、修理站等交通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自驾游市场需求。并加强营地旅游的安全保障措施,通过与地方医疗单位、交通部门和治安部门共同制定应急预案措施,建立联动机制,保障旅游安全。 

2发展目标:实现各县市区营地建设全域覆盖,力争全市近期建设26个特色营地,并集中力量打造1-2家国家5星级营地,力争建成2-3家飞行营地。 

3重点项目支撑:莲都区一吻千年自驾营地、白云山星空营地、九龙湿地自驾营地、丽水市飞行休闲营地、马村房车营地、龙泉道太-安仁亲水旅游营地、紧水滩飞行营地、1929户外自驾基地、缙云县壶镇滑翔伞飞行营地、岩门拓展运动营地、大源镇普化源高山休闲基地、大洋山自驾游营地、青田红罗山高山帐篷营地、青田大尖山自驾营地、青田乐园自驾营地、遂昌湖山极限运动营地公园、遂昌安口自驾车营地项目、云和长汀自驾营地、云和青龙潭房车营地、松阳松阴溪滨水露营基地、松阳力溪湖露营地、庆元徒步城、荷地镇户外运动营地、景宁桃源云寨自驾车营地、千峡湖飞行营地、千峡湖探险营地等26个重点特色营地项目。 

6、风情小镇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注重导入旅游功能,做好产业融合。兼顾产业发展和旅游服务功能、旅游体验功能、旅游休闲度假功能的导入,从而真正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实现“旅游+产业”的复合发展。加强创新培育,丰富小镇体验。通过文化的挖掘和演绎,创新一批迎合旅游市场需求的特色小镇项目。注重风貌营造,实现景镇融合,通过统一的建筑外立面,鲜明的标识和景观小品以及一体化的服务,来树立统一的形象。 

2发展目标:近期着重培育打造35个旅游特色小镇,并力争三年内省级旅游特色小镇数量达到10家,并争创3个国家级旅游特色小镇。 

第21条旅游线路组织 

1、精品主题游线:规划确定山水生态城市游、清新山水休闲游、养生养老度假游、华东科普研学游、户外山水拓展游、摄影之乡采风游、古村乡愁寻访游、美丽田园休闲游、红色记忆文化游、畲乡风情民俗游、名匠绝艺体验游、饕餮舌尖美食游共12条旅游线路。 

2、区域旅游线路:规划浙闽赣皖山城之旅、生态养生度假之旅、海丝之路瓷器之旅、快乐高铁城市之旅,共4条区域旅游线路。 

第六章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第22条“畅行丽水”旅游交通体系 

1、优化外部交通,主动融入区域交通体系 

1铁路系统:助力全省大通道建设,依托规划中杭丽高铁,借助“两横两纵”铁路网布局,打通丽水各县市区的对外交通联系,融入海西旅游圈和浙闽赣皖生态旅游区。强化丽水各地区与高铁站的联动,实现“零距离换乘”。莲都区、青田县和缙云县应开通重要旅游集散点和主要景区到高铁站的旅游专线车,其他各县市则应依托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开通高铁站直通车,实现市域交通的便捷换乘。 

2航空系统:开设丽水高铁站、青田高铁站和缙云高铁站至温州机场、衢州机场和金华义乌机场的机场快线,并确保旅游高峰期的运力,实现丽水与周边各大机场间的快速对接,解决暂无机场困境。预留待建机场区域的旅游配套用地,满足旅游购物街区、旅游集散中心等规划布局。并优先选择龙泉市、青田千峡湖、遂昌湖山、景宁县等地开辟低空旅游航线,建设低空旅游飞行营地。 

3公路系统:结合“两纵、两横、一支”高速公路布局,加强与福建武夷山、温州、金华等周边城市联系,继续加强庆元、景宁对外公路系统建设,谋划打通从庆元、景宁到温州南部地区的交通动脉,使丽水全市与温州形成一个快速交通环,提升区域旅游市场的交通进入性。 

4水运系统:发挥丽水市水网资源优势,加快瓯江航运开发,重点建设瓯江旅游航道,发展游轮旅游,加强码头、集散等水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打通内部交通,夯筑互联互通大花园建设 

1高速公路:着重加强“两横、两纵”的旅游主要道路系统建设,加强道路景观、道路标识等的系统化提升。其中,“两横”为龙庆高速公路和台金高速公路丽水段,“两纵”为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温高速公路。此外,推进七条支线路网建设,打通丽水市内外交通联系,具体包括龙浦高速公路、预留武松龙高速公路、预留永缙高等级公路丽水段、预留雁楠高等级公路丽水段、预留南连高等级公路丽水段、预留庆寿高等级公路、预留遂江上高等级公路。 

2通景旅游道路:主要依托国道、省道和县道以及城市主干道,丽水要保证全部高等级旅游区县道或城市干道直达,且注重道路沿线标识系统建设和道路绿化,绿化率要达到100%。。 

3、打造风景交通,彰显丽水生态花园风景线 

4、发展公共交通,实现零距离快速换乘 

1开通五条市域轨道交通,实现城市到城市的无缝对接:丽水-缙云-壶镇、丽水-青田-温溪、丽水-碧湖-松阳-遂昌、碧湖-云和-景宁、云和-龙泉-庆元。 

2开通五条市域旅游专线巴士,实现高铁到景区的无缝对接:包括丽水高铁站到缙云县方向、青田县方向、松阳县-遂昌县方向、云和县-景宁县方向以及龙泉市-庆元县方向。 

3开通县域旅游专线巴士,实现县城到景区的无缝对接:结合各市县特色,以串联和辐射全域旅游景区、景点为目标,打造景区交通专线,实现旅游集散中心与景区、景点的无缝衔接。 

5、完善交通设施,体现丽水的全域交通服务力 

2自驾车服务设施:结合风景道建设设置自驾车旅游服务区、自驾车营地等,并沿线增设加油站和汽车维修点,满足自驾车的出行需求。 

3绿道服务设施:结合各县市区的绿道网络建设,沿线要完善营地、驿站、问询系统及厕所等,满足徒步和骑行需求。 

4水上交通设施:丰富瓯江水上游线,以各市县主城区瓯江段为主要对象,创意主题码头打造,配套古朴帆船、豪华游船等多种游船设施。 

5租车服务系统:规范化发展租车产业,积极引入国内知名的租车公司,保障游客租车的便捷性,开通异地还车等服务。同时,租车网点应积极结合高铁站、客运站进行布局,满足自驾游客的零距离换乘。 

6高速服务区:丽水各县市区的高速服务区可结合旅游需求进行功能性提升,配套旅游纪念品商店、旅游问询处、特色餐饮旗舰店和儿童游憩区,同时,在建筑和景观打造方面也可以进行主题化包装,让高速服务区就是一个可休憩、可游览的综合型服务地。 

7全域导览设施:规范丽水市全域范围内核心景区外围的旅游环线的交通指示牌,在高速公路及其他主要通道的位置,设置景点交通指示牌。并推行设置生态、环保和突显丽水各市县特色的旅游公交车标识引导系统,对公交车尤其是涉及景区的线路,要提供确切的乘坐位置、沿途的主要景点、集散中心等信息。同时,针对古堰画乡、南明湖及全市其他瓯江滨江岸点,完善游船引导标识系统。完善慢行系统交通标示,标注游客集散中心、周边景区介绍等。并针对丽水市高等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按照国际标准打造特色标准化景区标识系统。 

第23条“畅享丽水”旅游惠民体系 

1、构建免费游览服务系统 

1扩大免费游览场所范围:结合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在丽水全市推行公共场所免费开放计划,对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展览馆等公共空间要逐步开放,同时,要增加各个县市区休闲街区、公园绿地等的建设规模,提升开放场所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可利用闲置仓库改造为乡村博物馆,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免费游憩场所。 

2推出景区免费活动:可以利用淡季推出“丽水景区免费游”活动,优先选择10-15家景区进行免门票活动。 

3增加公益演出活动:丽水市各县市区可以依托公立剧场或乡村舞台等,每年定期开展公益性演出,并逐年提高演出的场次等,丰富市民休闲娱乐生活,增强丽水休闲氛围。 

2、完善旅游公共设施 

1无障碍设施:将无障碍设施作为丽水市旅游的一项系统化工程,协调旅游、交通、园林、市政等部门,以无障碍景区街区、无障碍酒店为规划期内重要工作。力争规划期内3A级以上景区优先配套完成无障碍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售票窗口、厕所、停车位、入口坡道等。 

2无线网络覆盖:继续扩大丽水公共无线网络“iLiShui”的覆盖面。近期以丽水城区、4A级以上景区为先行试点,实行无线网络覆盖,最终无线网络覆盖全域化。中远期逐步加强无线WIFI的覆盖范围,实现全市重要旅游区、绿道等无线网络全覆盖。 

3旅游厕所:将厕所建设、管理作为推进丽水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丽水旅游文明水平。未来力争通过五年建设,全市完成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达到450座以上。在建设标准方面,要求3A级以上景区、重要的旅游街区,要设置至少一座3A级厕所。在重要的节假日及活动期间,要增设流动厕所,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瓯江流域、绿道沿线及山地景区等可以引入可移动厕所,增加旅游厕所的数量。健全旅游厕所动态监测机制,将旅游厕所建设指标、管理效果纳入各市县区旅游工作水平评估。 

3、推行旅游惠民措施 

1开发丽水旅游一卡通:游客可以以实体卡、电子券、二维码、手机号认证等多种途径在景区快速通关,并在景区、餐饮、住宿、购物方面享受优惠。同时,持一卡通还可以刷卡乘车,方便游客出行。 

2推出丽水旅游年票制和通票制:针对本地居民,推行丽水旅游分级优惠政策,依据不同景区性质分别给予免票、办理年卡、通票或提供优惠券、折扣卡等多种形式。 

第24条“畅心丽水”旅游安全体系建设 

1、旅游安全管理条例和制度 

健全旅游安全规章制度、形成旅游安全责任制度、建设旅游安全标准化制度。 

2、旅游风险预警管理 

由丽水市旅游委主导,市公安局、气象局、交通局、人防办等部门参与,择优选择3-5家大型保险公司,并结合丽水市智慧旅游系统建设,联合成立丽水市旅游风险预警管理中心,统一领导并部署全市旅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时,各个县市区设立旅游风险管理站点。全面负责旅游风险预警体系的调研、设计、推进等相关工作,有效整合丽水市天气信息、灾害预警和灾害信息发布平台等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统一管理平台、创新机制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丽水市旅游风险预警管理中心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整合旅游安全预警信息、监控管理旅游企业、完善安全预警信息服务。 

3、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建立旅游安全救援系统、野外应急救援辅助定位系统、组建安全紧急救援团队。 

4、旅游安全防护设施 

由旅游委、交通局、建设局、水利局等部门根据部门管理职责,在丽水市全域重要景区景点、重要的河段以及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设置警示牌。规范全市的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旅游区消防设施供应充足,每个景区至少设置一条24小时畅通的消防通道,并有明确引导标识。在重要山地景区、森林公园、林场等设置防火隔离带。 

5、旅游安全督查和教育 

推行安全检查月、推行“放心景区”评选、开展多种安全教育宣传培训。 

第25条“畅游丽水”智慧旅游平台创建 

1、建设智慧旅游试点 

丽水市争创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并在全市开展“智慧旅游”试点创建工作,力争培育50家“智慧景区”、30家“智慧酒店”、30家“智慧乡村”,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计划。 

2、建立ODSOnlineDestinationServiceSystem在线目的地服务系统 

由丽水市旅委牵头,对接浙江数据平台,建立旅游信息数据标准,推动区域大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规则获取采集旅游信息,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和分析。并按照统一的交换标准通过各种平台发布,进而构建完善的旅游信息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中心镇区及重点旅游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实现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广覆盖,实现旅游监测监控设施合理布设,并形成智慧营销系统、智慧服务系统、智慧管理系统和智慧支撑系统。 

3、引入UID实时智能化导览服务 

由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景区、景点和风景道等组成信息内容端,实现对全域资源的蓝图化布局;由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操作后台端,提供实时服务;配套在线咨询集成平台,作为服务游客的平台终端。 

4、推行智能化酒店入住服务 

统筹引导酒店、民宿、餐饮、购物等要素旅游企业成立在线中央管理和服务平台,提供自助入住、智能导览等全程智能化住房服务,通过为游客提供下载酒店房卡和游客身份信息专用条形码,到店扫码自助办理入住的形式,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智慧服务水平。 

5、推广智能化交通设施 

政府主导,成立丽水市智能化自行车租赁与自驾车租赁品牌。建立提供自行车与自驾车在线租赁、行业监管、准入审批、自驾车智能化停车、实时旅游专线巴士提供自行车搭载服务定位、智能化实时交通引导和综合在线论坛等全链服务的综合在线移动平台。同时引入“智能公路”概念,配合新能源汽车租赁,提供能边行边充电的智能公路。针对涉及旅游景区景点的公交站,加设智能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实时车辆信息指引。 

第七章城镇旅游体系规划 

第26条中心城市旅游发展引导 

重点强化中心城区在全域旅游发展的中心地位,通过城景一体,强调丽水城市发展与“旅游休闲功能”的无缝对接,多途径实现“城市功能旅游化”营造城市居民与外来游客共享参与的生活游憩空间、城市旅游门户。 

1通过五大转型,实现城市功能的旅游化转化。即购物商业向休闲商业和体验商业转型、公共交通向游憩交通转型、城市公园向旅游景区转型、满足市民需求向共同满足市民与游客需求转型、隐性城市文化向显性旅游化开发与文化氛围营造转型。 

2通过三大融合,实现旅游资源的游憩化转化。即文化融合、水城融合和山城融合。 

3构建三大空间,实现城市功能区到旅游区的转化。即“中闲”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区,“北居”城市文化休闲旅游区,“南工”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区。 

4完善三大设施,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到旅游服务的转化。即公共交通设施、旅游集散设施和城市文化设施。在市区规划开通两条旅游专线巴士,并在主要旅游景区点和交通枢纽站设置站点,做好丽水市区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依托已建成的高铁站和综合服务枢纽建设一级旅游集散中心,依托待建的机场建设二级旅游服务中心,依托客运东站、南明湖及九龙湿地公园设置旅游集散点。对丽水市博物馆、丽水市图书馆、丽水市大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旅游功能的注入和完善,将其纳入到丽水城市旅游地图中,并在各公共设施场所配套旅游宣传手册和旅游查询一体机等,增强旅游服务功能。 

5推出四条线路,实现城市旅游景点的合理串联。具体包括城区文化游、城区山水游、城区度假游和休闲购物游。 

秉承主客共享的理念,完善和提升丽水主城区的城市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一廊、两镇、四园、七街、七景区”,形成兼具生态观光、休闲游乐、文化体验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一廊”即瓯江亲水休闲走廊;“两镇”为处州府城小镇和南明山休闲小镇两大特色小镇;“四园”为万象山公园、南明山公园、四都运动公园和七百秧公园4大城市休闲公园;“七街”为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酱园弄历史文化街区、高井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山哈美食街、处州府城休闲街、中山街购物街区、江滨旅游休闲街四条精品休闲街区。“七景区”为华东药用植物园、江滨旅游商务综合体、瓯江文苑、古城岛、南明湖国际休闲养生港、田园欢乐谷旅游度假区、梦回丽水实景剧场。 

4、旅游资源管控规划 

1旅游重点发展区:主要为重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包括瓯江流域的中闲片区、南明山片区、小白岩片区等。 

2旅游协调发展区:主要为重要旅游景区周边的城镇建设区,主要分布在重要旅游资源和旅游重点项目的外围区,包括联城片区、四都体育公园等。 

3旅游预留发展区:空间范围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水域等生态资源敏感区以及待建机场周边区域。 

第27条各县市区旅游发展引导 

1、莲都区旅游发展引导 

将莲都全区作为丽水市的旅游集散中心来打造,进一步加强全区旅游集散和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应兼顾城区和城郊的发展,不仅要强化城市的旅游服务和休闲功能,还应加强城郊的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养生度假、山地运动和艺术体验等多类型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主客共享的综合型全域旅游目的地。 

2、龙泉市旅游发展引导 

着力强化龙泉市的“剑瓷文化”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同时,依托其作为浙江之巅的山地资源优势,加强山地旅游空间建设,依托丰富的水系资源,优化亲水旅游空间建设,最终形成以剑瓷文化主要特色,山水度假为重要支撑的剑瓷名城和山水之城。 

3、缙云县旅游发展引导 

针对缙云旅游高度集中在仙都风景区的特点,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仙都景区周边乡村的发展,以及丰富全县旅游产品内容等多种举措,实现5A级景区引领下的空间全域拓展,助推寻根祭祖旅游养生圣地的开发建设,打造山水文化名城。 

4、青田县旅游发展引导 

发挥青田作为中国侨乡的资源优势,以城区为核心载体做足欧陆风情文章,形成鲜明的异域风情特色,还应发挥石雕工艺和稻鱼共生世界农业遗产等重量级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增强青田的城市文化品牌。同时,应依托千峡湖片区优良的水体资源,做足高端度假产品,从而全面夯筑其国际化的休闲旅游城市建设。 

5、遂昌县旅游发展引导 

将遂昌全县争创国家公园县,重点发挥遂昌山地资源丰富的特点,突出山地空间的打造,并通过金矿文化、汤公文化等的挖掘和包装,以及多类型山地休闲度假业态的发展,打造自然山水、文化山水交相呼应的山地型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样板,构建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 

6、松阳县旅游发展引导 

以乡愁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松古大地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核的具有观光游憩、康体养生、宗教旅游、乡村休闲、运动健身、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愁文化度假旅游目的地。 

7、云和县旅游发展引导 

城区重点依托木玩产业,进行童话主题的文化空间引导和包装,通过入口门户、特色小镇以及主干道主题包装等多种举措,构建鲜明的“童话空间”。城郊则重点依托云和梯田、云和湖、紧水滩水库,做足山地和亲水生态休闲度假文章。从而通过田+湖+镇三大主要旅游项目建设,提升云和旅游吸引力,构建文化创意型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8、庆元县旅游发展引导 

围绕“寻梦菇乡、养生庆元”的品牌形象,加强生态环境的打造,加强养生产业、香菇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并强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优质产业集群,全面夯筑以香菇、养生等为特色的江南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 

9、景宁县旅游发展引导 

发挥其作为浙江畲民发源地和精华荟萃之地的民族文化优势,着重进行民族文化空间的打造,通过城区系列文化项目建设,增强文化品牌吸引力。通过对已有文化项目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的展示与弘扬。同时,应全面保护山地和水系生态环境,形成最原生态的、最原汁原味的畲乡风情。 

第八章城乡风貌花园范营建规划 

第28条城市风貌的花园范营建工程 

以花园城市的建设理念,通过发展生态建筑、优化生态绿地休闲空间、引入生态设施、培育人文生态环境等多个手段,做美生态城区,真正落实丽水“大花园”建设。 

对城市所有新建建筑应严把生态建筑关,对城市已有的建筑进行生态化改造,优先引导莲都区滨江片区进行修复整理,对建筑物屋顶、外立面等实施绿化工程,实现生态化改造。 

2、优化生态绿地休闲空间 

丽水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应达到36%以上。并着重注重生态亲水空间和山地空间的保护和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设施的合理化布设,真正构建生活在花园中的生态休闲空间。 

3、加强城市景观及设施生态化包装 

具体包括优化入口门户形象,树立丽水花园城的第一印象。建设口袋公园,提升街区景观,并全面推进城市围墙美化和绿化。对交通设施及交通工具的美化,缔造流动风景线。同时,建设丽水特色的“星级厕所”。 

培育丽水城市精神,增强居民认同感与自豪感;强化城市品牌,凝练城市气质;定期开展旅游软环境分析和旅游好客度调研;开展社区营建计划,塑造丽水的精神空间。 

第29条乡村生态的花园范营建工程 

强化乡村门户景观和休闲空间景观打造,着重加强村口门户景观、乡村风景道路和乡村田园景观的特色化打造。通过奖励机制和活动来促进乡村景观建设,开展“丽水最美的村口”评选大赛、“丽水最美田园”、“寻找你心中最美的乡村”摄影大赛等活动,促进丽水全域乡村景观的特色化提升,并将IP元素引入乡村景观的主题化打造。 

依托各个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在尽量保持原有建筑格局不改变、建筑形态不改变的前提下,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对破坏严重及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保留丽水黄泥屋、石仓围屋、吊脚楼、徽派、西洋楼的建筑风格,保存其原真性,丰富其内部现代化功能价值,形成特色各异又整体协调的乡村风貌。 

围绕乡村文化主题,将村庄原有的文化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娱乐场等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等进行主题创意化、艺术化包装,创意景观小品打造,强化整体氛围。同时,乡村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信息服务设施在风格上可植入地方文化元素,材质上贴近自然,尽量就地取材,多采用木、石、竹等材料,保持乡村原真性。 

4、乡村环境整洁景观化 

结合丽水市“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完善乡村环卫体系,实现乡村洁化;加快乡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维护洁净、健康的水体环境;加强乡村机动车尾气、粉尘管控,维护优良的空气质量,针对条件符合的乡村,实现乡村非机动出行,打造无车环保乡村;加强工业、生活噪声管控;创意绿化景观设计,倡导“户户有一景”,营造洁净舒适的乡村环境。 

5、乡村民俗文化活化 

第九章全域旅游要素规划 

第30条旅游景区发展规划 

到2023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2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到2025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2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到2035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各县市、区全覆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 

加快形成5A景区、4A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多层次协同推进格局,以旅游核心吸引物打造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游景区开发做到先后有序,滚动发展。相隔较近的景区,整合开发,突出景区的各自特色。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温州、金华等周边城市联合,搭建共享平台,共享各类资源,包括景区管理模式、服务水平、营销渠道、品牌推广等。 

第31条旅游餐饮设施规划 

预测到2023年全市餐位数约为164300个,到2023年,餐位数约为205400个,规划期末2035年,餐位数约为356000个。 

突出生态健康品牌,充分依托丽水市优良的有机时蔬、生态稻米、菌菇等,推出不同类型的健康美食宴,如莲都白莲养生宴、庆元香菇养生宴、青田有机鱼餐等,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优化美食街区布局,在景区、各村镇建设高中低档差异化的主题餐馆、美食街。提升餐饮服务水平,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服务标兵评比等活动,强化其服务意识。制定丽水市旅游餐饮设施的星级评定标准,凡纳入三星级以上的餐饮设施均会在丽水全市的营销推介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并着重做好四个“1”,即做好1个美食APP、描绘1张美食地图、打造1系列美食节庆、制作1部美食宣传片。 

第32条旅游住宿设施规划 

预测到2023年床位数需求约为13万个,2025年床位数需求约为48万个,2035年床位数需求约为88万个。 

采取弹性与刚性住宿相结合,尤其是青田、云和、庆元、缙云等区域,可以大力发展旅游营地度假设施。积极引入国际精品度假酒店,提升丽水度假设施水平。力争到2023年,全市五星级酒店达到8-10家;到2035年,每个县市、区具备1-2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并积极上线国际酒店预定平台,满足国际游客的预定需求。围绕“丽水山居”品牌,对现有农家乐民宿进行精品化和特色化提升,提出相应的卫生和服务标准,打造精品化乡村农家乐民宿接待体系。力争到2023年,全市精品民宿达到15-20家;到2035年,每个县市、区打造3-5家金宿级精品民宿,10-20家银宿级精品民宿,形成以“丽水山居”为核心品牌的特色精品民宿集群。 

第33条旅游购物设施规划 

优化购物网点布局,形成“1大购物中心+8大购物基地+N个专属地购物点”的购物网点布局。依托莲都区高铁站、客运西站等旅游交通枢纽配套丽水特产销售的一站式基地。依托9个县市区的次级旅游服务中心和特色购物街区建设特色购物基地,所有旅游特色街区均需配套“丽水山耕”专卖店,强化品牌认知。全面推进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并扶持旅游商品开发企业,丰富和完善丽水旅游商品体系。 

第34条旅游娱乐设施规划 

完善文化展示、文化演艺、乡村休闲等娱乐活动场所,打造乐山、乐水、乐田、乐俗、乐养等5大主题娱乐体验。重点选取莲都区博物馆、景宁畲族博物馆、龙泉市青瓷博物馆、青田石雕博物馆等博物馆、松阳乡村博物馆、各县市区的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场所,加入丽水市旅游导览图,配套旅游咨询处,发放旅游手册等,积极面向旅游者进行推广宣传,形成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丽水市大剧院和“梦回丽水”实景剧场等推出一部体现丽水地域文化的特色演艺节目,从而将丽水各地的歌舞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表演之中,进行集中展示和宣传,成为夜旅游的重要内容。 

第十章全域产业融合规划 

第35条重点产业“+旅游”的融合路径 

构建丽水大农旅产业体系,创新养生养老、商务会议、农旅文创、户外休闲、科普研学、山乡度假六大新型农旅业态。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强镇为农旅融合发展的主平台,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进行提升。以特色农旅商品开发为重点,整合“丽水山耕”在线流通渠道及各县市、区电商流通渠道,加速丽水农特产品向特色农旅商品转化。 

以农旅融合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实现农旅产业集约化发展,形成具有核心持续竞争优势的农旅融合特色经济群落和共生系统。结合各县市区的农业资源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丽水全市共打造30个农旅融合集聚区。

着力发展特色农旅产品,创新产品业态,谋划包括国家公园、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特色农旅小镇、田园旅游综合体、主题休闲农庄、休闲农牧场、市民农园、农旅专业村、气候集聚乡村、乡村风景营地、农业遗产村寨共11大产品,丰富农旅游憩内容。

将现代装备制造业、生态鞋革产业等传统支柱产业、竹木制品、生态食品、青瓷、宝剑、木玩、石雕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信息经济、生物医药、生态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资源转化为丽水特色旅游资源,构建功能复合、规模集聚、势能多元的丽水工旅融合体系。并坚持“一园一特”,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嫁接旅游要素,发展企业文化和科普博览、商务会展、特色商贸等多元业态,打造特色工旅集群,使之成为展示丽水工业文化的窗口。同时,依托丽水生态食品、电子信息设备、生物医药、青瓷、宝剑、石雕、木玩等资源,创意研发一批工旅商品,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品销售平台,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

创新打造特色工旅小镇和特色工旅工厂两大工旅融合产品,其中工旅小镇包括莲都智能小镇、龙泉竹木小镇、龙泉摩的小镇、龙泉宝剑小镇、龙泉青瓷小镇、松阳茶香小镇、遂昌果脯小镇、云和童话小镇、青田石雕小镇、庆元铅笔小镇等10个特色工旅小镇,并争创工业旅游示范点。工旅工厂包括云和紧水滩水库、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遂昌竹炭博物馆、龙泉披云青瓷文化园、龙泉沈广隆宝剑厂、云和小顺敌后军工厂、青田石雕博物馆、火炬智能装备生产基地、云和木玩乐园和万象山油嘴油泵厂遗址,力争创建成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对刘祠堂背、酱园弄、高井弄、采真理、松阳明清老街、河阳古民居等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结合主题发展,导入新型业态、文化艺术服务、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与特色商贸,实现精品化打造。对松阳三都乡、四都乡、平田村等农家乐民宿集群,导入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提升吸引力。 

发挥文化整合软实力,挖掘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疗和传统民俗9类丽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到周边主要景区、景点和特色小镇建设中,可通过特色非遗村庄集群,创意园区集群等多种模式,实现联动发展。 

在项目建设方面,着力打造特色文旅小镇、非遗共创社区和主题文创园三大特色产品。其中文旅小镇包括莲都摄影小镇、古堰画乡小镇、中国青瓷小镇、龙泉宝剑小镇、缙云根雕小镇、松阳老城小镇、庆元廊桥小镇、云和武艺小镇、景宁畲艺小镇、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劝农小镇。文创园包括三墩文创园、万象文创园和非遗大观文创园。 

应发挥丽水的山水资源优势,将“山水运动”作为丽水体旅融合的特色品牌进行重点打造。依托丽水最具代表的山地资源优势,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依托瓯江、千峡湖等特色水体资源优势,发展水上运动。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特色运动休闲基地、运动休闲新线路和精品旅游赛事活动,推动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引进培育健身休闲、体育销售、体育培训、场馆服务、竞赛表演等具有竞争力、特色显著、带动性强的骨干体育企业,实现产业化发展。

在项目建设方面,应精品化打造瓯江水上运动基地,力争创建为国字牌;高标准建设壶镇滑翔伞飞行基地、千峡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龙泉山景区,争创省级运动休闲旅游基地;全面推进大港头峡谷穿越拓展基地、瓯江源•龙泉溪养生旅游度假区、白马山拓展运动基地、松阴溪绿道、松阳大木山茶园、云和湖旅游度假区、庆元徒步城、百山祖景区、炉西峡户外拓展基地等。

充分发挥丽水市优良的气候环境优势,独特的山阶台地优势,以及丰富的中畲医、药草、有机食品等资源优势,打造“山水养生”的生态养生品牌,培育以生态资本为核心的健康产业体系,使丽水市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最生态”健康之城。构建丽水大健康养生产业链,要做好上游的绿色食品、中药材等,发展中游的系列养生旅游产品,做好下游的健康体检、养老护理、养生培训等。

依托丽水全域“城+区+基地”的全域养生旅游项目体系建设,成为医旅融合的主要载体。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养生养老的产业布局,有序引入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端体检、美容、康复和中医养生健康服务机构,树立高端养生养老品牌。探索创新“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市各大养生养老基地应积极与市内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就医绿色通道、远程就医、医疗服务基地等。此外,还应联动旅游、文化、地产等产业,创新疗养地产、候鸟度假、文化养老等消费业态。

第36条相关产业“+旅游”的融合路径 

发挥丽水作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的品牌优势,加大林旅融合力度。依托现有林业资源,加强森林抚育和林相结构改造,形成错落有致、疏密结合的林业景观。依托瓯江流域、高等级公路等生态景观廊道,加强沿线绿化和彩化,有机串联周边公园、绿地、林地、河道、民宅和旅游景点,树立浓郁的生态景观氛围。依托各县市区的特色优势,如山林高山避暑优势、气候优势、竹木资源优势、色叶植物优势等,推出森林养生节、森林避暑节、森林艺术节等,通过节事活动,推广丽水的森林生态旅游品牌。 

扎实推进特色林业基地创建,遴选丽水优良的森林旅游区创建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全国森林养生基地、浙江省林业科普基地等,强化品牌引领。具体包括鼓励华东药用植物园、龙泉华东森林博览园、庆元徒步城、巾子峰森林公园等地创建全国森林体验基地,鼓励南明山、龙泉山、百山祖、湖山片区、松阳卯山、遂昌白马山等地创建全国森林养生基地。 

应发挥云和梯田水利风景区、南明湖及生态河川水利风景区、遂昌县十八里翠水利风景区、松阳松阴溪水利风景区和景宁畲族自治县畲乡绿廊水利风景区五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品牌示范效应,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加强与周边景区和地区的联动,通过水网和路网的有机衔接,实现全域联动。加大新兴水利旅游区的建设,加强扶持一批有条件的水利景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水上运动基地等。把水利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各地旅游设施建设规划,结合沿江大堤、湖泊驳岸、河道网络以及码头等,打造能反映丽水特色的水系景观。 

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并遴选院校进行试点建设。并依托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展览馆、革命遗址、工厂和文化园区等,完善解说功能、展示功能等,形成一批研学旅游基地。 

由旅游委、教育局牵头成立丽水研学旅行网,并联动各大院校、研学基地及社会培训机构等,共同加入研学旅游联盟,定期开展主题化研学旅游线路,打造分主题的研学旅行、文化交流、国际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如生态科普游、红色忆苦思甜游、龙泉宝剑锻造工艺和青瓷烧制技艺游等。 

通过深化与互联网管理部门、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整合促进互联网+旅游的战略资源,实现战略突破,促成各类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化载体在丽水旅游业的深度应用。结合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景区、互联网+酒店、互联网+交通、互联网+营销、互联网+旅游商品五大平台建设,通过遴选和扶持一批试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多种途径,实现互联网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第十一章全域生态管控规划 

第37条旅游重点发展区 

旅游重点发展区是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和旅游发展潜力,有条件发展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区,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将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主要为丽水市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区,各县市区城市旅游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以及瓯江流域等重要生态资源保护控制红线外围的建设区域。 

做好老牌景区的提档升级,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做好新业态引入,形成观光到休闲度假区的转型升级。并要依托优良的生态和文化资源,高水平、高品质进行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小镇等项目建设,发挥资源最大价值。 

1提升优化发展空间:充分盘活存量优质资源,结合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旅游配套用地的供给,拓展旅游开发建设空间。 

2注重旅游产业集聚:推进旅游景区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并做好“旅游+”文章,实现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旅游产业集群。 

3加强开发建设水平:通过加强旅游资源管控,提高项目开发建设准入门槛,优先考虑有投资能力的品牌企业进行开发,避免高品质的资源低水平开发。 

第38条旅游协调发展 

是兼顾生态建设、生活生产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功能区,在旅游开发建设强度上要低于旅游重点建设区,对丽水全域旅游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和补充作用,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予以关注的片区。既包括本身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又包括本身为农业生产、村镇建设或工业发展空间,但该区域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潜力,可以和周边景区形成联动发展,或可以直接通过旅游要素建设开发成旅游功能区。 

对旅游景区范围内的协调发展区,应注重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避免无序建设;对有潜力的产业发展区和城镇建设区,应注重提升该片区的景观风貌,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着重开发城旅融合产品、景村融合产品、生态旅居产品以及多类型产业融合产品,拓展丽水全域旅游空间范围。 

1改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根据实际发展要求,选择性配套停车场、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旅游餐饮设施、购物设施等,实现生活生产区到旅游区的功能性转变。 

2强化景观风貌协调发展:注重景观风貌的旅游化包装,区域内新增建筑和改造建筑均应符合旅游发展的要求,均体现片区文化特色。 

3注重产业融合功能叠加:注重旅游产业和在地基础产业的融合,并在融合基础上创新旅游业态,打造新型旅游产品,同时实现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商贸功能等到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科普研学、文化体验等功能的价值转化。 

第39条旅游预留发展区 

是指生态敏感性较强,在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环境维系中意义重大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等不适宜进行大强度开发建设的区域,以及资源禀赋尚可,但现阶段尚不宜进行过度开发的区域。包括丽水市的文保单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资源的核心保护区,以及需要预留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所在地。 

自然生态类资源应在保护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探险科普、体育运动、自然观光类旅游产品,在设施建设方面鼓励引入可移动建筑设施等,实现保护性开发。人文资源则既要做好人文遗迹等的保护,又要注意周边地区风貌的保护控制,优先发展古迹观光、文化体验类的产品。 

1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严格遵循生态红线的限制要求,限制高强度的开发建设,严格限制区域内建设用地的审批。 

2强化生态环境保育: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着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保育工作,通过公益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推行“五水共治”优化水体环境。 

3注重生态环境美化:在保护的基础上应通过多种景观手法,提升生态资源的景观品质,通过开展山林和水系驳岸的彩化工程,增强环境吸引力,尤其是重要水体段落要采用生态护坡手法,实现景观美化,预留旅游发展空间。 

第十二章全域旅游品牌营销 

丽水的旅游要从全市高度,树立统一的营销方案,构建特色景区和度假区的营销推广平台,而非仅是各县市区或景区个体的单打独斗。 

1、创新DMS目的地营销系统 

丽水要突出旅游目的地营销。将全市各地旅游景区整合到“秀山丽水”大旅游品牌内,通过对“秀山丽水”的整体包装策划、统一标识、整体运作,“打丽水牌,树丽水旗”,积极加入和深化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协作区联盟、中国长三角高铁旅游联盟、金丽温衢旅游联合体、中国长寿之乡绿色产业联盟等区域合作平台,突出打造“秀山丽水”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依托“一机游丽水”应用程序,进一步整合终端销售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票务“预约+购买”系统,集成门票销售、租车、酒店预订等服务,并加强各景区票务预约系统与省级及专业旅游平台的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充分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开展分层次的旅游市场大数据应用研究,加大旅游“线上”精准营销投入力度,重点推进长三角等重点客源市场、高铁通达节点城市等网络广告定向投放和宣传。具体包括优化SEO搜索排名,提高竞价排名,提升丽水旅游官方门户网站的营销效果。强化与百度、搜狐、网易等综合门户网站、携程等专业OTA平台等合作,设置“秀山丽水”品牌专区。增加“秀山丽水”旅游官网O2O会员式营销功能,定期向客户推荐丽水本土文化、艺术等节庆活动信息,提供特色旅游商品购买

旅游出行计划表八篇

出国旅游:怎样做好旅游计划书

好的旅游计划能让旅游出行更顺当,而掌握好怎样做旅游计划的方法,可以让人更有信心心里更有谱。个人觉得做好旅游计划书注意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旅游拟玩目的地,将理想中的区域性地点具体化,由面到点。

1、大的区域性旅游地,都会有百科的介绍页面,可以先看,有个大致性了解之后再做决定;

2、朋友,打电话给已经去过该地旅游的朋友,他们很愿意分享,如果电话打的时间合适,他们会很滔滔不绝的;

3、从这一步开始,就可以看看旅游攻略类网站了。

4、搜1~3篇你感兴趣的游记,以它们为模板进行个性化修改,可以使你的计划事半功倍。

将假期时间减去往返路途时间和适当的弹性时间,算出旅游的净时间,和一些景点所需的时间

一般而言,过于紧张的时间安排,并不能最大化旅游的效益,反而会令人身心疲惫。资源:

1、框算时间最好的办法是偷看较大的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中旅、中青旅等等;当然,你的路线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但至少能看出一个具体地方所需的游玩时间是多少,不过注意,旅行社的时间常常安排较紧。

2、还有什么好的办法估算景点所需时间吗?Geek们~

框算时间是为了确定好出发返程时间,这样就可以立即订机票和酒店了,早订省钱资源:

1、订机票一个好的办法是搜索好了自己要的票之后,保存含有关键词和参数的长URL地址,然后新建一个收藏文件夹,每天一次性打开,可做价格对比;

此步不宜等太久,以出发日为0day,如果20day以上,可以等等,太近了就不必等了,越近越贵

3、订酒店一个好的办法是善用一些比价搜索工具。比如腾讯产品总监出来创办的酒店搜索好巧网就做得很贴心。比国外的找酒店工具更好用,也更适合国人,能搜实时便宜酒店,酒店和景点的距离一目了然。在做旅游计划书的时候用它预订酒店特别省时间,可以省去不少看繁琐的攻略信息和游记的时间,因为它本身提供的信息就很全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