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明朝对“玉蜀黍”有何称谓?后来又被哪位学者更名为“玉米”?

明朝眼中的“玉蜀黍”,徐光启妙笔生“玉米”

明朝对“玉蜀黍”有何称谓?后来又被哪位学者更名为“玉米”?

各位吃货们,好呀!本期,咱们来聊聊一段明朝美食史上的趣事,说起这段逸闻,啊,那还得从一种广受国人喜爱的粮食作物说起——玉米。没错,就是大伙儿常吃的棒子面、爆米花的主材,它在明朝可是有着不一样的名字呢!

异域奇果入华夏,初见“玉蜀黍”

玉米,原产于美洲,十六世纪初,随着航海大发现的浪潮,玉米被葡萄牙人带到了福建,初次亮相在大明朝的土地上。当时的人们从未见过这稀奇的玩意儿,将其称之为“玉蜀黍”、“西番麦”等,应为他外形像黍,颜色泛黄如同玉石一般。

嘉靖年间见正史,“玉麦”名声初显

咱们有一本明朝嘉靖年间成书的地方志——《巩县志》,里面就对这“玉蜀黍”有了最早的文字记录,不过,书中记载的名称却是“玉麦”,而非“玉蜀黍”,这是为啥呢?历史并未留给我们明确的答案,只能猜测可能是当时人们对这外来作物的不同叫法。

万历年间显神通,徐光启冠名“玉米”

随着玉米在明朝的不断推广种植,到了万历年间,一位名叫徐光启的杰出学者,在撰写《农政全书》时,首次使用了“玉米”这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非常贴切,既保留了原先“玉麦”中的“玉”字,突显其色泽鲜艳的特征;又加入了“米”字,反映出其是粮食作物的一种。

自徐光启妙笔生“玉米”之后,这个名字就逐渐取代了“玉蜀黍”、“玉麦”等旧称,成为了咱们国人对这种外来物种的正式称呼,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名正言顺,器正事成”!

小科普:玉米的营养价值

说到玉米,那可是个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它既能饱腹,又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难怪深受国人的喜爱。

玉米的食用方法

玉米的食用方法那可是多种多样,炒、煮、炖、烤、爆……都能呈现出不同的美味,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玉米棒煮:鲜嫩多汁,原汁原味,一口咬下去,甜香满口。

玉米粒炒饭:香甜可口,粒粒分明,吃起来既有嚼劲又有米香味。

玉米羹:香浓丝滑,营养丰富,是老人和孩子们的补益佳品。

爆米花:酥脆香甜,老少皆宜,是休闲娱乐时的小零食。

玉米片:香脆可口,营养丰富,是早餐和加餐的理想选择。

好了,本期关于明朝“玉蜀黍”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一个简单的名字背后,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玉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粮食作物,在你们当地有什么特别的吃法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