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沈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 故宫出游计划

沈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发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沈阳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持续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明显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文旅资源潜力进一步释放,竞争优势不断彰显,文旅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新态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完成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等广电工程。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乡村5公里文化圈建设初具规模。按计划推进沈阳博物馆、沈阳杂技城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完成沈河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查、沈北新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沈阳市少儿图书馆新馆一期工程验收等工作。

文化遗址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物依法依规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拥有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53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60031件套,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500余处。实施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3年),北大营营房旧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永安石桥、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被国家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启动沈阳故宫太庙建筑群等20处文物修缮与发掘。非遗传承取得新发展,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达221个,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9名。

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创排京剧青天道战沈州关东女将军魂、评剧宝玉和黛玉霓虹灯下的哨兵梁祝奉天—1932过大年、话剧奉天北市场雨夜奉天战俘营国徽战国红、歌舞剧沈阳恋歌及综艺演出辉煌历程岁月如歌沈阳印记等。原创评剧黄显声荣获辽宁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杂技剧熊猫—寻梦之旅炫彩中国赴南美等地演出超200场。

文化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壮大。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141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69家、娱乐场所78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269家、市属出版社3家、报社21家、期刊38家、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66种、印刷企业780家、出版物发行单位685家。

“十三五”期末,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全市有国家级旅游景区11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旅行社317家,星级饭店50家,星级民宿62家。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数等指标逐年递增,2023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达875亿元,接待游客9510万人次,同比增长15.3%和15.2%,创历史新高。

组建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落实机构改革工作。推出8条重点文旅线路,初步形成了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为主导,多种文化和休闲旅游产品为支撑的文旅产品体系。盛京皇城文化旅游区A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905文化创意园、红梅文化创意园等一批工业文化创意综合体,以及宝马、蒙牛等工业文化旅游景区已成网红打卡地,沈阳故宫的文创产品研发销售屡创新高,和平区图书馆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旅功能融合试点单位。

二、“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市文化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对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依然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健全,标准化程度不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均衡。二是文旅资源发掘整合不够,具有地域特色、品牌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旅游产品、景区服务和品牌赛事较少。三是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数量偏少、规模较小,缺少领军企业。四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融合效益有待提升,资金投入渠道单一。五是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缺乏。六是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数量偏少,高端创新型人才紧缺。

三、“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发展形势研判

“十四五”期间,沈阳处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文化旅游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

一“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经济加速下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经济转型、增长换挡和新型社会治理架构建设处在交替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全方位冲击文化旅游业,传统旅游业遭受重创。

二“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服务类消费占比明显上升,文化旅游新业态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将形成超大规模市场,科技支撑让文化赋能形式拥有更大空间,文化旅游业将步入全新发展阶段。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以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文旅融合”“转型升级”和“创新突破”作为基本理念,以“文化沈阳”“历史沈阳”“山水沈阳”为主线,推进沈阳文化旅游业实现全域全要素融合发展,构建“东山西水,北美南秀”全域旅游城市发展新格局,打造文化强市,助力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坚持文化传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以文化城、以文化乡,推动沈阳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点,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获得感。

——坚持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拓展优化文化旅游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创环境,市场主导增活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建设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生态价值导向,探索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的沈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全面展示沈阳文化新气象、发展新成就、建设新风貌。整合全域文旅资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