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旅游法实施一年:自费项目藏进低价团 导游仍提成 旅游购物导游提成多少钱一个月啊

旅游法实施一年:自费项目藏进低价团 导游仍提成

您的位置:联盟中国>特别关注旅游法实施一年:自费项目藏进低价团导游仍提成发布时间::27:4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  责任编辑:曹洋 

自费项目成导游提成主要来源

据悉,旅游法出台后,旅行社有两类旅行团,“纯玩团”和“购物团”。“纯玩团”不含任何购物项目。“购物团”则有购物安排,购物次数和时间均在合同中有注明。中新网财经频道浏览多家旅行社的宣传单发现,无论是“纯玩团”还是“购物团”,都含有一定的自费项目,协议里注明“自愿”。

北京一家旅行社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由于旅游法的出台、三公消费等原因今年报团人数少了三分之一,对旅行社的利润形成了冲击。由于进店购物被严厉打击,所以部分利润来源就转入自费项目和自费行程中。她表示,虽说是自费,游客自愿参加,但对于报了含购物店的“经济观光购物团”的游客既不去购物、也不参加任何自费项目的行为,她直言,“这些游客到了旅游景点既不买东西也不参加任何自费项目,就变成‘纯玩团’了,不想花钱还想占便宜。”

宋先生表示,由于导游本来就没有收入保障,没有补助,在旅游法规定不准带游客进购物店消费之后,现在主要靠自费项目拿提成,“给游客推荐自费玩的项目,比如到了旅游景点给推荐潜水项目,推荐成功就按人头拿提成。”也有游客自愿给小费,但这部分收入很少。

一名在北京的旅行社主要跑国际旅游线路的导游潘女士表示,旅游法实施后,因为团费提高了,报团的游客减少,导致自己所能带的旅行团比去年减少了60%。旅行团的减少导致工资也降低不少。她拒绝透露收入减少了多少,但对导游的薪酬表示不满,“我们从5点起床,到10点工作结束,工资到底怎么结算?没有任何标准,有谁愿意付给我们旅差费、加班费?有时候还要当搬运工……没有人给我们补助。”她表示,由于她跑的是国际线路,自费项目也比较少,目前除了当导游之外,还接了一些翻译的活。

据9月16日长江日报报道,由于不参加自费项目,80多名武汉游客泰国游被导游甩了。这些游客报了不到千元的泰国游低价团,这些低价团通常在上飞机前支付1000元费用给领队,用于在泰国旅游期间泰式按摩、看当地特色表演等自费旅游项目。

另据媒体报道,李女士在旅行社报了个团,花5500元报了一个“单卧单飞9日西藏游”,旅行期间遭遇中途随意取消安排好的景点,而且还“被自费”收了1450元。团费加上自费项目收的钱,总共花了7000多元。

“纯玩团”变身“购物团”变相收费

中新网财经频道就同一款旅游产品云南“昆明-大理-丽江”线致电多家旅行社,价格最高的是7360元/位;价格最低的为3000元。

上述旅行社工作人员对此表示,3000元的成本光是支付来回机票钱都不够,还包括游客食宿,游客怎么可能玩那么多景点?“羊毛出自羊身上,虽然旅游法出台了,但是旅游市场上的恶性竞争没有消除,报团费价格一家比一家低,这么低的价格,旅行社和导游的利益怎么保证?还是通过购物和自费,只不过现在购物少了,只有在自费项目上做些文章。”

她表示,在操作方式上,很多组团社和地接社之间存在“猫腻”,如有些旅行社以低价吸引游客报团,且出发前组团社会告知游客的该团是“纯玩团”,无购物、无自费项目;但等游客到了当地旅游景点之后,会被当地地接社的人告知该线路含购物店和有自费项目,导游会推销自费项目,实为“购物团”。

湖南省旅游局就在9月3日公告称,有一些“低价团”为了规避旅游法,多数在旅游合同及行程表中不标明购物及自费项目安排,而是在与旅游者签订合同时提供补充协议,其中列明了大量购物及自费项目。而这些“低价团”所选择的游览景点与“正常团”有所不同,往往只选择会给旅行社和导游某种返利的景点,而“低价团”中的自费项目,实际上大多都是线路中的精华景点,这样就使得参团游客不得不自掏腰包。比如极个别旅行社的行程中仅仅包含张家界大峡谷景点,居然将武陵源核心景区列入自费。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旅行社一直依靠旅游购物和自费项目受益,自费项目并不是新的花招。

“区别在于以前可能旅游购物所占的比重大,现在重点放在了推销自费项目上。”他分析,旅游法实施后,由于购物涉及到组团社、地接社、导游、商家等多方,合同中对一天购物多少次、每次购物时长都有规定,操作空间比较小,风险大;而自费项目,在每个地方、每个节点不一样,对游客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现在旅行社把重点放在了推销自费项目上”。

他表示,导游在自由活动时间推销自费项目,最终也不排除采取胁迫或者诱惑方式。而对此游客应该具有维权意识。如果旅行社以明显低于成本招来游客,且从商家获得不正当利益,游客的利益如果受损,要从证明旅行社取得不正当利益方面入手维权;另外,游客如果能证明导游采取了强迫或者胁迫手段,提供证据的话可以起诉或者投诉旅行社。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敏告诉中新网财经频道,“纯玩团”出现以后,有些人打着“纯玩团”的名义,实际上并不是纯玩,这种情况下,游客可以按照消法或旅游法规定,如拨打12301电话向旅游部门投诉,或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还可以拨打消协的电话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刘敏还表示,游客在投诉的时候需要掌握一些证据。比如签订的合同,还有录制一些音频、视频,“大家一起出去玩的时候,都有团友,都是互相证明的证据,证明确确实实‘纯玩团’没有达到‘纯玩团’的要求,保存好证据,是维护好旅游权益一个很重要的武器。”    1  2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中消协体验旅游服务:小腿被马踢断 馒头发霉

在参加山西游行程中,体验员发现团餐中的馒头已经发霉。视频截图

中消协昨天公布了“国内部分旅游线路体验式调查”报告,结果显示,74%以上国内旅游线路存在相对严重的问题。中消协当天还公布了涉及安全隐患、合同违规、强制消费、诱导购物、无证导游等方面的十大典型案例,包括中国旅行社总社北京有限公司的旅游团吃发霉的馒头,四川中国青年旅行社擅自取消景点,广州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压缩旅游行程等。据了解,此次调查是中消协首次大规模开展针对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一次体验式调查。

196名志愿者参与投诉解决不足两成

今年9月11日至10月7日,中消协组织开展对部分国内旅游线路体验式调查。来自全国24地的196名志愿者担任体验员,经过培训后以普通消费者身份报团参加了覆盖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的96条线路。所选线路均为符合消费者休闲需要和消费能力的代表性线路,每条线路基本包含一定数量的4A、5A级景点。体验员借助相关专业设备获取视频、录音、照片等大量图文影像一手资料,发现和记录旅游服务行业的相关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国内旅游市场问题颇多,地区服务水平差异大、强制购物和诱导消费屡禁不止、导游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旅游服务总体满意度偏低等。在实际体验的96条线路中,无论是行程前、行程中还是行程后,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74%以上线路存在相对严重的问题,尤其行程中的问题表现更为突出。除此之外,其他如旅行社的合同签订、发票开具、服务质量监管不规范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据介绍,当体验员就旅游体验中遇到问题向旅行社进行投诉时,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最终获得解决的不足两成。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余繁副司长表示,国家旅游局将责成相关单位就此次调查中所反映涉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限期处理,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余繁透露,针对导游目前的问题,正在研究推行导游体制改革,今后将进行试点改革。此外,根据旅游法的要求,县级政府应建立统一的旅游投诉机构,方便消费者投诉。

行程单餐饮信息违规严重

超三成的体验员提出,旅行社官网上显示的信息与工作人员告知的信息不一致。合同存在同团不同价、信息不全和内容不规范等3种情况。旅游行程单缺少详细的餐饮、交通、住宿、景点门票等信息,餐饮信息方面最为严重。如一家旅行社从昆明到成都的线路中,行程单4处涉嫌违规:未明确地接社、用餐标准、交通工具、住宿饭店等细节。

餐饮1/4团餐违反合同

餐饮方面主要是违反合同,其中四分之一的团餐与合同不符。如某旅行社线路从海口到四川,合同中写明是12菜1汤,实际却是8菜1汤。某旅行社从湖南到海南的线路中,导游要求游客现场补交100元,将餐标从合同的20元增加到120元,如果游客不同意,则不能跟团一起行动。另外,还有超三成团餐存在饮食不卫生问题。

主要是酒店档次与合同不符,25%的体验员表示所住酒店的档次与合同中承诺的不一致。部分旅行社在合同中采用了一些模糊的承诺,规避自身的责任,如“准四星”、“准三星”等无法衡量的标准,或者附加“如旺季等特殊情况,因房源紧张,将安排不低于同类酒店档次的酒店”。这类模糊的承诺,导致住宿条件打折扣。

有17%的体验员反映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无法保证,如旅游车超载等。调查还发现,合同中虽然明确了交通工具及档次等级,但在实际中部分旅行社所安排的车辆过旧、过小,存在以面包车代替大巴车情况,且有空调制冷效果差等现象。一旅行社线路从江苏到厦门,室外温度超过30摄氏度,但是大巴车不开空调。

部分景区景点过于拥挤、设施不安全、倒卖门票、门票节假日涨价。华南、西南地区的少数景区还存在倒卖门票问题。

据体验员反映,西南、华南、华东地区的少数景区还存在节假日涨价问题。如亚龙湾热带公园包车服务价目表上直接写明“黄金周价格上涨50%,其他法定节假日价格上涨20%”。

调查显示,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强制消费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旅游区的商品质量难以保证。强制购物和强制参加自费项目的问题较为突出,且存在导游拿回扣现象。

近三成的体验员表示,看到或听到旅游团内其他人提到导游有在景区商家拿提成的情况,西南地区尤为严重,超过半数的体验线路存在上述情况。

据调查,旅游区的商品不但存在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情况,而且价格明显高于非景区地区的价格。如某旅行社线路从四川到贵州,景区内较多三无食品,景区外的腊肉125g卖16元,而景区内480g的卖130元,价格翻了一番。

体验员在调查中还发现,作为整个旅游过程主导者的导游存在擅自更改路线、无证上岗、与合同不符等问题。其中更改路线的现象在节假日中更为严重,并以西南和华东较为严重。

此外,近1/4的导游或领队被发现没有相关资格证。一些导游的重点在于推销商品和自费项目,对行程、景点的讲解敷衍了事。

旅游零负团费调查:靠自费项目和购物提成补回差价

原标题:新华社调查:纯玩团最低1680元,购物团凭什么仅380元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某5A级景区两日游,“纯玩团”最低价1680元,“购物团”只要380元,其中200多元还是门票,这意味着不到150元的费用要包含一晚住宿和三顿餐饮。如此价差,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记者日前赴多地就旅游零负团费问题进行了调查。

两个擦边球“巧妙”规避旅游法

记者以自驾游客身份到一家国内大型旅行社分支接待处咨询某5A级景区两日游。接待员介绍,“纯玩团”最低价是1680元;“品质游”最低要720元,但“须配合导游进一店一超”,就是一家旅游购物店和一家土特产超市。

旅游法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业内人士介绍,所谓零负团费,就是旅行社在接团时分文不赚只收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收客。

记者发现,零负团费组团机构打出的第一个擦边球是:并未指定购物场所,但在游客须知中写明“须配合导游进一店一超”,算是履行了“经双方协商一致”。接待员告诉记者,旅游购物店大多售卖玉石、珠宝首饰、丝绸、乳胶制品等高价商品。

该接待员随后介绍,还有一种没写在价目表上的“购物团”,仅售380元,包200多元的门票、一晚住宿和三顿餐饮。“但上了大巴后,导游会要求每人交690元的自费。”

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导游和领队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不能选择不加“自费”吗?第二个擦边球来了:导游没有对自费项目“强制交易”,但在“跟不上团队行程”“套餐价格很划算”“只有你一个人不交会耽误团队”的攻势下,游客往往会掏钱。

另一位接待员实在看不过去,悄悄告诉记者:“380元的团是骗人的,不要去……导游肯定要把坑从其他收费填回来。”

两轮连环招“成功”填回价差坑

旅行社、导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组团后,售价和成本间的坑怎么填?

从事旅游经商十余年的张林(化名)现身说法。他的岳父想从老家到一线大城市旅游,“作为行内人,我自然不想报购物团。但旅行社跟我说,没有纯玩团,都得买东西。”

张林给岳父报了五天双飞团,1000多元的价格还包含食宿。于是迎来第一轮“填坑”——自费项目,对方直言,到了还要交800多元。

“我问他我先交了行不行,免得老人掏钱心疼,对方说不行。”原来自费项目有多个套餐,800多元是最低的。“人家觉得,说不定老人家被导游一劝,选了1500元的呢。”

自费套餐都是些什么产品?当了数十年导游的王箫(化名)向记者透露,行话叫“加点”,“加的都是三四线景点,标价高、底价低,而且大多是连环招,进去了还有购物。”他以一家风情园举例,门票标价100多元,旅行社“拿”的话只需35元,内部还有土特产等购物。

“自费项目收了,导游就比较踏实了,至少不亏,但这是有天花板的,然后是没有上限的第二轮——购物提成。”张林告诉记者,购物才是暴利的来源,“旅游商品店价格为什么奇高?因为旅行社和导游要分走很多利润,不暴利商家经营不下去。旅游商店更新换代都很快,因为卖几年,产品就没人信了。”

“购物团的导游,月入一两万元很正常,多的一个月能到5万元。”王箫说,行话里用“深坑”“浅坑”形容零负团费“有多负”,“同行聊天,大都在聊坑有多深要填多久。”

两套分利法“里应外合”牟暴利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导游强制加点、购物以及在购物场所当场分钱这些“简单粗暴”的做法已很难见到,用王箫的话说,是“穿了更隐蔽的衣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购物分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人头费”,即游客进店不管有无消费,店家都支付旅行社和导游一定费用,“珠宝、药材店和港澳台、沿海等地游客人头费高。”

二是“抽水佣金”,也就是购物提成。王箫说,如今,游客购物后,店家会将回扣打到旅行社账上,旅行社根据导游从店家带回的游客消费记录单,以业绩分成。“佣金一般在购物金额的3成以上。”

旅游法明文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明令禁止,为何屡禁不绝?多地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打击零负团费是将购物、加点的泡沫挤掉,这可能导致旅游产品报价升高、旅游目的地游客减少,加上一些地方“谁管谁吃亏”思想作祟,打击之后往往死灰复燃。因此,加大对零负团费的监管力度,需要“全国一盘棋”,在执法标准上不分地域、不搞例外,一把尺子量到底,推动全国旅游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原题为“纯玩团”最低1680元,“购物团”凭什么只要380元——揭开旅游零负团费“玄机”

(原标题:新华社调查:纯玩团最低1680元,购物团凭什么仅380元)

游客购物 导游提成30%

凤凰网旅游>业界>旅行社>正文游客购物导游提成30%

2011年06月02日10:21来源:金黔在线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旅行社低价游三亚的促销活动中“陷阱重重”,本报昨日的报道见报后,贵阳某旅行社的一名导游杨阳(化名)约见记者,自曝行业“潜规则”,希望能给市民提个醒儿。

杨阳告诉记者,旅行社组织游客出游时,一般分为2种形式:独立成团和拼团。独立成团收费高,一般需要20名游客以上,有本地导游全程陪伴并协调旅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游客的利益相对有保障;而拼团的价格相对便宜些,旅行社将旅客送到机场后,由旅客自行前往目的地,落地后由当地旅行社来接机,然后再临时组团。旅游旺季时独立成团比较多,淡季时则多为拼团。

说起时下一些旅行社提出的纯玩团,杨阳表示,纯玩只是一种噱头,区别是进得多还是进得少、是导游主动带去还是游客自己要求前往。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出来旅游,给亲朋好友带点礼物回去是必须的。不同的只是有人买得多,有人买得少,有人带土特产,有人买贵重物品。

“对于导游来说,肯定愿带独立成团的旅客,方便管理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独立成团的旅客经济承受能力相对强,购物率也比较高,导游的灰色收入也会跟着高一些!”杨阳坦言。

在异地旅游,吃住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吃得好不好,住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一天的游玩心情。杨阳提醒打算出游的市民,跟旅行社在签订合同时,吃住方面越详细具体越好。

一般情况下,旅行社在跟游客签订合同时,吃的方面,只会笼统地说全程包含几次正餐和几次早餐,以及每天伙食标准,但不会具体到菜品和菜肴的荤素等。旅游过程中,什么时候吃饭,在哪个地方吃饭,基本上都是导游说了算。导游揣着旅行社按照人头拨来的餐费,游客能吃成什么样,就只能看他们的心情了。

住宿方面,旅行社在发给游客的行程表上只会说住宿按照几星酒店的标准,并不会明确到某天住宿于某某酒店。因为一旦说定后,酒店的级别随处可查,麻烦也就来了。只说住宿标准,实际住宿的多半是一些很难界定级别的酒店,游客亦难于质疑。

旅游时,导游在介绍景点和风土人情之外,多半会介绍当地的一些特色商品,并不时使用激将法,诱导你去购物。

杨阳告诉记者,凡是导游带去的购物点,每个游客都会被发给一张号码牌,同一个团的游客同一个号码,结账时需要出示号码牌。而号码牌的真正功用是方便购物点统计给导游的提成。至于提成的多少,则跟游客购买的东西有关了。举个例子,游客如果购买一块标价1000元的玉器,导游最高可能会拿到500元提成。购买土特产一类商品,导游的提成约在30%左右。

杨阳向大家建议,旅游时购物,最好选择当地明码标价的大型商场超市。如果选择街头购买,货比三家不吃亏。王晴[责任编辑:王晴]标签:游客 杨阳 号码牌 3g.ifeng.com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凤凰新闻客户端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跟团旅游,导游忽悠游客购物的时候,这些套路让你防不胜防

三、讲故事型——利用游客的善良

最近在有位网友在到广西桂林跟团旅游时,就经历了套路2.0。

导游将他们跟团旅游的游客引进一间店铺,大家都以为导游要向他们推销物品了,然而,没讲几句,被一阵敲门声打断。长发导游紧张地小声对大家说:“我们老板来抽查工作,大爷大妈,求你们千万不要说我推销,不然我就被开除了。”话音未落,一个梳着大背头的男人走了进来

“我的营业员有没有对你们进行推销?她有没有不尊重大家的举动?大家对她满不满意?“

善良的群众齐声地回应:“没有!满意!”

然后这位老板开始吹嘘他的玉多么好,家世多么多么显赫啊,在这一套组合拳下,还真有不少人购买了所谓的纪念品,不知不觉中便上了人家的当,不得不说这个套路是可以获得奥斯卡最佳表演奖的!

四、用所谓的“低价”诱惑你买——游客专售

有网友曝光,某些“免税店”里的酵素五盒要4700元人民币,而在日本药妆店里出售的酵素,也就120元人民币一盒。还有赭石手链,免税店里卖两三千元人民币一条,所谓的有益健康的水素杯要3000多元人民币一个,价格真是高得离谱。还有很多产品会制造爆买气氛,买多几个就有送,吸引游客上钩。很多游客会相信导游导购所说的,这是因为东西好才卖这么贵。

其实,让很多游客没想到的是,所谓在这些“免税店”里炙手可热的产品,很多价格远远高出一般的店里好几倍,而且一些都是专门制造给“免税店”销售的产品,在日本市面上的普通商店里根本找不到同款。

最后,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要理智,不要以为国外“免税店”里的都是好东西,很多免税店都是专门开给旅行团购买的,其中的商品也是定制的,价格虚高,一味听信推销咬牙购买完全没必要。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性购物。购物团是旅游法明令禁止的,游客可以对在旅游合同外的额外购物行程说不,要敢于说不,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返回搜狐,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