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中国农村研究网 泰国旅游论文

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中国农村研究网

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耦合模式研究——以泰国湄康蓬村为例

作者:李燕琴KanokpornUttasing徐晓俞方圆  责任编辑:杨文茹  信息来源: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1期,第112-125页。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3929次

【摘要】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被寄予厚望,但也要警惕其不当发展在乡村内部制造新的不平衡。本文以泰国“社区本位式旅游”典范湄康蓬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村民对旅游的感知、态度与评价,发现村民感知积极,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大,发展模式认可度高。从实践效果看,湄康蓬村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这一成功的耦合模式得益于以长老式文化中间人为核心,以外部支撑和内部增能为两翼的东西合璧式治理。该模式有效结合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管理,有利于推动垂直治理向合作治理转型。湄康蓬村旅游发展的启示是:1重视长老式文化中间人的培育与规制;2挖掘收入之外的正向影响与幸福之源;3客观看待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长老式文化中间人;泰国湄康蓬村;社区本位式旅游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大举措,但城乡差距非一步之遥,乡村振兴非一蹴而就。在乡村振兴中,作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被寄予厚望[1]。在很多发达国家,旅游业也被认为是替代林业、种植业、渔业等滑坡产业,避免农村人口过度下降,保持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2]。旅游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改善也可能降低居民生活的质量[3]。

在扶贫攻坚战略中,多维贫困及其治理虽也受到学界的关注,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多将收入提高等同于村民满意,政策设计也多以此为基础,各种文化背景的村民也常被卷入对收入的追求。但有钱就幸福了吗?除了收入,旅游还带来什么?真正带给人幸福感的旅游发展模式应具有怎样的特征?出于对上述问题的反思,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是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向乡村振兴战略转型的衔接年,值此之际,方向性反思是必要的,美好生活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单维经济导向型治理转向多维幸福生活导向型治理。

二、泰国社区本位式旅游发展的历史演进

社区本位式旅游是旅游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的模式,用于解决旅游收益分配不公、文化衰落、环境污染等问题,以提升村民的整体生活质量[14]。CBT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比一般的乡村旅游,更加注重社区对规划与管理的参与,并在发展过程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