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规划 国际知名旅游企业

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规划

琼府办〔2023〕25号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规划

一、回顾五年成就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一)“十三五”成就回顾。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南省旅文广体工作多点开花,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三五”规划涉及旅游、文化、文物、广电、体育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产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

“十三五”时期,旅文产业贡献不断提升。全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5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64.91亿元。

2023年至2023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共2.87亿人次,年均增长11.4%;实现旅游总收入3492.05亿元,年均增长15.9%。2023年海南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和综合贡献率分别达到11.92%和27.97%。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2023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6455.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872.86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3%,是全国旅游恢复情况最好的地区之一。2023年,海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05.48亿元,比2023年增长86.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比2023年增加0.7个百分点。旅文广体事业繁荣发展。“十三五”时期,旅文系统共拨付2.23亿元旅游发展资金、31.52亿元公共文化设施资金、5.91亿元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资金、3.73亿元广播电视发展资金、10.34亿元体育公共服务和全民健身资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供给大幅提升,较有效满足群众旅游和公共文化体育需求。全省旅文系统的顶层设计、对外交流、公共服务、市场监管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下坚实基础。

1.顶层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机构改革领跑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厅,在机制层面推动旅游、文化、广电、体育融合发展。制度创新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包括构建海南省旅游卫星账户旅游统计新体系、创新导游管理体制、率先建立帆船运动旅游管理专项制度、推行“旺工淡学”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等四项制度创新,并已纳入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中对外发布。行政审批全面优化,率先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和设立省级重点园区,并积极推进省级

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园区,其中省级旅文部门积极推进下放审批权81项。公共文化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旅游综合体验区”制度创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广电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在全国率先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向全省传送经国家批准落地的境外电视频道。

政策和制度体系研究取得新成效。旅游方面,相继出台海南省关于提升旅游质量与水平若干意见提升海南旅游国际化水平十五条行动措施海南省旅游业疫后重振计划——振兴旅游业三十条行动措施海南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海南旅游企业共渡难关六条措施等政策。海南省创新推动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已被纳入国家

文旅部全国文旅资源普查示范试点。文化文物方面,先后出台20余个政策法规文件,制定海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实施标准(2023-2023)等多项标准。广电方面,先后制定和完善12项相关制度。体育方面,出台加快海南竞技体育发展指导意见和修订海南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办法,推出海南电竞发展的六条意见。

规划编制取得新进展。编制修订印发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海南省文化体育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海南省“十三五”时期琼剧传承发展规划纲要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海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等10余个旅游文化广电体育专项规划。

2.旅游文化交流开启新篇。

旅游交流丰富多彩。先后主办、联合主办、指导、支持、承办、协办全省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活动200多项。培育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海南乡村旅游文化节、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海南国际旅游美食博览会、“海天盛筵”、海南“三月三”节庆活动、草莓音乐节等具有鲜明海南本土文化特色和大众参与性强的旅游文化节庆品牌。搭建以国内主流OTA1平台和大型社交平台为主的多样化网络营销和主题宣传渠道。精心策划组织“请进来”和“走出去”活动100多批次。入境游市场再创佳绩,实施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秉持“航班开到哪里,促销就做到哪里”的原则,共组织了逾百批次境外宣传推广任务,重点赴东盟十国、俄语区国家、日韩等开展旅游文化宣传促销活动,共邀请了逾百批次来自重点客源国家的考察踩线团。围绕已开通航线的客源地和拟开通航线的重要客源市场,积极打造海南旅游国际品牌形象。组团参加国际国内重点旅游综合类展会,在国内

1在线旅游(OnlineTravelAgency),是旅游电子商务行业的专业词语。

重点客源地举办专场推介,推动“阳光海南度假天堂”旅游形象深入人心。

文化交流不断拓宽。参与金砖国家峰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和澜湄合作会议等重大国事活动,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分论坛、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十五次会晤等国际活动中策划举办了海南主题文化活动。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功举办展演展示文化交流活动,有力宣传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琼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陈出新,应邀参加新加坡戏曲艺术节、巴黎中国传统戏剧节等文化交流演出活动。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各国访琼营业性演出活动1800余项,极大地丰富了海南的文化市场。与泛珠江三角洲等周边地区建立了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机制,已促成多项文化合作项目。

3.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完成环岛旅游公路规划和驿站选址工作,推动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和天涯海角旅游区外语标识标牌示范点建设。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加快打造“一部手机游海南”项目,为游客提供线上一站式旅游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渐提升。基本形成覆盖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行政区域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省共有博物馆35个(其中,国有博物馆19个)、公共图书馆24个、文化(群艺)馆23座、艺术表演场馆15处、乡村(街道)文化站21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638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8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26个。

广电传输覆盖能力不断增强。在全省范围实施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改善全省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在全省的覆盖能力。建立覆盖全省的“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服务网络。完成编制海南省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规划,截至2023年底,已基本完成县级应急广播统一管理平台和深度贫困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应急广播项目建设。

群众体育参与度显著提高。“十三五”期末,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3.99平方米、每万人社会体育组织数为0.53个、15分钟健身圈在城镇社区的覆盖率达到94.65%、每万人足球场地1.03块。全省居民中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为777.93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比例为33.34%,共计311.52万人。

4.市场监管日益完善。

市场综合治理见成效。旅游管理模式得到创新发展,设置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进行“零负团费经营”等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实行高压态势管理。共查处旅游文化市场案件747件,罚款1405万元,确保全省旅游文化市场安全有序。

市场安全规范有序。加强元旦、春节、五一、国庆节假日和博鳌亚洲论坛、“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市场监管,旅游文化、市场监管、公安、交通、民宗、税务、自然资源和规划、应急管理等部门组成督导组,分片包干赴市县开展市场明查暗访、督查指导,确保市场的平稳有序,保障旅游文化文物广电体育行业持续安全。

旅游标准深入探索。出台海南省旅行社经营规范海南省旅游安全管理办法旅游电子行程单管理办法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景区从业人员规范漂流旅游服务规范旅游团队餐饮服务规范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展览会服务操作规范高尔夫旅游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规范旅游从业者行为,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5.全域旅游成效显著。

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全省层面:“十三五”期间,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市县层面:三亚市吉阳区、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旅游景区、度假区等项目推陈出新。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扩容提质,“十三五”期末,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69家,其中6家5A级景区、22家4A级景区、28家3A级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亚龙湾)和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观澜湖、东屿岛、清水湾)。旅游住宿业态品质领先,“十三五”期末,全省共有国际品牌酒店94家,五星级及按五星级标准建设开业的饭店161家,金宿级乡村民宿7家,银宿级乡村民宿32家。特色小镇和椰级乡村评定工作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评定省级旅游小镇6个,椰级乡村旅游点197家,其中五椰级及四椰级乡村旅游点占比达25.64%。环岛旅游公路等服务设施串联能力加强。持续强化“线”的连接功能,加快“路网”及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启动建设

40个一流旅游驿站,积极打造环岛旅游公路产品。

旅游服务设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推动游客中心、沿路服务区、旅游厕所、停车场和旅游标识标牌建设。全面实施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来全省下拨旅游厕所奖补资金6400余万元,推动新建改建旅游厕所509座。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特别是“旺工淡学”项目培养旅游人才1.03万人,有效缓解海南旅游人才紧缺的燃眉之急。举办黎锦技艺、海南椰雕、崖州民歌等非遗项目培训班580期,培训人员约1.7万人次。11人被评为文旅部优秀专家,63人入选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14人入选文旅部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和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2,9人入选海南省第一批“南海系列”育才计划,8人入选海南省第二批“南海系列”育才计划,1人获得海南省优秀高技能人才奖。

6.“旅游+”成绩斐然。

旅游文化体育深度融合。以海口华人国际剧院、三亚亚特兰蒂斯C秀、三亚千古情为代表的文化演艺项目达16个,拥有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2双师型师资:是指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合格,同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工作经验的师资。

民族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其中,海南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成功创建为4A景区,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成功创建为3A景区。推出以海上运动、沙滩运动、山地户外运动为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举办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和知名明星演唱会等文化活动。

旅游新业态发展取得新进展。海洋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购物旅游、小镇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婚庆旅游、美食旅游、夜间旅游、房车露营游等十三大旅游业态蓬勃发展。2023年海南离岛免税全年总销售额274.8亿元,同比增长103.7%;免税购物实际人次448.4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免税购物件数3410万件,同比增长87.4%。“十三五”期间,共接待出入境邮轮359艘次,出入境游客42.03万人次。已建成游艇码头、泊位2568个。

招商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十三五”期间,全省共签约旅游项目65个,协议总投资额1802.96亿元。成功引入德国途易、嘉年华集团等世界著名旅游集团入驻海南,吸引中国旅游集团、携程集团、凯撒集团等一批中外著名头部旅游企业入驻海南。推进海口免税城等旅游重大项目建设落地。新兴旅游景区发展壮大。涌现一批以海口长影100奇幻乐园、海口桂林洋农业公园、三亚水稻国家公园、文昌铜鼓岭景区、琼中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旅游新供给产品。

7.文化文物成果丰硕。

文化文物保护与传承日渐成熟。文化文物普查工作不断推进,“十三五”期间,完成全省范围内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南海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和全省范围内戏曲普查工作。文化文物保护体系初步完善,健全了国家、省、市县三级保护体系,完成了205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公布,并启动新增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应划定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推进,全面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出台海南省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意见,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第四批省级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38人。实践活动深入持续,定期召开了全省艺术创作会议,持续深入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等地开展了一系列采风实践、结对帮扶、艺术普及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精品剧目屡获大奖,艺术作品及表演者获得“文华大奖”提名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国家艺术基金立项等国家级奖项9项,入选参加国家级展演剧目12台,获海南省“文华奖”作品14个、获省“文华奖”个人奖58项。

群众文艺创作丰富,海南省群众艺术馆先后组织创作了5批25支海南原创广场舞。共有72个群众作品获得海南省艺术节“群星奖”,获奖作品不断增多。文化艺术研究成果丰硕,征集审定知青在海南史料选辑稿件400多篇,完成历史菁华等30余种资料出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

项目13个,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儋州山歌艺术形态研究中国传统理想景观与景观营造的文化价值研究等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国际“表演转向”思潮与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表演”之人文机制研究获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立项。

文化文物创新利用成效显著。文化演艺事业蓬勃发展,一批国内头部艺人演唱会及湖南卫视海口跨年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连番举办,培育三亚国际电子音乐节等演艺品牌,打造红色娘子军等一批旅游演艺项目,实现演出经济效益的逐年提升。非遗和文创融合发展迅速,成功打造锦绣世界文化周、非遗购物节等文创非遗活动,文创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和包装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文创产品与海南礼物相结合,一批文创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全省已有海盐晒制技艺企业607家、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企业303家、

琼剧企业233家、椰雕企业145家。“文物+旅游”融合发展得到深化,实施“文物+旅游”三年行动工程,推进秀英炮台

明清海防遗址等文物保护修缮及相关重要文物展示利用工作,加快罗驿村等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

8.广播电视守正出新。

舆论引导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圆满完成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省30周年庆典、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网络视听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广播电视“头条”建设,精心策划制作回访总书记考察足迹光荣的追寻等专题专栏和大型党建理论节目。在2023年首播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开创脱贫致富电视公开课模式的先河。积极开展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多个国家外交活动的宣传报道。

全媒体传播格局初步建立。成立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完成汇集海南广电微博、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海南IPTV3、视听海南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为一体的全媒体3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传播矩阵。构建“中央厨房”模式平台,逐步形成新闻内容的融媒体统筹、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的传播模式。截至2023年年底,海南广播电视台拥有“两微”平台号80个,粉丝量949万;头条、抖音号44个,粉丝量775万;“海直播”单次直播最高突破327万人次。

内容创制能力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海南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品制作能力不断提升,高品质作品不断涌现。海南卫视独立制作的纪录片中国喜事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纪录新时代精品工程”,三沙卫视摄制的纪录片

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荣誉。首部“本土企业、本土题材、本土拍摄”的反映脱贫攻坚共享农庄题材电影幸福的滋味,入选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国产新片影展,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积极组织公益广告宣传制作播出活动,2023年全省制作公益广告320余条,播出公益广告、宣传片约162100条,累计播出时长超过2620小时,公益广告钢琴课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度公益广告扶持项目”,与旅行见证美好敢赢!一起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公益广告作品,保亭、白沙等5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大为提升。

影视产业发展正当其时。规划建设了一批影视拍摄场地,逐渐成为影视综艺产业发展新高地,如观澜湖电影公社已建成5个可以满足各种影视特技和置景等多场景拍摄的国际化高标准摄影棚。海口文化产业园规划近4万平方米办公面积,并为入驻的影视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注册代办、政府补贴协助申请等一条龙专业服务。截至2023年年底,海南全省文化影视公司注册机构达2000多家,有线电视用户数已超过150万,全岛IPTV用户达到100万。旅游卫视股权成功回购,正式更名为海南卫视,拥有了以“海南”命名的卫视频道。海南电广传媒影视有限公司以版权合作方式与腾讯、新丽传媒联合出品电视剧庆余年,当年有效量达到52.3亿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已经在海南开机。全省网络视听行业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已有14家机构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行业制度逐步健全。“十三五”期间,海南省不断建立健全全省各播出机构节目“三审”和“重播重审”等系列相关制度,规范广播电视传播秩序。进一步强化对节目内容的监听监看,及时发现和查处播出机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并监督按期整改到位。强化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网络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保障工作例会制度、安全播出事故通报制度、网络安全监测监管工作机制、打击“黑广播”工作机制、防范5G基站干扰广播电视卫星信号源工作机制,建设全省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完善全省应急调度指挥机制。

9.体育工作筑牢根基。

体育竞技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海南省运动员参加全国性比赛共获98枚金牌、85枚银牌、66枚铜牌,参加国际比赛共获14枚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各类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交流等制度不断完善。

体育基地建设取得突破。“一核多点”推进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建设,已建成国家帆船帆板海口体育训练基地等9个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和体职院新校区项目积极推进。海口市五源河文体中心体育场投入使用。

国际赛事影响持续扩大。培育了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海南高尔夫球公开赛、国际旅游岛帆板大奖赛5大自主品牌国际赛事;儋州马拉松、亲水运动季、沙滩运动嘉年华成为全民健身新品牌;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三亚)首次在海南举办。

体育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全省体育旅游、体育教育培训、智力运动、电子竞技、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彩票、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等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

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全省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体育旅游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获评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当前,海南正在全力打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提高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十三五”发展问题。

1.旅游产业质量和效益有待提档升级。

旅游供给待升级,缺乏国际性旅游核心吸引物,度假旅游产品体系亟待完善。旅游国际化待提升,旅游市场主体国际化水平、旅游服务体系国际化水平、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有待提升,对外交往合作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待提速,在全域旅游建设上,精品旅游供给不足、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不够全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智慧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全域旅游环境仍需优化、创新示范引领不足。政策落实待细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涉旅政策需要进一步衔接和落实,旅游交通管理和旅游物价管理等政策与市场主体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2.文化文物供给和需求有待高效匹配。

在文化产业及文化事业发展上,主要存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短板凸显、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较低、文艺精品市场化转化利用不足、文物保护与利用深度不够、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大、专业人才匮乏、缺乏智库机制与配套政策等问题。

3.广电行业创新力度有待继续强化。

广电发展上,海南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需要持续加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覆盖能力需要继续完善。产业协同一体化的创新步伐亟需提速,科技成果在海南的落地应用需进一步加速,高新视频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管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4.体育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群众体育基础设施仍需不断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有待优化,青少年体育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5.旅文广体融合发展有待持续深化。

文旅融合的产品转化率不足,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与旅游融合的应用较少,文化遗存、工艺品、艺术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能力有限。体旅融合

广度和深度不够,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体育赛事市场化程度不够,体育旅游产业未成规模、未成体系。旅文广体协同发展有待加强,旅游文化广电体育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全省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互补、互惠不够。

(三)“十四五”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和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时期。

海南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各项事业产业发展机遇增加,挑战加剧。伴随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区域发展提出新要求,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国际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迎来窗口期与机遇期。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新的国际大环境中,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工作要充分展示海南形象、促进对外交往、增进合作共赢。

我国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向新的国内发展形势,在旅游、文化、广电、体育的发展上,未来要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健康中国、智慧广电等发展形势要求,践行文化强国、健康中国、文旅融合等发展目标,为海南旅文广体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指引。

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产业发展新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不断构建新的经贸关系,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十四五”时期,海南省旅游、文化与文物、广电、体育,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着重发力,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前沿区域。

高质量发展驱动产业供给再升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质量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目标,要求“十四五”时期,旅游和文化、体育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告别过去过度注重数量、规模、速度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建立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体育供给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海南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创新业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文旅融合释放旅游发展新动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十四五”时期,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十四五”时期,海南省要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医疗、养生、农业、海洋、科技、工业等产业的融合,破解旅游业效益不强、服务质量管理相对落后等问题,形成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全民健身筑健康中国,引领美好生活新愿景。随着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崇尚运动、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将不断提升,加快体育融入生活,构建健康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民众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智慧广电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系统思维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广电科技创新体系。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总体要求,海南广电需要强化科技对广播电视的支撑、保障和引领作用,大胆创新,推动广播电视生产、分发、监管等全流程智慧化升级和转型发展。

海南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期。海南建设中国特色的自

由贸易港,肩负着党中央赋予的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海南拥有独特的旅游核心吸引物和文化遗产,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法治化水平一流、旅游质量国际化水平一流、旅游设施便利化水平一流、承办国际赛事的条件一流、开展体育训练的条件一流、发展体育旅游的条件一流、推动文化建设的人才一流,将迎来旅游文化广电体育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最佳机遇。

政策红利助力海南旅文广体迈上新台阶。在“十四五”时期,海南省将确保全国最优的生态环境,把握千载难逢的政策环境,营造国内一流水平的营商环境,充分释放社会和市场活力,吸纳国际国内资本,通过超常规的方式推进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明确总体思路擦亮自由贸易港名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坚持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坚持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以推动旅游文化广电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文化铸魂、实施文化赋能,推进旅游为民、实施旅游带动,推进双循环互促发展,努力实现旅游文化广电体育融合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作出积极贡献。

正确导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穿于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筑牢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改革创新。用好自由贸易港政策,坚定不移推进旅游文化广电体育领域深层次改革,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推进旅游文化广电体育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着力提升旅游文化广电体育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坚持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同步建设、一体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发挥好蓝色海洋、绿色生态、红色历史、多彩民俗的资源特色,在打造海南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的基础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质量优先。贯彻特色化、国际化、高端化、全域化、标准化、智能化理念,推动旅游文化广电体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一步谋划高质量供给、高质量服务,实现产业供给侧升级。不断提高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质量和整体效能,提升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对全省经济和社会的贡献。

全域统筹。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下好“全省一盘棋”,将海南当做一个大景区,发展全域旅游,行行搞旅游,处处有旅游,不断提高城乡间、区域间旅游均等化水平。

融合发展。强化系统观念,推动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旅游文化广电体育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

到2025年,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文化强省、智慧广电、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旅游文化广电体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海南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强大力量,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旅游目标: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围绕初步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目标,构建国际知名度假天堂、康养天堂、购物天堂和会展高地,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文化目标:打造“一先行区、三基地、一窗口”。即将海南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先行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世界文化艺术品交易基地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广电目标:打造“四个窗口”。即将海南建设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贸港标杆的“展示窗口”,我国南海区域高新视听产品最集聚、国内外节目交流最活跃的“国际窗口”,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窗口”,充分赋能智慧海南发展的“服务窗口”。

——体育目标:打造“两区一中心”。即将海南建设成为全国体育改革先行示范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

表2-1“十四五”时期旅文广体指标表

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万

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注:受疫情影响,综合考虑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定量目标实际发展情况,以2023年数值作为目标测算基数值。

三、加强顶层创新助推海南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政策及制度创新。

加强政策创新,推动落实自贸港政策。全力以赴抓好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等方案的落实。积极推广自由贸易港的税收优惠和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政策,吸引国内外旅游文化广电体育相关企业落户海南。

出台相关政策,助推旅文广体发展。加强旅游业发展高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出台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加快出台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体育赛事活动资金管理办法、海南省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意见、海南省职业体育发展指导意见、海南省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海南省职业体育发展指导意见等旅文广体相关政策、实施办法和行动计划。

深化制度创新,强化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推进旅文广体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争取在旅游、文化文物、广电和体育领域,推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继续做好文体系列职称改革及评审工作,建立健全更为科学、合理、规范的职称评价激励体系。优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旅文广体公共服务建设。

(二)强化高起点规划引领。

编制省级旅游和文体专项研究与规划。推动编制自由贸易港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旅游业项目策划、海南省旅游文体融合发展规划、琼崖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海南岛中南部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等指导旅游和文化文物发展的专题研究和规划。适时启动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规划修编。

指导产业园区、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各市县开展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特色文化街区、重点旅游度假区、体育运动基地、特色旅游产业集群等规划工作,提升规划实施效能,明确各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文化及体育基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化项目总体功能布局。

强化规划衔接,提升规划实施效能。建立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需求的规划架构体系,促使旅游、文化、广电、体育规划与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促进项目落地。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对规划实施进度开展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专栏1省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重点旅游度假区

1.7个省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海口观澜湖旅游园区、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

园区、三亚凤凰岛邮轮旅游产业园、陵水黎安旅游教育文化产业园、兴隆健康旅游产业园、儋州海花岛旅游产业园、乐东龙腾湾旅游园。

2.40个重点旅游度假区:海口长影环球100电影产业园区、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

区、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三亚大东海旅游区、三亚邮轮母港产业园、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儋州海花岛旅游度假区儋州市滨海新区旅游度假区、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琼海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琼海官塘温泉旅游度假区、琼海博鳌东屿岛旅游度假区、文昌国际航天城、文昌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文昌木兰湾旅游度假区、文昌东郊椰林旅游度假区、万宁神州半岛旅游度假区、万宁石梅湾旅游度假区、万宁日月湾旅游度假区、万宁兴隆旅游度假区、东方金月湾滨海旅游度假区、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水满乡、乐东龙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乐东龙腾湾国际旅游度假区、乐东龙栖湾旅游度假区、乐东尖峰岭热带雨林旅游区、澄迈盈滨半岛旅游度假区、临高县临高角风景名胜区、定安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屯昌木色湖风景名胜区、陵水吊罗山热带

雨林旅游区、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陵水土福湾旅游度假区、昌江棋子湾旅游度假区、昌江霸王岭热带雨林旅游区、保亭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保亭三道文化旅游产业园、琼中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琼中红岭环湖旅游区。

旅游度假区、昌江棋子湾旅游度假区、昌江霸王岭热带雨林旅游区、保亭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保亭三道文化旅游产业园、琼中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琼中红岭环湖旅游区。

(三)实施标志性项目工程。

积极落实15项省级标志性工程。在“十四五”期间,集中力量推进环岛旅游公路、生态旅游工程、全省免税购物系统工程、海南康养旅游建设工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程、高A景区创建工程、旅文系统会展工程、智慧旅文工程、主题公园工程、省会城市十大重点文化工程、博物馆发展工程、文化文物品牌工程、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程、体育品牌工程、市县体育“一场两馆”工程等15项旅游、文化、广电、体育标志性工程建设工作。

积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海南希望东方演艺主题公园、三亚亚特兰蒂斯二期(复游城)、HelloKitty主题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压实项目责任主体,建设三亚市文化中心、三亚孔子学院体验基地、东方市文化中心、海南昌江棋子湾文化产业创意港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完善重点体育项目建设,建设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三亚市国际体育产业园、万宁冲浪小镇、海南陵水国际足球训练基地等一批重大体育项目。

(四)聚焦招商与市场主体。

加大招商力度。“十四五”时期,重点关注重大旅游、文化、广电、体育项目的招商引资与市场主体引进,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环境与行业发展质量。聚焦行业重点领域,加大招商优惠政策扶持,在“十四五”时期,围绕旅游主题公园及A级景区、影视基地、体育旅游特色小镇、体育教育培训基地等领域,给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聚焦行业重点对象,加快引进市场主体,对准世界500强、旅游行业领军企业、世界知名旅文品牌企业、新兴独角兽企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企业、文化节庆会展企业、文化创意和数字文化企业、体育俱乐部、体育教育企业、体育装备制造企业、体育金融机构的专业化领军企业进行靶向招商,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实现一批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头部企业入驻海南省。

提升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低税率”、“零关税”政策,激活海南市场活力。发展国际化产业总部经济,在海口市、三亚市建设国际化产业总部基地,引入旅游、文化、广电、体育领域头部企业,集聚全球全产业链服务商,打造全国财富管理公司集中地。打造时尚消费总部基地,在海口西海岸、三亚海棠湾等地引入全球知名时

尚企业、高端消费商品品牌,集聚品牌时尚媒体、媒介资源,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培育本地机构、专业组织、本土企业,适时搭建旅游研发中心,适时开展旅游票务、大数据、文创(IP)等热门旅游专题研究和研发。推动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联盟、海丝国际旅游大数据中心平台、海洋国际论坛等国际性组织。积极扶持海南省旅游投资控股集团、三亚旅文集团等一批本土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

强化投融资体系建设。立足市场投融资环境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建立多元投融资体制、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改善投融资环境、简化境内外企业经营手续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与强化海南省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市场的投资、融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

政府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拓宽文化旅游产业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投融资平台,鼓励和引导各类民营资本、境外资本等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组织项目实施单位与省内金融机构对接,鼓励

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创新文化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文化旅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转让、风险投资等方式融资。改善市场投融资环境,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产业特点创新开发旅文广体金融产品和旅文广体消费金融服务模式,设立产业类投资基金。简化境内外企业入岛经营手续,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内旅文广体企

业及机构实施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监管。减少跨境文化服务贸易限制,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减少禁止和限制条款。实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建立以电子证照为主的设立便利,以“有事必应”“无事不扰”为主的经营便利,以公告承诺和优化程序为主的注销便利,以尽职履责为主的破产便利等政策制度。

(五)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

优化对外交流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便捷的出入境服务。提升入境市场环境,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配套设施与服务水平,提升入境签证等政策应用场景的便利化水平,实施入境市场开发奖励政策,为出入境交流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因商贸会展、体育竞技、寻根探亲、文化交流等事由申请免签入境提供便利,营造良好的对外交流服务氛围。

强化境外客源市场宣传推介。谋划推进多语种网站和境外社交媒体的宣传推广项目,设计制作多语种旅文外宣物料,适时针对境外重点客源地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借助市场主体导入国际客源,吸引

武隆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仙女山景区。本版图片由武隆区委宣传部提供

近年来,武隆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强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发展能级大幅提升,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走进武隆——在懒坝,听得见花开的声音、云彩的低语,生活即艺术,艺术也生活,你可以在艺术与生活间自由出入;在归原,花香如期而至,能闻到若有若无的清甜气味,享受专注与沉静;在仙女山,天色澄澈,山风悠长,如毡绿草铺满平野,似海云波笼罩着茂林,恬淡悠然的风景,美如仙境……

事实上,艺术、乡村、草原、天坑、地缝、峡谷、瀑布、溶洞,并不是武隆旅游的全部。作为全市唯一的旅游国际化试点区县,武隆正以“做深产业链、提升贡献度”为主线,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推动工业、农业、建筑业、现代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主动“+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研学、运动、艺术、康养、婚恋、服务等六大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以国际化为引领启动旅游“三次创业”

4月26日,文学和摄影爱好者刘佳怡一大早来到仙女山,用手指撩拨露珠,跟着镜头追逐白云,山风拂过她红白相间的裙子……蓝天、白云、草地、丽人,一幅灵动的油彩画铺展开来。

“春到仙女山,诗画山水间,是清透的,是辽阔的。”她说。不远处,重庆首届大学生艺术节正在紧张筹备中。“五一”期间,一场以“草原追风曲”为主题的音乐会,将在这里唱响。音乐会集合了民谣演奏、复古歌曲、蓝调音乐等主题风格,知名校园乐队每天专场演奏。

“除了仙女山,‘五一’期间,天生三桥景区还有舞蹈表演,懒坝景区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归来,品山、品水、品文化,武隆可以满足游客的各种美好期待。”武隆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其实,这些并不是武隆旅游的全部。

1993年5月,原武隆县江口镇潘家岩村的几个村民,出于好奇,攀岩而上,闯进半山腰一个经常冒白雾的山洞,发现里面有数不清的奇峰异石,千姿百态,让众人十分震惊。

消息不胫而走,1993年8月,由中国和澳大利亚组成的联合溶洞考察团在实地考察后,给出惊喜的结论:这是一座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

当时的武隆县委、县政府决定,奖励溶洞发现者,修建道路,进行旅游开发。芙蓉洞景区随即走进游客的视野。这不仅拉开了武隆“旅游兴县”的历史帷幕,也让武隆旅游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完成从“接待事业型”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

2008年,武隆县委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开启了以扩大开放做大游客总量为主要任务的“二次创业”,除已有的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龙水峡地缝等知名景区外,印象·武隆实景演艺、白马山、懒坝、归原小镇等一大批融合生态观光、文化艺术、美丽乡村的项目落地开花,推动武隆旅游业强势扩张,成为全市旅游业的“排头兵”、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数据显示,2023年,武隆接待游客4100万人次,是2008年的20.1倍;综合收入190亿元,是2008年的18.9倍。2023年,武隆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3%,分别高于全国、全市4.01、3.4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武隆区主导产业,“兴一业、旺百业”的功能已然显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充分释放。

“这么多年来,武隆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恢弘画卷,在不懈奋斗中成就绚美华章,交出了亮眼的旅游业成绩单。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武隆旅游踏上了‘三次创业’的新征程。”该负责人称,今年2月,武隆区委十五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以“做深产业链、提升贡献度”为主线,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项目驱动融合产业聚势赋能

4月13日,2023年武隆区首届“仙女红春茶竞买会”在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举行。活动以“现场竞买+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共推仙女红茶品牌、共创茶旅氛围。拍卖会上,经过多轮激烈竞拍,仙女红——“头采春茶”、仙女红——金奖茶分别以2.8万元、5.3万元成交价被拍出。仙女红——野化西周茶,从5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10万元的价格被拍出。

值得一提的是,竞买会上还举行了一场书画音乐歌舞秀。川江号子前门情思大碗茶相约武隆等歌舞表演,结合书画表演、茶艺表演、古筝表演,充分展示了武隆特色,引领游客走进武隆、了解白马山、爱上仙女红。

据了解,天尺情缘景区茶园基地今年预计年产鲜叶4万余斤,目前春茶已经大面积上市。

“推进‘三次创业’,让工业、农业、建筑业、现代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主动‘+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无疑是一招好棋。”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相关负责人称,本次活动就是“农业+旅游”的一次生动尝试。

接下来,武隆将狠抓项目建设,增强项目支撑的驱动力,加快建设一批牵引性强、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武隆旅游“三次创业”聚势赋能。

围绕“工业+旅游”,做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制造业,打造全市旅游消费品工业基地。

围绕“农业+旅游”,紧扣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示范区建设,多元发展桑产业,做大生态畜牧、高山果蔬、高山茶业等品牌农业,让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国上升至第13位

文旅&目的地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国上升至第13位界面新闻:17:50

在中国的各项竞争力指标中,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得分非常突出。

9月4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官网发布了2023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榜单中排名第13位,比上一次报告发布时提升了2名。

世界经济论坛的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以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为对象,参考的因素包括旅游环境商业环境、安全程度、健康等,旅游政策和条件旅游业优先级、国际化程度、价格竞争力、环境可持续性,基础设施航空基础设施、地面和港口交通、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竞争力排名参考的因素。来自WEF2023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

报告分析认为,在中国的各项竞争力指标中,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得分非常突出。其他优势还包括酒店价格较低,旅游税少,有助于降低在中国旅游的成本。另外,前往中国旅游的航空运力充足。由于全球最长的铁路网络,在中国各地旅行的交通便捷度非常高。不过,签证要求较为严格,以及一些地区旅游设施不够完善,是中国旅游业未来需要投入改进的方面。

“中国对入境旅游做的比较突出的举措包括社会安全、以高铁网络为代表的发达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在线旅游的便利程度高,以及这几年对入境营销的重视和入境鼓励政策。”北京联合大学副研究员杨严锋对界面新闻分析认为。

报告显示,全球旅游竞争力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西班牙、法国、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和瑞士。

来自WEF2023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

在榜单前25%的国家和地区里,印度的排名增长最为迅速,从2023年的第40名提升至第34名。而在榜单36至70名的国家及地区中,埃及的提升最快,从74名上升到65名。

报告总结,欧洲国家仍然最具竞争力,在前10排名里占了6席,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而且旅游业的优先级在全球最佳。并且从2023年以来,欧洲地区的国家在价格竞争力、航空交通条件和信息与通信服务的平均水平上也有较大提高。

而亚太地区是第二最有竞争力的区域,因为自然和人文资源突出,并且亚太地区的航空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同时亚太地区对地面交通、港口和其他旅游配套设施的投入持续增加。

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统计,旅游业正在成长为占全球GDP10%以上的产业。世界经济论坛数据统计发现,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入境外国游客人数,和其旅游竞争力指数成正比。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3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23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141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其中外国人3054万人次,增长4.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6%,其中外国人同比增长5.2%。中国旅游业目的地旅游©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版权

重庆举行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发布会

原标题:重庆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1月19日,重庆市举行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新闻发布会,请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重庆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王亚: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的发布会。这是我们“十三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市政府制定了重庆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时期加快将重庆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规划的有关情况,我们今天邀请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同志向大家介绍重庆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的有关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旅游局经济发展处副处长毛锡梅同志。

下面,首先有请秦定波副局长发布有关情况。

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

过去的一年以及“十二五”时期重庆旅游发展富有成效,感谢在座各位新闻媒体朋友给予的大力关心支持。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发布重庆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的相关信息,我主要发布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规划的编制过程,二是规划的主要目的及重要意义,三是规划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按照市政府关于调整“十三五”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要求,在市发展改革委大力支持下,市旅游局于2023年1月委托重庆社科院启动重庆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经深入调研,反复征求市内相关专家、市级部门及各区县意见,充分对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0年以及市内相关专项规划,形成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市政府家玲副市长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指导意见,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主要目的及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带动就业、普惠民生、精准扶贫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向纵深推进,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及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深入实施,重庆的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更加凸显,旅游发展的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重庆旅游业也面临旅游经济总量小、有效供给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的系列挑战。

规划旨在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加快将重庆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规划通过分析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提出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明确重点发展任务,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立足于国际旅游市场和国内中高端旅游市场,着眼于发展大旅游、推进大融合、提升国际化,是“十三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政府履行相关职责的重要依据。

三、规划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重庆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共8章。第1章分析发展基础与形势;第2章提出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3-7章阐述重点发展任务;第8章规划实施保障。

按照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要求,规划注重把握三条主线,突出六个重点。

三条主线。一是把全域旅游发展贯彻始终。强调全要素整合、全产业链打造。二是把融合发展贯彻始终。强调推进旅游与城市开发建设、与三次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融合发展。三是把创新发展贯彻始终。强调产品、业态、服务及体制机制创新。

六个重点。一是突出品牌建设,明确重点打造七大国际旅游品牌。二是突出旅游吸引物建设,对旅游景区、度假区、邮轮、温泉及旅游精品线路等明确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三是突出国际化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强调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服务体系按照高标准构建和提升。四是突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五是突出休闲度假产品开发,促进旅游转型发展。六是突出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集散中心,增强旅游聚集和辐射功能,引领和带动全市及区域旅游业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3年,把重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庆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具有世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2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500亿元,年均增长15%,按44%的旅游增加值率计算,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可达到8%。

提出了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建设用地保障、人才保障,完善旅游统计等措施,确保规划实施。

我的情况通报就到这里。

谢谢秦局长的发布。通过刚才秦局长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规划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大家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

我想问一下秦局长,刚才您提到了旅游总收入到2023年是4500亿,增加值是2000亿,是不是我们可以理解截止到2023年底重庆的旅游总收入是2500亿,可以这么理解吗?

那肯定,到今年已经接近这个数据。

我想问的是你刚才提到达到这个目标大概要增加44%,肯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提出了资金保障和建设用地保障,请您详细给我们介绍一下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还是什么?建设用地将会用到哪些区域,这些建设用地主要是运用在旅游的哪些板块和方面?作一些详细的介绍,谢谢。

一个是投资,我们每年都是将近上千亿,去年是接近1200亿,每年都是在15%以上的增长。并且这个结构非常好,过去主要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现在基本形成了多元化投资的良好结构,尤其是很多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大量投入到旅游重点项目当中,这个情况是非常好的。所以每年的投资增长都是在15%以上,可能在2023年会有更大的突破。

关于建设用地总规模,毛处长可以给大家作一个解答。

重庆市旅游局经济发展处副处长毛锡梅:

建设用地按照目前的现状是占整个重庆市域面积的0.4%左右,未来50亿以上的项目将会达到100个,作为建设用地这块我们和国土也有深入的沟通,只要是我们的建设需要,他们都会尽可能保障。

对土地上的利好政策确实很好,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几个部委先后出台了几个文件,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只要是旅游完全能够保障用地,只要你需要、符合规划要求,就可以完全保证用地。所以这两年土地方面的政策利好大量释放,这是最好的事情,尤其是重庆市各个区县都把旅游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过去主要还是保障在工业用地上和城市开发用地上,现在首先保障旅游产业发展,只要你需要、符合规划,完全保障。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2023年的发展目标里,我们既然叫“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国际旅游人数大概是多少?

2023年是达到270万左右,并且重庆是逆势增长,很多城市入境旅游大量下滑,唯独重庆还是一直保证稳中有升,增幅也是在17%以上,入境旅游重庆是风景这边独好,一枝独秀,今年的计划也是在17%以上的增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