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12条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脱颖而出 北京主题旅游线路设计方案公示名单

12条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脱颖而出

原标题:12条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脱颖而出

12条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中国丹寨非遗周日前在贵州丹寨万达小镇开幕。其间,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起,中国旅游报社承办的“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入选线路名单正式发布。同时,入选线路全部在中国丹寨非遗周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展上亮相。

此次入选的线路共12条,具体包括“中国名片”——北京城市中轴线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非遗支线、浙西南畲乡非遗技艺体验游、徽文化非遗研学之旅、齐风鲁韵非遗之旅、“屈原昭君故里”非遗之旅、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中越边境非遗之旅、黔东南侗族非遗深度体验游、交响丝路非遗之旅、涛涛黄河非遗之旅、喀什民俗非遗主题游。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于2023年10月启动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经过推荐、评选、推广等阶段,在各省份文化和旅游部门推荐以及线路运营、实施单位自荐基础上,经过非遗和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评审,12条线路从160多条候选线路中脱颖而出。评选依据主要包括旅游线路非遗占比,非遗体系化开发程度、市场化运营程度和市场认可度、游客认可度等。

此次活动旨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广大旅游企业充分利用丰富的非遗资源,加强与相关机构、非遗传承群体的合作,设计、运营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同时,通过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展示、推介,不断提高非遗传承实践水平,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

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王菀

原题:12条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亮相中国丹寨非遗周

编辑:王玮返回搜狐,查看

2023北京清明节去哪玩比较好?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导语】:北京是首都,是全国文化中心,其中的红色文化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红色文化内涵深邃,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留下了大量红色地标、红色遗址遗迹、可移动红色文物,以及承载这些红色文化的纪念馆、陵园、红色旅游景区。

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个特殊年份的清明节,我们更加怀念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革命先烈,更加追忆百年辉煌党史中的红色故事。

清明,正值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缅怀·踏青”为主题,推出26条“漫步北京清明节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让市民和游客以庄重、责任和充满仪式感的方式,在这个小长假里,祭奠先人、缅怀先烈,到大自然中吐故纳新,踏青郊游……

一、“缅怀·踏青”北京城区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北京大学红楼——赵家楼遗址——京师大学堂旧址——蔡元培故居

线路特色:线路包括位于五四大街的五四运动起点北京大学红楼、东堂子胡同北大校长蔡元培故居、北总布胡同爱国学生火烧赵家楼的遗址等历史遗迹,可以重温一百多年前在北京城里发生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运动故事。

地址:北京大学红楼: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赵家楼遗址:北京市东城区前赵家楼胡同1号京师大学堂旧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德里北街21号蔡元培故居: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

郭沫若故居——梅兰芳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宋庆龄故居

线路特色:参观游览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辉煌印记的历史名人故居,了解与这些历史名人密切相关的著名事件、革命故事以及名人的人格力量,了解前辈们的光辉事迹。

地址:郭沫若故居: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梅兰芳纪念馆: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徐悲鸿纪念馆: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宋庆龄故居: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奥运博物馆)——中华民族博物院

线路特色: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办地,也是2023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地之一,必将留下辉煌的奥运遗产。奥运博物馆传播着奥林匹克文化,也振奋着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是一座集复原、收藏、陈列和研究于一体,关于中国56个民族文化文物、社会生活的大型人类学博物院。

地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15号奥林匹克公园(奥运博物馆):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15号中华民族博物院: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1号

一二•九纪念亭——香山公园双清别墅——香山革命纪念馆

线路特色:“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是首都青年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的重要场所;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主席在双清别墅指挥了渡江战役,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著名诗篇;香山革命纪念馆是组织观看红色展览、进行党员教育的理想场所。

地址:一二•九纪念亭: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街道植物园香山公园双清别墅: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香山公园南麓半山腰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市海淀区一颗松路香山街道办事处对面(香山公园外)

三•一八烈士纪念园——无名英雄纪念碑——黑山扈战斗纪念园

线路特色:位于圆明园“九州清晏”遗址内的三•一八烈士纪念园、西山森林公园里的无名英雄纪念碑、百望山森林公园里杨成武将军为黑山扈战斗亲自题写的碑文,时刻提醒着后人不要忘记那些在隐蔽战线作出重大牺牲的革命烈士们、不要忘记国民英雄英勇抗敌的激烈场面,从而激发国人奋起的民族斗志。西山、百望山的杏花桃花春花烂漫,春光无限。

地址:三•一八烈士纪念园: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圆明园遗址内无名英雄墓广场: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百望山森林公园:北京市海淀区黑山扈北口19号

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线路特色:800年历史的卢沟桥,古老的石板路,见证了卢沟桥的历史沧桑;缠绵的晓月湖,展示着卢沟桥的今朝风采;漫步宛平城,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回顾峥嵘岁月,聆听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铭记红色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地址:卢沟桥:北京市丰台区城南街卢沟桥宛平城:北京市丰台区城南街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内街101号

八宝山革命公墓——石景山游乐园飞越中国——首钢工业园

线路特色: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缅怀革命前辈,感悟信仰力量”、“聆听先烈事迹,传承政德精神”、“重温入党誓词,砥砺奋进前行”;到石景山游乐园飞越中国,体验祖国山川的伟大;漫步首钢工业园,感受中国百年工业发展成就。

地址:八宝山革命公墓: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9号石景山游乐园: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5号首钢工业园: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

首钢园区冬奥展厅——模式口——八大处

线路特色:到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首钢园区感受冬奥临近的气氛和奥运拼搏精神;到石景山模式口遥想当年“骆驼祥子”的故事,重新认识模式口地区的历史文化;驾车前往西山八大处的茶院,品一壶明前龙井,享受北京西山的美好春光,冥想一下当年这里通讯尖兵的红色电波。

地址:首钢园区冬奥展厅: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首钢工业园内模式口:北京市石景山区中部八大处: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3号

二、“缅怀·踏青”北京城东部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9、城市副中心艺术之旅

韩美林艺术馆——大运河森林公园

线路特色:在城市副中心4A级景区韩美林艺术馆欣赏精美的陶器瓷器、雕塑、书画,以及各大城市地标微缩雕塑;前往咫尺之遥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游览“一河、两岸、六大景区、十八景点”。

地址:韩美林艺术馆: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主题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

10、千年运河文化之旅

西海子公园——通州博物馆——熊家胡同墙上博物馆——运河公园

线路特色:“一枝塔影看通州”,远观“三庙一塔”,近看石坝遗址,感受千年大运河流动的文化;逛通州博物馆一览古今通州;打卡熊家胡同墙上博物馆,徒步运河公园,感受时代脉搏。

地址:西海子公园:北京市通州区西海子西街12号通州博物馆:北京市通州区西大街9号熊家胡同墙上博物馆:北京市通州区熊家胡同运河公园:北京市通州区芙蓉西路9号

11、冀东抗战爱国之旅

平谷冀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英烈园纪念广场——京东大峡谷景区——鱼子山抗日纪念馆

线路特色:到平谷区冀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英烈园纪念广场,追忆先烈,重温冀东西部地区的抗战革命史及英烈事迹;走进京东大峡谷,领略山上林海茫茫,谷中溪水潺潺;参观鱼子山抗日纪念馆,让当地志愿者讲解员带您再次感受抗战军民的斗争历程。

地址:平谷冀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北京市平谷区桃棚村英烈园纪念广场:北京市平谷区桃棚村京东大峡谷景区: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鱼子山抗日纪念馆: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

三、“缅怀·踏青”北京城东北部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12、探访抗战遗址之旅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柳庄户村——享筑伴山雅集主题民宿——中粮祥云小镇

线路特色:在“人民第一堡垒”焦庄户地道战纪念馆、柳庄户村村史馆重温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聆听革命先烈的故事;到享筑伴山雅集民宿,感受乡村振兴成果和民宿主人的情怀;来中粮祥云小镇,体现时尚而现代的文化休闲服务。

地址: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柳庄户村: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享筑伴山雅集主题民宿: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村东路临19号中粮祥云小镇:北京市顺义区临空经济核心区安泰大街9号

13、艺术休闲体验之旅

罗红摄影艺术馆——北京国际鲜花港——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线路特色:在罗红摄影艺术馆感受艺术建筑的别致、现代园林的精致和下午甜点的精美;到顺义国际鲜花港,赏大片郁金香和其他各色鲜花,体现花丛中“帐篷房”的乐趣;最后到“人民第一堡垒”焦庄户地道战纪念馆,接受一次抗战精神的洗礼。

地址:罗红摄影艺术馆:北京顺义机场高速杨林大道出口200米路南北京国际鲜花港:北京市顺义区杨镇鲜花港南路9号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

14、雄心壮志长城之旅

红螺寺——慕田峪长城——渤海镇民宿

线路特色:北依雄伟的红螺山,南照秀美的红螺湖,来春日的红螺寺体验一方风水宝地;到慕田峪长城之巅,抒发雄心壮志,感受长城文化、中国精神;在渤海镇里寻一处幽静的精品民宿,来一场与山河对话。

地址:红螺寺:北京市怀柔区红螺东路2号慕田峪长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渤海镇民宿: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

15、长城红馆踏青之旅

响水湖——黄花城水长城

线路特色:在响水湖长城红馆倾听新四军抗击日伪的革命故事;到黄花城水长城看“长城饮水”的独特奇观,赏漫山遍野的杏花山桃花,让身心都沐浴在北国之春的壮美风光里。

地址:北京响水湖长城风景区: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大榛峪村响水湖长城旅游风景区黄花城水长城:北京怀柔区九渡河镇西水峪

16、红色长城古镇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古北口镇——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墓——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党群服务中心——河西村民俗户住宿第二日:古北口·印记主题街区——蟠龙山长城/卧虎山长城——古御道景区——承兴密联合县政府旧址纪念馆

线路特色:依托古北口长城革命历史和红色遗迹,参观纪念馆、纪念碑,倾听那些催人泪下的红色故事,捧一束鲜花,唱一首红歌,体验党群一家亲活动,看一场爱国主义的电影。

地址: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南关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墓: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南关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南关党群服务中心: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河西村民俗户住宿: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河西村古北口·印记主题街区: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蟠龙山长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卧虎山长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御道景区: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承兴密联合县政府旧址纪念馆: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大岭村

17、保水富民水库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白乙化烈士纪念碑——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广场——奥运中国印——密云水库——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第二日:石骆驼水库副坝——北京国际青年营——红色旅游服务中心

线路特色:在邓玉芬雕塑广场,体验一下着军服、唱红歌、进行军事化训练的感受,以不一样的方式缅怀先烈;在半山上眺望密云水库,到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了解修库历史,感受密云人民60年奉献守护绿水青山的“密云水库精神”。

地址:白乙化烈士纪念馆: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河北村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主题广场: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琉辛路奥运中国印:北京市密云区云龙涧景区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北京市密云区密云镇密关路北京国际青年营:北京市密云区穆石路

18、漫步溪谷赏花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主题广场——白乙化烈士纪念馆第二日:云蒙山风景区——云水花溪——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

线路特色:听英雄故事,感受爱国情怀,缅怀先烈。漫步云蒙山,赏北京难得一见的杜鹃花;看水库全景,听水库人故事,感受“密云水库精神”。

地址: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主题广场: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琉辛路白乙化烈士纪念馆: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河北村云蒙山风景区: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北京市密云区密云镇密关路

四、“缅怀·踏青”北京城西部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19、西山星火红色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森林公园玫瑰谷、门头沟小院第二日:妙峰山森林公园

线路特色:想象自己就是当年的交通站情报员,徒步大西山,重走革命路,不忘初心接受党的教育;住精品民宿品牌“门头沟小院”;漫步古香道,亲近大自然,登妙峰山顶俯瞰一马平川的北京城。

地址: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森林公园玫瑰谷: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涧沟村妙峰山森林公园:北京市门头沟区涧沟村

五、“缅怀·踏青”北京城南部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20、生态科普教育之旅

庞各庄镇梨花村——勾家大院——北京野生动物园

线路特色:在一望无际的万亩古梨园,碰巧“清明时节雨纷纷”,看梨花带雨,回味古人“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传统习俗;品尝勾家大院地道农家菜后,前往北京野生动物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和荒滩变森林的生态文明成果。

地址:勾家大院:北京市庞各庄镇梨花村北京野生动物园: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万亩森林

21、红色背篓探寻之旅

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黄山店村精品民宿群落——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线路特色:在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背上小背篓重走背篓路;到黄山店村看精品民宿的别样风格,说不定就想留下来住一晚;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在洞口遥想远古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

地址: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大街1号

22、慢品京西南生态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十渡风景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黄山店精品民宿群落第二日: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北京莱恩堡国际酒庄

线路特色:游览有“北方漓江”之称的十渡风景区,在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受革命洗礼;参观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背起小背篓践行革命理念,传承发扬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地址:十渡风景区: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北京莱恩堡国际酒庄: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稻田第一村六、“缅怀.踏青”北京城北部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23、景仰先烈精神之旅

狼儿峪村——昌宛县革命历史展览馆——高崖口烈士纪念碑

线路特色:在昌平区狼儿峪村革命老区,看看根据地古朴的村庄和淳朴的乡土风情;在昌宛县革命历史展览馆、高崖口烈士纪念碑,景仰先烈的革命精神,陶冶情操。

地址:昌宛县革命历史展览馆: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狼儿峪村高崖口烈士纪念碑: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狼儿峪村

24.“开往春天列车”之旅(三日游)

第一日:S2线——入住长城人家(石光长城、仙居禅庭、归谷)——看红色电影第二日:八达岭古长城越野跑——石烹乡宴——入住长城人家第三日:中国长城博物馆——京张高铁返程

线路特色:乘坐S2线“开往春天的列车”,沿百年京张铁路,看长城内外,品乡村美食,宿长城人家,体验非遗手工,参观长城主题博物馆,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

地址:八达岭古长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东沟村中国长城博物馆: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八达岭长城内

25.不忘初心体验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平北红色第一村沙塘沟英雄广场——铁炉村参观干训所、做红军饭、制作军鞋——入住长城人家(花蹊丽舍、桃乐谷、槐墅山居)第二日:唱军歌、重走长征路——霹破石村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慈孝餐——最美公路昌赤路观杏花返程

线路特色:以延庆大庄科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体验多种红色主题活动,接受传统革命教育,住精品民宿,亲近漫山花海。

地址:平北红色第一村: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沙塘沟村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霹破石村

26.画廊骑行休闲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百里山水画廊骑游——千家店镇花盆村“三同”红色教育——入住自游自在(冬奥人家)第二日:平北抗日纪念馆参观——龙庆峡“冰河百花”——返程

线路特色:以花盆村“三同”红色教育干训基地为核心,体验多种红色主题活动,在千家店百里山水画廊中自由自在地骑行漫步,在无限春光春色中放飞自我。

地址:百里山水画廊:北京市延庆区千家店镇“三同”红色教育干训基地:北京市延庆区千家店镇花盆村平北抗日纪念馆:北京市龙庆峡景区入口处龙庆峡:北京市延庆区古城村

“缅怀·踏青”北京城区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重走五四爱国之旅北京大学红楼—赵家楼遗址—京师大学堂旧址—蔡元培故居

探寻名人故居之旅郭沫若故居—梅兰芳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宋庆龄故居

奥运盛典辉煌之旅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奥运博物馆—中华民族博物院

红色胜地爱国之旅一二•九纪念亭—香山公园双清别墅—香山革命纪念馆

英雄丰碑缅怀之旅三•一八烈士纪念园——无名英雄纪念碑——黑山扈战斗纪念园

烽火卢沟抗战之旅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重温红色记忆之旅八宝山革命公墓—石景山游乐园飞越中国—首钢工业园

致敬奥运精神之旅首钢园区冬奥展厅—模式口—八大处

“缅怀·踏青”北京城东部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城市副中心艺术之旅韩美林艺术馆—大运河森林公园

千年运河文化之旅西海子公园—通州博物馆—熊家胡同墙上博物馆—运河公园

冀东抗战爱国之旅平谷冀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英烈园纪念广场—京东大峡谷景区—鱼子山抗日纪念馆

“缅怀.踏青”北京城东北部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探访抗战遗址之旅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柳庄户村—享筑伴山雅集主题民宿—中粮祥云小镇

艺术休闲体验之旅罗红摄影艺术馆—北京国际鲜花港—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雄心壮志长城之旅红螺寺—慕田峪长城—渤海镇民宿

长城红馆踏青之旅响水湖—黄花城水长城

红色长城古镇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墓—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党群服务中心—河西村民俗户住宿第二日:古北口·印记主题街区—蟠龙山长城/卧虎山长城—古御道景区——承兴密联合县政府旧址纪念馆

保水富民水库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白乙化烈士纪念碑—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广场—奥运中国印—密云水库—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第二日:石骆驼水库副坝—北京国际青年营—红色旅游服务中心

漫步溪谷赏花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主题广场—白乙化烈士纪念馆第二日:云蒙山风景区—云水花溪—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

“缅怀·踏青”北京城西部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西山星火红色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森林公园玫瑰谷、门头沟小院第二日:妙峰山森林公园

“缅怀·踏青”北京城南部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生态科普教育之旅庞各庄镇梨花村—勾家大院—北京野生动物园

红色背篓探寻之旅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黄山店村精品民宿群落—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慢品京西南生态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十渡风景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黄山店精品民宿群落第二日: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北京莱恩堡国际酒庄

“缅怀·踏青”北京城北部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

景仰先烈精神之旅狼儿峪村—昌宛县革命历史展览馆—高崖口烈士纪念碑

“开往春天列车”之旅三日游

第一日:S2线—入住长城人家石光长城、仙居禅庭、归谷—看红色电影第二日:八达岭古长城越野跑—石烹乡宴—入住长城人家第三日:中国长城博物馆—京张高铁返程

不忘初心体验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平北红色第一村沙塘沟英雄广场—铁炉村参观干训所、做红军饭、制作军鞋—入住长城人家花蹊丽舍、桃乐谷、槐墅山居第二日:唱军歌、重走长征路—霹破石村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慈孝餐—最美公路昌赤路观杏花返程

画廊骑行休闲之旅二日游

第一日:百里山水画廊骑游—千家店镇花盆村“三同”红色教育—入住自游自在冬奥人家第二日:平北抗日纪念馆参观—龙庆峡“冰河百花”—返程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北京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清明】可获北京清明踏青赏花、清明节去哪玩活动、放假安排/天气/扫墓、限行/高速免费等。

手机访问 北京本地宝首页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建党100周年,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规定的目标任务,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特举办以“青春追寻红色路不忘初心跟党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以下简称“红旅大赛”。现发布红旅大赛预通知如下:

初赛报名、作品提交、评审:正式通知发布-4月

网络展示入围作品网上展示投票:2023年5月

大赛主题为“青春追寻红色路不忘初心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初赛围绕以下六类作品类型任选其一,作品均需包含完整方案。详情请见附件作品要求。

1.红色旅游线路设计浙江

2.红色旅游目的地设计浙江

3.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浙江

4.红色足迹微视频全国

5.红色精神微讲解全国

6.红色故事微漫画全国

选择1-3类作品参赛:作品需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浙江省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两个方面进行选题。选手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标准,突出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凸显红色资源育人功能;鼓励选手将红色旅游与文化、体育、工农业、信息化等其他产业类型相结合,设计出红色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的线路设计、目的地设计和文创产品等创意策划作品。

选择4-6类作品参赛:作品需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进行选题创作。

1.决赛形式:邀请晋级决赛的团队参加采风,并策划1个针对浙江省的红色旅游创意作品,决赛作品类型选择需与初赛时相同。1-3类决赛需根据评委建议或采风内容对初赛作品有较大调整,并在决赛展示中予以说明。4-6类决赛需另行提交针对浙江省的作品,并与初赛作品类别相同。

2.评分标准:见正式通知

一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高职学生均可报名参赛可跨学校、院系组队报名,无专业限制。

二申报参赛小组应由3至5名学生组成,指导教师1-2人。

三参赛选手只能参加一个小组,不可同时申报多组。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不得临时变更。

一选择1-3类作品参赛,参赛选手需提交完整的设计或策划方案,内容至少包括现状背景、提出问题、方案思路,特色优势,具体方案、可行性分析、财务预算等,力求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选择4-6类作品参赛,参赛选手在提交完整的微视频、微讲解视频或漫画作品的同时,需要提交视频、讲解文案及创作理念等相关说明。

三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如发现涉嫌抄袭等不良行为,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一大赛不收取报名费,往返决赛比赛地点的交通费和住宿费由各参赛学校自行承担,决赛期间交通及餐饮由决赛地负责。

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作品要求

一作品主题为“青春追寻红色路不忘初心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二初赛须在以下六类选题任选其一提交作品

1.红色旅游线路设计浙江

2.红色旅游目的地设计浙江

3.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浙江

4.红色足迹微视频全国

5.红色精神微讲解全国

6.红色故事微漫画全国

选择1-3类作品参赛:作品需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浙江省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两个方面进行选题。选手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标准,突出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凸显红色资源育人功能;鼓励选手将红色旅游与文化、体育、工农业、信息化等其他产业类型相结合,设计出红色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的线路设计、目的地设计和文创产品等创意策划作品。

选择4-6类作品参赛,作品需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围绕党史、革命战争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进行选题创作。

三邀请晋级决赛的团队参加采风,并策划1个针对浙江的相关作品,决赛作品类型选择需与初赛时相同。1-3类决赛作品需根据评委建议或采风内容对初赛作品有较大调整,并在决赛展示中予以说明。4-6类决赛需另行提交作品,并与初赛作品不同。

须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设计差异化的游玩线路,需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详细考虑时间的利用率、路线的科学性、交通的便捷性、景点内容的丰富性和价格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同时为运营商有效节约成本。

须结合浙江红色旅游发展实际,选择具有目的地属性的大到城市、区县、乡村等,小到旅游区、社区、景区点等,包括但不限于旅游目的地规划、体验项目设计、观赏性节目创意、营销项目策划等,立足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需求和市场特点,结合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突出项目的原创性、体验性、市场性、时代性等特点,最大可能地实现项目落地转化。

三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须充分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立足红色文化、吴越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非遗文化等,设计出简洁大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伴手礼,要避免与其它旅游市场中的产品同质化。通过产业链条补短板,改变传统观光式游览现状、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感、提升游客满意度。

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用青年的视角捕捉红色文化,展现红色精神,紧扣主题、立意鲜明,导向积极向上,表现方式富于创意,用镜头语言讲好红色故事;视频时长为5分钟以内含5分钟,视频格式为高清MP4、MOV或AVI,视频编码H.264,宽高比16:9,分辨率1920×1080,要求视频画面干净,不带角标、台标、水印或logo,并提交视频文案及拍摄理念等相关说明。

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初赛作品以真人讲解视频形式参赛,参赛选手在5分钟内完成讲解项目,参赛选手围绕大赛主题自行准备讲解题目及相关背景微视频或ppt;视频格式为高清MP4、MOV或AVI,视频编码H.264,宽高比16:9,分辨率1920×1080,并提交讲解文案及设计理念等相关说明。

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红色故事创作包含宣传画,必须是原创,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

丽水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三章战略与定位.7 

第四章全域旅游空间布局.10 

第五章全域旅游项目建设.12 

第六章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16 

第七章城镇旅游体系规划.21 

第八章城乡风貌花园范营建规划.24 

第九章全域旅游要素规划.26 

第十章全域产业融合规划.28 

第十一章全域生态管控规划.32 

第十二章全域旅游品牌营销.34 

第十三章全域保障系统规划.36 

第十四章近期行动计划.40 

丽水市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浙闽皖赣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的排头兵、浙江省生态旅游强市,经过多年发展,已成功塑造了秀山丽水的生态品牌。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赋予丽水“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的新使命新定位,并提出率先打造“诗画浙江”鲜活样板、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新期望新要求。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实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地位以及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都为丽水市坚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发挥生态品牌价值,推进观光游向深度度假游跨越提供了最佳的政策、时代和市场机遇,其开发前景不可估量。面对如此乐观的发展前景,丽水市旅游业在经历一个快速上升期后,却遇到了旅游品牌缺少支撑、旅游景区老化、新业态缺失、旅游服务瓶颈等诸多问题,陷入了一个爬坡期,面临着二次开发、二次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 

为此,丽水市必须从战略上重新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特提出编制丽水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任务,规划将根据国家、浙江省对丽水的全新发展定位,以及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的要求,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坚持生态发展、找准市场、盘活存量资源,做好新业态研发、强化产品建设、做出一流服务、做优产业结构、做强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全面突破。 

丽水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丽水中心城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所辖的9个县市、区。

   第3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总共19年。其中,近期为2023-2023年,中期为2023-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 

1、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3 

2、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3年 

3、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4、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5、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30年 

6、丽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丽水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8、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总体方案 

9、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3 

10、丽水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1、丽水市生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2、丽水中心城区旅游设施专项规划 

13、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2011-2030 

14、中共丽水市委关于推进美丽城乡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名城的若干意见丽委发〔2023〕69号 

15、丽水市生态旅游全域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 

16、丽水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17、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综合交通行动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浙江省“八八战略”为总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围绕培育生态经济新引擎,率先建成“大花园”,努力打造“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的新定位、新目标,全面探索旅游导向下的“两山”转化路径,做好生态+旅游文章,兼顾生态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兼顾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同步优化,兼顾生态发展与九县市区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兼顾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从而全面支撑丽水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让生态旅游业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成为打开丽水“两山”通道的金钥匙。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要求。中共十九大的召开引领了国家发展新航向,勾画了发展新蓝图,开启了发展新时期,中国旅游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的旅游业将从规模旅游、速度旅游向品质旅游、美好旅游转变,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从浅层次旅游向深度旅游转变,从边缘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旅游正日益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成为美丽经济、健康产业、幸福产业之首。 

生态文明建设指引生态旅游新方向。随着十九大的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昭示着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启程,绿色中国新图景正在拉开帷幕。而生态旅游的内在属性与生态文明的理念具有完美的一致性,生态文明的理念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生态旅游融入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平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高度。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反映了中央对乡村的再定位,关注到了新时期城乡要素对流的动向,展望了一幅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相互依赖需求的美好图景,表达了对乡村地区的重视,保障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土地等基本要素,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力条件。 

全域旅游发展建设的新格局。全域旅游是推动中国产业变革与供给侧改革的利器,其本质是建设新形态的、具有多维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浙江省把全省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提出“处处可旅游、时时能旅游、行行加旅游和人人享旅游”的发展要求。全域旅游将成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是推动全市城乡大建设、大发展的发动机,将成为变现生态经济的核心法宝。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丽水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发挥旅游业对推进丽水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大作用,提高旅游产业地位,跳脱出原本单纯的产业和经济属性,使之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全面发挥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的生态旅游业,着力提高旅游生态文明价值,探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全面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借浙江“万村景区化”建设的东风,加快农旅融合发展,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丽水实践。全面统筹市域、镇域和乡村三大层级的资源、产业、产品,创新产业空间战略布局,突破传统城镇化路径,探索全域旅游的丽水经验。 

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总体方案、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丽水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规划的出台,明确了丽水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即要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率先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加快实现绿色强市生态富民,打造“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和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上位和相关规划阐明了丽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因此,本规划是在衔接顺承相关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和具体指导丽水全域旅游建设的行动指南,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具体建设内容,从而更好地支撑丽水实现“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的实现。

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丽水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丽水受历史、地理等现实因素影响,面临着产能过剩、生态资源转化效率低下等生态型城市的普适性问题。丽水作为“两山”理念的重要发源地,承担了发挥“尤为如此”的角色担当。深刻解读、践行并创新“两山”理念,探索出一条在全国有引领和示范性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丽水的重任。丽水迫切需要深入探索和明确“两山”理念的丽水实践路径,从而成为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 

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丽水旅游产业正处于二次创业的攻坚期。丽水旅游经过十余年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以A级景区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结构,实现了丽水旅游的第一次创业,根据旅游经济总量,丽水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旅游发展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根据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结合丽水市近年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情况可以发现,丽水旅游发展增速上近三年已经出现明显下滑,旅游人数增幅也落后浙江省内其他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尚未完全稳固便将进入停滞阶段。从丽水旅游产品供给数量和内容上来看,丽水旅游产品的特色供给不足,大量景区景点出现设施老化,同质化发展问题。由此可以判断,由于自身产品供给不足,外界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周边地区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新兴旅游地的不断涌现,丽水旅游业发展面临了较大的阻力,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进行重大革命的新的产业发展阶段。 

丽水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其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地位优势,其将成为指引丽水全域旅游建设和经济社会提升的关键所在。其次,体现在后劲可期的产业优势,丽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为全域旅游开发建设奠定了夯实基础,丽水旅游产业的全面崛起指日可待。第三,丽水特有的山水生态资源优势不仅体现在山地面积占比大,更体现在其拥有高海拔的山和特色的山阶盆地,以及优良的气候条件上,这为丽水发展养生旅游、避暑旅游和休疗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第四,丽水拥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优势,为丽水旅游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最佳的支撑。第五,丽水拥有作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的乡村资源优势,因此,做美乡村,体现丽水乡土风情,将成为其响应全省“万村景区化”号召,推进全域大花园建设的关键。

生态标杆打造与生态资源区域同质化的矛盾。从大的区域格局来看,丽水地处浙闽皖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经济区,该区域是生态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高度富集的区域,而丽水缺少稀缺性垄断资源,这会使得丽水在区域市场的大竞争环境之下将面临较大的挑战。此外,丽水的生态资源在九个县市区之间也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 

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与产品业态结构性缺失的矛盾。丽水全市的景区多而不精、大而不强,传统观光旅游过剩,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休闲度假产品创新不足,冷热失衡的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消费诉求。同时,共性化的产品简单沿袭,个性化的产品严重缺乏。丽水的乡村旅游产品仍然以农家乐民宿产品为主要形态,开发水平较低,与国际目的地建设目标的实现尚存在较大差距。 

外部交通逐步优化与内部交通连接度和舒适度不佳的矛盾。高铁的开通打通了丽水的外部进入通道,但丽水内部道路体系和交通服务设施尚不能与之匹配,高铁站到丽水各个县市区以及核心景区和度假区的交通体系尚不健全,虽已开通了通景道路,但部分道路的道路等级低、舒适度不佳。此外,丽水机场建成尚有待时日,而丽水目前尚缺乏主动接轨周边交通集散枢纽地的主动服务意识,这将极大的阻碍远距离游客的进入性,将成为丽水旅游市场拓展的掣肘。 

优质的产业资源与“+旅游”主动融合不足的矛盾。丽水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历史积淀、文化符号和特色产业资源,其中不乏诸多世界级的资源,但从丽水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特色的农业资源、优良的工业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在融入旅游方面做法较为初级,农旅融合处于初步探索,工旅融合依旧“重工轻旅”,文旅融合较为初级,旅游融合理念尚需全面提升。 

全域旅游建设与城旅一体化不足的矛盾。丽水城市智慧旅游服务、金融网络服务等体系均有待进一步提升完善。中心城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休闲空间、餐饮购物设施等尚未考虑旅游者的需求,致使中心城市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难以发挥。 

全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丽水全域旅游发展在全空间和全时间方面均体现出不平衡和不充分性。在空间方面,丽水市九个县市区的旅游发展呈现出东西热、中部冷的格局,旅游收入水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水平等呈现区域不均衡。在时间方面,丽水市旅游淡旺季明显,节假日和工作日期间差距明显,夜间旅游项目严重缺失。 

丽水应围绕“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定位目标,突出强调生态旅游的引领作用,夯实丽水“两山”理念统领全域旅游建设的内涵,依托共性生态资源,打造具有丽水核心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并统筹全域抓旅游,推动“二次创业”优化提升已有旅游产品,强化产业融合路径,发挥旅游产业优势最大化。应注重全时和全域均衡发展,大力提升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大力补足乡村旅游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居游共享,从而全面推进丽水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迈向更高的台阶。  

1、发展路径:明确“两山”理念引领丽水全域大花园建设的新路径 

深刻解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牵动,发挥旅游产业在“两山”转化通道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丽水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基准要求,还要释放“两山”经济活力,通过“旅游+”和“+旅游”催生第三产业新业态,推动丽水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消费点,让生态旅游业成为打开“两山”通道的金钥匙。此外,更要充分挖掘“两山”理念所体现的绿色生活观,注重以人为本,让丽水真正成功为中国绿色生活的领跑者。 

2、发展模式:山水田园情,构建丽水生态文化旅游圈 

运用“深生态”理念,兼顾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共同发展,将丽水的“绿水青山”解构为“山、水、田、园、情”五大生态载体,发挥旅游产业的牵引和粘合作用,将自然的山水和风土人情转化成为可观、可游、可购、可体验、可度假的全生活旅游要素,打造康养大公园、活力大乐园、美丽大田园、多彩大花园、和谐大家园,从而明确“两山”转化的路径,真正将“两山”理念引领的丽水全域大花园建设落到实处。 

3、发展示范:树立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国家示范、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家示范、全域旅游引领绿色美好生活的国家示范。 

1国际城市塑造战略。围绕丽水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按照国际化的标准,从品牌、产品、服务、设施四大方面进行全域提升。 

2花园城市建设战略。贯彻落实浙江省域建成大景区的理念,建设丽水“大花园”,兼顾城乡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优化提升,将城市设施、城市文化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实现城市即景区的发展愿景。 

3创新城市培育战略。发挥丽水作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的突出地位,加强旅游生态保护方式的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手段的创新、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旅游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围绕丽水市建设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坚持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护用并举,在优化生态环境中谋划旅游发展,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并全面整合山水、文化、田园、乡村、小镇等,统领丽水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丽水美丽城镇建设协调发展,驱动丽水相关产业经济协作转型,实现全域旅游空间扩容,全域旅游要素供给完善,全域旅游服务优化,系统构筑丽水全域旅游新格局,最终将丽水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千亿级第一战略性支柱产业。 

将“绿水青山”作为丽水发展的核心资本,通过全域旅游构建生态与经济并重、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生态保护模式,争创浙江省生态旅游第一市,打造全国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典范,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2023年,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90.9 

空气环境质量实现各县市区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全市各地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在95.4%-99.7% 

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AQI≥98% 

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AQI≥98% 

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AQI≥98.5% 

全市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8.9% 

森林覆盖率为80.79% 

2、全域旅游发展目标 

根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相关要求,以全域旅游的思想统筹全域旅游开发,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从而满足国家全域旅游考核指标要求,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立足丽水实际情况,探索生态型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树立丽水全域旅游的全国示范,实现旅游发展水平、产业量级、服务质量全面升级。 

旅游产业增加值(亿元) 

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为103.03亿元 

旅游业全年总收入亿元 

全市旅游总收入为535.83亿元 

全市拥有4A级旅游景区19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家 

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2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 

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2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 

5A级旅游景区各县市、区全覆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 

2023年,丽水市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丽水市正式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70%的县市、区达到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标准 

全域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标准 

注:在规划实施过程,若以上指标类别遇政策性调整,以调整后的指标为准。 

1、第一阶段2023-2023年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先行区建设。 

2、第二阶段2023-2025年全面提速“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构建起景城一体、景村融合、产城一体的丽水全域旅游发展蓝图。 

3、第三阶段2026-2035年全面实现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目标,丽水市莲都区以及下辖8个县市都将突出旅游产业特色,进行差异定位。其中莲都区定位为全域旅游综合服务区、山水休闲旅游城市,龙泉市定位为剑瓷文化休闲旅游城市,缙云县定位为黄帝文化山水旅游城市,青田县定位为欧陆风情休闲旅游城市,遂昌县定位为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城市,松阳县定位为乡愁文化度假旅游城市,云和县定位为山水童话休闲旅游城市,庆元县定位为生态养生休闲旅游城市,景宁县定位为畲乡风情休闲旅游城市。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丽水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23年基本实现六边三化三美全覆盖,成为“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的江南山村旅居目的地为目标,推进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创建,并落实全省万村景区化建设要求,实现丽水百村景区化目标。同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田园旅游综合体和A级旅游景区村,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乡村优化提升。力争在近期打造20个农旅融合产业集聚区、600个A级旅游景区村其中3A级60个以上、中远期逐步发展30个农旅融合产业集聚区、1000个A级景区村其中3A级100个以上。  

第四章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确定出“一心、一轴、四区、四级”的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从而全面助推丽水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全域旅游目的地。其中,“一心”为丽水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轴”为瓯江生态旅游轴;“四区”为西北部遂昌—松阳山乡田园牧歌旅游区、西南部龙泉—庆元文化养生旅游区、东部缙云—青田品质休闲旅游区,南部云和—景宁乡村民俗旅游区;“四级”为城市、乡村、高等级景区、风景道四大重点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1、一心: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着力打造丽水全域旅游第一门户,一站式综合服务旅游基地。立足于丽水主城区发展,突出中闲区旅游功能引领作用,引入城市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完善城市服务配套设施,并设置公共开放空间,以打造居、游、业共融的城市空间为发展理念,为市民提升城市居住环境,为游客提供感受丽水城市环境和人文氛围的休闲消费场所,完善交通集散和旅游接待功能,最终形成主客共享的城市功能区,成为丽水旅游门户和城市客厅,全面展示丽水城市气质与精神。 

2、一轴:瓯江生态旅游轴 

瓯江是丽水生态文化旅游名片,旅游发展的核心骨架。通过整合瓯江流域的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产业资源等优势资源,进行分段、分主题、分特色的保护性开发,引入水上特色游览项目,开发亲水休闲和生态空间,完善水陆交通配套设施等,实现瓯江流域和周边景区景点等的有机串联,从而将瓯江流域打造成为丽水的生态景观通廊、文化展示通廊和水上交通通廊,形成丽水最为特色的生态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充分释放瓯江旅游承载的功能与价值。 

3、四区:四大旅游功能区 

遂昌—松阳山乡田园牧歌旅游区应充分发挥两地的地貌、产业和景区等特色优势,共同打造山乡田园旅游组团,积极引导山地观光到山地度假、山地运动、山地养生、山乡体验、山地农业休闲等多元化发展。龙泉—庆元文化养生旅游区应充分发挥两地的山地避暑特色,整合青瓷、宝剑、茶叶等特色文化资源和香菇等农业资源,形成丽水独特的文化养生度假旅游片区。缙云—青田品质休闲旅游区应发挥区位优势,以及拥有丽水首个5A景区的品牌优势,深耕精品旅游景区和高端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形成丽水全域旅游的品质观光和度假基地。云和—景宁乡村民俗旅游区应着重发挥该地的生态资源优势、高山梯田农业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等,主打梯田观光、乡村休闲、畲乡度假、童玩体验等,形成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区。 

4、四级:四级旅游系统 

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打造层级明确、特色鲜明的旅游发展引导,形成全域覆盖的四级旅游系统。 

1中小型山水旅游城市。将9个县市区作为支撑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子目的地来打造,突出“一县一特色”,其中莲都以“艺术莲都”为特色,缙云以“黄帝仙都”为特色,青田以“欧陆风情”特色,龙泉以“剑瓷文化”为特色,遂昌以“汤公文化”为特色,松阳以“古县田园”为特色,云和以“山水童话”为特色,庆元以“寻梦菇乡”为特色,景宁以“畲乡风情”为特色。 

2高等级旅游区。立足丽水景区开发现状和资源禀赋,优选一批带动作用大、发展潜力大,迎合当下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进行重点打造,形成丽水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抓手。其中既包括依托传统4A级以上景区提升打造的旅游景区,又包括依托优良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的旅游度假区。 

3乡村景区。贯彻落实浙江省建设景区村的发展要求,对丽水全域乡村进行遴选,优先选取100个乡村,以3A级景区的发展目标作为重点进行示范开发。从旅游服务配套、旅游业态植入、环境氛围营造、基础设施旅游化、生态环境优化提升等方面进行具体建设,力争在在全省范围内打造景区村开发的模板。 

4风景道。依托丽水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绿道以及古道等重要的旅游通道,完善道路沿线配套设施,优化道路两侧景观风貌打造,构建丽水重要的风景通廊,让道路成为丽水独特的线性景区。  

第五章全域旅游项目建设 

第19条引擎旅游项目建设 

为更好地体现丽水特色,指导丽水全域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根据丽水实际和开发建设方向,综合考虑项目吸引力、竞争力以及项目现状等因素,优选出10大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旅游项目。即丽水海丝之路文化旅游项目、瓯江绿道、丽水国家公园、南明山休闲养生城项目、千峡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缙云仙都旅游区、遂昌汤显祖-莎士比亚戏曲小镇建设项目、云和童话城旅游建设项目、松阳国家级传统村落文化体验区、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 

第20条特色旅游项目建设 

规划提出“1+2+3”旅游项目体系。即重点发展1大养生度假旅游项目,优化提升山水体验旅游项目和山乡田园旅游项目2大特色旅游项目,创新培育文化研学、特色营地和风情小镇3大新业态旅游项目。通过旅游项目体系的梳理,解决丽水核心旅游产品缺乏、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发展主线不清晰等系列问题,从而全面激活全域旅游发展。 

1、养生度假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依托丽水优良的气候优势、独特的山水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文化和农业资源,打造丽水山地养生度假的国际品牌。构建“城+区+基地”全域养生体系。依托丽水城区的资源优势和医疗优势,打造养生城;同时依托丽水市域的地形、气候和产业资源分布特色,打造养生产业集聚区和养生基地,形成立体化的全域养生旅游产品体系。结合各地区不同的资源特色,进行差异化的养生度假产品打造,形成“气养”、“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等多元养生产品体系。 

2发展目标:打响丽水养生福地的品牌,近期争取创建1家国家养生(养老)示范基地,以及2-3家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并争取培育5-10家省内知名的养生养老旅游基地。 

3重点项目支撑:重点培育一批基础好,特色鲜明、旅游发展潜力大的养生度假项目,成为丽水健康养生旅游的示范性项目。 

1大健康养生城。南明山休闲养生小镇,重点发展山地运动养生旅游、医疗与健康管理、休闲养生度假等特色业态,形成主城区的养生度假产业的集聚区。 

3大精品养生旅游产业集聚区。龙泉山—百山祖避暑养生产业集聚区、千峡湖生态养生度假产业集聚区、湖山温泉养生度假基地。其中,龙泉山—百山祖避暑养生产业集聚区应整合龙泉山景区、百山祖乐氧小镇、生态古民居及系列避暑村落等进行养生度假集群的培育。千峡湖生态养生度假产业集聚区应突破行政界线,整合青田、景宁两县的沿湖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差异化的生态亲水养生度假产品。湖山温泉养生度假基地则重点发展温泉养生为主要特色的温泉产业集聚区。 

22个特色养生旅游基地。南明湖国际休闲养生港、夫人山养生谷、郎奇-白桥养生养老基地、北埠-杨山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吴村圩养生养老基地、瓯江源·龙泉溪养生旅游度假区、龙泉住龙养生养老基地、龙祥观道家养生文化园、昴山休闲养生基地、缙云仙都景区、缙云黄帝仙都小镇、括苍山运动养生基地、青田县祯旺源仙峡谷度假区、遂昌白马山高山生态养生基地、遂昌竹炭文化休闲养生园、卯山休闲养生基地、松阳马蹄泉双童山养生基地、云和湖养生旅游度假区、云和梯田高山避暑养生养老基地、兰溪桥旅游度假区、畲族风情养生度假旅游区、梧桐慢生活小镇等22个特色养生旅游基地。 

2、山水体验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加速推进观光产品的品牌升级,选择一批重点景区争创国家级5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从而借助国家级金字招牌,实现山水型景区的品牌突破。针对老牌观光景区设施老化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旅游厕所、登山步道、休憩设施、观景设施等,实现景区品质的提档升级。积极引入科普体验、文化体验、运动拓展等生态型旅游项目,实现观光到休闲体验的复合型产品转型升级。同时,强化景区内外的一体化打造。针对景区内外两重天,景区对周边地区带动力不足等问题,着重打好景区观光+周边休闲的发展组合拳,结合周边村落,完善休闲度假等服务业态,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2发展目标:在近期力争完成缙云仙都景区和古堰画乡景区两大5A级景区创建验收,中期发展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25家;并在远期实现5A级旅游景区每个县市、区全覆盖。 

3重点项目支撑:主要包括瓯江绿道、九龙湿地公园、莲都东西岩风景区、龙泉山景区、披云山景区、青田石门洞景区、遂昌南尖岩景区、遂昌神龙谷景区、遂昌县千佛山景区、十八里翠国家水利风景区、巾子峰森林公园、松阳箬寮原始林、松阳双童积雪旅游区、松阴溪景区、云和仙宫湖旅游区、景宁云中大漈景区等16个重点项目。 

3、山乡田园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优先发展具有扶持力度的项目,如田园旅游综合体、景区村等,从而明确农旅项目建设的抓手。着力打造四大项目支撑,构建丰富的农旅融合产品体系。创新推进国家农业公园、田园旅游综合体、精品休闲农庄和特色景区村四大项目支撑体系,实现乡村及农业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塑造丽水独特的山乡田园体验。 

2发展目标:近期建成1大国家农业公园,培育5大田园综合体,百个A级景区村和10大特色精品农庄。中远期完成2大国家农业公园的打造,以及千个A级景区村的建设。 

3重点项目支撑:田园旅游综合体包括莲都区的处州白莲田园旅游综合体、龙泉市的宝溪竹乡田园旅游综合体、松阳县的松阳茶香田园旅游综合体、青田县的诗画小舟山田园旅游综合体、景宁畲家田园综合体--东弄项目5大田园旅游综合体。 

精品休闲农庄包括莲都区莲溪花谷、岩泉福地家庭农场、碧湖莲丰享农庄、绿谷花田农庄周坦花海、丽水二三间精品民宿及生态农业项目、丽水市花果山休闲农园、龙泉金观音观光园、缙云麻鸭亲子农庄、青田章旦红罗山果语农庄、青田阜山皇菊养生农庄、遂昌菊米养生农庄、松阳秀丽谷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松阳洞阳观旅游度假村、云和石浦渔庄、庆元香菇创意农庄、景宁东坑爱情主题农庄等精品休闲农庄。 

特色景区村包括山乡田园主题村、绿风林海主题村、古韵文化主题村、水乡渔风主题村、红色记忆主题村、民族风情主题村六大主题村落。 

4、文化研学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秉承主客共享,活化公共资源。将各县市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要面向游客开放,使其成为游学旅行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旅游景点、红色基地、工农业园区也可根据情况建成素质教育培训基地和游学基地。健全配套服务设施,为游学旅行提供便利。打造游学基地,兼顾自然教育和特色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的游学体验。 

2发展目标:近期重点建设12大研学旅游基地,并争创1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中远期在逐步发展30家研学旅游基地。 

3重点项目支撑:丽水市博物馆群落、华东药用植物园、蝴蝶谷景区、丝路源-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浙西南红色小镇、华东森林博览园、华夏国学研学基地、缙云黄龙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松阳乡村博物馆、云和童话小镇、庆元银坑硐旅游区等12个文化研学类重点项目。 

5、特色营地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依据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等文件要求,高标准建设自驾车露营地、帐篷露营地、房车营地等新型营地旅游产品,完善营地服务设施和旅游项目,实现营地度假。并创新发展飞行营地,开创丽水空中旅游新业态。同时,注重和周边景区的联动,完善交通服务配套。优先选取丽水高等级旅游度假区和景区、风景公路附近建设营地项目,从而很好地与周边景区一体化发展。并注重加油站、修理站等交通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自驾游市场需求。并加强营地旅游的安全保障措施,通过与地方医疗单位、交通部门和治安部门共同制定应急预案措施,建立联动机制,保障旅游安全。 

2发展目标:实现各县市区营地建设全域覆盖,力争全市近期建设26个特色营地,并集中力量打造1-2家国家5星级营地,力争建成2-3家飞行营地。 

3重点项目支撑:莲都区一吻千年自驾营地、白云山星空营地、九龙湿地自驾营地、丽水市飞行休闲营地、马村房车营地、龙泉道太-安仁亲水旅游营地、紧水滩飞行营地、1929户外自驾基地、缙云县壶镇滑翔伞飞行营地、岩门拓展运动营地、大源镇普化源高山休闲基地、大洋山自驾游营地、青田红罗山高山帐篷营地、青田大尖山自驾营地、青田乐园自驾营地、遂昌湖山极限运动营地公园、遂昌安口自驾车营地项目、云和长汀自驾营地、云和青龙潭房车营地、松阳松阴溪滨水露营基地、松阳力溪湖露营地、庆元徒步城、荷地镇户外运动营地、景宁桃源云寨自驾车营地、千峡湖飞行营地、千峡湖探险营地等26个重点特色营地项目。 

6、风情小镇旅游项目 

1发展思路:注重导入旅游功能,做好产业融合。兼顾产业发展和旅游服务功能、旅游体验功能、旅游休闲度假功能的导入,从而真正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实现“旅游+产业”的复合发展。加强创新培育,丰富小镇体验。通过文化的挖掘和演绎,创新一批迎合旅游市场需求的特色小镇项目。注重风貌营造,实现景镇融合,通过统一的建筑外立面,鲜明的标识和景观小品以及一体化的服务,来树立统一的形象。 

2发展目标:近期着重培育打造35个旅游特色小镇,并力争三年内省级旅游特色小镇数量达到10家,并争创3个国家级旅游特色小镇。 

3重点项目支撑:莲都古堰画乡小镇、南明山休闲小镇、处州府城小镇、风情东西小镇、龙泉宝剑小镇、中国青瓷小镇、宝溪乡旅游风情小镇、竹垟乡旅游风情小镇、龙泉氧吧长寿小镇、缙云黄帝仙都小镇、河阳小镇、岩下石头小镇、五云石韵风情小镇、三溪乡澄心森林小镇、青田欧洲小镇、石雕小镇、千峡小镇、汤垟慢生活小镇、遂昌湖山温泉小镇、王村口红色小镇、汤显祖戏曲小镇、黄金小镇、松阳田园文化小镇、松阳茶香小镇、松阳西屏街道松阳老城小镇、松阳四都漫游山居小镇、云和童话小镇、安溪梨乡风情小镇、庆元百祖山避暑乐养小镇、香菇小镇、铅笔小镇、竹韵小镇、景宁畲乡小镇、景宁东坑爱情小镇、渤海垂钓小镇等35个重点风情小镇项目。 

第21条旅游线路组织 

1、精品主题游线:规划确定山水生态城市游、清新山水休闲游、养生养老度假游、华东科普研学游、户外山水拓展游、摄影之乡采风游、古村乡愁寻访游、美丽田园休闲游、红色记忆文化游、畲乡风情民俗游、名匠绝艺体验游、饕餮舌尖美食游共12条旅游线路。 

2、区域旅游线路:规划浙闽赣皖山城之旅、生态养生度假之旅、海丝之路瓷器之旅、快乐高铁城市之旅,共4条区域旅游线路。 

第六章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第22条“畅行丽水”旅游交通体系 

1、优化外部交通,主动融入区域交通体系 

1铁路系统:助力全省大通道建设,依托规划中杭丽高铁,借助“两横两纵”铁路网布局,打通丽水各县市区的对外交通联系,融入海西旅游圈和浙闽赣皖生态旅游区。强化丽水各地区与高铁站的联动,实现“零距离换乘”。莲都区、青田县和缙云县应开通重要旅游集散点和主要景区到高铁站的旅游专线车,其他各县市则应依托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开通高铁站直通车,实现市域交通的便捷换乘。 

2航空系统:开设丽水高铁站、青田高铁站和缙云高铁站至温州机场、衢州机场和金华义乌机场的机场快线,并确保旅游高峰期的运力,实现丽水与周边各大机场间的快速对接,解决暂无机场困境。预留待建机场区域的旅游配套用地,满足旅游购物街区、旅游集散中心等规划布局。并优先选择龙泉市、青田千峡湖、遂昌湖山、景宁县等地开辟低空旅游航线,建设低空旅游飞行营地。 

3公路系统:结合“两纵、两横、一支”高速公路布局,加强与福建武夷山、温州、金华等周边城市联系,继续加强庆元、景宁对外公路系统建设,谋划打通从庆元、景宁到温州南部地区的交通动脉,使丽水全市与温州形成一个快速交通环,提升区域旅游市场的交通进入性。 

4水运系统:发挥丽水市水网资源优势,加快瓯江航运开发,重点建设瓯江旅游航道,发展游轮旅游,加强码头、集散等水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打通内部交通,夯筑互联互通大花园建设 

1高速公路:着重加强“两横、两纵”的旅游主要道路系统建设,加强道路景观、道路标识等的系统化提升。其中,“两横”为龙庆高速公路和台金高速公路丽水段,“两纵”为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温高速公路。此外,推进七条支线路网建设,打通丽水市内外交通联系,具体包括龙浦高速公路、预留武松龙高速公路、预留永缙高等级公路丽水段、预留雁楠高等级公路丽水段、预留南连高等级公路丽水段、预留庆寿高等级公路、预留遂江上高等级公路。 

2通景旅游道路:主要依托国道、省道和县道以及城市主干道,丽水要保证全部高等级旅游区县道或城市干道直达,且注重道路沿线标识系统建设和道路绿化,绿化率要达到100%。。 

3、打造风景交通,彰显丽水生态花园风景线 

4、发展公共交通,实现零距离快速换乘 

1开通五条市域轨道交通,实现城市到城市的无缝对接:丽水-缙云-壶镇、丽水-青田-温溪、丽水-碧湖-松阳-遂昌、碧湖-云和-景宁、云和-龙泉-庆元。 

2开通五条市域旅游专线巴士,实现高铁到景区的无缝对接:包括丽水高铁站到缙云县方向、青田县方向、松阳县-遂昌县方向、云和县-景宁县方向以及龙泉市-庆元县方向。 

3开通县域旅游专线巴士,实现县城到景区的无缝对接:结合各市县特色,以串联和辐射全域旅游景区、景点为目标,打造景区交通专线,实现旅游集散中心与景区、景点的无缝衔接。 

5、完善交通设施,体现丽水的全域交通服务力 

1旅游集散中心:在莲都区水东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形成1个丽水市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在丽水客运西站、古堰画乡、云和梯田、青瓷小镇、云中大漈景区、仙都风景区、百山祖景区、千峡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缙云客运中心、松阳旅游客运综合服务中心、龙泉汽车客运中心、云和汽车站、景宁新汽车站、庆元汽车站、青田茂源长运温溪客运站、遂昌客运站等17个区域设立丽水市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在白云森林公园、东西岩景区、新建车站、河阳古村落、壶镇、大洋山、古市客运站、四都客运站、大木山茶园、黄田客运站、巾子峰景区、月山村、锦溪客运站、溪头村、龙泉山景区、龙泉高速出口、大柘客运站、南尖岩景区、千佛山景区、松阳仙宫湖景区、千丝岩石文化园、石门洞景区等22个区域设置丽水市三级旅游集散中心。 

2自驾车服务设施:结合风景道建设设置自驾车旅游服务区、自驾车营地等,并沿线增设加油站和汽车维修点,满足自驾车的出行需求。 

3绿道服务设施:结合各县市区的绿道网络建设,沿线要完善营地、驿站、问询系统及厕所等,满足徒步和骑行需求。 

4水上交通设施:丰富瓯江水上游线,以各市县主城区瓯江段为主要对象,创意主题码头打造,配套古朴帆船、豪华游船等多种游船设施。 

5租车服务系统:规范化发展租车产业,积极引入国内知名的租车公司,保障游客租车的便捷性,开通异地还车等服务。同时,租车网点应积极结合高铁站、客运站进行布局,满足自驾游客的零距离换乘。 

6高速服务区:丽水各县市区的高速服务区可结合旅游需求进行功能性提升,配套旅游纪念品商店、旅游问询处、特色餐饮旗舰店和儿童游憩区,同时,在建筑和景观打造方面也可以进行主题化包装,让高速服务区就是一个可休憩、可游览的综合型服务地。 

7全域导览设施:规范丽水市全域范围内核心景区外围的旅游环线的交通指示牌,在高速公路及其他主要通道的位置,设置景点交通指示牌。并推行设置生态、环保和突显丽水各市县特色的旅游公交车标识引导系统,对公交车尤其是涉及景区的线路,要提供确切的乘坐位置、沿途的主要景点、集散中心等信息。同时,针对古堰画乡、南明湖及全市其他瓯江滨江岸点,完善游船引导标识系统。完善慢行系统交通标示,标注游客集散中心、周边景区介绍等。并针对丽水市高等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按照国际标准打造特色标准化景区标识系统。 

第23条“畅享丽水”旅游惠民体系 

1、构建免费游览服务系统 

1扩大免费游览场所范围:结合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在丽水全市推行公共场所免费开放计划,对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展览馆等公共空间要逐步开放,同时,要增加各个县市区休闲街区、公园绿地等的建设规模,提升开放场所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可利用闲置仓库改造为乡村博物馆,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免费游憩场所。 

2推出景区免费活动:可以利用淡季推出“丽水景区免费游”活动,优先选择10-15家景区进行免门票活动。 

3增加公益演出活动:丽水市各县市区可以依托公立剧场或乡村舞台等,每年定期开展公益性演出,并逐年提高演出的场次等,丰富市民休闲娱乐生活,增强丽水休闲氛围。 

2、完善旅游公共设施 

1无障碍设施:将无障碍设施作为丽水市旅游的一项系统化工程,协调旅游、交通、园林、市政等部门,以无障碍景区街区、无障碍酒店为规划期内重要工作。力争规划期内3A级以上景区优先配套完成无障碍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售票窗口、厕所、停车位、入口坡道等。 

2无线网络覆盖:继续扩大丽水公共无线网络“iLiShui”的覆盖面。近期以丽水城区、4A级以上景区为先行试点,实行无线网络覆盖,最终无线网络覆盖全域化。中远期逐步加强无线WIFI的覆盖范围,实现全市重要旅游区、绿道等无线网络全覆盖。 

3旅游厕所:将厕所建设、管理作为推进丽水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丽水旅游文明水平。未来力争通过五年建设,全市完成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达到450座以上。在建设标准方面,要求3A级以上景区、重要的旅游街区,要设置至少一座3A级厕所。在重要的节假日及活动期间,要增设流动厕所,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瓯江流域、绿道沿线及山地景区等可以引入可移动厕所,增加旅游厕所的数量。健全旅游厕所动态监测机制,将旅游厕所建设指标、管理效果纳入各市县区旅游工作水平评估。 

3、推行旅游惠民措施 

1开发丽水旅游一卡通:游客可以以实体卡、电子券、二维码、手机号认证等多种途径在景区快速通关,并在景区、餐饮、住宿、购物方面享受优惠。同时,持一卡通还可以刷卡乘车,方便游客出行。 

2推出丽水旅游年票制和通票制:针对本地居民,推行丽水旅游分级优惠政策,依据不同景区性质分别给予免票、办理年卡、通票或提供优惠券、折扣卡等多种形式。 

第24条“畅心丽水”旅游安全体系建设 

1、旅游安全管理条例和制度 

健全旅游安全规章制度、形成旅游安全责任制度、建设旅游安全标准化制度。 

2、旅游风险预警管理 

由丽水市旅游委主导,市公安局、气象局、交通局、人防办等部门参与,择优选择3-5家大型保险公司,并结合丽水市智慧旅游系统建设,联合成立丽水市旅游风险预警管理中心,统一领导并部署全市旅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时,各个县市区设立旅游风险管理站点。全面负责旅游风险预警体系的调研、设计、推进等相关工作,有效整合丽水市天气信息、灾害预警和灾害信息发布平台等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统一管理平台、创新机制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丽水市旅游风险预警管理中心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整合旅游安全预警信息、监控管理旅游企业、完善安全预警信息服务。 

3、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建立旅游安全救援系统、野外应急救援辅助定位系统、组建安全紧急救援团队。 

4、旅游安全防护设施 

由旅游委、交通局、建设局、水利局等部门根据部门管理职责,在丽水市全域重要景区景点、重要的河段以及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设置警示牌。规范全市的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旅游区消防设施供应充足,每个景区至少设置一条24小时畅通的消防通道,并有明确引导标识。在重要山地景区、森林公园、林场等设置防火隔离带。 

5、旅游安全督查和教育 

推行安全检查月、推行“放心景区”评选、开展多种安全教育宣传培训。 

第25条“畅游丽水”智慧旅游平台创建 

1、建设智慧旅游试点 

丽水市争创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并在全市开展“智慧旅游”试点创建工作,力争培育50家“智慧景区”、30家“智慧酒店”、30家“智慧乡村”,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计划。 

2、建立ODSOnlineDestinationServiceSystem在线目的地服务系统 

由丽水市旅委牵头,对接浙江数据平台,建立旅游信息数据标准,推动区域大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规则获取采集旅游信息,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和分析。并按照统一的交换标准通过各种平台发布,进而构建完善的旅游信息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中心镇区及重点旅游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实现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广覆盖,实现旅游监测监控设施合理布设,并形成智慧营销系统、智慧服务系统、智慧管理系统和智慧支撑系统。 

3、引入UID实时智能化导览服务 

由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景区、景点和风景道等组成信息内容端,实现对全域资源的蓝图化布局;由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操作后台端,提供实时服务;配套在线咨询集成平台,作为服务游客的平台终端。 

4、推行智能化酒店入住服务 

统筹引导酒店、民宿、餐饮、购物等要素旅游企业成立在线中央管理和服务平台,提供自助入住、智能导览等全程智能化住房服务,通过为游客提供下载酒店房卡和游客身份信息专用条形码,到店扫码自助办理入住的形式,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智慧服务水平。 

5、推广智能化交通设施 

政府主导,成立丽水市智能化自行车租赁与自驾车租赁品牌。建立提供自行车与自驾车在线租赁、行业监管、准入审批、自驾车智能化停车、实时旅游专线巴士提供自行车搭载服务定位、智能化实时交通引导和综合在线论坛等全链服务的综合在线移动平台。同时引入“智能公路”概念,配合新能源汽车租赁,提供能边行边充电的智能公路。针对涉及旅游景区景点的公交站,加设智能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实时车辆信息指引。 

第七章城镇旅游体系规划 

第26条中心城市旅游发展引导 

重点强化中心城区在全域旅游发展的中心地位,通过城景一体,强调丽水城市发展与“旅游休闲功能”的无缝对接,多途径实现“城市功能旅游化”营造城市居民与外来游客共享参与的生活游憩空间、城市旅游门户。 

1通过五大转型,实现城市功能的旅游化转化。即购物商业向休闲商业和体验商业转型、公共交通向游憩交通转型、城市公园向旅游景区转型、满足市民需求向共同满足市民与游客需求转型、隐性城市文化向显性旅游化开发与文化氛围营造转型。 

2通过三大融合,实现旅游资源的游憩化转化。即文化融合、水城融合和山城融合。 

3构建三大空间,实现城市功能区到旅游区的转化。即“中闲”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区,“北居”城市文化休闲旅游区,“南工”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区。 

4完善三大设施,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到旅游服务的转化。即公共交通设施、旅游集散设施和城市文化设施。在市区规划开通两条旅游专线巴士,并在主要旅游景区点和交通枢纽站设置站点,做好丽水市区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依托已建成的高铁站和综合服务枢纽建设一级旅游集散中心,依托待建的机场建设二级旅游服务中心,依托客运东站、南明湖及九龙湿地公园设置旅游集散点。对丽水市博物馆、丽水市图书馆、丽水市大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旅游功能的注入和完善,将其纳入到丽水城市旅游地图中,并在各公共设施场所配套旅游宣传手册和旅游查询一体机等,增强旅游服务功能。 

5推出四条线路,实现城市旅游景点的合理串联。具体包括城区文化游、城区山水游、城区度假游和休闲购物游。 

秉承主客共享的理念,完善和提升丽水主城区的城市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一廊、两镇、四园、七街、七景区”,形成兼具生态观光、休闲游乐、文化体验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一廊”即瓯江亲水休闲走廊;“两镇”为处州府城小镇和南明山休闲小镇两大特色小镇;“四园”为万象山公园、南明山公园、四都运动公园和七百秧公园4大城市休闲公园;“七街”为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酱园弄历史文化街区、高井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山哈美食街、处州府城休闲街、中山街购物街区、江滨旅游休闲街四条精品休闲街区。“七景区”为华东药用植物园、江滨旅游商务综合体、瓯江文苑、古城岛、南明湖国际休闲养生港、田园欢乐谷旅游度假区、梦回丽水实景剧场。 

4、旅游资源管控规划 

1旅游重点发展区:主要为重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包括瓯江流域的中闲片区、南明山片区、小白岩片区等。 

2旅游协调发展区:主要为重要旅游景区周边的城镇建设区,主要分布在重要旅游资源和旅游重点项目的外围区,包括联城片区、四都体育公园等。 

3旅游预留发展区:空间范围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水域等生态资源敏感区以及待建机场周边区域。 

第27条各县市区旅游发展引导 

1、莲都区旅游发展引导 

将莲都全区作为丽水市的旅游集散中心来打造,进一步加强全区旅游集散和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应兼顾城区和城郊的发展,不仅要强化城市的旅游服务和休闲功能,还应加强城郊的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养生度假、山地运动和艺术体验等多类型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主客共享的综合型全域旅游目的地。 

2、龙泉市旅游发展引导 

着力强化龙泉市的“剑瓷文化”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同时,依托其作为浙江之巅的山地资源优势,加强山地旅游空间建设,依托丰富的水系资源,优化亲水旅游空间建设,最终形成以剑瓷文化主要特色,山水度假为重要支撑的剑瓷名城和山水之城。 

3、缙云县旅游发展引导 

针对缙云旅游高度集中在仙都风景区的特点,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仙都景区周边乡村的发展,以及丰富全县旅游产品内容等多种举措,实现5A级景区引领下的空间全域拓展,助推寻根祭祖旅游养生圣地的开发建设,打造山水文化名城。 

4、青田县旅游发展引导 

发挥青田作为中国侨乡的资源优势,以城区为核心载体做足欧陆风情文章,形成鲜明的异域风情特色,还应发挥石雕工艺和稻鱼共生世界农业遗产等重量级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增强青田的城市文化品牌。同时,应依托千峡湖片区优良的水体资源,做足高端度假产品,从而全面夯筑其国际化的休闲旅游城市建设。 

5、遂昌县旅游发展引导 

将遂昌全县争创国家公园县,重点发挥遂昌山地资源丰富的特点,突出山地空间的打造,并通过金矿文化、汤公文化等的挖掘和包装,以及多类型山地休闲度假业态的发展,打造自然山水、文化山水交相呼应的山地型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样板,构建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 

6、松阳县旅游发展引导 

以乡愁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松古大地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核的具有观光游憩、康体养生、宗教旅游、乡村休闲、运动健身、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愁文化度假旅游目的地。 

7、云和县旅游发展引导 

城区重点依托木玩产业,进行童话主题的文化空间引导和包装,通过入口门户、特色小镇以及主干道主题包装等多种举措,构建鲜明的“童话空间”。城郊则重点依托云和梯田、云和湖、紧水滩水库,做足山地和亲水生态休闲度假文章。从而通过田+湖+镇三大主要旅游项目建设,提升云和旅游吸引力,构建文化创意型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8、庆元县旅游发展引导 

围绕“寻梦菇乡、养生庆元”的品牌形象,加强生态环境的打造,加强养生产业、香菇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并强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优质产业集群,全面夯筑以香菇、养生等为特色的江南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 

9、景宁县旅游发展引导 

发挥其作为浙江畲民发源地和精华荟萃之地的民族文化优势,着重进行民族文化空间的打造,通过城区系列文化项目建设,增强文化品牌吸引力。通过对已有文化项目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的展示与弘扬。同时,应全面保护山地和水系生态环境,形成最原生态的、最原汁原味的畲乡风情。 

第八章城乡风貌花园范营建规划 

第28条城市风貌的花园范营建工程 

以花园城市的建设理念,通过发展生态建筑、优化生态绿地休闲空间、引入生态设施、培育人文生态环境等多个手段,做美生态城区,真正落实丽水“大花园”建设。 

对城市所有新建建筑应严把生态建筑关,对城市已有的建筑进行生态化改造,优先引导莲都区滨江片区进行修复整理,对建筑物屋顶、外立面等实施绿化工程,实现生态化改造。 

2、优化生态绿地休闲空间 

丽水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应达到36%以上。并着重注重生态亲水空间和山地空间的保护和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设施的合理化布设,真正构建生活在花园中的生态休闲空间。 

3、加强城市景观及设施生态化包装 

具体包括优化入口门户形象,树立丽水花园城的第一印象。建设口袋公园,提升街区景观,并全面推进城市围墙美化和绿化。对交通设施及交通工具的美化,缔造流动风景线。同时,建设丽水特色的“星级厕所”。 

培育丽水城市精神,增强居民认同感与自豪感;强化城市品牌,凝练城市气质;定期开展旅游软环境分析和旅游好客度调研;开展社区营建计划,塑造丽水的精神空间。 

第29条乡村生态的花园范营建工程 

强化乡村门户景观和休闲空间景观打造,着重加强村口门户景观、乡村风景道路和乡村田园景观的特色化打造。通过奖励机制和活动来促进乡村景观建设,开展“丽水最美的村口”评选大赛、“丽水最美田园”、“寻找你心中最美的乡村”摄影大赛等活动,促进丽水全域乡村景观的特色化提升,并将IP元素引入乡村景观的主题化打造。 

依托各个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在尽量保持原有建筑格局不改变、建筑形态不改变的前提下,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对破坏严重及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保留丽水黄泥屋、石仓围屋、吊脚楼、徽派、西洋楼的建筑风格,保存其原真性,丰富其内部现代化功能价值,形成特色各异又整体协调的乡村风貌。 

围绕乡村文化主题,将村庄原有的文化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娱乐场等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等进行主题创意化、艺术化包装,创意景观小品打造,强化整体氛围。同时,乡村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信息服务设施在风格上可植入地方文化元素,材质上贴近自然,尽量就地取材,多采用木、石、竹等材料,保持乡村原真性。 

4、乡村环境整洁景观化 

结合丽水市“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完善乡村环卫体系,实现乡村洁化;加快乡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维护洁净、健康的水体环境;加强乡村机动车尾气、粉尘管控,维护优良的空气质量,针对条件符合的乡村,实现乡村非机动出行,打造无车环保乡村;加强工业、生活噪声管控;创意绿化景观设计,倡导“户户有一景”,营造洁净舒适的乡村环境。 

5、乡村民俗文化活化 

要注重乡村文化氛围的培育和重建,可设立“乡村文化活化厅”,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班,积极举办乡村文化节,同时积极引导村民主导策划文化节事、举办文化展览,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实现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注重对地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复兴,可以结合村落文化特色,建立形式多样的传统手工艺作坊,诸如青田可以发展“石雕之家”、龙泉发展“陶艺之家”、遂昌发展“竹编之家”、松阳发展“茶艺之家”等特色手工艺品牌之家,形成一批具有丽水乡村特色的“工匠之乡”。同时,建议由市旅游委、市农办共同牵头制定丽水市特色村文化风俗维系条例,引导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并可通过优先选择3A级景区村作为试点单位进行落实推行。 

第九章全域旅游要素规划 

第30条旅游景区发展规划 

到2023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2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到2025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2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到2035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各县市、区全覆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 

加快形成5A景区、4A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多层次协同推进格局,以旅游核心吸引物打造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游景区开发做到先后有序,滚动发展。相隔较近的景区,整合开发,突出景区的各自特色。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温州、金华等周边城市联合,搭建共享平台,共享各类资源,包括景区管理模式、服务水平、营销渠道、品牌推广等。 

第31条旅游餐饮设施规划 

预测到2023年全市餐位数约为164300个,到2023年,餐位数约为205400个,规划期末2035年,餐位数约为356000个。 

突出生态健康品牌,充分依托丽水市优良的有机时蔬、生态稻米、菌菇等,推出不同类型的健康美食宴,如莲都白莲养生宴、庆元香菇养生宴、青田有机鱼餐等,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优化美食街区布局,在景区、各村镇建设高中低档差异化的主题餐馆、美食街。提升餐饮服务水平,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服务标兵评比等活动,强化其服务意识。制定丽水市旅游餐饮设施的星级评定标准,凡纳入三星级以上的餐饮设施均会在丽水全市的营销推介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并着重做好四个“1”,即做好1个美食APP、描绘1张美食地图、打造1系列美食节庆、制作1部美食宣传片。 

第32条旅游住宿设施规划 

预测到2023年床位数需求约为13万个,2025年床位数需求约为48万个,2035年床位数需求约为88万个。 

采取弹性与刚性住宿相结合,尤其是青田、云和、庆元、缙云等区域,可以大力发展旅游营地度假设施。积极引入国际精品度假酒店,提升丽水度假设施水平。力争到2023年,全市五星级酒店达到8-10家;到2035年,每个县市、区具备1-2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并积极上线国际酒店预定平台,满足国际游客的预定需求。围绕“丽水山居”品牌,对现有农家乐民宿进行精品化和特色化提升,提出相应的卫生和服务标准,打造精品化乡村农家乐民宿接待体系。力争到2023年,全市精品民宿达到15-20家;到2035年,每个县市、区打造3-5家金宿级精品民宿,10-20家银宿级精品民宿,形成以“丽水山居”为核心品牌的特色精品民宿集群。 

第33条旅游购物设施规划 

优化购物网点布局,形成“1大购物中心+8大购物基地+N个专属地购物点”的购物网点布局。依托莲都区高铁站、客运西站等旅游交通枢纽配套丽水特产销售的一站式基地。依托9个县市区的次级旅游服务中心和特色购物街区建设特色购物基地,所有旅游特色街区均需配套“丽水山耕”专卖店,强化品牌认知。全面推进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并扶持旅游商品开发企业,丰富和完善丽水旅游商品体系。 

第34条旅游娱乐设施规划 

完善文化展示、文化演艺、乡村休闲等娱乐活动场所,打造乐山、乐水、乐田、乐俗、乐养等5大主题娱乐体验。重点选取莲都区博物馆、景宁畲族博物馆、龙泉市青瓷博物馆、青田石雕博物馆等博物馆、松阳乡村博物馆、各县市区的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场所,加入丽水市旅游导览图,配套旅游咨询处,发放旅游手册等,积极面向旅游者进行推广宣传,形成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丽水市大剧院和“梦回丽水”实景剧场等推出一部体现丽水地域文化的特色演艺节目,从而将丽水各地的歌舞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表演之中,进行集中展示和宣传,成为夜旅游的重要内容。 

第十章全域产业融合规划 

第35条重点产业“+旅游”的融合路径 

构建丽水大农旅产业体系,创新养生养老、商务会议、农旅文创、户外休闲、科普研学、山乡度假六大新型农旅业态。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强镇为农旅融合发展的主平台,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进行提升。以特色农旅商品开发为重点,整合“丽水山耕”在线流通渠道及各县市、区电商流通渠道,加速丽水农特产品向特色农旅商品转化。 

以农旅融合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实现农旅产业集约化发展,形成具有核心持续竞争优势的农旅融合特色经济群落和共生系统。结合各县市区的农业资源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丽水全市共打造30个农旅融合集聚区。

着力发展特色农旅产品,创新产品业态,谋划包括国家公园、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特色农旅小镇、田园旅游综合体、主题休闲农庄、休闲农牧场、市民农园、农旅专业村、气候集聚乡村、乡村风景营地、农业遗产村寨共11大产品,丰富农旅游憩内容。

将现代装备制造业、生态鞋革产业等传统支柱产业、竹木制品、生态食品、青瓷、宝剑、木玩、石雕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信息经济、生物医药、生态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资源转化为丽水特色旅游资源,构建功能复合、规模集聚、势能多元的丽水工旅融合体系。并坚持“一园一特”,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嫁接旅游要素,发展企业文化和科普博览、商务会展、特色商贸等多元业态,打造特色工旅集群,使之成为展示丽水工业文化的窗口。同时,依托丽水生态食品、电子信息设备、生物医药、青瓷、宝剑、石雕、木玩等资源,创意研发一批工旅商品,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品销售平台,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

创新打造特色工旅小镇和特色工旅工厂两大工旅融合产品,其中工旅小镇包括莲都智能小镇、龙泉竹木小镇、龙泉摩的小镇、龙泉宝剑小镇、龙泉青瓷小镇、松阳茶香小镇、遂昌果脯小镇、云和童话小镇、青田石雕小镇、庆元铅笔小镇等10个特色工旅小镇,并争创工业旅游示范点。工旅工厂包括云和紧水滩水库、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遂昌竹炭博物馆、龙泉披云青瓷文化园、龙泉沈广隆宝剑厂、云和小顺敌后军工厂、青田石雕博物馆、火炬智能装备生产基地、云和木玩乐园和万象山油嘴油泵厂遗址,力争创建成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对刘祠堂背、酱园弄、高井弄、采真理、松阳明清老街、河阳古民居等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结合主题发展,导入新型业态、文化艺术服务、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与特色商贸,实现精品化打造。对松阳三都乡、四都乡、平田村等农家乐民宿集群,导入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提升吸引力。 

发挥文化整合软实力,挖掘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疗和传统民俗9类丽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到周边主要景区、景点和特色小镇建设中,可通过特色非遗村庄集群,创意园区集群等多种模式,实现联动发展。 

在项目建设方面,着力打造特色文旅小镇、非遗共创社区和主题文创园三大特色产品。其中文旅小镇包括莲都摄影小镇、古堰画乡小镇、中国青瓷小镇、龙泉宝剑小镇、缙云根雕小镇、松阳老城小镇、庆元廊桥小镇、云和武艺小镇、景宁畲艺小镇、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劝农小镇。文创园包括三墩文创园、万象文创园和非遗大观文创园。 

应发挥丽水的山水资源优势,将“山水运动”作为丽水体旅融合的特色品牌进行重点打造。依托丽水最具代表的山地资源优势,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依托瓯江、千峡湖等特色水体资源优势,发展水上运动。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特色运动休闲基地、运动休闲新线路和精品旅游赛事活动,推动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引进培育健身休闲、体育销售、体育培训、场馆服务、竞赛表演等具有竞争力、特色显著、带动性强的骨干体育企业,实现产业化发展。

在项目建设方面,应精品化打造瓯江水上运动基地,力争创建为国字牌;高标准建设壶镇滑翔伞飞行基地、千峡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龙泉山景区,争创省级运动休闲旅游基地;全面推进大港头峡谷穿越拓展基地、瓯江源•龙泉溪养生旅游度假区、白马山拓展运动基地、松阴溪绿道、松阳大木山茶园、云和湖旅游度假区、庆元徒步城、百山祖景区、炉西峡户外拓展基地等。

充分发挥丽水市优良的气候环境优势,独特的山阶台地优势,以及丰富的中畲医、药草、有机食品等资源优势,打造“山水养生”的生态养生品牌,培育以生态资本为核心的健康产业体系,使丽水市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最生态”健康之城。构建丽水大健康养生产业链,要做好上游的绿色食品、中药材等,发展中游的系列养生旅游产品,做好下游的健康体检、养老护理、养生培训等。

依托丽水全域“城+区+基地”的全域养生旅游项目体系建设,成为医旅融合的主要载体。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养生养老的产业布局,有序引入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端体检、美容、康复和中医养生健康服务机构,树立高端养生养老品牌。探索创新“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市各大养生养老基地应积极与市内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就医绿色通道、远程就医、医疗服务基地等。此外,还应联动旅游、文化、地产等产业,创新疗养地产、候鸟度假、文化养老等消费业态。

第36条相关产业“+旅游”的融合路径 

发挥丽水作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的品牌优势,加大林旅融合力度。依托现有林业资源,加强森林抚育和林相结构改造,形成错落有致、疏密结合的林业景观。依托瓯江流域、高等级公路等生态景观廊道,加强沿线绿化和彩化,有机串联周边公园、绿地、林地、河道、民宅和旅游景点,树立浓郁的生态景观氛围。依托各县市区的特色优势,如山林高山避暑优势、气候优势、竹木资源优势、色叶植物优势等,推出森林养生节、森林避暑节、森林艺术节等,通过节事活动,推广丽水的森林生态旅游品牌。 

扎实推进特色林业基地创建,遴选丽水优良的森林旅游区创建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全国森林养生基地、浙江省林业科普基地等,强化品牌引领。具体包括鼓励华东药用植物园、龙泉华东森林博览园、庆元徒步城、巾子峰森林公园等地创建全国森林体验基地,鼓励南明山、龙泉山、百山祖、湖山片区、松阳卯山、遂昌白马山等地创建全国森林养生基地。 

应发挥云和梯田水利风景区、南明湖及生态河川水利风景区、遂昌县十八里翠水利风景区、松阳松阴溪水利风景区和景宁畲族自治县畲乡绿廊水利风景区五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品牌示范效应,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加强与周边景区和地区的联动,通过水网和路网的有机衔接,实现全域联动。加大新兴水利旅游区的建设,加强扶持一批有条件的水利景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水上运动基地等。把水利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各地旅游设施建设规划,结合沿江大堤、湖泊驳岸、河道网络以及码头等,打造能反映丽水特色的水系景观。 

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并遴选院校进行试点建设。并依托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展览馆、革命遗址、工厂和文化园区等,完善解说功能、展示功能等,形成一批研学旅游基地。 

由旅游委、教育局牵头成立丽水研学旅行网,并联动各大院校、研学基地及社会培训机构等,共同加入研学旅游联盟,定期开展主题化研学旅游线路,打造分主题的研学旅行、文化交流、国际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如生态科普游、红色忆苦思甜游、龙泉宝剑锻造工艺和青瓷烧制技艺游等。 

通过深化与互联网管理部门、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整合促进互联网+旅游的战略资源,实现战略突破,促成各类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化载体在丽水旅游业的深度应用。结合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景区、互联网+酒店、互联网+交通、互联网+营销、互联网+旅游商品五大平台建设,通过遴选和扶持一批试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多种途径,实现互联网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第十一章全域生态管控规划 

第37条旅游重点发展区 

旅游重点发展区是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和旅游发展潜力,有条件发展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区,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将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主要为丽水市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区,各县市区城市旅游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以及瓯江流域等重要生态资源保护控制红线外围的建设区域。 

做好老牌景区的提档升级,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做好新业态引入,形成观光到休闲度假区的转型升级。并要依托优良的生态和文化资源,高水平、高品质进行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小镇等项目建设,发挥资源最大价值。 

1提升优化发展空间:充分盘活存量优质资源,结合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旅游配套用地的供给,拓展旅游开发建设空间。 

2注重旅游产业集聚:推进旅游景区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并做好“旅游+”文章,实现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旅游产业集群。 

3加强开发建设水平:通过加强旅游资源管控,提高项目开发建设准入门槛,优先考虑有投资能力的品牌企业进行开发,避免高品质的资源低水平开发。 

第38条旅游协调发展 

是兼顾生态建设、生活生产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功能区,在旅游开发建设强度上要低于旅游重点建设区,对丽水全域旅游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和补充作用,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予以关注的片区。既包括本身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又包括本身为农业生产、村镇建设或工业发展空间,但该区域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潜力,可以和周边景区形成联动发展,或可以直接通过旅游要素建设开发成旅游功能区。 

对旅游景区范围内的协调发展区,应注重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避免无序建设;对有潜力的产业发展区和城镇建设区,应注重提升该片区的景观风貌,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着重开发城旅融合产品、景村融合产品、生态旅居产品以及多类型产业融合产品,拓展丽水全域旅游空间范围。 

1改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根据实际发展要求,选择性配套停车场、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旅游餐饮设施、购物设施等,实现生活生产区到旅游区的功能性转变。 

2强化景观风貌协调发展:注重景观风貌的旅游化包装,区域内新增建筑和改造建筑均应符合旅游发展的要求,均体现片区文化特色。 

3注重产业融合功能叠加:注重旅游产业和在地基础产业的融合,并在融合基础上创新旅游业态,打造新型旅游产品,同时实现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商贸功能等到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科普研学、文化体验等功能的价值转化。 

第39条旅游预留发展区 

是指生态敏感性较强,在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环境维系中意义重大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等不适宜进行大强度开发建设的区域,以及资源禀赋尚可,但现阶段尚不宜进行过度开发的区域。包括丽水市的文保单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资源的核心保护区,以及需要预留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所在地。 

自然生态类资源应在保护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探险科普、体育运动、自然观光类旅游产品,在设施建设方面鼓励引入可移动建筑设施等,实现保护性开发。人文资源则既要做好人文遗迹等的保护,又要注意周边地区风貌的保护控制,优先发展古迹观光、文化体验类的产品。 

1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严格遵循生态红线的限制要求,限制高强度的开发建设,严格限制区域内建设用地的审批。 

2强化生态环境保育: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着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保育工作,通过公益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推行“五水共治”优化水体环境。 

3注重生态环境美化:在保护的基础上应通过多种景观手法,提升生态资源的景观品质,通过开展山林和水系驳岸的彩化工程,增强环境吸引力,尤其是重要水体段落要采用生态护坡手法,实现景观美化,预留旅游发展空间。 

第十二章全域旅游品牌营销 

丽水的旅游要从全市高度,树立统一的营销方案,构建特色景区和度假区的营销推广平台,而非仅是各县市区或景区个体的单打独斗。 

1、创新DMS目的地营销系统 

丽水要突出旅游目的地营销。将全市各地旅游景区整合到“秀山丽水”大旅游品牌内,通过对“秀山丽水”的整体包装策划、统一标识、整体运作,“打丽水牌,树丽水旗”,积极加入和深化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协作区联盟、中国长三角高铁旅游联盟、金丽温衢旅游联合体、中国长寿之乡绿色产业联盟等区域合作平台,突出打造“秀山丽水”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依托“一机游丽水”应用程序,进一步整合终端销售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票务“预约+购买”系统,集成门票销售、租车、酒店预订等服务,并加强各景区票务预约系统与省级及专业旅游平台的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

标  题: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发文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发文字号:文旅资源发〔2023〕12号来  源: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公文种类:通知成文日期:2023年02月08日标       题: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发文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发文字号:文旅资源发〔2023〕12号来       源: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公文种类:通知成文日期:2023年02月08日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文旅资源发〔2023〕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发展改革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

为推动我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2023北京冬奥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研究制定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2月8日

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决策部署,以2023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到2023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3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冰雪旅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推出一批滑雪旅游度假地,冰雪旅游参与人数大幅增加,消费规模明显扩大,对扩内需贡献不断提升。促进冰雪旅游发展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

一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

推动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和景区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冰雪景观独特、产品服务优质、冰雪风情浓郁的冰雪主题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一批冰雪主题A级旅游景区,引导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度假区和A级旅游景区探索发展夏季服务业态。鼓励冰雪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冰雪产品和服务一流的地方打造冰雪主题的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景区,促进境外旅游消费回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出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结合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以京津冀为带动,东北、华北、西北三区协同,南方多点扩充,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突出资源环境和冰雪文化特色,发挥消费潜力和人才技术优势。引导各地加大冰雪旅游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产品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运动培训、文化体验一体化的滑雪旅游度假地。

支持冰雪旅游线路和基地建设。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冰雪旅游资源,推出一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建设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自驾、露营、非遗体验、冰雪文化展示等多种文化和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高品质、复合型的冰雪旅游基地。

发挥冰雪赛事带动作用。以2023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依托滑冰、冰球、冰壶和滑雪等观赏性强的冰雪运动品牌赛事,推动冰球职业联赛,引导培育冰雪运动商业表演项目,打造冰雪赛事旅游目的地,以高水平冰雪赛事和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带动,扩大冰雪赛事旅游参与人口。

推动乡村冰雪旅游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冰雪旅游,推动建设雪乡、雪村、雪庄、雪镇,丰富冰雪旅游供给,开展滑雪橇、滑爬犁、看冰灯、打陀螺、雪地摩托、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钓等民间民俗冰雪娱乐活动,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各地开发冰雪主题的乡村民宿产品,生产销售具有冰雪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

二深挖冰雪旅游消费潜力

培育消费理念。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开展宣传、展览等冰雪文化活动,发展“大众”冰雪运动,推动具备条件的旅游景区举办群众性特色冰雪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冰雪健身需求,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参与冰雪运动的习惯。抓住冬奥会、全国冬运会以及各冰雪单项赛事的契机,支持形式多样的冰雪主题文艺创作,推广冰雪文化,培育并扩大冰雪旅游消费人口,树立正确的冰雪旅游消费观。

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推动冰雪设施与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打造冰雪旅游服务综合体。支持各地开发夜间冰雪旅游产品与服务,延长冰雪场馆开放时间,研究补贴奖励政策。积极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冰雪旅游企业,鼓励各类中小微冰雪旅游企业、俱乐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优化消费环境。鼓励各地创新举措,促进冰雪旅游消费,落实带薪休假,扩大节假日消费,探索设立各具特色的地方“冰雪日”。支持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推进冰雪旅游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便利支付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完善线上预订、网络支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冰雪旅游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加强品牌建设。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塑造冰雪旅游品牌。依托“心灵四季·美丽中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品牌以及北京冬博会、哈尔滨冰雪节、吉林雪博会、新疆冬博会等,应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宣传和展示,打造一批知名冰雪旅游品牌,形成浓厚的冰雪旅游文化氛围,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冰雪旅游活动。推进冰雪文化产品创新发展,建设国际知名冰雪旅游博览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冰雪旅游活动。

三推动冰雪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

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融合。深入挖掘各地传统冰雪文化资源,加强冰雪文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作用,丰富冰雪旅游文化元素,支持创作生产冰雪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冰雕雪雕、群众摄影、数字文化等。利用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资源,丰富节假日冰雪活动,建立以“全国大众冰雪季”等品牌活动为主线,以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节、冰雪嘉年华、欢乐冰雪季、冰雪马拉松等冬季旅游节庆活动为支撑的冰雪文化旅游季。

促进冰雪旅游与教育融合。大力推广青少年冬季冰雪运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应在冬季开展冰雪运动项目学习;鼓励南方地区大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开展冰雪运动项目学习。各地可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研学旅游和冬令营发展。

促进冰雪旅游与装备制造融合。依托强大国内冰雪旅游消费市场,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支持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与滑雪场、度假区等联合开发推广一批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物美质优的冰雪场地设备设施、运动装备器材、维修维护装置、应急救援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

促进冰雪旅游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冰雪旅游”,推动冰雪旅游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结合,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优化信息咨询、线路设计、交通集散、赛事订票,创新商业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四提升冰雪旅游公共服务

完善冰雪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加强冰雪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冰雪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推动滑雪板等体育器材装备的公路、铁路、水运、民航便利化运输。推动国家级、省级冰雪旅游风景道与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围绕冰雪旅游目的地打造自驾游营地。

健全安全应急和风险管理体系。指导各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社会、企业、游客共同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冰雪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冰雪旅游市场主体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运营、诚信经营,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提示和培训。鼓励保险机构推出全面的冰雪旅游保险服务,围绕场地责任、设施财产、人身意外等开发保险产品,鼓励市场主体和个人购买责任险及运动伤害、旅行救援类保险。引导保险机构加强事前风险管理,提供第三方安全评估、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等综合风险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和救援体系,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安全宣传教育,大力普及冰雪运动安全知识,提升个人安全防范和风险规避能力。

五夯实冰雪旅游发展基础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冰雪旅游院系,培养冰雪旅游专业人才。鼓励相关行业人才参与冰雪旅游的发展,培养复合型冰雪旅游人才。支持冰雪专业教练员、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投身冰雪旅游,完善以各级各类体校、体育学院为主,以大中小学校和社会机构为辅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建设冰雪旅游学校,加强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加快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化工作对冰雪旅游市场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开展冰雪旅游器材装备、冰雪旅游设施设备、冰雪旅游场地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标准引领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文化和旅游、体育、发展改革、财政、教育、自然资源、银保监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冰雪旅游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据本行动计划,开展冰雪旅游资源调查,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冰雪旅游发展规划,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冰雪旅游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各地区要落实相关政策,推动优化冰雪运动用地政策,按照现行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冰雪场地的房产、土地符合体育场馆减免税条件的,可以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鼓励通过谈判协商参与市场化交易等方式,确定冰雪运动使用电、气价格。

加强对冰雪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做好对冰雪旅游重点地区资金保障。支持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冰雪旅游发展,将符合条件的冰雪旅游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冰雪旅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冰雪旅游和相关产业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冰雪旅游场地设施、商业性冰雪旅游度假区、景区建设和旅游创意产品研发。

加强对冰雪旅游度假区、景区监督管理,开展冰雪旅游满意度调查。强化冰雪运动场所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对发生重大安全管理或市场秩序问题的地区和单位,依法依规给予通报、问责处理。强化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加强冰雪旅游数据库建设,推动建立冰雪旅游数据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及时、全面、准确的冰雪旅游数据定期发布机制。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文旅资源发〔2023〕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发展改革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

为推动我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2023北京冬奥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研究制定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2月8日

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决策部署,以2023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到2023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3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冰雪旅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推出一批滑雪旅游度假地,冰雪旅游参与人数大幅增加,消费规模明显扩大,对扩内需贡献不断提升。促进冰雪旅游发展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

一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

推动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和景区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冰雪景观独特、产品服务优质、冰雪风情浓郁的冰雪主题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一批冰雪主题A级旅游景区,引导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度假区和A级旅游景区探索发展夏季服务业态。鼓励冰雪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冰雪产品和服务一流的地方打造冰雪主题的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景区,促进境外旅游消费回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出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结合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以京津冀为带动,东北、华北、西北三区协同,南方多点扩充,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突出资源环境和冰雪文化特色,发挥消费潜力和人才技术优势。引导各地加大冰雪旅游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产品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运动培训、文化体验一体化的滑雪旅游度假地。

支持冰雪旅游线路和基地建设。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冰雪旅游资源,推出一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建设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自驾、露营、非遗体验、冰雪文化展示等多种文化和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高品质、复合型的冰雪旅游基地。

发挥冰雪赛事带动作用。以2023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依托滑冰、冰球、冰壶和滑雪等观赏性强的冰雪运动品牌赛事,推动冰球职业联赛,引导培育冰雪运动商业表演项目,打造冰雪赛事旅游目的地,以高水平冰雪赛事和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带动,扩大冰雪赛事旅游参与人口。

推动乡村冰雪旅游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冰雪旅游,推动建设雪乡、雪村、雪庄、雪镇,丰富冰雪旅游供给,开展滑雪橇、滑爬犁、看冰灯、打陀螺、雪地摩托、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钓等民间民俗冰雪娱乐活动,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各地开发冰雪主题的乡村民宿产品,生产销售具有冰雪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

二深挖冰雪旅游消费潜力

培育消费理念。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开展宣传、展览等冰雪文化活动,发展“大众”冰雪运动,推动具备条件的旅游景区举办群众性特色冰雪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冰雪健身需求,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参与冰雪运动的习惯。抓住冬奥会、全国冬运会以及各冰雪单项赛事的契机,支持形式多样的冰雪主题文艺创作,推广冰雪文化,培育并扩大冰雪旅游消费人口,树立正确的冰雪旅游消费观。

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推动冰雪设施与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打造冰雪旅游服务综合体。支持各地开发夜间冰雪旅游产品与服务,延长冰雪场馆开放时间,研究补贴奖励政策。积极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冰雪旅游企业,鼓励各类中小微冰雪旅游企业、俱乐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优化消费环境。鼓励各地创新举措,促进冰雪旅游消费,落实带薪休假,扩大节假日消费,探索设立各具特色的地方“冰雪日”。支持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推进冰雪旅游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便利支付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完善线上预订、网络支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冰雪旅游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加强品牌建设。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塑造冰雪旅游品牌。依托“心灵四季·美丽中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品牌以及北京冬博会、哈尔滨冰雪节、吉林雪博会、新疆冬博会等,应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宣传和展示,打造一批知名冰雪旅游品牌,形成浓厚的冰雪旅游文化氛围,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冰雪旅游活动。推进冰雪文化产品创新发展,建设国际知名冰雪旅游博览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冰雪旅游活动。

三推动冰雪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

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融合。深入挖掘各地传统冰雪文化资源,加强冰雪文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作用,丰富冰雪旅游文化元素,支持创作生产冰雪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冰雕雪雕、群众摄影、数字文化等。利用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资源,丰富节假日冰雪活动,建立以“全国大众冰雪季”等品牌活动为主线,以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节、冰雪嘉年华、欢乐冰雪季、冰雪马拉松等冬季旅游节庆活动为支撑的冰雪文化旅游季。

促进冰雪旅游与教育融合。大力推广青少年冬季冰雪运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应在冬季开展冰雪运动项目学习;鼓励南方地区大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开展冰雪运动项目学习。各地可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研学旅游和冬令营发展。

促进冰雪旅游与装备制造融合。依托强大国内冰雪旅游消费市场,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支持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与滑雪场、度假区等联合开发推广一批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物美质优的冰雪场地设备设施、运动装备器材、维修维护装置、应急救援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

促进冰雪旅游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冰雪旅游”,推动冰雪旅游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结合,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优化信息咨询、线路设计、交通集散、赛事订票,创新商业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四提升冰雪旅游公共服务

完善冰雪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加强冰雪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冰雪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推动滑雪板等体育器材装备的公路、铁路、水运、民航便利化运输。推动国家级、省级冰雪旅游风景道与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围绕冰雪旅游目的地打造自驾游营地。

健全安全应急和风险管理体系。指导各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社会、企业、游客共同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冰雪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冰雪旅游市场主体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运营、诚信经营,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提示和培训。鼓励保险机构推出全面的冰雪旅游保险服务,围绕场地责任、设施财产、人身意外等开发保险产品,鼓励市场主体和个人购买责任险及运动伤害、旅行救援类保险。引导保险机构加强事前风险管理,提供第三方安全评估、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等综合风险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和救援体系,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安全宣传教育,大力普及冰雪运动安全知识,提升个人安全防范和风险规避能力。

五夯实冰雪旅游发展基础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冰雪旅游院系,培养冰雪旅游专业人才。鼓励相关行业人才参与冰雪旅游的发展,培养复合型冰雪旅游人才。支持冰雪专业教练员、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投身冰雪旅游,完善以各级各类体校、体育学院为主,以大中小学校和社会机构为辅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建设冰雪旅游学校,加强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加快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化工作对冰雪旅游市场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开展冰雪旅游器材装备、冰雪旅游设施设备、冰雪旅游场地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标准引领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文化和旅游、体育、发展改革、财政、教育、自然资源、银保监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冰雪旅游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据本行动计划,开展冰雪旅游资源调查,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冰雪旅游发展规划,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冰雪旅游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各地区要落实相关政策,推动优化冰雪运动用地政策,按照现行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冰雪场地的房产、土地符合体育场馆减免税条件的,可以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鼓励通过谈判协商参与市场化交易等方式,确定冰雪运动使用电、气价格。

加强对冰雪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做好对冰雪旅游重点地区资金保障。支持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冰雪旅游发展,将符合条件的冰雪旅游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冰雪旅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冰雪旅游和相关产业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冰雪旅游场地设施、商业性冰雪旅游度假区、景区建设和旅游创意产品研发。

加强对冰雪旅游度假区、景区监督管理,开展冰雪旅游满意度调查。强化冰雪运动场所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对发生重大安全管理或市场秩序问题的地区和单位,依法依规给予通报、问责处理。强化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加强冰雪旅游数据库建设,推动建立冰雪旅游数据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及时、全面、准确的冰雪旅游数据定期发布机制。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