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东南亚旅游受重创:泰国损失高达110亿人民币 2020泰国旅游业损失多少亿

东南亚旅游受重创:泰国损失高达110亿人民币

每天1000多名游客,分别乘坐5到7次航班从武汉飞往泰国,在那里吃住游购一周,这个历史平均数据在2023年要重新书写了。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和传播,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无法外出和旅行,不仅国内餐饮业和旅游业全部暂停,也让全球旅游业遭受沉重打击。

其中,受创最严重的当属泰国――春节期间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境外旅游目的地。在过去一年里,有1099万中国人来到泰国旅游。

泰国官员预估,这次疫情导致的旅游人数减少,让泰国损失高达110亿人民币。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大的旅行季节。

对郑州旅行社老板李鹏来说,本来应是一年中最拼的事情,却成了一个漫长的假期。春节前拼团的游客,不得不临时取消订单。

泰国旅行,是李鹏公司最重要的境外旅行业务,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境外旅游目的地。

2023年,涌入泰国的游客总共3980万,其中中国游客有1099万――如果不是疫情,泰国政府预计将轻松完成2023年接待4180万游客、收入2.2万亿泰铢的目标。

泰国的旅游人数和收入双双在持续增长。泰国老百姓能够轻易达成一个共识:曼谷街头或购物中心,中国游客数量越来越多。

曼谷大型购物中心,中国游客买掉了20%的物品。现在,中国游客人数明显减少。

中国暂停所有外游旅行团,努力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泰国利润丰厚的旅游产业收入严重衰退,迎来一个漫长的旅游淡季。

泰国普吉岛上300多辆旅游巴士停泊已将近一个月。普吉岛州长PhakaphongTavipatana:“每天都有160班航班飞往普吉国际机场。通常,在中国春节期间,这些航班中有40班来自中国,每天约有8000名游客。现在航班取消,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每天约2000个。”

“平均每月约有80万中国旅客来泰国,每季度约240万人。现在我们预计其中约有70%将在今年第一季度从泰国市场消失,”泰国旅游局局长YuthasakSupasorn表示。

泰国酒店业协会会长SupawanTanomkieatipume给出了酒店业的下滑数据,2月酒店预订量仅为30%。

泰国旅游局局长YuthasakSupasorn表示,“由于担心疫情爆发,来自印度、韩国、日本和东盟成员国的人们也不想旅行。”

YuthasakSupasorn认为,虽然这次疫情不会比2003年的SARS严重,但泰国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来重振旅游业。

泰国旅游业委员会称,中国禁止游客离开城市,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使泰国损失至少500亿泰铢的旅游收入――约等于110亿人民币。

泰国北部清迈湄安区的餐馆老板WaraphatThapiang,两周前在餐馆外写了一张告示:不欢迎中国人进入。

这张照片很快在互联网上传播,泰国警方来访并告诉她不妥: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并希望她把这句话改为“我们的食物已经用完”。

33岁的Waraphat表示,“我写那个告示,是因为我不知道在餐厅吃饭的哪个中国顾客被感染了。”

泰国是继中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第4个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国家。疫情引起公众的关注甚至恐慌情绪。

“我不是医生,但是我已经照顾了自己50多年,”在疫情刚发生时,泰国高级卫生部长AnutinCharnvirakul试图淡化日益增加的公众焦虑感:“这只是一种流感,我认为这是一种流感……”

不过,当这位部长表态说考虑对中国游客停签,旅游部长跟媒体“辟谣”没有停签。在泰国官方媒体上,出现了两个针锋相对观点。

一些泰国网友评论,这是关于“要钱还是要命”问题的不同观点。

在不久曼谷一名出租车司机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后,AnutinCharnverakul的态度不再模糊,取消了中国游客抵港签证。

在社交媒体上,有言论呼吁禁止中国人入泰,敦促企业拒绝向华人提供服务。也有政府官员、企业主和“群众代表“聚集在一起,呼吁“武汉加油”。

2月19日,外交部长王毅在老挝万象会见泰国外交部长唐・普拉穆德韦奈。中国和泰国表示,将共同对抗新型冠状病毒。

泰国总理PrayutChan-o-cha较早前对其国内媒体表示,不必担心这种病毒,因为政府仍然可以控制局势。

PrayutChan-o-cha甚至拍摄并发布了一段视频,表达了他对武汉人民的支持。毕竟,中国旅游暂停一个月,对于泰国经济来说都是巨大损失。

2023年泰国旅游业收入超过570亿美元,赶超日本,在亚洲国家排名第一、位居全世界旅游收入最多国家第4名。

去年中国游客在泰国花费了180亿美元,占所有外国旅游收入的30%。泰国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21%

“每年全球1800万游客中,有300万中国游客访问了芭堤雅。”芭堤雅市长SonthayaKhunpluem透露了一组数据。

这300多万人到芭提雅,会入住在这座城市的275家酒店25000个客房,一晚花费10美元到80美元不等。

从1月1日至28日,来自中国的930965名旅客中,20271名是从湖北武汉市出发的。这是在中国疫情结束前,最后一波中国游客。

李鹏在郑州家里待到大年初七,实在无聊,受朋友之邀,去泰国看看当地的房地产市场。

在他看来,尽管旅游业受到重创,但是泰国的经济趋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正好趁这段“空闲时间”好好发掘下这个国家所蕴藏的潜在商机。

芭堤雅一些政府官员、知名人士、社区领袖和企业主,则显现出巨大的焦虑感,不久前聚集在侬律热带植物园开了会,讨论新型冠状病毒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以及将损害最小化的方法。

侬律热带植物园是泰国知名景点,每天有3000到5000名游客。负责人说,公园有一个重要的后备计划:依靠大幅折扣甚至免费门票。

芭提雅游客大幅减少,“就连芭提雅的红灯区的游客都少了80%“。

李鹏告诉猎云网记者,往年春节期间他组织的泰国6天5晚行程比较多,入住的旅游目的地的酒店通常被旅行圈内称之为“网评五星”或“当地五星”,有大量客房,但还是会常常爆满。

他所熟悉的一家有着400间房的酒店,每天都会消耗掉800个鸡蛋。现在酒店基本停业,800个鸡蛋的需求也就没有了――泰国的农业供应链也受到波及。

新冠病毒对泰国经济的长期影响,还需等待和观察。但过往历史表明,泰国旅游业很能“抗事”。

几天前,李鹏和泰国航空总局的朋友一起吃饭,聊起恢复旅行的话题,泰国的朋友建议他的旅行业务计划,从暑期开启。

猎云网,

印尼旅游业因新冠损失70亿美元

原标题:联合国贸发会议估算:疫情令全球旅游业损失超万亿美元

参考消息网7月6日报道外媒称,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根据与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时间相关的三种不同情况估算,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旅游业损失1.2万亿至3.3万亿美元1美元约合7.07元人民币。

据西班牙新论坛网站7月3日报道,从最乐观的情况来看,也就是旅游业仅停滞4个月,该行业将损失1.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

报道称,如果国际旅游业中断8个月,损失将达2.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8%。这个预测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给出的数据相吻合。

最悲观的情况是,国际旅游业中断12个月,这将带来约3.3万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全球GDP的4.2%。

世界旅游组织称,旅游业是很多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近20年来该行业收入增加了两倍以上,从4900亿美元上涨至1.6万亿美元。贸发会议指出,新冠疫情阻碍了旅游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

报道称,发展中国家可能遭受最严重的相对损失。牙买加和泰国最为突出,两国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分别将损失GDP的11%和9%,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分别将损失GDP的32%和18%。肯尼亚、埃及和马来西亚等旅游业重点国家可能会损失GDP的3%至10%。

就拉美地区来看,多米尼加共和国可能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最好的情况是GDP损失5%——43.69亿美元,最差的情况是GDP损失16%——129.39亿美元。

不同模型显示,哥伦比亚的GDP会损失2%至4%,而厄瓜多尔、墨西哥和阿根廷的GDP损失在1%至4%之间。

报道称,很多富裕国家的旅游业也将感受到压力。根据贸发会议的预测,国际旅游业的剧烈降温可能导致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美国等欧洲和北美热门旅游目的地面临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损失。

克罗地亚是欧洲最极端的情况,其在最好情况下GDP损失约8%,在最差的情况下GDP损失约16%。葡萄牙的GDP将面临6%至15%的损失,希腊的GDP将面临4%至13%的损失,西班牙的GDP可能面临约3%至9%的损失。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7月3日报道,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旅游业目前几乎处于停业状态。从各国情况来看,美国受到的打击最大,此外还有泰国和法国。

报告称,国际旅游收入每减少100万美元,一国的国民收入就会降低200万到300万美元。贸发会议指出,“受疫情打击较大的国家需要政府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要求提供就业支持等。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称,如果限制措施持续到12月,今年全球游客将同比减少最多约八成,这是195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该组织警告称将有1.2亿人陷入失业危机。图说:7月1日,游客在泰国曼谷的黎明寺游览。新华社/欧新点击进入专题: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多国爆发新冠肺炎疫情

责任编辑:张玉

疫情产业影响分析丨旅游业预损3万亿,全行业资金链吃紧

旅游产业是一个高度环境敏感性行业,这种敏感表现在非常容易遭受境内外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导致严重的衰退和滑坡,形成旅游危机。按照危机事件的学术分类,此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属于“流行性传染病”,一级分类为“自然及人为灾难”。旅游行业中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社交,不同于其他危机事件仅对某具体细分市场影响,例如国际关系仅影响出入境客流,而流行性传染病窗口期无疑会对旅游行业构成全面的冲击。

一、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至2023年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占GDP比例分别为10.39%、10.2%、11.0%及11.04%。

2023年我国旅游业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人民币,对全球GDP的综合贡献居世界第二,旅游业贡献的就业岗位数为7991万个,居世界第一。可见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作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越重要,说明国民经济受其影响也越大。

二、此次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本次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最为严重,远超2003年SARS疫情的影响。不仅因为这次疫情持续的不确定性,还因为十七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改变,消费尤其是旅游消费占据更高比重,经济周期也处在不同的位置,因此对旅游业的影响也非SARS期间的影响可比。且本次疫情正好发生在春节期间,涉及的旅游企业节后复工也被迫推迟,对旅游业直接间接的影响体现在春节旅游黄金周、第一季度甚至是全年上。

11、对春节旅游黄金周的影响:各大机构预测2023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4.5亿,较2023年春节增加8%,约为5550亿元的市场规模。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该预测值瞬间化为泡影。目前虽然没有黄金周旅游业的全面统计,但可从如下数据看出其影响:

1交通数据:交通运输渠道旅客人次大幅下滑: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1月10日-31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12.58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20.6%。其中铁路发送旅客下降10.7%;道路发送旅客下降22.1%;水路发送旅客下降34.0%;民航发送旅客下降14.4%。

2黄金周出行人数除夕-大年初六:如果细究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的数据,降幅更大。除夕到大年初六这七天,原本是春节出行人数最多的一周,2023年的春节黄金周2月4日到2月10日七天的出行人数高达4.21亿人次,而今年春节黄金周,1月24日至1月30日,全国出行人数总共才1.52亿人次,同比大降63.9%。

从旅游供给端来看,旅游业整体受到波及。目前全旅行社业的人都处在失业状态,旅行社出现全面亏损,中小旅行社面临歇业、关闭;酒店遭遇暂停营业,短期内出租率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受到重创,很多企业甚至处在基本停业状态;航班取消或者停飞,入境旅游严重受创;景区也被要求全部关闭,无法创造收入,且疫情结束后可能也无法马上迎来客流反弹;旅游板块股票市值大幅下跌,景区、旅行社、餐饮等子行业股票大幅度下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大幅缩减。

从需求端来看,由于疫情的严峻形势,游客出游意愿锐减。其实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发布前,已经有不少消费者主动取消了春节期间及节后的旅行计划,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与外出活动。

因此,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国内旅游产业面临着空窗期,甚至是一场空前的行业危机,整个产业链都将承受巨大的亏损。

疫情对旅游行业的间接影响反映时间较长,旅游行业的业绩最低值出现在疫情爆发后两个季度。集中表现为,疫情对旅游业业绩影响持续时间长、具有一定滞后性,表现出消费者出游意愿较难在短期内恢复。出境游、入境游或将经历一段时间低迷,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游重振计划的实施。长期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1、旅游市场开始萎缩,会议会展等相继延期或取消;

22、旅游心理发生变化,公众恐惧担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消费者信心、出游的意愿。

整体来看,此次疫情对于中国旅游产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参与者、国际旅游合作都会带来挑战,主要可归纳为收入损失、应对现金流难关、处理善后工作、密切国际合作等方面。

国内旅游市场主要就靠3个时间段赚钱:春节假期、暑假以及国庆假期。由于疫情的关系,春节假期的旅游营收大大减少,等于全国旅游行业直接损失了1/3的收入。根据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如果按照乐观估计三个月绝收期减少60%,三个月恢复期减少30%来计算,全国旅游业预计今年损失接近3万亿元。”

2.现金流难关对于旅游企业,除了业务收入的亏损,现金缺口也是疫情引发的一大挑战。

短时间内的订单取消使得包括上游供应商,如航空公司、旅游产品供应商,中游分销商如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代理商等,乃至整个行业的现金流都很紧张。

若实力不足以应对难关,前期或许会选择裁员或减薪,但如果国内旅游市场持续低迷3个月以上,就意味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大多中小旅企将很难再维系经营,只能面临资金链断裂和破产。

疫情发生后,海量退订使得各环节面对巨大的处理压力,如在线旅游平台与航空公司需在短时间内重建免费退票系统、中游环节难扛巨大的订单处理量、上下游矛盾与旅游合同纠纷、国际合作等。

此次疫情构成不可抗力,由于游客行程调整特别是退团退费旅游企业外,还涉及到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甚至是多个国家或地区,对于什么是合理诉求、游客和旅行社根据合同及相关法律协商解决后续问题的理解肯定会存在差异。因此,后续可能引发的矛盾和合同纠纷是潜在的衍生问题。

此外,旅游有天然的国际性,受疫情影响,需要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出于安全考虑,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已对中国游客采取入境管理措施,国际航班等信息也随时变动。如何保障数百万出入境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要防止疫情的扩散,需要在签证、航空、移民、海关、公安和旅游部门各领域密切互动,需要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针对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挑战,中国旅游业应从如下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政府、旅游行业方面

1抓好旅游行业的防治工作

继续加强对全行业的指挥调度,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抓好旅游行业的防治工作。如要求每个旅游经营单位,严格进行清洁消毒,做好科学防控,在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上确保国内外旅游者及旅游行业工作人员不受感染。并专门组成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地检查

落实情况。高度重视入境旅游的外国游客的健康安全,与民航、海关等相关部门一起做好防治工作。

22对旅游企业给与专项补贴、扶持

在疫情的影响下,旅游业损失惨重,加上一些免费退改的政策等,许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亏损和现金周转困难,政府应当帮助旅游业尽快恢复,避免大批中小旅游企业的倒闭,稳定旅游就业,对旅游业给予专项拨款,增加旅游发展基金,甚至是贷款计划。

33制定旅游业重振计划

政府应积极制定促进旅游业的振兴计划,旅游业的防治与营销宣传要双管齐下,尽快让民众生活回复正常状况。疫情一旦结束,迅速实施旅游重振计划,从国内旅游信心恢复、到全球的宣传造势、吸引入境旅游者等,重振中国旅游经济。

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如国家旅游局制定如下旅游业整体的重振计划:

1“安全中国-SafeChina”计划

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国家旅游局就要联手其它相关行业如民航、饭店、旅行社等着手迅速展开该项旅游推广计划,以消除此次疫情对国内外游客的心理影响,重塑中国安全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传染性病毒是一种安全隐患,对人们的心理会造成较为长久的影响,危机过后也会在人们心里留下较长时间的后遗症。政府一方面要督促旅游企业落实所有预防工作,以提供安全的旅游环境,另一方面应通过透明的信息发布渠道和沟通方式来恢复民众信心,刺激旅游消费。针对入境旅游,还可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方案,如在中国旅游阶段,若旅游者在当地感染到本土性的传染病都可获得相应的医疗赔偿,期望借由保障方案,建立旅客赴中国旅游信心。

2“出门乐悠悠-Enjoygoingout”计划

推出并实施该计划,以鼓励国民走出户外、走向全国,从而恢复国内旅游元气。疫后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强旅游精品建设,恢复和刺激国内旅游消费。

在疫情过后,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例如景点免费或半价等措施,抑或可以和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酒店等合作,提供消费补贴,在刺激旅游消费的同时,带动旅行社、交通、餐饮业等行业的营收。

3“美丽中国-BeautifulChina”计划

相较于重振国内旅游业,刺激入境旅游则更加困难。此次疫情在全球造成的恐慌可以从各国对来回中国航班的限制、包机至武汉接送自己国家公民遣返,甚至是中国留学生在德国被殴打凸显出。在短期内,各国居民对中国疫情的印象不会那么容易消失。在中国境内旅游业重振后,可以针对入境旅游旅客的吸引因素,来刺激入境旅游。

首先,国际旅游宣传要讲好中国故事,在全球旅游推广计划上串连多项中国旅游特色与盛事,以推动入境旅游复苏。其次,旅游企业可提供:更定制化的行程安排,增加其行程的满意度;更便利的服务,包括机票、饭店、景点、餐厅、签证、退税手续等;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等方式,吸引入境旅游的旅客。国家旅

游局可拟定一套奖励办法,以鼓励旅游企业推广“美丽中国”旅游计划。旅游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可合作、联手,针对主要客源国联合推出促销、奖励旅游方案,如优惠飞行及旅游套餐行程,以及各种酒店、饭店、门票等价格优惠。还可针对非旅游族群的旅客,以吸引

疫情带来万亿损失,旅游业或在2023年迎来恢复性增长

评论疫情带来万亿损失,旅游业或在2023年迎来恢复性增长特约评论员程超功:06:57

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程超功新冠肺炎疫情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国家层面对此次疫情规模和影响范围的界定。

疫情的规模、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决定了其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出行及休闲旅游行业。整个疫情期间旅游业的损失会有多大?疫情过后行业将如何复苏以及复苏的力度能有多大?这是笔者试图分析的问题。

疫情造成的损失保守估计可能超万亿

2003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4882亿元,较2002年下降了684亿元,降幅12.3%。如果没有非典疫情,按当年的增长轨迹,2003年的旅游总收入应该在6100亿至6300亿元之间,总收入实际减少了1300亿元左右,损失率大约为20%。在此,我们保守估计,按照20%的损失率计算,2023年的旅游总收入损失大约在1.4万亿左右。

复工潮和春运返程“堰塞湖”释放成为短期复苏“引擎”

2月10日前后,除湖北外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由此产生了相对刚性的交通及差旅需求。

以住宿业为例,来自酒店PMS服务商住哲的数据显示,进入2月份以来,全国酒店行业的营业率进入缓慢上升区间,尤其是2月18日之后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至2月底的营业率逼近50%,个别省份超过了70%。

在供给端逐渐复工的同时,消费端也在恢复中。笔者对主流OTA平台1月份以来的酒店搜索量进行抽样调查,可以看到消费端的活跃度已经走出了疫情初期的急速下跌阴霾,尤其是在2月16日之后出现了显著的回升,已有触底回升迹象。

同程艺龙2月23日的清明机票搜索量在一周内实现了138%的增长,飞猪、去哪儿等平台的机票搜索量也出现了类似的增长。随着防疫政策向防控与保增长并重转变,各行各业纷纷开启“极限生存”模式,逐渐形成了疫情下的特殊运行模式。

2月下旬以来,全国旅游景点陆续开放,恢复开园的比例大约在40%左右,无一例外地采用了限流、现场防控、线上售票等措施。

住宿行业也在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后做了一系列适应性调整,携程、美团点评、同程艺龙、飞猪等主流平台及各大酒店集团相继推出了安心取消保障、“安心房”、“放心住”、“安心住”等保障计划,对供应链合作伙伴提出了严格的防疫防控要求,对于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提振消费信心很有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一度大范围采取“封路”举措,春运返程时间被大大拉长,尽管春运已经按原计划结束,但依然有大量返程需求积压形成返程“堰塞湖”。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23年春运数据显示,在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里,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3%。

其中,铁路发送旅客2.10亿人次,下降47.3%;道路发送旅客12.11亿人次,下降50.8%;水路发送旅客1689.1万人次,下降58.6%;民航发送旅客3839万人次,下降47.5%。

若不考虑非刚性出行需求,从2月下旬开始,将有10亿至15亿人次的客流量陆续出行以春节滞留人员返程为主,周期最长预计可达1个月,即持续至3月下旬。

春运返程“堰塞湖”的释放将在未来一个月内拉动民航客运的快速回升,4月份之后将由差旅和春游客流逐渐接棒。

相比来看,2003年非典疫情初期对于旅游业的影响相对微弱,当年度2月份2月初正处于春节黄金周民航客运量仅仅是增幅下滑,直到4月份疫情形势恶化后才出现了25.6%的大幅下滑,到当年度6月份开始反弹,7月份即出现了2.3%的增长,实现了一个“V”字型翻转。

而根据钟南山院士的预测,预计到今年4月底全国疫情将基本得到控制。因此,笔者预计2023年5月份,民航、铁路、公路等客运部门的客运量将有明显回升,6月份反弹趋势进一步明朗,如无意外,7月份借助暑期的出行出游需求旺季,将有望实现正增长。

同时,需要持续关注中国之外的全球疫情的发展。从2月27日开始,除中国外的全球新增病例数已经超过中国,伊朗的病死率甚至远超中国,韩国、意大利、日本的疫情也相当严峻。外围疫情形势的恶化也将会迟滞国内旅游业的复苏进程。

疫情过后的行业复苏,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存在

随着疫情形势缓和,大家开始关注旅游业中长期的复苏。笔者在此把非典时期的总体形势与当前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以分析此次疫情过后旅游业复苏的影响因素。

与十七年前的非典疫情相比,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发展阶段以及旅游业发展情况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疫情过后中长期的旅游业恢复肯定会有影响。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新景气周期的底部,且正在贸易战频发、单边主义盛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艰难爬升,此时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可谓“雪上加霜”。

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到中低速增长阶段,受贸易战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能切换正处于关键时期。

对于旅游业等服务业的恢复而言,当前最大的有利因素可能在于中国国力的提升,政府层面可以综合采用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配套金融政策等为旅游企业提供支持和帮扶,这在十七年前是很难实现的。

从旅游业发展阶段的对比来看,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从高增长阶段进入了高质量增长阶段,而当年的非典疫情期间,国内旅游业正处于高增长的早期阶段,疫情过后的报复性增长存在较大的惯性和势能。

这方面有利的因素主要在于,当前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与非典时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旅游+互联网”等已实现产业化发展,旅游企业的腾挪空间大大提升,而且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后,大型企业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举措空前严厉,初期几乎所有的旅游服务设施都停止运营,部分企业已经因此面临破产或重组,造成部分领域的产业链受到冲击,疫情过后的产业恢复速度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宏观形势和客观因素有利有弊,剩下的就是信心问题和政策扶持力度的问题了。

增长阶段切换,2023年旅游业恢复性增长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此次疫情后旅游业的复苏,是否会有当年非典过后的报复性增长可能是各方最为关注的。数据显示,2003年的非典疫情造成了当年度旅游总收入同比下降了12.3%,非典疫情结束后的第二年2004,中国旅游总收入实现了40.1%的报复性增长。

2003年的非典疫情过后报复性反弹的情况也出现在民航客运领域。2003年全年国内民航客运量仅增长了1.9%,但在来年2004年则实现了38.4%的报复性增长,反弹幅度将近40个百分点。

那么,如果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得以完全控制,2023年能否再次出现如此力度的反弹呢?笔者认为,如果疫情能够在2023年彻底结束,2023年必然会有反弹,但力度很可能不是报复性的,而是恢复性的,这是因为中国旅游业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从时间上看,非典疫情全面爆发的时间点出现在2003年的4月份,对1月份的春运及2月上旬的春节黄金周均没有产生重大冲击。而202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则发生在春运期间,随之而来的全国一级响应则彻底摧毁了本年度的第一个“黄金周”。

因此,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旅游住宿餐饮业的短期冲击要远远大于非典。我们看到,这次疫情全面爆发以来,几乎所有的旅游景区、度假区、餐饮店、主题公园、民宿等全部停止营业,旅行社业务全部停摆,这是非典时期所没有的。

空前严厉的防控措施,一切旅游服务设施被按下“暂停键”,对旅游业造成的短期及中长期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短期收入上,对整个产业链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业务一夜归零,必然会有一批经营者因现金流问题被迫退出,产业链的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的旅游业复苏速度可能相对缓慢,而且也不太可能出现类似2004年的报复性反弹超过50个百分点的反弹,复苏的总体基调很可能是恢复性增长,但2023年的增长速度依然有较大概率超过最近五年来的平均水平。武汉疫情景区OTA航空公司程超功个人主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已发表文章20篇

程超功先生,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拥有多年在线旅游从业经历,长期从事旅游行业及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工作。程先生拥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学士、江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chaogon©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版权

2023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3年度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1.27亿人次,下降52.1%。其中,城镇居民出游20.65亿人次,下降53.8%;农村居民出游8.14亿人次,下降47.0%。分季度看,呈现降幅收窄趋势,其中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95亿人次,同比下降83.4%;二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37亿人次,同比下降51.0%;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10.01亿人次,同比下降34.3%;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9.46亿人次,同比下降32.9%。 

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0万亿元,下降61.1%。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80万亿元,下降62.2%;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43万亿元,下降55.7%。 

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870.25元,下降18.1%;农村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530.47元,下降16.4%。 附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