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旅游人才紧缺引关注 业内呼吁加快补短板 安阳旅游业创新发展现状

旅游人才紧缺引关注 业内呼吁加快补短板

4月22日-23日,以“旅游人才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为主题的202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京召开。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年会上获悉,当前,旅游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有关调研显示,供需错配严重、流失率居高、“吃青春饭”等问题凸显,旅游人才紧缺加剧,正成为行业发展痛点。业内人士呼吁,加快补齐旅游业人才短板,建立紧缺人才目录,重点扶持乡村和县域旅游专业人才,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近段时间,从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到文化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强调。

“文化和旅游领域是最需要创新引领、最需要人才支撑的领域之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年会上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靠人才、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靠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是创业之基、兴业之要。

胡和平强调,要悉心培育人才,优化旅游人才结构,办好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发挥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作用,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旅游人才。

还要注重实践锻炼,以实践磨炼人才,以事业成就人才,以成长激励人才,为旅游人才成长成才、成就事业搭建舞台。要真诚关心帮助人才,让广大旅游人才安身、安心、安业。要发现培养一批青年骨干人才,不断扩大人才“蓄水池”。要加强政策支持,坚持深化改革,为旅游人才培养、使用、评价营造良好环境。

对于当前旅游人才的定位,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强调,要努力成为国家需要行业认可的旅游人才。在他看来,新时代的旅游人才必须是国家需要、时代呼唤的,也应当为行业认可的;新时代的旅游人才需要专业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以及竞争与淘汰;新时代的旅游人才要到地方基层,到产业一线去。

受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政策所曹洋在发布中国旅游人才发展报告1949-2023时指出,当前旅游需求进一步升级,旅游市场进一步分层、分众,旅游业边界拓展,旅游业发展品质提升,对旅游人才提出了

关于武夷山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思考

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客观存在。近年来,福建省按照国家生态保护的要求,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自然资源得到长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武夷山风景区处于国家公园范围内,按照保护第一的要求,可为旅游产品拓展的空间几乎为零,可利用的空间主要为既有的旅游设施、厂房、农舍,体量小,效应有限。如果武夷山旅游业仅局限于在武夷山风景区内谋求发展,由于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客观存在,则空间很小,难度很大。

二旅游空间布局没有拉开框架。目前,武夷山旅游业仍以武夷山风景区为绝对核心,武夷山市内的其它景区、乡村、周边区域发展较为初级和散乱,不成规模,相互联动不足,整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在空间布局规划上,婺源旅游业是个标杆。婺源旅游业起于李坑的油菜花,虽为当时的网红,但体量有限,受季节影响大,短板明显。但是,在全域发展的思路下,婺源旅游业拉开框架,整个婺源县按照A级景区打造,先后发展出江湾、晓起、篁岭等景点,形成持续的旅游热点。正是搭好了框架,让婺源旅游业有了长久的热度。武夷山旅游业也应像婺源一样,拉开框架,拓展旅游空间,并使得各个旅游点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激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而就武夷山旅游业的现状来看,其尚未架构起世界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当前,武夷山旅游业以传统观光型产品为主,体验度假性质的产品比例小。爬天游、坐竹排、看印象大红袍、买岩茶成为武夷山旅游的必选项,往往也是唯一选项。这使得武夷山的旅游产品内容同质化严重、品质不高、体验性不足,与市场需求脱节。当下,旅游景区只有增加休闲度假元素,提供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旅游产品,才能更贴近时代的需求。吉林长白山原先是典型的以观光为主的景区,爬山看天池是固定的旅游项目,许多人去了一次就几乎不会再去第二次。2023年,位于长白山西麓的万达小镇建成,把冰雪世界里的休闲度假演绎成为一种北方冬季的休闲方式,有效弥补了长白山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长白山万达小镇的游客接待人数超过了长白山天池,成为长白山旅游的重要增长极。如此,既有长白山天池作为“游”的精华,又有高品质的度假小镇作为“闲”的承接,使得长白山旅游业激发了新动能。长白山这一成功的样本,可作为武夷山打破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突破现有瓶颈的一个破题方向。

五营销宣传力度不够系统。武夷山旅游业目前的主要营销手段还停留在门票优惠上,严格意义上说,这只是促销的手段,而非系统性营销。虽然武夷山每年都有开展一定的媒体宣传和节事活动,但整体上仍存在小而散、不成体系、手段传统等问题。目前,武夷山旅游业仍缺乏对客源市场的精准分析,未能因地施策地拉动客源市场;缺少系统化的宣传推广方案,特别是新媒体上的推广力度不够;缺少像“理塘县丁真”、“张家界阿凡达”、“长沙金鹰奖”那样有足够影响力的营销事件。总体而言,武夷山旅游的认知度、美誉度还未达到其应有的水平,旅游形象较为陈旧,需要更为积极和与时俱进的策略来应对不断发展的市场。

六旅游公共服务不够完善。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由机场、高铁、高速、轻轨构成的武夷山大交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大交通服务条件良好,但是其它旅游公共服务还不够完善,尤其是精细化的服务还比较欠缺。当前,武夷山既可方便游客又可增加旅游体验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尚未建成;适应自助旅游需求的自驾服务体系还不成熟;风景区内除了景交车外没有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豫政办〔2023〕18号,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生态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着力完善乡村旅游布局、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动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村产业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1.政府引导,市场化发展。建立完善市级指导、县市、区统筹、乡镇为主、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让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合作共赢。

2.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强化总体设计,因地制宜,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实现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

3.示范引领,品牌化发展。加强示范创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发挥品牌辐射带动效应。

4.多业融合,集聚化发展。用建设景区的理念来建设农村,推进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和生活体验转型升级,实现多业态要素的集聚发展。

5.生态优先,绿色化发展。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注重乡村绿色生态、乡土文化和遗产保护,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1000家,从业人员2万人,接待床位2万张,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综合收入20亿元,带动约20万农户就业增收。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旅游规划建设。各县市、区要严守生态文明建设“三条红线”,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树立“未来乡村”、交互赋能的新观念,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考虑好运营模式、营销主题再建造施工,增强规划编制和建造施工的科学性、前瞻性,保持乡村的真实感、风貌的多样性,守护好乡村旅游自然环境和传统风貌的底线。统筹推进全市乡村旅游西部片区与东南片区、城区近郊与偏远村镇的均衡发展,构建业态多样、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结合市、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交通水利规划等,修编县市、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文广体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加快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着眼“行游住食购娱”基本需求,瞄准“商养学闲情奇商务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行、休闲度假、情感旅游、探奇旅游”分众化需求,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康养、体育、中医药、大数据运用、实景演艺、非遗文化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补齐短板弱项,增强竞争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利用已建设并运营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重点提炼主题内涵,提高文化吸引力;增加特色餐饮数量,确保品质,拉动消费;提供演艺和体验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开发文创和农副土特产品,丰富旅游购物消费内容。鼓励有条件的村镇与艺术院团合作,打造体现历史人文的演艺项目。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作用,积极推动多业态融合项目的落地见效。责任单位:市文广体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举办节庆活动,打造乡村旅游线路。提倡“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冠名”,组织策划“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村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节、美食节、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每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倡导策划1—2个有影响力的特色节庆活动。鼓励旅行社与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合作,组织乡村旅游专题活动,实现以节促销、以节促游、以节富民。重点办好农民丰收节、红枣文化旅游节、运河文化节、瓜果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根据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布局和运营状况,与临近的3A以上旅游景区相结合,适时推出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自驾旅游线路,重点打造一批红色研学游、写生研学游、生态风情游、赏花采摘游、农品欢购游、农耕体验游、科技农业游等乡村旅游线路。责任单位:市文广体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加大宣传营销力度。设立微信公众号,推动知名线上旅行商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逐步实现信息智能推送、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完善导游、导航、导厕、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服务。建设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推进旅游商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充分利用安阳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加大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引导城乡居民发现乡村之美。将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纳入旅游宣传总体规划,制作乡村旅游地图、宣传画册等,有条件的开通乡村旅游网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形成A级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同步宣传推广的综合效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体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加强人才培训,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领头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立完善市县培训基地,整合高校专家和文旅产业精英力量,分批次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帮带。组织引导大学生、艺术人才、旅游专业人士、青年创业团队等投身乡村旅游发展,吸引本地青年回归和扎根乡村振兴事业。积极与高水平的乡村旅游专业团队合作,引进先进的建设运营理念,实现项目策划、创业辅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商品研发、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市文广体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建立乡村旅游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目标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发展乡村旅游的强大合力。

二整合资金投入。各县市、区要确定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统筹整合使用各类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和森林乡村建设等项目要向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倾斜。对乡村旅游发展相对集中区域,要优先安排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积极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充分利用好文旅产业基金,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投入。

三强化政策扶持。构建多层级乡村旅游发展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奖励激励机制。市、县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在土地、税费、资金、行政审批等要素环节上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及各类经济实体投资乡村旅游。加强乡村旅游用地保障,简化行政审批,优化土地、消防、安全、卫生等各类证照办理程序,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相关阅读: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中国红色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报告

2023年上半年最具人气的红色旅游景区TOP10

资料来源:2023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公路建设情况看,2023至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公路里程数由224公里增长至2442公里,公路项目数由20个增至126个。

2023-2023年中国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情况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红色旅游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

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5年旅游收入或将近10万亿元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这三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1、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8.43%。

2010-2023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1.57万亿元,2023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63万亿元,创历史新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6%,较2023年同比增长11.06%。

2、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大小则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2023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11.05%,达到2023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2023年的10.39%到2023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并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注:2023年占GDP总量比重为10.39%。

3、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中国文旅部发布的国庆节假期八天的旅游市场数据,2013-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23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2023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数量来看,2023年,河南省接待游客数位列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增长了9.09%;江西接待游客6809.75万人,全国游客数量排名第二;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疫情受损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恢复较快,2023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江苏、江西及贵州三省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前三,分别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以及367.21亿元。

4、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3年底,预计全国游客人数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降至4.55万亿元。

但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观念的改变,旅游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因此前瞻预测,至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人次,旅游收入接近10万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关于突出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建设“东北亚地区旅游度假中心城市和东北亚区域性旅游名城”的总体目标。民盟长春市委通过深入调研,就我市突出发展旅游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1.以旅游产业发展培养创新思维。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开发资源多维功能和溢出价值,培育发展新业态,为我市老工业基地的老旧厂房与街区赋能。

2.以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绿色发展。旅游产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利于实现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污染整治攻坚双赢。

3.以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1:7的就业效应使旅游产业有很强的就业创业吸纳能力。

4.以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形象。商旅活动能更好展示我市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和发展的比较优势。

二、必须重视国内省会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对我市形成的挑战

近年来,各地都将大力发展旅游业摆在重要位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有效保障:一是突出高位统筹,做好顶层推动;二是突出补足短板,完善基础设施;三是突出市场引导,加大资金支持;四是突出地方特色,打造自主品牌;五是突出创新驱动,提高管理效能。

近年来,我市通过旧城改造实现了“表”“里”兼修,城市景观和相关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景区集聚,但经济拉动作用偏弱;二是资源丰富,但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三是政出多门,资源人员配置失位;四是区位优越,但交通成本高居不下;五是企业众多,但规模影响普遍不高。

三、关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从景点向全域扩展;二是从时尚到大众转变;三是从观光到复合旅游递进;四是从大景点向微观景致延伸;五是从见世面到重体验。

第一、做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储备。发挥我市科研院所云集优势,突出本地专业人才能动,加快专业智库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以主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支持重点涉旅企业在职人员技能提升培训。

第二、加快旅游重点装备研发与生产。发挥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势,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冰雪、避暑、红色和工业旅游,在冰雪装备、专用车、旅居车、房车等重点装备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做好进口替代的基础上培育长春品牌和长春技术。研发生产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室外综合游乐设施,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产业综合价值,加快特色旅游礼品研发生产。

第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我市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游客体验。重点提升乡村公路旅游品质,加快服务区景点及景区化建设,完善旅游景区景道体系建设。加快重点景区旅游公共交通规划和旅游公交,在此基础上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建设。

第四、加快推进旅游数字化。充分挖掘旅游大数据区域中心优势,做好旅游数据加工及产品研发工作,为全省旅游提供信息支持,为本市居民与域外游客有针对性推送特色旅游产品与服务。加快重点景区管理信息化设施建设,为管理部门和游客提供直观准确景点景区人流动态信息。

第五、稳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我市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典型的地方特征,建议加快推进“旅游+”和“+旅游”战略,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剧种、艺术教育等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长春旅游礼品文化韵味,培育新的增长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