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2018中国出境游大数据:告诉你哪里最受国人喜欢 中国每年泰国旅游人数

2023中国出境游大数据:告诉你哪里最受国人喜欢

旅行方式上,不仅自由行成为主流的出行方式,中国游客对旅行的品质与深度,开始有了极高的重视。休闲娱乐、户外探索、极限运动等丰富的当地体验需求也愈加旺盛,渴望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风俗、饮食、艺术、生活,并深度参与当地体验,个性化、多样化、深度化趋势明显,“像当地人一样旅行”的趋势在不断蔓延。

塞浦路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由亚洲入欧的第一站,以226%的涨幅位居第一。这里被誉为“最美的地中海岛国”,是世界顶级的度假天堂。清澈湛蓝的海水环绕着岛上的平原与山谷,金色的海滩镶嵌在岛屿四周,与雄伟壮观的奥林匹斯峰共同诠释出一幅地中海独有的魅力画卷。塞浦路斯的绝大多数景点都集中在北塞,目前中国公民可免签前往北塞,最多停留90天。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尽管格鲁吉亚和巴哈马不是传统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今年上半年却强势上榜,热度涨幅分别达到216%和151%。随着自由行市场不断发展和旅游人群愈发成熟,类似“冷门”和“小众”目的地将受到

2023年我国出境游消费超1338亿美元 增速逾2%

11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在线发布了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保持平稳发展。体现在发展速度上,也体现在目的地结构和客源地结构上。2023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规模达到1.55亿人次,相比2023年同比增长了3.3%。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2023年,我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38亿美元,增速超过2%。

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率为负数

出境旅游的目的地结构依然保持稳定。2023年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依然以亚洲周边目的地为主,港澳台依然是最主要的目的地。总体来看,我国出境游客的结构占比中,赴港澳台游客占比高于出国游客的占比,但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我国出国游客的占比自2023年以来不断提升。

我国出境游在洲际目的地结构占比中,亚洲继续在洲际目的地上占据首位,之后依次为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和其他地区。赴亚洲和欧洲的游客都有增长。2023年,中国内地出境旅游目的地前十五位依次为中国澳门、中国香港、越南、泰国、日本、韩国、缅甸、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柬埔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

2023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变化依然明显,高峰集中,但是其高低峰值相较于去年有所不同。2023年的1月、5月和7月是出境游的旺季,9月、10月和11月则是出境游的淡季。2023年的出境游旺季则出现在7月、8月和12月,淡季出现在5月、6月和9月。

在疫情冲击下,2023年的出境旅游发展基本停滞。自疫情爆发以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发布,建议国门非必要不参与出入境旅游的建议,减少人员跨境流动。从大年三十开始,旅游系统的工作重心由“繁荣市场、保障供给”调整为“停组团、关景区、控疫情”,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线上旅游产品”和旅游团全部停止出行,所有旅行社暂停组团和地接业务。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暂停受理、审批、签发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团队旅游、个人旅游含深圳“一周一行”签证。至今也暂时未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

受疫情的影响,出境旅游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23年、2023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皆为正数,而2023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皆为负数。

事实上,疫情使得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暂时中断,但是相关方的努力一刻也没有中断。一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坚决保障出境游客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还从产业端发力,先后推出了暂返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恢复省内旅游业务、景区预约开放、调整旅游发展基金使用方向等支持旅游企业的政策,指导地方旅游部门和旅游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并和多方争取有利的财政、金融、产业、投资政策和稳岗补贴。这些政策和措施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出境旅游市场主体的信心、增强了生存发展的能力,有益于出境旅游的复苏和振兴。

出境旅游市场的长期因素保持稳定,出境旅游的发展基础依然强固

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2023年,我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38亿美元,增速超过2%。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状态,经济平稳。尽管2023年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强劲的韧性和坚定的增长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增速成功由负转正,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向好态势。这些表明出境旅游发展的经济支撑依然强固。

可以看到,各省区、市客源地潜在出游力保持收敛态势,典型城市的出境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包括交通、签证、支付、语言环境等在内的出境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都有利于出境旅游的长期向好。

目的地的竞争,通过中国出境游客的满意度的体现出来。2023年,目的地依然出现了更激烈的满意度竞争,这种竞争会在疫后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疫情下,出境目的地和相关市场主体都在努力

主要出境目的地一方面采取关闭边境、切断交通等方式防控疫情影响,一方面在对扶持和帮助包括以中国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旅游企业的同时,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联系和推广,力图在未来的中国市场竞争中保持更优势地位。这些措施与我国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一起,产生了多重作用,虽然目前以中国为客源地的出境旅游活动暂时失去了开展的基本条件,基本停止,但是出境目的地也在用行动表明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信心,力求为未来的中国游客到来做好准备。

疫情下,中国出境旅游企业反应迅速,在保障游客生命和健康安全,维护游客权益的同时积极自救,谋划和准备未来。疫情爆发初期,第一时间启动安全保障机制,暂停业务经营,全力抗疫。推出免费退改,升级重大灾害保险等措施,全力保障旅客的安全。分布在世界各地,带团出境的领队、导游尽己所能在境外采购防疫物资,并采取自行托运或通过航空公司等方式,将境外生产、符合医用标准的疫情防护用品带回境内,再通过快递转运至武汉等地医院和其它防控疫情需要的地方,缓解了当时防疫物资不足的问题。

同时,出境市场主体尽力缩减成本费用支出,努力争取活下来。在复工复产阶段,积极修炼内功,培训员工,对各类业务的服务标准进行优化和升级。不仅力求维护好与目的地和资源方关系,通过直播、线上业务探讨、产品预售等形式保持竞争力。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业务市场,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一些市场主体尝试转战国内旅游市场,聚焦有潜力的业务模块。

大型旅游集团、以出境旅行社和OTA为代表的旅行服务业、出境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投资商、资源商、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极转型,探索疫后旅游业的新常态,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自救措施和互助行动。这些行动既包括资本和市场层面的举措,也包括广受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直播带货。可以看到,有的出境旅行社“在线”发力,瞄准网红经济新风口,推出线上商城,直播带货。有的借力海南自贸港,布局旅游合作项目。有的积极研究游客心智模式的变化,积极开发产品,强化培训员工,希望推出更有竞争力的出境旅游产品。

不惧风雨,目的地满意度水平保持稳定

近年来出境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保持着持续改善态势。即便在2023年疫情冲击下,有抱怨情绪的出境游客比例依然呈下降态势。其中有出境游客的宽容和理解,也有出境目的地提升竞争力的努力和付出。

2023年,出境游客出游时有抱怨情绪的占比为31.66%,无抱怨情绪的游客占比为68.34%。2023上半年有抱怨情绪的出境游客占比28.74%,无抱怨情绪的游客为71.27%,总体而言,中国游客对出境旅行较为满意。

对未来的判断和展望:未来依然好,行动正此时

从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不均衡性。有些得到了有效控制,有些依然在持续蔓延,还有的情况是已经缓解的疫情又突然加重。大部分目的地总体上依然持谨慎态度。即使开放,当前穿越边境的行政手续将比原来更复杂,安全检查也更严格。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不平衡,不能够满足安全的需求,因此我国当前暂时不开放包括出境旅游在内的跨境旅游。2023年10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暂不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未来我国出境旅游的恢复和发展,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疫情的防控形势、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有人们心智模式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进步。其中有根本性因素和长期因素,也有影响因素和短期因素,各种因素交织,共同发挥影响。

必须注意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向好发展趋势没有变,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没有变,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这就意味着,出境旅游发展的根本逻辑没有改变。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依然很大,任何时候都需要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无论出境旅游还是入境旅游的重新开放,都取决于世界疫情的防控形势。

从疫情防控形势看,明年按此趋势可能稳中向好。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最好的时刻还未到来。主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恢复开放的心情迫切,但绝对不能在时机未成熟的时候冒无谓的风险。从长期看,出境旅游迟早会开放,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会改变出境旅游向好的势头

相向而行的意愿和更积极的行动

出境游客的消费行为特征和对目的地满意度的看法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目的地的竞争力强弱。无论境外目的地,还是市场主体,或者是其他相关方,都存在着有所作为的空间。

更需要各方拉手不放手。在相关领域保持密切沟通,分享经验,及时回应彼此关切。从客源地、目的地到市场主体,都应该

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附互免签国家名单[图]

0分享至一、发展环境出境旅游,是的一种,通常指到自己国家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旅游度假,是领略异国风情文明的最直接的方式,涵盖的内容可以细分到各目的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由物质层面转到精神层面,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出境旅游普遍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由2012年的1262元增加至2023年的2599元。2012-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2023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抑制了出境游,到2023年境外疫情仍较为严重,截至北京时间2023年5月11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18亿例,全球庞大的确诊人数使得人们对于出境游热情快速下降。全球新冠累计确诊感染人数亿人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其中美国、印度、巴西、法国、德国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TOP5地区,在这些新冠疫情更为严重的地区,国人的选择意愿更低。截止2023年05月11日累计确诊病例TOP20地区万人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受中国出境游人数断崖式下跌影响,2023年中国国际航线旅客周转量及运输量仅为442.41亿人公里、956.51万人次,同比下降86.1%、87.1%。2023-2023年中国民航国际航线旅客周转量及运输量

资料来源:民航局、智研咨询整理二、市场现状1、全球市场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数据:2023年全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65.6%,旅游收入同比下降47.5%。2023年,许多国家及地区旅游逐步开放,旅游人数及收入有所回升。2023-2023年全球旅游人数及收入

资料来源: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智研咨询整理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2023年以来全球国际旅游支出不断增加,2023年达14824亿美元,2023年受疫情影响减少至5491亿美元,同比下降63.0%。2023-2023年全球国际旅游支出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智研咨询整理其中中国以1305亿美元居全球首位,占全球总量的23.8%;其次第二至第四依次为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支出均超200亿美元。2023年全球国际旅游支出TOP10地区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智研咨询整理二、中国市场2023年以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们收入的增加,出境旅游热情高涨,行业强劲增长。2023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出境旅游人数断崖式下跌,仅为2033.4万人次,同比减少86.9%。2023年,预测出境旅游人数为2562万人次,出境旅游依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23-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旅行社出境旅游业务备受打击。根据文化旅游部数据:2023年中国具有出境旅游业务资质的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9.6%至809亿元,2023年进一步缩小到741亿元。2023-2023年中国具有出境旅游业务资质的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文化旅游部、智研咨询整理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出境旅游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2023年中国旅行社出境旅游组织0.94万人次、1.90万人天,较2023年减少了340.44万人次、1670.73万人天。2023-2023年中国旅行社出境旅游组织人数

资料来源:文化旅游部、智研咨询整理在2023-2023年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中,亚洲在目的地上占据首位,2023年占比85%,2023年占比95.3%。主要因为较近程目的地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较小。虽然泰国、印度等多个地区逐步开放游客入境,但国人更倾向于选择疫情较轻的目的地。由于疫情防控得力和政策协调顺畅,前往中国澳门的内地游客市场出现明显复苏迹象,成为出境旅游的亮点。在2023年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中,前往中国澳门的人数占比达93%。2023-2023年中国旅行社出境旅游组织人数分布人次

资料来源:文化旅游部、智研咨询整理行业发展受阻,企业业绩大幅下滑,承压加剧。以众信旅游、凯撒旅业两家企业为例,众信旅游、凯撒旅业作为中国领先的出境游运营商,在2023年旅游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分别下降87.8%、78.9%。2023年同比分别下滑56.1%、66.0%。目前,中国出境旅游仍在底部盘整,企业依旧面临较大风险。2023-2023年众信旅游旅游服务营收及毛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2023-2023年凯撒旅业旅游服务营收及毛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中国旅游研究院资料显示,出境旅游成行的前提是疫情受到充分控制,82.8%的消费者在只有确信某个目的地不再有新冠感染时才会出行。对于目的地选择,81.6%的消费者选择境内旅游。2023年,出境旅游市场的恢复步伐取决于全球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形势,部分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和疫情防控政策协调较为顺畅的目的地有望率先恢复。2023年消费者出境旅游关注点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智研咨询整理中国与外国互免签证协定一览表更新至2023年12月15日

资料来源:外交部、智研咨询整理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出境旅游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品牌理念,用专业的视角洞见行业趋势,提高用户的行业认知,助力商业决策。主要业务包含产业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商业计划书等。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3出境旅游人数20334万人次

11月22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港澳台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博士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

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2023年至2023年的中国出境旅游总体处于停滞状态,依然在底部盘整。由于疫情防控得力和政策协调顺畅,前往澳门的内地游客市场出现明显复苏迹象,成为出境旅游的亮点。尽管面临极大的困难,但是业界从未放弃信心,也没有消极等待,创业创新一直都在进行,出境旅游目的地也以积极的行动表达出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坚定信心。展望2023年,出境旅游市场的恢复步伐取决于全球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形势,部分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和疫情防控政策协调较为顺畅的目的地有望率先恢复。

一、2023-2023年出境旅游:全面停滞到艰难复苏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2023年全年出境旅游人数为2033.4万人次,同比减少86.9%。2023年,预测出境旅游人数为2562万人次,与2023年相比同比恢复17%,与2023年相比,同比增长27%。相比疫情前过亿人次的出游规模,出境旅游依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从2023年1月24号开始,我国的出境旅游供给和需求两侧,产业和市场两侧都出现断崖式下降。2023年2月我国出境旅

游人次从1月份的上千万人次骤降至不足60万人次。由于团队出境旅游完全停止,随后各月只有零散游客出游,整体出境旅游人次始终在极低水平徘徊。

从出境目的地结构上看,亚洲继续在洲际目的地上占据首位,占比为95.45%。之后依次为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总体上看,较近程目的地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较小。赴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游客同比减幅在70%和95%之间。其中亚洲减幅最小,大洋洲减幅最大。港澳台地区依然是出境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地,占据8成以上的份额。

排名前十五的出境旅游目的地依次是中国澳门、中国香港、越南、韩国、日本、泰国、柬埔寨、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马来西亚、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其下降幅度在66%和98%之间。前往中国澳门的内地游客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

出境旅游持续承受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反复多变的压力。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境外疫情此起彼伏,境内疫情时有散发。我国仍处于疫情动态清零进程中,境外输入病例发生并没有停止,各地仍需严加防控,这些给未来的出境旅游复苏带来了不确定性。

从短期看,疫情防控形势与出境旅游的重启可能性直接相关。各国和各地区正在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努力复苏旅游业。在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人员流动和旅行开始尝试走向正轨。

从长期看,疫情及与之相关的防控措施对出境旅游产生直接影响并带来连锁反应。若全球疫情防控形势长期不确定,则出境旅游复苏前提难以充分,且会面临疫情反复冲击的风险和困难。

疫苗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变量,疫苗的接种率和有效率影响着旅游业的复苏进程。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已经常态化,包括接种疫苗、快速核酸检测、数字健康码、发放疫苗护照、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等措施,给未来出境旅游复苏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技术准备。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国内旅游逐步复苏也给出境旅游的未来重启带来了信心。

未来,疫情防控措施将成为常态化存在,中国出境游客对安全、健康和便捷将有更高要求,出境旅游产业正在力图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适应这种新环境。

二、出境旅游向国内旅游转移过程中业界的努力和创新

2023年,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下,国内旅游大循环对出境旅游的替代效应明显,以往的出境旅游需求将寻找境内的释放空间。这体现在市场习惯的养成上,

十年统计分析:中国人出行时间增多 旅游需求越来越强

图集

十年统计分析出行时间增多

中国人旅游需求越来越强

4月6日,在贵州六盘水盘州市乌蒙大草原景区,游客在花海中自拍。刘佳跃摄(新华社发)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曲时间都去哪了,引发了很多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哲思。

时间虽然摸不着、看不见,却是真真切切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天之中。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段时间,不仅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反应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面貌。

2008年,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发布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十年之后的2023年,第二次发布了此份调查的结果,透过时间的维度,展现了十年间中国的变化。这其中,有一点引人瞩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