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2019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泰国旅游收入占总收入多少比例

2023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国内旅游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破5万亿元

旅游人数的增加推动了旅游收入的增长。2023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5.1万亿元,同期增长12.3%。随着国家对全域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业态的持续深入推广,未来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在线旅游周边游度假市场结构

周边游市场集中度高,驴妈妈市场份额占比达41.3%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交通的便捷化、假期的碎片化,旅游消费日趋常态化,在线周边游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艾瑞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在线周边游市场中,驴妈妈以41.3%的份额位列市场第一,同程和携程分别以12.8%和12.0%的份额位居第二、第三的位置。

中国景区线上购票市场发展现状

消费习惯日趋线上化,中国在线景区门票规模稳定增长

2023年中国在线景区门票市场交易规模为543.9亿元,较2023年增长了35.4%。随着用户门票预订习惯日趋线上化,以及开放网络购票渠道的景区增多,未来在线景区门票的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国家对5A景区评定及管理愈发严格,5A景区数量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5A级景区数量逐渐增加,截至2023年我国5A景区数量达259个。随着国家对5A级景区的管理和评定要求愈发严格,5A级景区数量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中国高星景区门票销售渠道

高星景区门票销售-直销/分销

2023年高星景区门票分销比例显著提升

2023年高星景区门票销售市场中分销占比为44.7%,相较于2023年提升了8.6%。按星级景区划分来看,4A及5A级景区直销分销占比相当。随着在线旅游平台的市场占有量不断提升,景区加大门票在在线旅游平台的投入,从而增加了分销比例。

高星景区门票销售-线上/线下

线下销售是高星景区门票的主要销售渠道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线下销售渠道是高星景区门票的主要销售渠道,占比达74.0%。分区域来看,华中区域景区门票线上占比最高。现阶段,高星景区门票仍旧以线下售票为主,未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以及人们线上购买门票习惯的养成,线上门票销售占比将逐渐提高。

高星景区OTA渠道门票销售

集中度较高,CR3为84.5%

抽样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星景区门票OTA在线渠道集中度较高,驴妈妈、美团、携程三家OTA平台占比达84.5%,其中,驴妈妈以34.8%的份额位居榜首,美团以26.8%的份额紧随其后,携程在线分销门票占比为22.9%。

高星景区OTA渠道门票销售

华北、华南、华西地区景区OTA门票渠道市场CR3超85%

从不同区域分布来看,2023年华北、华南、华西地区的高星景区OTA门票渠道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驴妈妈、美团、携程三个在线旅游平台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85%;其中,驴妈妈在各个区域表现出色,尤其在华西、华北区域优势明显,占比分别为43.6%和35.9%;美团在华南、华中表现较为亮眼,市场份额均超过了28%;携程在华南、华北地区市场占比在25%以上。

景区风景特色是用户最为看重的因素,更偏爱自然景观类景区

艾瑞调研结果显示,景区风景特色是用户在选择景区时最为看重的因素,此外,景区的安全性、食宿条件以及费用等因素也是用户较为看重的因素。在景区类型选择方面,湖光山色、海滨岛屿等自然景观类景区更受到用户的欢迎,民族/古镇风情、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也是用户较为偏爱的景区类型;也有超四成的用户选择主题公园/游乐园类景区。

在线旅游网站是用户获取旅游景区信息的主要渠道

根据艾瑞用户调研,在线旅游网站60.2%和旅游攻略网站49.3%是用户了解国内旅游景区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媒体形式的快速变化,短视频、直播等愈发受到用户的欢迎,2023年通过直播平台了解旅游景区信息的用户较上一年增长了4.0%,通过综艺节目了解景区的用户较2023年增长了1.9%。

用户预订-预定时间及渠道

超九成用户提前预定门票,在线旅游网站是其主要订票渠道

调研数据显示,92.1%的用户会至少提前1天预定景区门票,其中提前7天以上订票的用户占比达44%。从景区门票订票渠道来看,线上是用户预订门票的主要方式,其中在线旅游网站是用户预订景区门票的主要渠道,此外,通过景区官方微信、微信小程序订票的用户呈增加趋势。

未来出行-门票产品偏好

游客更为偏爱一站式打包旅游产品

在对景区旅游产品的购买偏好的调查方面,希望在在线旅游网站购买“门票+住宿+交通”一站式打包产品的用户占比最高,达41.1%,相较于其他产品组合来说,“门票+住宿+交通”一站式打包产品不仅可节省游客预订景区各类型产品的时间和精力,价格也更加优惠,因此,一站式打包旅游产品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

中国景区旅游发展趋势及案例分析

中国景区旅游发展趋势一

景区门票降价潮来袭,门票经济逐渐向产业经济转型

自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景区门票降价以来,各地纷纷响应掀起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7月,全国有164个5A级景区降价,其中有超7成的景区降价幅度在10%以上。门票降价将倒逼国有景区转型,助推景区从“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良性引导市场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体验。对景区来说,在减轻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之后,可延伸产业经营链条,探索文化衍生品开发等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3,对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表明,城镇居民和高学历人群是我国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占比分别达到72.15%和42.27%。国内旅游呈现本地化、近程化特征,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且81%的省际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间的旅游流动。

报告显示,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报告显示,本地游和周边游成为重要形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3年国内旅游的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明显收缩,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成为国内旅游的空间特征。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

报告还显示,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受到青睐。2023年在冬奥会的带动下,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滑草、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新兴玩法。2023年夏季国内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报告显示,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2023年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与此同时,14岁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增速较快。“一老一小”成了国内旅游的亮点和重点,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具有广阔前景。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3

2023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于12月11-12日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召开。论坛主题为“政策促进、产业创新与旅游复苏”,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旅游协会共同主办,开元旅业集团和祥源控股集团协办。11日上午旅游市场数据和产业研究报告发布环节,我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黄璜博士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数据、旅游客流数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各省份旅游统计数据等资料,对国内旅游的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旅游流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一、国内旅游发展基础和成就

1.国内旅游人数较2023年快速增长

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旅游市场呈现积极复苏态势。国内旅游者出游32.46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12.8%。其中,城镇旅游者国内出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旅游者国内出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图12011-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

新冠疫情仍然是导致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从2023年的四个季度来看,国内旅游增长呈现出“波动明显”和“先急后缓”的特征。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0.24亿人次,占全年出游总人数的31.5%,而第四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5.57亿人次,仅占全年的17.2%。

2.国内旅游收入超疫情前一半

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比2023年增加0.69万亿元,增长31.0%恢复到2023年的51.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36万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55万亿元,增长28.4%。

3.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接近疫情前水平

2023年国内旅游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99.28元,比2023年增加125.14元,增长16.2%,已接近疫情前2023年953.23元的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1009.57元,比2023年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613.56元,比2023年增长15.7%。

二、国内旅游发展现状与展望

1.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经济运行课题组研究,2023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

2.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图22023年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

3.节假日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2023年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的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2023年有一定程度减少。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严格落实常态化防疫要求,引导游客理性、安全、文明出游,保障了节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的平稳有序。全年节假日旅游呈现出稳开、低走、缓升的态势。

图32023-2023年节假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4.本地游和周边游成为重要形式

受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局部地区规模爆发的影响,2023年国内旅游的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明显收缩,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成为国内旅游的空间特征。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

图42023年节假日出游及目的地游憩半径

5.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受到青睐

2023年在冬奥会的带动下,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滑草、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新兴玩法。2023年夏季国内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1.城乡客源市场呈二元结构

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居民仍然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2023年城镇旅游者国内出游23.42亿人次,占比72.15%;农村旅游者国内出游9.04亿人次,占比27.85%。在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持续提升和人口城镇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预计我国城镇旅游者占据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体的特征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2.东部地区客源市场超全国一半

综合考虑国内旅游者的出游次数和停留时间等因素,2023年东部地区占据了51.44%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西部地区占据了24.47%,中部地区占据了21.57%,而东北地区仅占2.52%。东部地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旅游市场营销的重点目标区。

分省份看,2023年浙江、重庆、广东、江苏、湖南等省市具有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上海、重庆、浙江、北京、江苏等省市具有最高的国内旅游出游率。

图52023年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国内出游率指数

3.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

2023年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成为了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与此同时,14岁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增速较快,“一老一小”成为了国内旅游的亮点和重点,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具有广阔前景。

图62023年国内旅游者年龄分布

4.国内旅游者呈现出高学历特征

我国国内旅游者呈现出高学历化的趋势。2023年,具有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国内旅游者占比为42.27%。如果仅考虑城镇国内旅游者,高学历旅游者所占比重则高达50.49%。

四、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特征

1.东部旅游目的地收入占全国近四成

2023年,全国各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为57344.68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38.5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38806.71亿元和44440.64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收入的26.09%和29.87%。国内旅游收入最少的为东北地区,为8172.91亿元,仅占全国总收入的5.49%。

2.西部地区旅游接待人数逐步接近东部

2023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差距较小,分别为39.86亿人次和39.44亿人次。中部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为37.59亿人次。东北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最少,仅为7.12亿人次。东北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严重且近两年恢复速度较慢,与其他三大旅游目的地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3.东部地区旅游人均消费大幅领先

2023年各地区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高,达到1438.81元。其次是东北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分别为1148.44元和1126.71元。而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少的是中部地区,为1032.23元。

1.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八成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2023年国内旅游客流呈现出显著的本地化、近程化特征。近程的省内旅游客流占到了全部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而远程的省际旅游客流仅占18.76%。

2.省际旅游客流集中在相邻省份之间

省际旅游流动表现出相邻省份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特征。在2023年的全国前100条省际旅游客流中图7,有81条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仅有19条旅游客流为非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

图72023年全国前100条省际旅游客流示意图

3.省内旅游客流集中在人口大省

2023年,全国省内旅游客流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陕西省。

4.全国前10大省际旅游客源地

2023年,按照省际旅游客流流出量计算,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际旅游客源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四川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贵州省、江西省。

5.全国前10大省际旅游目的地

2023年,按照省际旅游客流流入量计算,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际旅游目的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浙江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

责任编辑:陈璐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出境游客中,前往泰国的几乎占半数

疫情前,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境游市场。2023年,我国居民出境人数达1.69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居民国际旅游支出占全球旅游总支出的近五分之一。

中国重启出境游,令三年来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全球旅游业者倍感振奋,众多国家期待中国游客的“回归”能够提振本国旅游业发展,促进疫后世界经济复苏。

曼谷当地时间1月9日12时17分,厦门航空MF833航班搭载269名旅客在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落地。这是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前往泰国的首批中国游客。

“欢迎来到泰国!”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交通部长萨沙扬以及旅游和体育部长皮帕组成的“强大阵容”,在机场对刚刚落地的中国游客致以热烈欢迎,并亲手将精美的小礼品赠送给“久违”的中国朋友。

翘首以待中国游客“回归”

1月8日零时起,我国取消入境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等政策正式生效。在因新冠疫情关闭近三年后,出境旅游有序恢复。

机构数据显示,1月8日出行的出入境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628%,创下了2023年3月以来的纪录。旅游资源丰富的泰国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机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出境游客中,前往泰国的几乎占到半数。

泰国方面对中国游客的“回归”翘首以待。疫情前的2023年,赴泰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占当年入境泰国外国游客总数的四分之一。赴机场迎接中国游客前,阿努廷公开发表

2023全球各国旅游创收榜,泰国排第四!

泰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会带来这两种基本好处:

一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及增加工作岗位,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跨地域的产业,它涉及到很多的相关产业,此外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服务游客;

二是人流量,源源不断的人口涌入,会带动当地的消费、物价、房价的上涨。

这几年,人们到泰国旅游需求有所突破,从纯粹的观光过渡到休闲旅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再局限于“N日游”、“一周游”的跟团方式,而是偏爱于放松惬意的自由行,寻找一个适合的居所,在享受风景的同时,深入到当地人生活中去,体验别样的异国风情。

集休闲、度假、旅游、居住为一体的泰国房产,无疑满足了人们在泰国的需求,生活中旅游、旅游中生活的双重需要。

随着泰国旅游设施的完善以及知名度的提升,这个国际化的泰国,吸引越来越多外籍人士来此旅游。国际游客在观光的同时,也开始大规模地置业,并将该产业作为第二个度假屋或成为永居地,目前有180万的外国退休人士在泰国生活,这其中大部分是欧美、日本人士。

泰国房产价格便宜、精装修、配备家具家电等,而且其房价涨幅和租金回报率都十分诱人。

如节假日期间,曼谷、芭提雅、普吉岛等热门旅游城市,每日接待的游客数量过万人次,短租房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其租价可达300-500元/天,而且欧美短租客特别多。可以说在泰国置业,只需花国内三四线城市的价格,就能享受一线城市的租金收益。

泰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火席卷全球,预计未来8年泰国旅游行业将步入鼎盛时期,2027年旅游收入将达到5.9万亿泰铢,将占GDP三分之一,10年内旅游业将创造390万就业岗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泰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旅游地产的发展。未来5-10年,旅游地产市场将成为泰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这里,建议有意向的投资者尽早规划,才能把握房产红利。

青岛"十三五"文旅成绩单:旅游收入66227亿

中国网1月11日讯2023年12月3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八场发布会,介绍该市“十三五”时期文旅产业发展情况,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隋邦儒,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处处长齐菁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省上部署要求和青岛发展实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际时尚城建设为统领,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为发展目标,不断优化文旅产业发展生态,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速文旅深度融合,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32.7亿元,占当年GDP比重为4.9%,居全省首位。

2023年,青岛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83家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537.8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0.0%,省内龙头地位突出。

随着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入推进,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迸发,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41.6亿元,同比增长15.4%,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5.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持续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2023年,全市游客总人数达38200.14万人次;年度旅游总人数由2023年7455.81万人次增加至2023年11302.84万人次,年均增长11%;境内游总人数由2023年7322.02万人次增加至2023年11132.58万人次,年均增长率11.04%;入境游总人数由2023年133.81万人次增加至2023年170.26万人次,年均增长率6.21%。

实现旅游总收入6622.7亿元,年旅游收入由2023年的1189.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05.6亿元,年均增长13.9%。旅游总收入占GDP比值由2023年的12.79%上升至2023年的17.08%。旅游业发展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

成功举办世界旅游小姐大赛全球总决赛、第四届世界厨师艺术节、第八届国际戏剧学院奖评选及颁奖典礼等,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01、制定出台产业发展政策

2023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推动青岛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高效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推动青岛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细则关于推进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高效发展的实施细则,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奖补政策,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编制完成青岛市全域旅游规划纲要2023-2023年,2023年崂山区获批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凤凰岛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沽河、灵山湾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2023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制定20条具体措施,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帮助文旅企业渡难关、谋发展。

02、夯实产业发展载体

目前全市共有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5个、市级11个。

网吧、歌舞娱乐企业、游艺娱乐企业、印刷企业、出版物发行单位、影视类企业含影院、新闻出版企业、演出行业企业等文化企业总数近11000家。

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57家企业。青岛出版集团多次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

目前全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112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26处,3A级旅游景区69处;星级酒店90个,其中,五星级酒店9个,四星级酒店23个,三星级酒店55个,二星级酒店3家。拥有旅行社594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旅行社59家。

加强招商引资,单体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签约和在谈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共139个,总投资额5388.2亿元。

0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和精品旅游产业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的两个产业门类。“十三五”期间,青岛市文化核心领域规模扩充,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1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的20.5%,实现利润总额28.4亿元,占规模以上全部文化企业的76.7%,比重均稳步提升。

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文化服务业三大行业单位数量构成比为38.8:20.8:40.4,文化服务业占比实现提升。

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等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新业态增长势头强劲。

青岛市影视文化产业集群、现代海洋旅游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9个精品旅游项目入选省第三批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库。

04、促进文旅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全市文化、旅游与科技、金融、工业、教育、医养健康等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运用资本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先后设立了规模6000万元的青岛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规模9亿元的嘉文禧梦股权投资基金、规模2亿元的主旋律文化产业基金和规模10亿元的海控天程产业基金,通过基金成功引入了同程旅游、深圳优依购等企业来青岛投资。与青岛银行合作,挂牌设立省内首家文创支行。

加大文旅新业态培育力度,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青岛市研学旅游产业体系项目获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新奖。市文化和旅游局获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青岛市18个项目获奖。

青岛啤酒集团、青岛明月海藻健康产业园、青岛琅琊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7家入选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青岛玫瑰圣地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入选首批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青岛海泉湾康养旅游基地、灵山岛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入选首批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青岛宝湖马术小镇、青岛上合·国际马文化产业园入选首批山东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各类省级示范基地数量居全省首位。青岛市开展了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康养旅游基地评定工作,海信科学探索中心等一批获评基地成为市民和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谋划在市南、崂山、西海岸主要婚拍点各建设一处婚拍驿站样板并研究制定服务标准。

建立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动态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文旅新业态项目进行扶持奖励。

05、着力提升文化旅游消费

2023年,青岛市成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市政府出台了青岛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自2023年起连续三年纳入市政府市办实事。

2023年以来市、区市两级文旅惠民活动累计发放政府文旅惠民消费补贴8300余万元,惠及群众500余万人次,直接拉动文旅消费3.3亿元,间接实现经济效益116.3亿元。据统计,2023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904元,同比增长12.9%,增长率位列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八项指标之首,成为引领岛城消费的新引擎。

大力发展文旅夜经济,推出8大夜间旅游产品、4条主题线路,制定音乐酒吧管理扶持办法,25条酒吧街开街运营,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音乐酒吧110余家,驻唱乐队109支。

青岛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2023中国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

06、影视产业异军突起

设立总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的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长城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5部影片发放制作成本补贴资金5200余万元。

2023年青岛成为中国首个、世界第9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电影之都,先后成功举办青岛电影交易博览会、“电影之都青岛峰会”、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2023青岛国际影视博览会等影视文化活动。

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已建成40个世界顶级摄影棚并全部投入运营,累计接拍30余部电影电视作品。动画影片C9回家荣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最佳美术片提名。

2023年全市电影票房6.02亿。

2023年制定影视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建设方案,新增影视企业近300家,全国首个UHD+5G直播室建成使用。

07、新闻和出版业稳步发展

全市共有73家新闻和出版单位。

2023年指导青岛出版集团资本运营板块顺利完成对喜马拉雅美元基金的出资,打通上市公司境外投资的通路。

截至2023年底,青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营业收入达105亿元,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独角兽企业。

“十三五”时期,先后组织举办“亚太手工艺文化周”、“2023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暨文化旅游商品交易会”、“第55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和“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会”,在全国率先创建专业化工艺美术行业版权贸易平台,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国内第一支以IP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业基金。

大力实施精品出版工程,全市共有27个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08、印刷发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印刷企业1634家,较“十二五”期间增加243家,增长率17.5%;资产总额200.46亿元,工业总产值166.04亿元,分别较“十二五”增加19.88亿元、34.3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9%、26.1%;规模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增长11家;从业人员达30254人。

现有出版物发行单位1430家,较“十二五”期间增加606家,增长率为73.5%;网上书店305家,增加289家,增长率1806%。

09、邮轮旅游取得新突破

2023年5月,青岛成为全国第四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印发青岛市扶持邮轮旅游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成立了国内首个国际邮轮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

“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邮轮349航次,游客48万人次,其中2023年共接待邮轮93航次,游客17.6万人次,在全国13个邮轮母港11个业绩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同比分别增长31%和57%,增幅居全国首位。2023—2023年累计接待邮轮349航次,邮轮游客48万人次。

“十三五”时期青岛市的文旅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看到,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诸如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市场主体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文旅赋能,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推进借力互联网的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应用创新、文旅IP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将青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国际时尚之都、世界海洋文化名城、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伍策一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