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 青少年旅游需求高低的原因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3,对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表明,城镇居民和高学历人群是我国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占比分别达到72.15%和42.27%。国内旅游呈现本地化、近程化特征,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且81%的省际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间的旅游流动。

报告显示,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报告显示,本地游和周边游成为重要形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3年国内旅游的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明显收缩,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成为国内旅游的空间特征。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

报告还显示,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受到青睐。2023年在冬奥会的带动下,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滑草、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新兴玩法。2023年夏季国内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报告显示,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2023年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与此同时,14岁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增速较快。“一老一小”成了国内旅游的亮点和重点,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具有广阔前景。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3

2023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于12月11-12日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召开。论坛主题为“政策促进、产业创新与旅游复苏”,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旅游协会共同主办,开元旅业集团和祥源控股集团协办。11日上午旅游市场数据和产业研究报告发布环节,我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黄璜博士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数据、旅游客流数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各省份旅游统计数据等资料,对国内旅游的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旅游流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一、国内旅游发展基础和成就

1.国内旅游人数较2023年快速增长

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旅游市场呈现积极复苏态势。国内旅游者出游32.46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12.8%。其中,城镇旅游者国内出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旅游者国内出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图12011-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

新冠疫情仍然是导致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从2023年的四个季度来看,国内旅游增长呈现出“波动明显”和“先急后缓”的特征。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0.24亿人次,占全年出游总人数的31.5%,而第四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5.57亿人次,仅占全年的17.2%。

2.国内旅游收入超疫情前一半

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比2023年增加0.69万亿元,增长31.0%恢复到2023年的51.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36万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55万亿元,增长28.4%。

3.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接近疫情前水平

2023年国内旅游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99.28元,比2023年增加125.14元,增长16.2%,已接近疫情前2023年953.23元的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1009.57元,比2023年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613.56元,比2023年增长15.7%。

二、国内旅游发展现状与展望

1.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经济运行课题组研究,2023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

2.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图22023年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

3.节假日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2023年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的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2023年有一定程度减少。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严格落实常态化防疫要求,引导游客理性、安全、文明出游,保障了节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的平稳有序。全年节假日旅游呈现出稳开、低走、缓升的态势。

图32023-2023年节假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4.本地游和周边游成为重要形式

受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局部地区规模爆发的影响,2023年国内旅游的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明显收缩,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成为国内旅游的空间特征。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

图42023年节假日出游及目的地游憩半径

5.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受到青睐

2023年在冬奥会的带动下,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滑草、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新兴玩法。2023年夏季国内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1.城乡客源市场呈二元结构

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居民仍然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2023年城镇旅游者国内出游23.42亿人次,占比72.15%;农村旅游者国内出游9.04亿人次,占比27.85%。在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持续提升和人口城镇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预计我国城镇旅游者占据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体的特征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2.东部地区客源市场超全国一半

综合考虑国内旅游者的出游次数和停留时间等因素,2023年东部地区占据了51.44%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西部地区占据了24.47%,中部地区占据了21.57%,而东北地区仅占2.52%。东部地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旅游市场营销的重点目标区。

分省份看,2023年浙江、重庆、广东、江苏、湖南等省市具有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上海、重庆、浙江、北京、江苏等省市具有最高的国内旅游出游率。

图52023年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国内出游率指数

3.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

2023年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成为了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与此同时,14岁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增速较快,“一老一小”成为了国内旅游的亮点和重点,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具有广阔前景。

图62023年国内旅游者年龄分布

4.国内旅游者呈现出高学历特征

我国国内旅游者呈现出高学历化的趋势。2023年,具有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国内旅游者占比为42.27%。如果仅考虑城镇国内旅游者,高学历旅游者所占比重则高达50.49%。

四、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特征

1.东部旅游目的地收入占全国近四成

2023年,全国各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为57344.68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38.5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38806.71亿元和44440.64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收入的26.09%和29.87%。国内旅游收入最少的为东北地区,为8172.91亿元,仅占全国总收入的5.49%。

2.西部地区旅游接待人数逐步接近东部

2023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差距较小,分别为39.86亿人次和39.44亿人次。中部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为37.59亿人次。东北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最少,仅为7.12亿人次。东北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严重且近两年恢复速度较慢,与其他三大旅游目的地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3.东部地区旅游人均消费大幅领先

2023年各地区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高,达到1438.81元。其次是东北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分别为1148.44元和1126.71元。而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少的是中部地区,为1032.23元。

1.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八成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2023年国内旅游客流呈现出显著的本地化、近程化特征。近程的省内旅游客流占到了全部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而远程的省际旅游客流仅占18.76%。

2.省际旅游客流集中在相邻省份之间

省际旅游流动表现出相邻省份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特征。在2023年的全国前100条省际旅游客流中图7,有81条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仅有19条旅游客流为非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

图72023年全国前100条省际旅游客流示意图

3.省内旅游客流集中在人口大省

2023年,全国省内旅游客流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陕西省。

4.全国前10大省际旅游客源地

2023年,按照省际旅游客流流出量计算,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际旅游客源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四川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贵州省、江西省。

5.全国前10大省际旅游目的地

2023年,按照省际旅游客流流入量计算,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际旅游目的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浙江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

责任编辑:陈璐

沈阳城市感知形象与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旅游业GDP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服务业中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保持良好城市旅游形象,满足其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良性的循环发展是当下比较热点的话题。对于游客而言,满足自身需求最大化是其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定因素,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无疑是游客内心的评价因素,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评价直接影响着当地的旅游发展,制约其发展速度和方向。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结合沈阳市旅游资源现状和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结果,采取文献综合研究、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来沈游客进行调查,通过对来沈游客一些日常旅游习惯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旅游设施、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三大维度为主要研究因素来评价分析影响沈阳城市旅游的感知因素,并列举沈阳市旅游形象建设的成效和不足,针对其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基础实施建设不完善、城市宣传力度不够、管理机制及服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给予一定的改善建议,以拓展沈阳城市形象的传播渠道,优化沈阳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地位,同时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扩大其声誉度,打造沈阳旅游发展的品牌建设。关键词:沈阳市;城市感知形象;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引言

随着21世纪社会进步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旅游逐渐成为人排解压力、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旅游业经过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巨大的竞争优势已经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旅游经济也占据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我国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旅游业也不负众望并被赋予“永远的朝阳产业”美称。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研究中非常热点的领域,旅游者潜意识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直接影响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倾向,良好的目的地形象会进一步提高重游率[3]。随着旅游行业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应建立在旅游感知形象作为基础之上,维持良好的城市形象越来越成为旅游行业中比较重视的问题,游客内心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的评价也体现在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特色产品、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综合服务等之间的竞争,城市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及评价,有助于完善城市营销策略,其感知图形象在进行旅游活动过程和旅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本文以沈阳市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研讨影响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的相关因素,详细分析了各类因素与城市感知形象影响之间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旅游业的不平衡,以及所出现阻碍沈阳市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总结沈阳市形象建设的不足之处,为更好的塑造良好旅游城市形象以及在游客心中的感知形象,为沈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如:积极塑造和宣传其旅游形象,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以更加优越的城市旅游形象迎接来访游客,提高沈阳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在激烈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占据相应的市场地位。同时也是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个重要推力。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旅游业做为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格局,近几十年内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发展成非常重要的国民经济产业。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不仅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旅游对于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旅游的感知也与其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广大的旅游市场领域中,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自己更加青睐的的项目,最终达到旅游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旅游意义的最大化,例如:放松心情、孝敬长辈、蜜月之旅、开阔视野等,而旅游过程能否在所有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取决于对旅游目的地的良好感知[5]。对于城市而言,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程度将决定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旅游感知形象直接影响游客的消费行为,从而间接的影响城市的旅游发展。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综述

目的地形象是对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作为目的地的整体认知和评价,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认识和概念,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旅游开发以及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印象[6]。同时,它也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地形象研究的任务是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资源,寻找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地方资源产品,提取形象概念,充分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产品展示突出特色,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清晰独特的印象。通过挖掘的特色产品突出其特色,由此加深记忆并在游客心目中形成鲜明独特的印象[7]。

20世纪末国内外先后开始研究旅游形象相关问题,学者Hunt首次提出旅游感知形象,该词成为旅游目的地开发中的至关重要因素,该理论也是有关于研究旅游形象最早的文献。Bigneet提出城市旅游感知形象就是人们对根据自身的经验、感情等个人因素对该城市形成的固有印象或主观评价[8]。Andersen和Collberg重点研究并提出了有关于目的地的8种属性差异感知形象研究[9]。Goodrich更注重研究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和评价的相似性,并认为旅游者的娱乐和文化模式对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是相似的,Po-JuandDeborah在调查中发现,游客或潜在游客的行为、社会人口等统计变量能够客观地反映旅游目的地的形象[10]。

相比于国外来说,我国的旅游活动出现的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其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基于借鉴外国的研究结果,中国旅游界此理论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并进行理论范围的延伸和扩大,分别对旅游形象感知、设计和旅游目的地方面进行实证探究,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李蕾蕾在此领域有一定成果,其专著在总体布局的角度分析了旅游形象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系统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国内外对旅游形象领域的相关资料。从旅游城市的角度林炎提出,旅游产业是未来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全新课题[11]。吴小根、杜莹望分别介绍了游客个人、旅游情景和目的地感知等因素是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形成的主要影响成因[12]。胡冬梅认为城市旅游感知是游客对城市所有旅游资源和人类活动感知的集合。2研究内容与方法2.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基于城市感知形象视角,针对辽宁省沈阳市的旅游感知形象进行分析,以游客的感知评价视角为主要出发点,以游客的一些日常出游习惯以及城市形象认知作为参考点从而研究沈阳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中存在问题和旅游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推进沈阳市旅游业的发展。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方法有,1:文献研究法。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旅游、旅游目的地、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期刊、报告和文献资料,以此作为研究基础为后续所研究问题提供帮助。2:问卷调查法。本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来沈的游客进行调查,通过柱形图、扇形图、交叉图等直观显示数据对来沈游客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游客对城市的形象的认知。通过对来沈游客的感知因素满意度调查,分析影响城市感知形象的重要因素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为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3沈阳市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3.1沈阳市旅游资源概况

沈阳市是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历史古城,现有世界遗产包括400多处旧址、古建筑、古墓葬等,包括4个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16个省级和60个市级[13]。其中比较著名的景点如3.1所示:3.2沈阳市旅游发展现状

辽宁省省会沈阳市将旅游业发展直接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沈阳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和旅游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其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沈阳沈北新区是国家首批选定的旅游示范区,浑南也成功入选了第二批入选[14]。作为第二批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沈阳作为示范区将全面深化旅游改革。主要效果如下:

1旅游业改革创新成效可佳

沈阳作为国家旅游改革的先行区和创新的先行者,身先力行,首先阐明了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发展方向,高度重视先行区建设发展,结合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进综合市场监管和城乡公共服务相结合,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和景区管理机制始终秉承发展资源产业整合理念,目前已形成了良好规模效应。

2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拥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沈阳,利用其先天独有的文化底蕴优势,包括一些名胜古迹、博物馆、名人故居、古建筑遗址等来吸引

2023年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体育旅游市场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全球体育旅游市场的平均增速。基于新经济、新基建、新客群和新需求,中国的体育旅游将以创新突破来实现多元发展。

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体育旅游对于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基于新经济、新基建、新客群和新需求,中国的体育旅游将以创新突破来实现多元发展。

1.2023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

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体育旅游的全面发展将是改革开放、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方式。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体育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速在15%左右,是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中国体育旅游市场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全球体育旅游市场的平均增速。

2.2023年是“十四五”的起始之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中国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旅游业的发展也在由外延式数量型增长向内涵化质量型增长转变,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将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3.2023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效应的呈现之年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萎缩。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2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GDP同比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未来一段时间,世界政治格局将更加复杂多变,诸多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将发生改变,在旅游方面,国内旅游成为主要市场,城市周边及近程的休闲游、度假游将持续火爆。体育旅游将以参与性、体验性、经常性等特色在变革中脱颖而出。

1.对健康的重视将助力体育旅游快速发展

202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列为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提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等要求。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WellnessInstitute的数据显示,近5年全球健康旅游增长率为9.9%。预计到2023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潜在的市场规模达万亿级。2023年原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数达到旅游总人数的5%,中医药健康旅游收入达到5000亿元。

2.赛事观赛游增长速度将适当放缓

2023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体育赛事大规模取消或者暂停。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赛事和活动将有序恢复,但大规模的跨区域人口流动仍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国际和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仍具有不确定性。可以预见,2023年体育赛事活动在规模上将呈现小型化和区域化的特点,减少人口的跨区域流动;在发展方式上将呈现专业化和网络化的特点,依靠技术手段,跨时空跨区域同步竞赛;从观赛游的特点来看,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人们对这类需要近距离与陌生人接触的环境会有所顾忌,所以观赛游的增长速度会适当放缓。

3.突出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户外运动游将蓬勃发展

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即便是传统的跑步,场景也在不断延伸:公益跑、马拉松、街头夜跑、垂直跑等多场景的出现,丰富了传统户外运动方式,给人们带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