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法官告诉你,旅游、游学不可不知的法律小锦囊 旅行出国游学图片真实

法官告诉你,旅游、游学不可不知的法律小锦囊

随着元旦、春节的日渐临近,很多人可能计划外出旅行。然而,对于旅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如处理不当,易引发纠纷,给本来心情愉悦的旅行者带来无尽烦恼和忧伤。

在人们对精神生活以及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提升的当下,如何尽可能避免旅行带来的各种法律风险,成为越来越多的旅行者的一个共同期盼。当今,旅行合同纠纷案件呈现怎样的特点?容易发生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尽量避免此类纠纷?

针对此类案件目前呈现特点和极易发生的相关问题,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东城法院于2023年12月11日召开了涉旅游合同纠纷案件新闻通报会,该院法官结合具体案例对生活中易出现的旅游合同纠纷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出行旅游者提供法律温馨提示。

东城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徐静、法官龙琨、崔赟向与会记者介绍了该院审理的旅游合同纠纷案的特点、问题以及应对举措。

通报会上,东城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徐静介绍,该院审理的旅游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境外旅游案件占比较大。

据统计,东城法院2023年1-11月共受理旅游合同纠纷案件71件,其中涉及境外旅游的56件,占78.87%;2023年该院共受理旅游合同纠纷案件113件,其中涉及境外旅游的64件,占56.64%。

“境外旅游因路途遥远、时间跨度长、文化地域差异、安全风险相对更高、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易出现旅游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纠纷,进而产生诉讼。”徐静介绍说。

旅游者证据意识淡薄,造成维权诉讼举证困难。

由于旅游服务产品具备无形性特点,且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可以直接通过网络、APP预定旅游产品,旅游者在体验快捷、便利服务的同时却更容易忽视对旅游合同具体约定的审查,直到发生纠纷进行维权时才发现举证困难。

对于旅行社来说,也同样面临举证难问题,特别是在出境游服务中,旅行社为降低成本会提前先行垫付机票、住宿、地接等相关费用。

实践中,一部分境外发生的费用很难举证,如果旅游者在出行前提出退团,旅行社对于已经发生的费用,往往会因举证不能承担不利后果。

旅游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一些旅游者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贪图便宜,难抵“低价团”诱惑。

有的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并通过收取保证金、会费等形式使旅游者成为会员,承诺实际旅游线路不收费或收取极低的服务费,待旅游结束后退还保证金。

有的旅行社要求旅游者将款项直接转账给法定代表人或业务员个人账户。

“旅游者贪图低价而签订旅游合同,但在合同履行中才发现消费体验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或根本不能成行,造成财产损失。”东城法院民一庭法官龙琨介绍说。

个别旅行社涉嫌违法犯罪

实践中,个别旅行社利用预付旅游款、保证金等方式骗取钱款,甚至涉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2023年,东城法院曾受理多起旅游者起诉同一家旅行社退还预交旅游费的案件。

该旅行社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套餐计划书,承诺在某段时间内提供若干条境外旅游线路供旅游者选择,并提前收取每人数万元的旅游费用。

但是,旅游者交款后,该旅行社以种种理由不安排出游,后经旅游者举报,公安机关以该旅行社涉嫌合同诈骗予以立案侦查。

该类案件的受害者以中老年为主,旅游社利用中老年群体有钱有闲、易被低价吸引的特点,诱使他们签订合同。

此外,还有的个别旅行社收取旅游者大额出国保证金,但到期后迟迟不予归还,长期占用,甚至有的“人去楼空”。

如何避免假期“游学”旅游合同纠纷

本刊记者提出,有旅行社针对中小学生假期“游学”组织学生出境游,很多家长出于对学校推荐的信任,很少仔细研究旅游合同,就直接签署合同,但合同中往往有很多“霸王条款”,甚至不使用规范性旅游合同,而是提供旅行社自己编写的合同,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法律风险?

东城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徐静介绍,旅行社组织中小学生出国游学这种情况确实比较普遍。作为家长,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家长要量力而行,这种“游学”费用较之于其他普通出境游要高很多,因为要增加陪同人员,而陪同人员需要增加多少费用,目前没有一个标准,建议家长要慎重选择。

第二,合同条款一定要通读,如果是格式合同,旅行社也不能将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强加游学者和家长身上,“如果不同意修改条款,可以放弃。因为,这种游学机会很多,选择性很多”。

龙琨法官介绍,如果格式合同中存在“霸王条款”,针对中小学生游学这种群体性出国游,如果旅行社没有尽到充分告知义务,合同中也没有显著标识,那么这种条款就应该是无效的,“一旦诉讼,就会依法依规处理”。

而对于本刊记者提出的“通过QQ群、微信群自发组织旅游的情况如何避免法律风险”问题,徐静和龙琨法官认为,通过QQ群和微信群自发组织的旅游活动,目前尚未纳入相关部门管理范畴,缺少监督,旅游者交纳多少费用?谁掌管费用?包括吃住等都缺乏规则。如果组织者对旅游目的地及路线非常熟悉,风险相对会少一些,“因此,建议还是家庭成员或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结伴而行,且出行时间不宜过长”。

针对旅游合同纠纷案件的上述特点及问题,东城法院法官给出了4个小锦囊:

锦囊1:旅游者应理性消费,提高警惕意识。

不轻信旅游经营者“低价团”的宣传,慎重选择正规旅游机构及平台。针对旅游线路不盲从,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经济条件的旅游线路及项目。出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锦囊2:增强法律知识,提高证据留存意识。

旅游者应认真审核合同条款,对于易发生争议的内容要作出具体、详细的约定,特别是旅游费用包含的具体项目、发生争议的解决方式等,对于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要通过补充条款予以明确。

妥善保存合同、票据、以及通过网络或APP签订旅游合同时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信息。

锦囊3:旅游者如需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可选择侵权之诉。

旅游途中如发生意外,造成旅游者人身伤亡,特别是因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的情况,存在旅游合同和人身侵权两个法律关系的竞合,但现有法律规定合同纠纷中不涉及精神损失费问题,而侵权赔偿可以处理精神损失费,故旅游者若选择侵权之诉更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锦囊4:建议旅游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并适当提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数额,从而更大力度的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实践中,根据行业规定,旅行社会向监管部门交纳一定数额的质量保证金,但是,该质量保证金的数额相对过低,难以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难以起到真正约束旅行社的作用,因此建议监管部门适当提高质量保证金数额。

同时,针对旅行社以现金或现金转账方式直接收取保证金,将保证金挪作他用等行为也应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原标题:法官告诉你,旅游、游学不可不知的法律小锦囊

重“游”轻“学”:海外游学到底能收获什么

原标题:重“游”轻“学”,游学收获几何海外游学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年暑假,旅游市场总是火热,近些年来海外游学项目更呈爆发式增长。记者发现,这一市场普遍存在游学内容监管不足、项目良莠不齐、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亟待予以规范。对这种“游学”,孩子和家长到底有着怎样的期待?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游出去、学回来”?

爆发式增长,去年游学市场达300亿

8日上午,记者走进南京新街口一家旅行社,“美国常青藤名校游学营”等游学团广告被放在醒目位置。产品经理告诉记者,随着各类暑期培训班陆续结束,8月中旬左右是继7月毕业季后暑期另一出游高峰期,其中出境游学产品更属“爆款”。

各旅游网站也纷纷主打此类产品。携程旅游推出的游学项目,地点有欧美、澳洲以及东南亚甚至非洲等地,行程一般5天到15天,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旅游机构大多采取和学校以及教育机构合作方式,除携程国际外还包括以爱之名、英孚教育等20多个不同供应商。此外携程旅游还推出定制游学项目,通常“一团一价”,费用昂贵。

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出境游学逐渐成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刚性教育投资”。途牛旅游网近日发布的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23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爸妈想让孩子“开眼看世界”,青少年成为当下海外游学市场主力,这一群体中初中生占比高达49%,高中生占比24%,小学生占比达11%。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游学行业市场空间已达300亿元,未来5年还将保持30%至50%的增速,预计10年后出境游学市场将达万亿元规模。

增长见闻,“出去走走”有何收获

去年,15岁的汤皓元曾参加徐州携秀中学的暑期夏令营游学项目。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对所见所闻充满了好奇,尽管两个星期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疲惫:“看到那些世界顶级学府,真的觉得非常激动,那次难忘的经历很激励我。”今年中考,汤皓元顺利考入徐州市第一中学,他说如果有机会,以后还是想到外面去看看。

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研一学生郝思嘉从高中开始便常参加短期游学活动,高一时曾报名参加一个英国游学项目,为期半个月。她参观了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还和当地寄宿家庭的小女孩成了好朋友。郝思嘉说,这段经历对自己影响很深,让她知道了“世界很大”。大三那年她申请去印度和斯里兰卡支教,刚刚又结束了在韩国的游学。

游学经历,是不是都能给孩子带来收获?南通女孩团子初二时通过学校参加该市一个交换游学项目,在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度过3个月。团子回忆:“的确开拓了眼界,比如一次数学课,老师让计算草坪上草的数量,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去拔草,至今印象深刻。但当时年纪太小了,能学到的东西有限。”

家境不错的林青青上初中时参加了前往美国的一个游学项目,由于年纪小、英语还不太好,这段经历只给她留下“模糊印象”。如今她只记得去了美国纽约,参观了大学,早出晚归,基本上和同去的同学在一起,和美国小伙伴并没有多少交流。

服务良莠不齐,重“游”轻“学”引不满

“有条件的话,孩子读初中时就可以出去看看,很多朋友的孩子小学四五年级就出去游学了。”徐州市民张坤琳的大儿子参加了暑期游学项目,小儿子将就读一所双语幼儿园。她感慨,现在竞争太激烈,外语和交流能力是孩子日后发展必备技能,尽管自己是工薪阶层,还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出国“长长见识”。

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口腔医学的曹硕,13岁时曾参加一美国游学项目,寄宿家庭的家长是一名牙医,在他影响下曹硕对口腔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家长周艳波说,出去看看,让孩子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己。

只要是为了孩子,现在的家长“不怕花钱”,怕的是“花冤枉钱”。汤皓元的妈妈张子玉直言,游学市场服务良莠不齐,不少产品仍以“游”为主,“学”只是个噱头,很多同事小孩参加之后收获并不大。

著名咨询机构益普索发布的2023年国际游学白皮书数据显示,家长和孩子对出境游学的学习安排满意度仅为40.8%,一些游学基本是“游学校”,即到外国著名学校参观,另外一些项目则以国际课堂为特色,主要是在国外进行英语强化外加旅游。一些家长反映,很多游学团纯粹就是组织学生们在名校合影、到商场购物,“花费比自己带着孩子出国旅游还多”。

细化规范管理,家长需理性对待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出境游学需求大、市场火,各类组织者不断冒出,其中既有旅游机构也有教育机构,还有二者相互融合的新兴机构,让人眼花缭乱,这当中还存在不少监管漏洞。

为了规范游学旅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游学旅行健康发展,今年初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并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不过,对于游学市场的规范监管,不能单靠旅游部门。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规范游学市场,关键是尽快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服务性标准。明确教育、工商和旅游部门的职能范围,加大教育监管,以“学”和“获”为依据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考核相关游学机构,确保游学质量。

部分国家成熟的海外游学监管办法值得借鉴。在日本,主办单位必须在游学前做好活动规划,阐明活动目的和预期教育成效,务必在出行前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结束后对每个细节作出评价;在美国,游学夏令营领队老师须参加相关资质培训,持证才能上岗。

对众多家长来说,让孩子出国看看的想法不错,但海外游学的“功效”未必如商家宣传的那么神奇,应理性对待、量力而行。游学,是让孩子通过体验不同文化、生活和教育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应结合孩子特点、需求,与其充分沟通,才能真正让孩子“游得出去,学得回来”。

什么是研学旅行真正的研学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很多学校组织了各种带有研学性质的勤工俭学、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探源、地质生物考察等活动。而校外机构组织的研学旅行,还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才开始出现的。

改革开放之后,大量来自日韩、东南亚和欧美国家的“修学旅游团”来华修学旅游。当时,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三大总社及地方旅行社,纷纷成立“修学旅游”接待部门,组合、推出许多具有文化资源特色的修学旅行线路产品,接待了数以十万计的外国修学旅行者,播下了汉文化的亲近感和国际友好的种子,各地积累了大量修学产品组合、组织接待和安全保障的宝贵经验。

外来的修学旅游理念,对国内一部分家长产生了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学生们对国内修学旅行、出国游学的需求日增,一些教育理念较开放的学校开始组织学生修学旅游、出境游学,不少旅行社因应需要推出一些修学旅行或海外游学旅行团,推动这一市场向前发展。可惜的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