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亲子游研学游需求加速释放 青少年旅游市场消费特点

亲子游研学游需求加速释放

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呈阶梯形复苏、波动式回暖态势。其中,亲子游、研学游市场需求加速释放。不少地方推出研学之旅精品线路,旅游平台相关订单量也明显增长,眼下,以冬令营为代表的研学游销售火热。另有数据显示,2023年研学企业已达到3万多家。

业内指出,亲子游、研学游市场潜力巨大,市场总体规模超千亿元,有望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在加快布局的同时,要着力补齐设备设施等“硬件”短板,以及创新融合等“软件”短板。

“国内的优质游学产品成了家长们眼中的‘香饽饽’。带孩子领略大美中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在户外课堂中体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探访各地博物馆,近距离接触书本中的历史知识,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出行选择。”携程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根据携程平台数据,自11月全国大面积降温以来,预订今年冬季出游的订单量较10月上旬降温潮期间显著上升142%。第四季度携程游学产品主要体现在室内运动、滑雪等品类。如,北方亲子/学生独立滑雪营,海南帆船/桨板/冲浪营等。“今冬游学产品中,最受欢迎的是冰雪体验类独立营,团费在四位数至五位数不等。”上述负责人表示。

“从冬季研学游来看,增强体能训练,磨炼心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独立生活技能等,成为主要方向。”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向记者介绍,公司主推产品包括青少年军事训练营、冰雪技能学习冬令营、西双版纳动植物主题研学游、甘孜海螺沟森林公园冰川科考营研学旅行、贵州中国天眼科研基地研学等。热销的代表性线路包括“北京平谷滑雪训练营5天4晚儿童独立营”、“儿童独立营・上海奉贤先锋少年军事成长营7日当地游”等。

这是亲子游研学游市场需求旺盛的缩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和华侨城创新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旅游欢乐指数百强榜第三季度报告也显示,亲子出游成主流。三季度,除新疆、西藏、青海等少数偏远省份外,其他地区各城市旅游“孩子”等关键词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最热门的关键词,亲子游的热度由西部、西北部城市向东部、东南部城市逐渐递增,出行半径总体扩大,并与人口密度、交通通达度、服务水平呈高度正相关。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今年国庆假期是“双减”政策实施之后首个长假,亲子旅游、研学旅游需求集中释放。以亲子、家庭为主题的特色农庄、民宿、美术馆、博物馆等深受青睐。专项调查数据显示,43.3%的游客选择和家人出行,从出游动机看,亲近自然和亲子研学的比例分别为37.2%、19.8%,分别比去年提高4.7、1.7个百分点。

旅游平台的订单量也彰显这一趋势。飞猪平台显示,除了亲子酒店,带孩子去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热点。此外,人文考古游渐成风潮,国庆博物馆、非遗及文旅融合类相关商品订单量增长明显。红色旅游也越来越成为亲子游热选。国庆期间,00后红色旅游订单量同比涨超80%。

“从驴妈妈平台来看,今年国庆期间研学游出游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78%。除了常见的跟着书本旅行、动植物探索等主题外,一些在地文化、国防科技、体能拓展、地貌考察、古生物科研考察等线路也非常受欢迎。”邹庆龄说。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研学游热度高企。日前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相比于以5.5万多个营地居世界营地数量之首的俄罗斯、修学旅行覆盖率高达98%的日本,我国研学旅行还处于“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程。但自2023年以来,研学旅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加速打开需求端。近3年来,处于存续状态的研学企业数量猛增,2023年达到了3万多家。

江苏钟山风景区内博物馆群推出四大研学活动、四大专题展览;上海推出“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打造“观光车+微旅游”的全新体验方式,为亲子游家庭提供漫步上海、阅读城市的研学旅游体验;山东东营市推出金秋秘境研学之旅精品线路……各地立足本地资源,精心组织各类文旅公共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不少地方在亲子研学游方面持续深耕。在河南洛阳,2023年,洛阳博物馆、洛阳东方红工业基地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3年,洛阳公布了首批市级研学基地名单,有17家单位入选;2023年总数达40家。在山东济宁,研学旅游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培育国家、省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60家,在全省率先开通研学旅游高铁专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零岁至14岁人口为2.53亿,占17.95%,较10年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业内指出,目前研学旅行的对象超过80%为3岁至16岁人群,不断增长的适龄青少年人口将为研学旅行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有报告显示,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

“未来,亲子游将是旅游市场的主流出行方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记者表示,亲子游、研学游针对的主要都是青少年。而这和当前我国人口结构紧密相关。人口高峰期的80、90后多已成为父母,其旅游的侧重点也逐渐转向以孩子为中心的旅游模式。另外,新一代家长的消费观念也促进了亲子游和研学游的火爆,且经济能力增强也让

红色旅游市场趋于"年轻化" 中青年游客比例提升

12月28日,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指出,红色旅游市场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参与到红色旅游活动之中。

多年来,国家一直强调要发挥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作用,目前,党员和青少年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客群,并成为红色教育的重点对象。据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纳入统计的370家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党员干部近5千万人次;仅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就接待14岁以下游客和党员近1亿人次,占经典景区接待游客总数的25%以上。另据本课题组抽样调查发现,2023年参与红色旅游的游客中,25岁及以下的中青年约占50%。由此可见,红色旅游不再仅仅是中老年人回忆峥嵘岁月的怀旧旅游,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

来源:中国网

DRC智库建言丨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疫情开始后,政策侧重防控,旅游业受到巨大冲击,但国民对旅游活动保持了较高热情,短途游、近郊游、自驾游、在线游等发展良好。长期看,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态势和群体发育不会受到本次疫情的根本性影响,相反可能因为疫情而涌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消费业态。后疫情时代,我国旅游消费必将全面升级,应及时针对受疫情冲击暴露的旅游消费升级问题,结合国家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基于世界旅游消费发展的基本规律,立足旅游消费发展实际需求,抢抓旅游市场升级迭代机遇,开创更加良好的旅游消费牵引供给、旅游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局面。

我国旅游消费群体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疫情冲击下,旅游业受到重创,但我国旅游消费群体的发育没有停止,正在发生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超过4亿人口的中产阶级正在加快推动我国旅游消费高端化、品质化发展。具有高端旅游消费能力的人群也正在低龄化,年轻人正在引领户外滑雪、房车露营、豪华游艇等高消费旅游风向。来自一二线城市的“80后”“90后”是女性旅游消费的主力,占比分别为29%、42%,两者之和接近女性总旅游人次的70%,她们更注重品质、注重时尚。基数高达2.27亿的“小镇青年”正成为旅游新贵,是地方旅游消费潮流的引领者和主力军。农村旅游人数为15.35亿人次,占我国旅游市场的25%,农村居民正将农村变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客源地。有钱有闲的新老年人,带着智能化移动通信设备,正规模化地登上旅游消费大舞台,老年旅游者占我国旅游人群的比重已经突破20%。

数字经济正加速旅游消费在线化、文创化

在线旅游消费规模迅速攀升。数据显示,2023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约10059亿元,相当于2023年的2.5倍,2023年—2023年的年均增长率突破20%。2023年在线旅游用户规模达4.13亿人,相当于2023年的1.5倍,2023年—2023年的年均增长率突破10%。

数字文创点亮新文旅。比如,2023年,盲盒经济引发新一轮消费热潮,“盲盒+”的多元玩法创新升级,盲盒文创企业泡泡玛特上市,小小盲盒撑起千亿元市场。腾讯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进行新文创战略合作,打造了“古画会唱歌”“敦煌丝巾”等爆款作品。

进一步激发我国旅游消费潜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引领新旅游消费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消费、理性消费、品质消费。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旅游方式,倡导绿色出行,探索出台“绿色出行门票折扣”政策,完善游客碳汇积分系统。倡导游客树立品质旅游消费理念,拒绝低俗、媚俗、庸俗旅游消费。倡导文明游览,注重保护环境,爱护文物古迹。尊重地方民风民俗,减少对在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引导旅游者摒除奢靡消费、攀比消费,不提倡过度、透支消费。

第二,着力解决细分新旅游消费群体的需求。围绕“Z世代”1995年—2009年出生群体,重点打造新型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与文创、美丽、健康等跨界融合产品和服务。充分释放文旅“打卡经济”活力,尝试利用美食、网红景点、热播电视剧、电影的取景地等与文旅进行联动。着力打造“音乐节+旅游”“电竞+旅游”等新业态的旅游产品,形成时尚旅游消费目的地。

围绕“α世代”2010年以后出生群体,重点推动家庭游以及亲子游。开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