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新疆伊犁旅游团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自治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面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和“旅游兴疆”战略的重要时期,是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伊犁州作为新疆高品质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区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要进一步实现带头作用,要注重战略性、把握规律性、体现创新性、突出实践性,高质量谋划好地方文化和旅游发展。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伊犁州文化和旅游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地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具体工作指南。规划实施范围为伊犁州直区域以下简称伊犁,规划实施期为2023年至2025年。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艰巨繁重的稳定发展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伊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提升文化和旅游供给质量和水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旅游产业规模明显壮大、旅游富民效益更加凸显,文化和旅游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伊犁篇章的重要支撑。

2.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深入实施“旅游兴州”战略,明确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支柱产业,力争旅游经济在州直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旅游业正成为伊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2023年到2023年,接待游客从2000万人次增长到6505.19万人次,累计游客量占全疆接待游客总量的30.16%,旅游收入从200亿元增长到491.91亿元,累计旅游收入占全疆旅游总收入20.72%。昭苏县、特克斯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那拉提创成新疆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喀拉峻景区创成国家5A级景区,伊犁现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5A级景区、22个4A级景区,在新疆属于领先地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鼓励推进“政府+企业+农户”“旅游企业+农民合作社”“旅游企业+农户”等旅游富民模式,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将旅游业打造成为繁荣乡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3.文化和旅游融合有序推进。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成立了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推进了州、县市两级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整合州内优质文旅资源,组建了州文旅集团、部分县市文旅集团及文旅投资机构,为文旅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支撑。积极践行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非遗项目进景区,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宴艺餐饮、文化毡房民宿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文旅融合业态激发新型消费活力。鼓励提升与培育霍尔果斯中哈国际文化旅游区、中国天马之乡旅游区、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旅综合体。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优化营商环境,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十三五”时期,伊犁文旅发展虽然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在发展理念、资源开发、品牌塑造、服务质量、文旅融合等方面仍存不足,发展呈现碎片化、低效化、分隔化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空间组织上,呈现碎片化发展格局。景区空间离散度大,决定了伊犁文旅发展不仅要重视景区景点开发,更要重视精品文旅线路的策划与组织。目前,伊犁文旅资源集约化程度低,没有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整体优势发挥不突出,急需推进从碎片化走向统筹整合发展。

资源利用上,呈现优质资源低效利用特征。伊犁作为新疆资源富集区域、新疆天山世界遗产精华段,自然风光壮观秀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遗存源远流长,但特色、优质自然人文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一些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资源缺乏有效的深度化、精细化开发利用,特色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尚处于静态型、低层次展览馆陈列展示阶段,资源转化率低,急需推进资源从粗放低效发展走向精细高效发展。

产品结构上,呈现新业态培育不足态势。文化旅游供给日益丰富,已形成一批精品景区、精品风景道、旅游休闲街区等项目,呈现出传统观光产品供给过剩,休闲、度假、体验、研学、康养、歌舞演艺等产品发展不够,新产品、新业态培育不足的态势,急需加强创新发展。

产业发展上,呈现大而不强的产业形态。实施“旅游兴州”战略,整体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但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与产业带,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领军型、骨干型、融合型文旅企业较少,不利于文旅产品创新和市场培育,产业链的拓展。针对长期以来产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应从产业发展支持政策、领军型企业培育、特色产业要素培育、公共服务优化、电商平台构建等多方面打破枷锁、加强融合。

体制机制上,呈现协同发展不充分问题。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但从整体发展来看,各县市之间缺乏跨部门、跨地区的文旅协作机制与平台。伊犁与新疆其他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等也呈现“分隔发展”的阶段特征,需要进一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构筑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构建区域文旅开放合作新格局。

文化建设上,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具体表现为:城乡文化发展不够均衡,文博场馆数字化有待探索;文艺精品的品牌打造、市场占领的契合度有待加强;公共文化内容有待进一步增量提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营有待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式有待提高;文化人才和培养机制有待健全。二、“十四五”发展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合发展的推进期,伊犁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着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

深刻认识新阶段文旅发展新使命。首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文化润疆”作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战略之一,文化和旅游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重要支撑,推进伊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其次,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假日制度不断完善,高质量的文旅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成为各族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推进伊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义不容辞。再次,“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层面对伊犁文旅发展寄予更高期望,提出至2025年伊犁文旅经济指标要占自治区“半壁江山”,推进伊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当仁不让。

深刻认识新阶段文旅发展新机遇。首先,深刻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把新疆工作摆在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给予新疆一系列特殊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口援疆力度,为伊犁文旅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其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伊犁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各族群众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为伊犁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再次,“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将伊犁作为交通建设主战场,交通投入占全疆四分之一,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为提升旅游交通服务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撑。然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国内边疆等地区长线旅游以及高端旅游的发展潜力将被进一步激发,为“引客入伊”注入了强劲动力。

深刻认识新阶段文旅发展新挑战。首先,深刻认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文旅发展面临消费升级、出游方式变化等新挑战。其次,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一个时期文旅发展的主旋律,对文旅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服务品质等提出新的挑战。再次,信息技术革命催生数字文化和智慧服务,新技术、新场景进一步融入,需要更快适应新形势,加快文旅生产方式、体验方式、服务方式、营销方式、管理模式变革。然后,伊犁自身发展仍面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民生领域短板明显等问题,对文旅产业发挥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更高要求。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伊犁文旅发展将处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破解文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放大特色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激发新动能,着力发挥文化赋能、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伊犁旅游的标识度、美誉度,更好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深入落实“文化润疆”工程、“旅游兴州”战略,推进文旅融合、推动创新发展,在新阶段新征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文化软实力建设走在前列,力争将“伊犁·国际旅游谷”打造成“全疆领先、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成为全疆领先的文旅经济强州,为伊犁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助力谱写精神美、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融合发展新篇章。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建设高品质、产出高效益、运行高效率、服务高水准、发展高效能为要求,不断提高伊犁文旅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伊犁文旅发展能级和国际影响力。

三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坚持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旅游道路。

四坚持因地制宜。立足伊犁资源与发展实际,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切入点、发力点和着力点,鼓励各地立足资源条件,找准定位,错位发展,创造各具魅力的文旅体验,在全州形成各具风采、亮点纷呈的文旅发展格局。

五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正确方向,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推进文旅领域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进伊犁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发展目标

一“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伊犁·国际旅游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打造成全疆领先、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文化润疆、文化赋能和旅游兴州、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融入人民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推动各民族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进公共文化机构、进基层文化阵地、进景区、进牧区、进军警营、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匹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数字化服务导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稳定提高。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鼓励流动文博场馆、数字文化场馆、“微休闲”公共文化空间融入各族人民生活。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伊犁文旅云平台功能完善、多元应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品质大幅提升,伊犁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3.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成效初显。以文化和旅游融合为引领,大力促进“文旅+”“+文旅”发展,深化农牧业、林草、康养、交通、工业、体育、水利等领域与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那拉提国际滑雪场、天山花海、蜜蜂康养小镇、三文鱼工业旅游点等一批融合发展业态,旅游生产方式、体验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水平大幅度提升,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文旅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4.伊犁·国际旅游谷目的地体系初步形成。由世界遗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休闲城市与街区、国家高等级景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国家旅游风景道等品牌构成的精品文化旅游目的地集群初具规模。四季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服务要素体系更加健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集散次中心和新疆重要的国际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成为我国新的开放高地,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5.文旅经济强州的建设目标初步实现。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基本成熟,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大幅度改善,文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文旅融合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贡献度、文旅领域对伊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文旅产业战略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彰显,文旅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初步达到全疆第一方阵。

6.文旅品牌国际国内影响力显著提升。塑造伊犁全新文旅品牌形象,形成以精品景区、经典线路、微笑服务为基础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和各级政府协同、相关部门协作、旅游企业联动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大力推进地方品牌节庆赛事,持续开展名人营销、节目营销等活动,伊犁文旅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专栏1:州文化和旅游“十四五”主要指标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的

旅游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万人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个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基地个

文艺创作、舞台艺术作品获省级及以上奖项

新增1个霍尔果斯市歌舞团

歌舞剧场个含大剧院、景区街区剧场、文化大院、巴扎舞台等

县级及以上公共博物馆个

新增5个争创1个国家一级博物馆

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个

新增2个争创1个国家一级馆

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

州县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时间

每周开放不少于56小时 

年均引进各省区市文化艺术展览个

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个

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个

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个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个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个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个

国家3C级及以上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个

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自治区四星级及以上农牧家乐家

纳入伊犁智慧文旅平台智慧监管的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所个

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含流动文化馆、流动图书馆、文化惠民演出、公益电影

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全疆领先、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伊犁旅游的标识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伊犁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优秀文旅产品供给达到全疆领先水平,文旅经济强州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整体创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强力保障。

 第三章发展布局一、构建区域文旅开放合作新格局

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区域性开放战略的重要指示,对接自治区“五大中心”布局,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建设,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抢抓“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将伊犁作为交通建设主战场的历史机遇,加快伊犁“两横两纵”旅游运输通道建设,打造面向国际的航线网络、边境口岸和国家旅游风景道环线,构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辐射周边、沟通中亚的立体综合通道布局,实现南引北联、西出东接的开放合作格局。

东向,加强与我国中西部省份的对接和联动,大力拓展华东、华中等内地市场;南向,加强与喀什、阿克苏、巴音郭楞地州文化和旅游合作共享;西向,加强与中西亚和欧洲地区的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大力拓展出入境市场,构建开放互动、合作共享的新格局;北向,加强与阿勒泰、塔城地区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二、优化“一心引领、三核驱动、三团辐射、四带联动”发展布局

抓住用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建设、北疆旅游集散次中心建设等战略机遇叠加期,以天山、伊犁河、边境为脉络,以文旅融合为主线,以打造“国际旅游集散次中心、那拉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霍尔果斯国际文化旅游区、昭苏中国天马之乡旅游区”一心三核为抓手,着力完善“三团四带”发展布局,串珠成线、连片成面,优化文旅产业战略布局,激发文旅发展活力。

备注:本规划与伊犁河谷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修编2013—2030年伊犁州全域旅游规划2023—2030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衔接,同时结合新时期伊犁文旅发展重点与方向,对三核、四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

一一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集散次中心。以伊宁市为核心,加快推进“两霍两伊”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国际旅游集散次中心,完善旅游综合服务、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城市休闲服务功能、国际商贸物流集散等,放大中国沿边通道区位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打造成覆盖伊犁·国际旅游谷、辐射中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集散次中心。

三三组团。西域天府组团。以伊宁市、伊宁县南部、察布查尔县东部及奎屯市的城市旅游、城市休闲为重点,加快伊犁老城、丝路之光小镇、伊犁不夜城步行街、伊犁河风景区、伊犁河酒工业旅游区、1764文化体育公园、奎屯润民河生态园等项目建设与提升,充分展现城市活力、人文魅力,打造展示伊犁“西域天府”美好生活的重要窗口。牧歌天山组团。包括昭苏县、伊宁县北部、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依托那拉提、吐尔根、唐布拉、吉林台、阿合牙孜玉湖、天马文化园等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驾旅游、体育旅游,打造彰显伊犁河谷辽阔草原与民俗风情的美丽画卷。神圣边疆组团。包括霍尔果斯市、霍城县南部惠远古城为核心、察布查尔县西部与昭苏县西部边界,重点发展边境跨国旅游、购物旅游、历史文化游、红色旅游,打造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高地和边境旅游体验高地。

一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伊宁市:依托首府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条件,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展示与体验,推动伊犁老城、南岸新城的旅游服务品质化、城市休闲精品化发展,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新疆乃至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集散次中心,提升“丝路花城·彩色伊宁”品牌影响力。

四特色文旅小镇和乡村旅游重点村。突出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文化体验等主题,重点打造那拉提·拈花湾小镇、巴彦岱·这边风景文旅小镇、灯塔红色小镇、吉里于孜杏花小镇、英塔木天鹅小镇、芦草沟薰衣草小镇、库尔德宁云杉小镇、拉克小镇等一批特色文旅小镇。

选择乡村氛围浓郁、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较好、乡村民宿发展有一定基础、旅游产品相对丰富的乡村重点打造,形成巴彦岱镇巴彦岱村、喀尔墩乡东梁村、奎屯市开干齐乡梧桐树村、霍尔果斯市伊车噶善村、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下愉群翁村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到2025年,建成6—8个文旅特色小镇、8—1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专栏2:多层级旅游目的地城镇体系构建

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霍尔果斯市;

奎屯市、察布查尔县、霍城县、尼勒克县、巩留县、伊宁县;

特色文旅小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那拉提·拈花湾小镇、巴彦岱·这边风景文旅小镇、灯塔红色小镇、吉里于孜杏花小镇、英塔木天鹅小镇、芦草沟薰衣草小镇、库尔德宁云杉小镇、拉克小镇等一批特色文旅小镇;

已有:伊宁市布拉克村,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博斯坦村,新源县阿尔善村,霍城县四宫村、央布拉克村,昭苏县吐格勒勤布拉克村、萨尔阔布村,尼勒克种蜂场艾米尔布拉克队、克孜勒土木斯克村,伊宁县愉群翁村等24个;

新增:伊宁市巴彦岱村、汉宾村、东梁村,奎屯市梧桐树村,霍尔果斯市伊车噶善村,新源县喀拉奥依村,昭苏县乔伦木图村、阿克奇民俗村,特克斯县阿克塔斯村、克孜勒阔拉牧业村,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努拉洪村,霍城县麻子沟村、水定杨柳巷子村,尼勒克县乔拉克布拉克村、巴音郭楞村,巩留县巴哈拜村。

 第四章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

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凝聚人心”作为伊犁“文化润疆”的重中之重,着力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融入人民生活、构筑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利用路径、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化发展模式等5个方面,深入推进伊犁文化建设,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融入人民生活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加强对民族团结文化的研究与阐释。深入研究伊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内涵,挖掘伊犁九城等历史古迹和解忧公主、林则徐等历史名人事迹,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历史事实、文化遗存,树立和突出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特色。加强体现民族团结文化基因的项目保护,研究好、解读好、阐释好民族团结文化,梳理精神谱系,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时代价值。

2.推出一批彰显民族团结的产品和活动。创新“五个认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在旅游景区景点展陈方式,把民族团结精神内涵融入文艺作品创作、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供给全过程,有力宣传新疆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向游客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大力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3.推进中华文化地标建设工程。重点推进霍尔果斯国门、格登碑、惠远老城遗址、丝路古道等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反映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历史遗址遗迹,建设中华文化地标,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民族群众的心灵深处。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

1.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和视觉形象。深入研究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进反映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和视觉形象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进基层文化阵地、进景区景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民族美德、人文精神融入城镇规划、乡村建设和群众文化生活。

2.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功能。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等阵地资源,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载体和平台,广泛推广中华文明中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戏剧歌舞、书法绘画等国学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强化文化润心和道德涵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持续推进新时代文化实践中心建设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三强化先进文化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积极引导宗教教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协调,持续推进宗教去极端化,促进宗教健康发展。

专栏3:“十四五”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重点任务

重点推进霍尔果斯国门、伊犁将军府、惠远古城、格登碑等历史遗址遗迹与文化资源点,塑造中华文化地标。

研究好、解读好、阐释好民族团结文化,梳理精神谱系,向游客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大力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工程

推进中华文化元素进公共文化机构、进基层文化阵地、进景区景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民族美德、人文精神融入城镇规划、乡村建设和群众文化生活。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工程

持续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工程,力争2023年奎屯市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程

逐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架构工作,在乡镇街道设置文明实践“所”、在村社区设置文明实践“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中国通史教育进伊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国语实操技能大赛”等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普及工程

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促进多民族“共度春节”。利用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等文化形态,普及传统节庆知识和习俗文化,加深各民族群众共同文化记忆。二、构筑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精品创作高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鼓励文学艺术创作,推出

新疆中国旅行社

新疆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1979年新疆中旅为您提供乌鲁木齐旅游和新疆旅游租车业务,高端私人订制旅游相关服务,经营许可证号:L-XJ-CJ00007

新疆中国旅行社总社  国家特许经营出境大社,特许赴台资质旅行社,全国知名品牌,42年专业品质保障值得信赖;微笑热线:0991-2860989 2860992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的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州首府为伊宁市,边境线长2000多公里。

伊犁历史上是古丝路北道要冲,今天是向西开放的门户,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雨水相对充沛、天气温润,被称为"瀚海湿岛",草地、森林的植被覆盖率达67.7%。

这里有着著名的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有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和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有草原明珠赛里木湖;每年6月份这里还能看到大片的薰衣草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