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林火肆虐数月损失巨大
澳政府灾后重建进程严重滞后。图为莫戈村村民罗曼夫妇的房子经历大火一夜间化为灰烬,他们看着脚下的废墟。记者陈效卫摄
受近期强降雨天气影响,肆虐数月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终于被基本控制。这场引发全球关注的林火共造成33人死亡,过火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林火过后,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民众开始反思与这场林火相关的防灾、救灾与灾后重建等问题。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近期出现大范围降雨天气,极大缓解了当地的林火灾情。自2023年7月以来,高温和干旱等极端天气导致澳大利亚多地林火肆虐。这场澳“史上最严重的林火”造成了空前的损失。澳舆论认为,干旱和高温固然是造成此次林火蔓延的重要原因,但政府应对不力也广遭民众诟病。
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澳大利亚林火此次过火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烧毁6000多座建筑和大量农场、牧场、果园、菜地,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受益于大范围降雨,火情最严重的州之一新南威尔士州农村消防局近日表示,本次林火季开始以来,该州全境的森林和草地火灾首次基本得到控制。30多处大火相继被扑灭。几处火情最严峻、持续时间最久的林火被扑灭或得到控制。截至目前,该州的过火面积逾540万公顷,超过2400栋房屋被毁,25人死亡。
火灾对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破坏难以估量,约有10亿只动物葬身火海。悉尼大学陆地生态学教授迪克曼表示,大火过后,包括“国宝”考拉在内的113个本土物种面临生存威胁。它们中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烧毁面积超过30%,而位于南澳州袋鼠岛上的袋鼩,其栖息地烧毁面积则高达95%。目前,有多少物种因此灭绝尚无法统计。
林火还严重影响澳大利亚的国际形象。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多座城市以“世界最宜居城市”自居,但林火让这些城市浓烟滚滚,墨尔本、悉尼的空气质量多次全球倒数。澳大利亚山火还殃及邻国新西兰,连雪山都被染成了棕色。浓烟经新西兰一路向东,远渡重洋飘了1.2万公里,到了智利等南美国家上空。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称,林火烟雾甚至已抵达“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
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东南约两小时车程的莫戈村被大火摧毁。本报记者前往探访时,村子已沦为废墟。村民罗曼告诉记者,房子一夜间化为灰烬,目前他们夫妇和儿子只能暂住在并不宽敞的女儿家。
澳联邦政府给受灾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补助标准分别为1000澳元(1澳元约合4.68元人民币)和400澳元,罗曼一家共获得赔偿2400澳元。“要建造新房,这点补助肯定不够,将来只能到外地租房。”罗曼夫妇原来分别从事皮革和裁缝生意,目前都已失业,“在这里住了17年,记忆无法抹掉。看着脚下的废墟,感到非常痛心。”罗曼说。
目前,新南威尔士州和堪培拉地区仍有24处着火点。新南威尔士州农村消防局副局长罗布·罗杰斯说,“林火已经得到控制,我们可以真正专注于帮助居民重建家园”。然而,对于像罗曼一样家园被毁的澳大利亚民众来说,澳政府灾后重建进程严重滞后,重建家园的目标似乎遥不可及。
“是一位朋友凌晨4点打来电话,我们全家才得以及时逃离火灾现场。政府并没有及时通知。”罗曼的房屋、家具被烧毁后,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也是问题。“火灾过了半个多月了,政府到现在也没有给出解决办法。”罗曼指着一大片废墟无奈地感叹。
罗曼家的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澳政府救灾和灾后重建能力的严重不足。澳大利亚舆论普遍认为,这场林火暴露了澳政府在防灾、救灾与灾后重建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到民间、从机构到个人都应该痛定思痛,吸取教训。
防范自然灾害缺乏长期战略
澳大利亚每年都发生林火,但此次规模尤甚。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自然科学院火灾研究中心主任鲍曼分析认为,2023年末到2023年初,当地气温创澳70多年来最高纪录,降雨量则是110多年来最低。加之当地的主要树木桉树有易燃性,南半球夏季风大且风向多变,导致林火此起彼伏,蔓延失控。但从另一方面看,林火也暴露了澳消防体制缺陷以及联邦政府动员能力不足、应对失当等问题。
根据澳大利亚相关法律法规,州和地方政府对灾难管理负主要责任,联邦政府负责派遣国防军参与救灾辅助工作,联合地方政府提供灾后重建补贴等。但此次大火远远超出了单个州的应对能力。“新南威尔士州两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联邦政府都未伸出援手,从而导致火势一再失控。”新南威尔士州志愿消防员威廉姆斯对记者表示。
澳消防体制高度依赖志愿者。威廉姆斯说,此次林火持续时间长,志愿者消耗过大,且不享受任何补助,“志愿者不可能长期投入没有报酬、只有危险的公益事业当中”。澳联邦政府又迟迟不给予志愿者补贴,直到火灾后期志愿消防员才可向联邦政府申请一笔上限为6000澳元的补贴。“这点补贴对于众多志愿者无异于杯水车薪。”
目前,澳大利亚各州的消防设备严重老化。新南威尔士州农村消防局有3800多辆消防车已经服役超过30年,车上没有安装紧急洒水系统和耐热材料,也缺乏防滚翻杆。而作为阻止林火蔓延“基础设施”的防火隔离带,应该早规划、早砍伐。记者在该州巴特曼斯贝森林采访时了解到,在大火燃烧3个多月后,这里的隔离带仍不达标。
非营利机构“新气候研究所”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使用、能源利用率和减排方面的得分均较低。澳各方此前要求政府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但联邦政府拒绝改变气候政策,力挺可带来全国60%发电量和5万人就业的煤炭行业。悉尼大学教授汉斯·杭智科表示,澳大利亚政府无视全球气候变暖的警报,对防范林火等自然灾害缺乏长期战略。大洋洲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忽视减排将会带来严重后果。驻澳大利亚记者陈效卫
澳大利亚:山火过后
2023年和2023年,在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肆虐的山火造成了惨重损失,远超预计,数百万公顷植被摧毁殆尽,近三十亿只动物葬身火海或痛失家园。专家称,要恢复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将要耗时多年,而且需要人工干预。如果天气状况持续不利,投入的精力会更大。
“当你走进一片被彻底焚毁的森林,首先感受到的是笼罩四周的寂静,没有鸟儿鸣唱,没有树叶沙沙作响,只有一片死寂。”墨尔本拉筹伯大学动物学教授迈克·克拉克MikeClarke这样描述近日毁于丛林大火的澳大利亚多处森林,这是该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火灾。
克拉克说:“这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过火面积高达1300万公顷,单看这个数字“很难形成具体概念”,换种表达方式:森林受灾面积超过荷兰、丹麦和瑞士国土面积总和。曾经的郁郁葱葱,如今尽成焦土,所有房屋、森林、动物、植物荡然无存。
如果再考虑到另一个重要因素——时机,就更能了解这场火灾的影响程度何其之深。克拉克说:“在山火爆发之前,澳大利亚刚刚经过了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年份。由于干旱,动物种群已经岌岌可危。澳大利亚今后三四年的天气状况对于复苏程度至关重要。”
但克拉克认为这是保守估计:“那只是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如果再加上无脊椎动物,将是天文数字。”
不过,有一件事必须说明,澳大利亚的丛林大火一直都很严重。墨尔本大学火灾生态学教授艾伦·约克AlanYork说:“事态的严重程度并非前所未有。但史无前例的是,这次的山火比往年的火灾多发季节来得要早,而且多处同时燃起大火,这种情形非常罕见。”
对于澳大利亚的濒危物种来说,此次山火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克拉克说,有70个国家级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至少被大火烧毁了一半,这其中包括长脚长鼻袋鼠和袋鼠岛上的辉凤头鹦鹉——“这是一种珍稀的美丽鸟类。”他补充道。山火要么烧毁了它们的食物来源,要么烧毁了它们的栖息地,甚至,将二者同时化为灰烬。
在新南威尔士州北部,考拉的大部分栖息地尽数毁于山火。克拉克认为,由于这些动物具有标志性意义,有时会让人们忽视生态系统中其他触目惊心的惨状,“考拉成了这场危机中受灾动物的典型代表。但实际上,所有野生动植物大负鼠、生长在高山桉树林中的各类植物、乃至整个生物群落现在都处于危险中”。
澳大利亚丛林复原力存疑
这些物种要再次恢复生机,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而且可能需要人类伸出援手,例如在澳大利亚动物园中人工繁殖青蛙。约克解释说:“否则的话,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动物能够在幸免于火灾的零星土地上存活下来。”他对此抱有一定的乐观态度,认为澳大利亚的丛林蕴含着“非凡的恢复能力”。
然而,警告依然存在。约克说,塔斯马尼亚岛的热带雨林和高山地区极少发生山火,这些地区的火灾应对经验较少,因而更容易遭受山火的反复袭扰。在当前的气候变化模式下,丛林大火增多的势头是不可避免的。
在当前的气候变化模式下,丛林大火增多的势头是不可避免的
最有可能妨碍生态系统恢复的几种“人为干扰”包括:为开垦土地而侵占栖息地,以及不立刻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行动。
不过,澳大利亚丛林的复原力真的可以让其生态恢复如初吗?并非人人都同意这位火灾生态学家谨慎的乐观态度。克拉克说:“大火烧毁了70%的热带雨林,而雨林地带还没有学会适应大火。人们目前完全不知道雨林能不能恢复、如何恢复。”
大火烧毁了70%的热带雨林
问题是,许多重要资源被付之一炬。例如,凤头鹦鹉、鹦鹉、负鼠、蝙蝠等许多动物在筑巢和繁殖时都需要以地面上的空心木桩或树木为据点。克拉克预测,这些空心木桩已尽毁于大火,而新的空心木桩的形成需要一两百年的时间。“丛林大火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所吞噬的,可能要过几个世纪才能复原。生态学家称之为‘彻底改变状态’。”
对生态恢复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土壤。由于近年来的旱灾吸干了土壤中原有的水分,在这次火灾中燃烧的土壤比以往要多,这意味着土壤中包含的基本营养元素已不复存在。
专家指出,为帮助这片广袤的地区恢复原貌,目前正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已经有人建议暂停伐木;同时各方还在施加压力,要求不但要清除杂草,还要针对野猫和狐狸采取更加积极的虫害防治工作。约克解释说:“复生的杂草占据了过火地区,挤占了本地动植物可能需要的资源。”
确定并保护没有发生山火的地区是另一项重要的辩论议题。具体说来,一些人认为文化焚烧要优于温度更高、火势更猛的减险焚烧。文化焚烧的温度较低,火焰只有半人高,通过人为设计令整片地区持续燃烧。早在澳大利亚先民来此殖民之前很久,土著居民就采用了这种做法。利用火将各种引火物和杂草落叶燃烧掉,自然发生的丛林大火相应地就少了很多助燃物。
自2023年澳大利亚山火引发危机以来,要求更好地采用这种技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克拉克认为,在当前的危机时刻,文化焚烧的作用可能很有限:“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的情况不同于以往。之前,文化焚烧是为了在茂密的植被中开辟出一条路或是为了举行某种仪式。现如今,国内居民多达2500万,复杂的基础设施纵横交错,而且气候变化已成问题,文化焚烧绝非良策。”
澳大利亚水革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2009年3月
煽动贪婪的火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1998年7-8月
用于评估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土著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剑桥大学出版社,2023年
订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阅读发人深省的时事文章,数字版免费。
在社交网络上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微博、微信公众号“联合国教科文信使”、Twitter、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