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是怎样建成的建筑和结构的相爱相杀
一个注册结构和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建筑文化视角
土木工程咨询,建筑文化传播
设计竞赛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战后的悉尼社会各界一直想拥有自己的歌剧院,就像欧洲的一样。于是乎在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三日,发起了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竞赛,共收到了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二百三十三件参赛作品。一九五七年,丹麦建筑师伍重1918-2008赢得了设计竞赛。
建筑师:伍重JørnUtzon
据说,伍重的设计本来已经被淘汰了,是评委美国建筑师沙里宁EeroSaarinen力排众议,推荐其为竞赛优胜作品。英雄惜英雄,可见沙里宁的眼光之独到。
从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建筑设计无疑是即为成功的。乘风破浪大帆船的隐喻也深得伍重的首肯。
但在当时,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有人说,建筑外形像互相吞噬的鱼,
有人说,像穿长袍打群架的修女,
有人说,是一群打闹的乌龟。
从哲学角度看,反对的声音越大,说明创新越足。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历来如此。
建筑和结构设计伍重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他游历甚广,足迹遍及墨西哥、摩洛哥、印度、尼泊尔、日本以及中国曾经拜访梁思成。得知自己赢得设计竞赛后,伍重举家迁往悉尼,准备定居澳大利亚。一家人受到当地民众和工党的热情欢迎,伍重的新身份是悉尼歌剧院总建筑师。在1957年的A方案,也就是基于竞赛设计的初次方案中,伍重手绘了单层混凝土薄壳结构。
落成典礼一九七三年,历经十四年,耗资一点二亿之后,姗姗来迟的悉尼歌剧院最终建成。同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加了歌剧院的开幕式。然而伍重并没有接到邀请参加,甚至连名字都未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