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统计公报 2023年北京旅游攻略分享

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统计公报

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文旅市场全面复苏,产品供给不断丰富,业态升级加速演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情况

2023年,北京市文化、文物和旅游经营主体共计35000余家。其中,纳入统计的机构数量为6845个,增加949个,从业人员24.9万人,增加956人。主要是旅游市场快速复苏,从业人员大幅增长见表1。

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文物部门所属机构的文化事业费合计为83.7亿元,增长25.4%,其中文化和旅游部门45.1亿元,文物部门38.6亿元。人均文化旅游事业费达到383.2元,增加77.8元,其中文化和旅游部门206.4元,文物部门176.8元见表2。

2023—2023年,北京市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均保持在220亿元以上,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1%以上③。2023年,因疫情影响,重要文化体育活动赛事减少,支出降为204.9亿元,占比降为2.7%。2023年上半年,支出为99.2亿元,增长14.0%,主要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加大对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力度,加快“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建设;支持开展系列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等,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加快复苏。

二、坚定文化自信 演艺为首都经济注入新动力

一“演艺之都”提升行业新高度

2023年,“着力打造‘演艺之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演艺经济迸发新活力;国外精品好戏再次回归,北京全力彰显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演艺精品不断涌现,演艺生态健康有序发展,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显著增强。全市规模以上文化艺术业单位实现收入合计221.8亿元,增长18.9%④。

2023年,北京演艺市场强劲复苏,共举办营业性演出49524场,观众1138.5万人次,票房收入23.04亿元,与2023年相比,场次、观众、票房分别增长117.0%、9.5%、32.1%;与2023年相比场次、观众、票房分别增长143.8%、204.1%、266.0%,达到历史新高。

“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升级再出发,先后有百余部精品剧目和影片在线上线下进行展演、展播、展映,总观看人数超3800万人次;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以“山水大戏园博有约”为主题;第25/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以双年届的方式举办;“双奥之城”舞台艺术演出季上演26部105场国内外精品剧目;持续举办超过十年的“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在全市演出22部优秀作品共44场。

三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院团

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3家,线下共演出场次1174场,比上年增加57.6%。演出观众56万人次,增长51.4%。演出收入6386万元,增加55.8%。线上直播演出54场次,线上观众1689万人次见表3。

市属文艺院团⑥及国家大剧院推出新创剧目⑦30台,复排剧目43台,创排红色文化作品歌剧映山红、话剧北平1948,京味文化作品话剧正红旗下,以及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京剧齐白石、昆剧人在草木间,深挖民族文明历程、注入时代审美的历史剧张居正话剧与赢驷与商鞅京剧等。民营团体推出了话剧庭前边城、舞剧北京奏鸣曲、音乐剧觉醒年代等剧目,积极推动北京成为国内外优秀作品“首演首秀”舞台。

三、提升服务效能,首都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政策体系

2023年1月1日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开始施行。全市各区、各部门迅速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工作,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顺义区、密云区、延庆区建成第一批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二公共图书馆线上线下齐发力

北京城市图书馆建成投用,具备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助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32处,在62处点位设置72块“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标识。

截至2023年底,北京共有市属、区属公共图书馆19个不包括国家图书馆,总流通1473万人次,增长117%;书刊文献外借209万人次,增长67%;书刊文献外借1015万册,增长76%见表4。数字文化活动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3080TB,电子图书总量1567.2万册见表4。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开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6万场,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五一”、“十一”,开展“我们的节目”主题群众文化活动。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级文化馆1个,区级文化馆17个,街道乡镇综合文化中心339个。组织文艺活动3.6万次,参加439.5万人次;举办训练班次数5.9万次,培训192.2万人次;举办展览1646个,参观115.3万人次,组织公益性讲座785次,参加9.7万人次见表5。完成中国旅游日北京分会场和“旅游进社区欢乐进万家”活动,组织14类200余家单位参与文旅市集,发布惠民举措活动502项。

表52023年群众文化机构及活动情况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收获新成就

一中轴线申遗、文物保护、考古等工作展现新风貌

紧紧围绕“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年度重点任务落地落实,首都文博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步。截至2023年底,北京地区登记公布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7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比增加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120处。

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3年—2035年正式公布。举办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主场活动,发布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印发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支持引导机制试行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

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评估验收,创建任务全部完成,获得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编制并发布北京市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方案北京市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管理办法试行。   

新宫遗址、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列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开展第一批北京市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评定工作。对门头沟区东胡林遗址实施专项考古调查研究,完成延庆长城60-64号敌台及59-64号敌台间边墙保护修缮项目的相关考古发掘工作。持续推进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设工程。举办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活动。

二“博物馆之城”建设呈现新气象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备案博物馆226家,同比增加11座。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央属68家,市属54家,区属50家,非国有54家。

根据文物统计库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109.8万件套,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共101.7万件套,占文物藏品总量的92.6%;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文物藏品有20678件套,占1.9%。文物藏品中,一级文物3915件套,二级文物13982件套,三级文物406807件套。

2023年,全市文物机构共举办陈列展览644个,比上年增加161个,其中举办基本陈列297个,增加10个;临时展览268个,减少72个。接待观众4136.8万人次,增长2.8倍,其中,未成年人673.9万人次,增长2倍,占参观总人数的16.3%、博物馆接待观众2760.8万人次,增长2倍,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66.7%。

三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形成新动能

2023年,北京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共3995场,上拍文物件数24.5万件套,成交总额达225.1亿元人民币。与上年相比,拍卖会场次上升了18%,拍卖标的数和成交金额分别增长了33.3%、143.2%,拍卖市场回暖趋势明显。

四加强保护传承,非遗魅力充分展现

五、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20638.3亿元,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2614.3亿元,增长33.6%,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实现收入合计18721.9亿元,增长13.9%,对全市文化产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92.4%。文化相关领域实现收入合计1916.3亿元,增长10.8%,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繁荣发展见表7。202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700.3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比全国增速高1.5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1.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东城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东城区、朝阳区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平谷区、门头沟区入选第一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地区。

二“两区”建设和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新突破

三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繁荣发展

2023年,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营收规模扩大。其中,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实现营业收入4408.9亿元,增长1.3%;演出经纪机构实现营业收入3375.4亿元,增长12.1%。娱乐场所经营单位、互联网上网服务、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逐步恢复经营,从业人员与营业收入均大幅增长见表8。

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3.29亿人次,增长80.2%,比2023年增长2.0%,恢复程度好于全国水平20.6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收入5849.7亿元,增长132.1%,恢复到2023年的94.0%,恢复程度好于全国水平8.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1778.0元/人次,增长28.6%,恢复至2023年的92.0%。旅游业从业人员为98.6万人,减少1.0个百分点。

一外省游恢复95%左右,市民游好于2023年

1.外省来京游客大幅增长

2023年,北京接待外省来京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游客人数1.81亿人次,增长118.4%,恢复至2023年的94.0%;旅游收入5093.8亿元,增长140.2%,恢复至2023年的96.0%,外省来京游客消费占旅游总收入的87.1%;人均消费2814.3元/人次,增长10.1%,比2023年增长2.2%。

从游客来源地看,河北、山东、河南排名前三,分别占外省入京游客的23.5%、7.7%、6.1%。分区域看,华北地区游客占38.1%;华东地区游客占23.3%;东北地区游客占11.8%;华中地区游客占10.7%;西南地区游客占5.4%;华南地区游客占6.0%;西北地区游客占4.7%。游客平均出行距离比上年增长79.4公里。

从外省来京游客的消费构成来看,购物占比最高,达31.1%,餐饮、住宿占比接近,依次为16.3%、15.9%,长途交通占12.6%,景区游览占10.6%,文化娱乐占9.9%见图1。

2.市民在京游客量高于2023年

2023年,北京接待市民在京游1.46亿人次,增长47.5%,比2023年增长16.3%;旅游收入637.4亿元,增长72.0%,比2023年增长14.0%;人均消费436.6元/人次,增长16.8%,恢复至2023年的98.1%。

从消费构成来看,购物和餐饮居前,分别占29.4%和28.1%,景区游览和文化娱乐位列第三、四名、分别占14.5%和10.6%,市内交通占10.0%,住宿占比5.8%见图2。

二入境旅游市场逐步回暖

2023年,北京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16.8万人次见表9,较上年增长384.8%,恢复到2023年的31.0%;国际旅游收入16.6亿美元,增长275.7%折合人民币118.5亿元,增长304.0%,恢复至2023年的31.9%;人均消费1421.2美元/人次,较上年下降22.3%,较2023年增长3.1%见表9。

表9 2023年北京市入境过夜游客情况

三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复苏

2023年,旅行社组织首站前往地出境游总人数36.3万人次,恢复至2023年的74.8%。前往地出境旅游总人数41.4万人次见表10。

表102023年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情况

四假日文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

从重点监测的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假期来看:三个假期恢复态势节节高升,春节假期旅游接待人数恢复至2023年的87.8%,旅游收入恢复91.2%,人均消费比2023年增长3.8%。“五一”假期三项指标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比2023年分别增长6.6%、13.9%、6.8%;“十一”假期三项核心指标再创新高,分别比2023年增长12.9%、21.9%、8.0%。

七、、“旅游+”效应凸显,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旅游主要业态经营情况均有所好转

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恢复旅行社经营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以及先后分三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和地区出境团队旅游业务,加速促进旅行社业务复苏。

对1450家重点旅行社企业调查显示,旅行社资产总计为463.7亿元,增长30.4%。实现营业收入547.9亿元,增长237.9%。利润总额46.7亿元,相比上年利润总额实现由亏转盈。从业人员1.9万人次,增加19.9%。

2023年,旅行社组织游客466.8万人次,增长150.0%;接待游客427.5万人次,增长953.6%。

印发实施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延长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补足期限的通知,统筹相关银行对全市2666家有政策需求的旅行社办理暂退质保金13.48亿元,有效纾解旅行社企业经营困难。

2023年,北京市1159家重点住宿业单位资产合计1337.3亿元,增长3.1%。实现营业收入451.1亿元,增长65.1%。利润总额扭亏为盈,达到34.5亿元。从业人员9.7万人,增长2.1%。

2023年住宿业接待住宿者3970.2万人次,增长116.6%,恢复到2023年的89.8%。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4.4%,提高25.6个百分点。房价平均为534.4元/间夜,增长2.8%,其中高星级和非星级涨幅较为明显,五星级酒店2023年平均房价为825.5元/间夜,增长4%。非星级酒店2023年平均房价504.4元/间夜,增长0.9%。

3.景区、观光园接待量大幅增长

2023年,北京市重点监测的258家景区以下数据不包括环球影城共接待游客4.14亿人次,增长101.1%,比2023年增长30.6%,其中免票人数2.84亿人次,增长90.6%。75家事业单位收入合计107亿元,增长27.9%;183家企业单位营业收入合计97亿元,增长48.2%。印发实施我市旅游景区优化预约方案,不再实行预约的旅游景区共155家,占比95%。

2023年,全市1044家观光园接待游客936.2万人次,增长32.4%;总收入21.2亿元,增长15.4%。7738个民俗民宿等经营乡村旅游单位农户接待游客1273.9万人次,增长17.9%;实现收入15亿元,增长9.1%。

二供给端发力,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

三科技旅游顺势发展,创新应用场景涌现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为文化和旅游行业注入新鲜动能,全面提升着文化和旅游的运行效率和消费体验,引领并催生文化和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新场景。为激发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创新活力,开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优秀案例”评选,2023年“十佳案例”在服贸会上集中亮相,为文旅领域科技应用提供了示范和借鉴,助推“科技+文旅”的融合,引领首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和旅游交流交往彰显首都风范

①此处财政资金投入内容仅包括对市属单位投入情况,不包括在京中央单位数据。

②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基建拨款/常住人口数量,202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5万人。

③数据来源于北京市财政局。

④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

⑤共3家,包括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交响乐团。

⑥共13家,包括市文化和旅游局所属的3家院团,北京演艺集团所属的9家院团,及北京人艺。

⑦是指新创营业性演出剧目。

⑧表中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