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旅游景区市场现状及重点企业对比分析[图] 一、发展现状旅游景区touristattraction,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
旅游景区touristattraction,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旅游景点主要围绕着山、江、河、湖、海、寺、庙、公园等。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这些形态各异的地形,造就了美丽的自然风景,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中国旅游资源数量和品位均在全球名列前茅,截止2023年末中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42万个,较2023年增加了0.09万个,同比增长6.48%。
2023-2023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数量统计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积极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其中旅游成为首选,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达60.06亿人次,较2023年增加了4.67亿人次,同比增长8.4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下滑明显,2023年中国防疫已取得重要成果,中国旅游产业也逐渐复苏,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达32.46亿人次,较2023年增加了3.67亿人次,同比增长12.75%,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旅游收入也随之增长,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达29191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6905亿元,同比增长30.98%,而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形象的重要体现,也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23-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统计
二、重点上市企业对比分析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高速发展,一大批优秀的旅游景区企业纷纷上市,如张家界、黄山旅游、丽江旅游、九华旅游、桂林旅游、西藏旅游等,从成立时间和上市时间来看,张家界成立时间和上市时间均早于黄山旅游、丽江旅游、九华旅游、桂林旅游和西藏旅游,张家界总部在湖南,黄山旅游和九华旅游总部均在安徽,丽江旅游总部在云南,桂林旅游总部在广西,西藏旅游总部在西藏。
中国旅游景区行业重点上市企业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企业官网、智研咨询整理
从总资产来看,除丽江旅游和桂林旅游外,2023年张家界、黄山旅游、九华旅游和西藏旅游总资产均保持增长趋势,且黄山旅游总资产明显高于张家界、丽江旅游、桂林旅游、西藏旅游和九华旅游,2023年黄山旅游总资产达51.50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2.56亿元;张家界总资产达28.41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0.45亿元;丽江旅游总资产为26.90亿元,较2023年减少了1.47亿元;桂林旅游总资产为25.56亿元,较2023年减少了1.10亿元;西藏旅游总资产达15.33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1.65亿元;九华旅游总资产达14.91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0.56亿元。
2023-2023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重点上市企业总资产对比亿元
资料来源:企业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从营收情况来看,除丽江旅游和桂林旅游外,2023年张家界、黄山旅游、九华旅游和西藏旅游营业总收入均保持增长趋势,且黄山旅游营业总收入明显高于九华旅游、丽江旅游、桂林旅游、张家界和西藏旅游,2023年黄山旅游营业总收入完成8.95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1.54亿元;九华旅游营业总收入完成4.26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0.85亿元;丽江旅游营业总收入完成3.58亿元,较2023年减少了0.73亿元;桂林旅游营业总收入完成2.39亿元,较2023年减少了0.16亿元;张家界营业总收入完成1.99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0.30亿元;西藏旅游营业总收入完成1.74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0.48亿元。
2023-2023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重点上市企业营业总收入对比亿元
资料来源:企业官网、智研咨询整理
从营收结构来看,张家界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环保客运服务,2023年张家界环保客运服务业务收入完成0.7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37%。黄山旅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服务分部,2023年黄山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完成7.3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2%。丽江旅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索道运输,2023年丽江旅游索道运输业务收入完成1.6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46%。九华旅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索道缆车业务,2023年九华旅游索道缆车业务收入完成1.7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40%。桂林旅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景区旅游,2023年桂林旅游景区旅游业务收入完成1.23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2%。西藏旅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景区,2023年西藏旅游旅游景区业务收入完成1.4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2%。
2023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重点上市企业营收结构对比%
资料来源:企业官网、智研咨询整理
从归属净利润来看,除九华旅游和黄山旅游外,2023年张家界、丽江旅游、桂林旅游和西藏旅游归属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23年九华旅游归属净利润为0.61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0.06亿元;黄山旅游归属净利润0.43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0.90亿元;西藏旅游、丽江旅游、张家界和桂林旅游归属净利润均为负数。
2023-2023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重点上市企业归属净利润对比亿元
资料来源:企业官网、智研咨询整理
从毛利率来看,除张家界外,2023年黄山旅游、丽江旅游、九华旅游、桂林旅游和西藏旅游毛利率均保持增长趋势,且丽江旅游毛利率高于九华旅游、西藏旅游、黄山旅游、桂林旅游和张家界,2023年丽江旅游毛利率为46.14%,较2023年减少了9.40%;九华旅游毛利率为41.21%,较2023年减少了0.63%;西藏旅游毛利率为38.66%,较2023年增长了0.23%;黄山旅游毛利率为35.63%,较2023年增长了1.82%;桂林旅游和张家界毛利率均为负数。
2023-2023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重点上市企业毛利率对比%
资料来源:企业官网、智研咨询整理
从旅游服务业务收入来看,2023年九华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完成4.20亿元,桂林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完成2.36亿元,黄山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完成2.27亿元,丽江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完成2.12亿元,张家界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完成0.73亿元,西藏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完成0.14亿元。
2023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重点上市企业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对比亿元
资料来源:企业官网、智研咨询整理
从旅游市场占有率来看,2023年九华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0.014%,桂林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0.008%,黄山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0.008%,丽江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0.007%,张家界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0.002%,西藏旅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0.0005%。2023年张家界、黄山旅游、丽江旅游、九华旅游、桂林旅游、西藏旅游六家企业旅游服务业务收入总和仅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0.041%,中国旅游市场高度分散。
2023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重点上市企业旅游市场占有率对比%
黄山旅游在企业规模和营收情况方面均优于张家界、丽江旅游、九华旅游、桂林旅游和西藏旅游,丽江旅游在盈利能力方面优于张家界、黄山旅游、九华旅游、桂林旅游和西藏旅游,九华旅游在旅游市场占有率方面优于张家界、黄山旅游、丽江旅游、桂林旅游和西藏旅游。
中国旅游景区行业重点上市企业主要指标对比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发展潜力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品牌理念,用专业的视角洞见行业趋势,提高用户的行业认知,助力商业决策。主要业务包含产业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商业计划书等。
2023~202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2023年国内外环境发展分析
二、2023年中国旅游发展新格局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旅游业应当充分发挥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开放度高、带动作用突出的优势,着力构建中国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首先,为了更好适应我国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趋势,旅游业有必要深度融入并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促进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打通阻碍消费潜力施放的痛点和堵点。其次,旅游发展要围绕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全球疫情形势导致公共卫生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旅游业只有把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作为行业复苏支点,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适配性,才能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形成休闲需求牵引市场供给、行业供给创造旅游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均衡。最后,要把握数字经济、智慧旅游、文旅融合等创新契机,促进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疫情风险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双重背景下,旅游业增量红利难以为继,行业主体必须通过技术革新和产品革命加强前沿探索与前瞻布局,才能提升旅游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旅游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旅游融入“十四五”综合发展布局
以“十四五”规划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起点,旅游业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行业新发展格局。
从国家层面“十四五”整体规划和旅游业专项规划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点任务在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乡村旅游、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发展,以及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等旅游目的地的质量提升等。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融合发展,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构建服务质量监管和提升体系,建设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等主要任务。
从地方旅游业“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思路来看,重点在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以推动差异化市场发育和区域均衡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市场建设具有明显优势省份出台的“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北京提出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上海将工作重心明确为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浙江和江苏分别提出建设未来旅游先行地以及打造水韵人文魅力充分彰显的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等。在旅游特色省份出台的“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江西力图打造红色旅游首选地、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黑龙江努力建成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和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海南提出构建国际知名度假天堂、康养天堂、购物天堂和会展高地等。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引导旅游安全、健康发展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2023年旅游部门继续出台并落实行业纾困政策,通过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推动行业复苏,做好疫情风险波动下的应急响应与处置工作,从而促进旅游安全、健康发展。
一方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旅游市场主体的纾困支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保障是促进行业复苏的政策抓手。针对旅行社,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支持旅行社发展的通知,从推进保证金改革、加大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社保及稳岗就业等方面支持旅行社。特别是关于抓好金融政策落实进一步支持演出企业和旅行社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出台,对于建立健全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和配套服务有重要意义。此外,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落实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的通知,梳理中央部门惠及旅游企业纾困政策文件清单和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工作的典型经验,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夯实纾困政策的落地效果。
另一方面,做好疫情风险波动下的应急响应与处置工作,是推动旅游行业秩序全面恢复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不动摇的过程中,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从严从紧抓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从严从紧落实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疫情防控要求,从严从紧抓好员工健康监测管理和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对于旅行社、旅游景区等疫情防控重点行业,文化和旅游部分别印发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三版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从加强行前排查、控制组团规模、防止人员聚集、强化流量管理和游客防护等方面引导行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供给与需求双向调整推进旅游坚韧复苏
疫情之下,旅游市场的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在积极调整,共同推进形成复苏的基础和新格局。就推动旅游市场复苏的需求侧因素而言,微度假、短途游、徒步游、自驾游等成为亮点。行业主体对此能否敏感捕捉并作出正确反应是决定旅游业复苏形势的关键因素。就推动旅游市场复苏的供给侧因素而言,适度运用包括旅游投资在内的逆周期产业政策也会影响到旅游市场的复苏效果。
从行业需求侧来看,旅游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偏好呈现新的变化。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预测,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9.1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31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6%和48%,分别恢复到2023年同期水平的65%和58%。就支撑行业复苏的需求侧特征而言,携程发布的2023用户旅行新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有三方面的因素较为关键。一是短途游市场需求率先恢复,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从2023年的14.2公里收缩到2023年的13.1公里。二是徒步游和自驾游引领行业复苏趋势,2-3天的短途徒步旅游产品同比增长100%以上,预订租车自驾的订单同比增长80%以上。三是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有效激发需求潜力,2023年浏览过站内直播的观众人数同比增长171%,44%的用户观看直播后在24小时内下单直播间产品,近70%的用户观看直播后会在30天内下单站内产品。
从行业供给侧来看,产业政策的适度运用形成有效的逆周期支撑。2023年12月,“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公布了2023中国旅游集团20强及提名名单。与2023年相比,华住集团、安徽省旅游集团、融创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跻身20强。可见,中央和地方国有旅游集团与民营行业资本共同构成了供给基础。以出境旅游为主营业务的凯撒集团首次退榜,说明疫情对出入境旅游市场的显著不利影响仍将持续。面对疫情形势下旅游业恢复的严峻挑战,适度运用产业政策成为逆周期培育行业复苏潜力的必然选择。根据各省份“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北京、江苏、浙江、湖南、贵州等省份计划投资规模均超过万亿元,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旅游等将成为投资热点。
四数字经济创新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正在成为旅游业产品和公共服务赋能的重要支柱。其中,旅游市场主体积极探索数字技术服务于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路径,旅游行业组织发挥联结市场供需的纽带作用以助推智慧旅游发展,旅游公共部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数字鸿沟”以实现旅游便民惠民。
从市场主体作用来看,数字技术既为旅游市场需求满足提供了底层支撑,又是产品、服务和体验创新的集中体现。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在2023年实现部分恢复性增长,约达1.3万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29.6%。其中,机票和火车票成为在线出行的两个最大细分市场,分别占在线出行市场交易规模的53%和43%,预计在2023年机票和火车票的在线化率将分别提升至89%和80%左右。从具体产品形态来看,2023年4月,中国旅游协会在全国范围内重启“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收集工作,并于2023年7月启动年度智慧旅游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运营、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旅游适老化水平等成为突出亮点。特别是杭州“数字经济旅游十景”在线预约平台启用,参访预约功能先后向团队、散客开通,使数字经济旅游目的地与文化研学、商旅会展市场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全屋智能家居、车路协同技术、AR实景智慧景区等体验创新。
从政府作用来看,行业引导和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一方面,人才支撑是强化智慧旅游发展的关键。文化和旅游部举办2023年全国智慧旅游培训班,通过集中讲授、问答互动、分组研讨、访谈交流、经验分享、现场教学等形式,就智慧旅游内涵和实现路径、智慧旅游理念和实践、沉浸式文旅产品打造等专题内容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关注特定群体从数字经济中受益的普惠性是政府作用的重要体现。2023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发展智慧旅游提高适老化程度,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一批发展智慧旅游提高适老化程度示范案例。创新“智慧助老”服务模式,让老年人深切感受到更智能、更舒适、更便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成为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五多业态融合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是旅游业传统动能面临挑战的一年,也是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破局突围之年。文化和旅游融合纵深发力,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更趋成熟。借助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事件契机,体育和旅游融合亮点突出,高质量体旅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扩大,有效推动了旅游消费、体育参与以及冰雪产业和事业发展目标,实现了公共服务和市场发育的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重点在于深入挖掘与利用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支持挖掘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形成集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建立和完善全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信息名录,推动将旅游商品质量保障、文化特色等要求纳入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内容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遴选条件。
体育和旅游融合方面,冰雪旅游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冰雪旅游参与人数和消费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北京2023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报告2023指出,2023-2023雪季冰雪旅游人次达到2.3亿,冰雪旅游收入3900亿元。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测算,2023-2023冰雪季我国冰雪文创、冰雪休闲运动、冰雪度假地产、冰雪会展等相关行业的综合产值将达到2.92万亿元。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提出和重申了助力2023北京冬奥会以及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发展目标,通过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推出一批滑雪旅游度假地,推动冰雪旅游到2023年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
六红色旅游着力突显历史和社会价值
红色旅游兼具红色教育和旅游活动的双重属性,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价值功能,不仅是新时代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方式。2023年适逢建党100周年,红色旅游相关政策和行业实践更加活跃。
从政策实践来看,红色旅游愈发成为厚植红色基因和爱国情感的有力抓手。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要求组织好各项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推出一批精品展览、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学习体验线路。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强调应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红色旅游。
从行业实践来看,红色旅游在富裕民生和开拓旅游产品形态方面的重要性显著增强,得到了更加积极的市场反馈。红色旅游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积结合,助力2.26万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发布,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对于红色旅游的参与度更高。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3显示,41.7%的被调查者2023年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7.1%的被调查者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超过5次,40%以上的被调查者经常且自主选择红色景区参观学习。
七旅游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碳达峰纳入新发展格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随着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印发实施,旅游日益成为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
2023年,旅游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顶层设计,针对城乡绿色发展路径作出统一政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一方面,实施城市功能完善工程,改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设施,推动发展城市新业态、新功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另一方面,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休闲、民宿、健康养老、传统手工艺等新业态,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此外,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
2023年,旅游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强调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的保护与开发协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央财政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奖补资金,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此外,国务院先后批复同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部署国家公园建设重点工作,在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提供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的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八旅游业对外开放在变革中深化提升
受限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入境游和出境游市场复苏面临现实困境。但是,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对外开放与文化交流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需要在对外文化和旅游交往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为未来的入境游和出境游市场复苏奠定坚实基础,要使旅游业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合力。
从出入境旅游市场复苏的基础支撑来看,中国澳门等率先实现疫情有效控制的地区提供了重要驱动。2023年上半年,澳门入境旅客共3927829人次,按年增加20.2%,留宿旅客及不过夜旅客分别增加33.2%及8.5%。此外,携程平台2023年上半年环比数据同样显示,澳门旅游产品预订人次增速和成交金额增速分别为150%和288%。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内地与港澳旅游市场联系,2023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开展最新批次的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申报工作,重点支持加强港澳青少年文化培育、促进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机构深度合作、深入港澳基层的文化和旅游交流项目。从国际旅游沟通与交往来看,旅游业继续发挥“五通”重要载体的作用,以民间外交的方式带动政策融合、设施互通、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文化交融。世界旅游博物馆首次推出的线上展览于2023年正式发布。2023年10月,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湄公河国家的28个旅游城市于重庆发布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工作方案,共同搭建旅游高层对话和交流平台,推动国际区域性旅游市场一体化。
三、“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新趋势一2023年旅游业发展:把握复苏的新形势和新契机
一方面,受世界疫情和宏观经济走势的起伏波动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外部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性,2023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客观上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仍将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相关预测认为,通过实施提升效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2023年我国经济有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5%的合理区间。特别是我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于2023年底获得药监局的上市批准,大大提升了疫情防控的能力和信心。此外,随着北京2023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冰雪经济”相关产业有望成为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潜力的新增长点。上述积极因素有利于实现2023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预期,从而与“十四五”时期整体发展目标平稳衔接,共同推动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要特别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更好地适应旅游市场供求变化趋势
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2023年有望实现旅游人次和收入的持续稳健复苏,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出游距离和游憩半径收窄的趋势仍将延续,本地游、近郊游等或将成为引领行业复苏的主力市场。从入境游市场来看,来华商务旅行和留学需求将继续成为入境旅游的基础支撑。2023年入境游相关政策变动与国内外疫情形势、疫苗接种进度、特效药研发和投产效率等密切相关,市场全面复苏有赖于多重前提。从出境游市场来看,行业复苏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复苏趋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预计2023年游客信心和旅游计划复苏会先于实际消费行为,特别是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冬季旅行和冰雪休闲参与有望成为未来出境游市场复苏的新动力。对此,旅游行业主体应着力适应市场供求变化趋势,通过产品转型、提质、深耕更好满足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升级后的旅游消费需求。
2.推进旅游相关政策和指引的实施
面对2023年相对复杂的行业复苏和发展形势,须从制度建设层面帮助行业主体更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同时挖掘新的行业增长点。2023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文化旅游部制订的新版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有望正式出台,从而在推动带薪休假制度全面落实、扩大假日消费、满足大众旅游需求、释放旅游消费潜能等方面形成更具针对性的制度支撑。2023年是深入落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预计在推进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等方面的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增强。2023年我国将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基于此,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旅游企业员工健康监测等制度有可能视疫情防控需要而趋于强化,针对旅游行业典型场景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亦存在更新和修订的可能性。
从2023年旅游市场形势来看,国内旅游市场显然应当在行业复苏过程中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一方面,公共卫生风险依然是消费者出游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短途游、近郊游、自驾游的恢复前景相对更加明朗。此类旅游形态的特点在于能够有效控制游客迁移的时间和距离,或尽量减少旅游过程中的非必要人际交往,因而在疫情防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具有融合发展特征的旅游产品更加受到市场青睐。例如,康养旅游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得到进一步凸显与释放,而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落地推进,亲子游、研学旅行等旅游产品也呈现出较此前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4.借力重大事件助推旅游融合发展
2023年有利于旅游行业复苏的又一关键因素,在于借力国内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实现旅游融合发展。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新版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或将出台,体验红色文化、学习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的旅游活动仍将持续开展。2023年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之年,也是杭州2023年第19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之年,预计将在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方面有新的推进。例如,依托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平台富集北京、张家口两地体育、文化和旅游资源,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互促,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体旅融合产业链,通过培育和带动冰雪旅游、运动体验、冬季度假等市场形态形成旅游业复苏的新动能与新增长点。
二“十四五”时期旅游业: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十四五”时期的旅游业发展尽管难以完全摆脱公共卫生风险和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但复苏向好的基本面毋庸置疑,凝聚市场信心应当成为“十四五”时期旅游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就市场复苏的信心来源而言,关键有三。一是旅游业产品定位的调整。相较于旅游市场增量时期的资本无序扩张,在加速形成旅游业发展新格局的“十四五”时期,旅游业通过重塑产品定位,能够在满足近途游、康养游、亲子游等重点旅游需求方面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二是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行业附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助推旅游业复苏的根本动力。三是旅游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提升。“十四五”时期我国动态清零政策将延续抗疫优势,财税、货币、产业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作用,在行业纾困与复苏带动方面依然具有充裕空间。
“十四五”时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在于拓宽产业融合路径,实现多维度、高品质、可持续的业态融合发展。其中亮点有四。一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纵深推进。“十四五”时期的文旅融合应追求文化主题形象建设与旅游目的地IP打造一体化,发展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创产业,通过新零售等数字业态为旅游业发展进一步赋能。二是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共同服务于健康老龄化战略。“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行业主体应加强人才和技术积累,着力开发更具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养老休闲与康养旅游。三是用好重大赛事推广契机,实现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借力冬奥会、亚运会等赛事资源,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带动体育休闲参与和体育旅游消费。四是立足“双减”背景,实现旅游助推素质教育发展。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和从严落实,旅游行业主体有机会进入泛素质教育领域,通过研学旅行等产品形态服务于青少年课余生活和综合素质培养。
“十四五”时期,通过数字技术为旅游行业赋能,“互联网+旅游”“旅游+互联网”协同推进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一是物联网赋能传统行业场景。通过在景区物料或酒店布草中植入特种标签,能够为布草等物料赋予身份编码,从而在卫生安全监管、防疫追踪等领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追溯。二是虚拟现实技术拓展游客体验边界。元宇宙等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突破物理限制满足游客的前期体验需求,实现旅游目的地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高效推广。三是人工智能创造内容AIGC形成对于用户创造内容UGC的有机补充。UGC模式在虚拟现实场景下的局限性一方面体现在优质内容过于分散,另一方面体现在难以维持用户行为的持续热度。而借助人工智能算力,AIGC模式能够实现行业主体对于旅游产品体验的主导和引领意图,从而在旅游营销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十四五”时期,建设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世界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等国家层面的标志性项目有望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牵引。一是国家公园相关保护体制与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国家公园能够在独特自然景观与精华自然遗产方面形成战略资源高地,从而更好发挥野生动物观摩、露营游憩等特定旅游形态的生态宣教作用,推动旅游与教育融合发展。二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