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 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通用(九篇) 公园导游解说词

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 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通用(九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篇一

当您走进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当您仰望美丽的白塔感受着人间仙境般的秀美,急于要走进园中去享受北海山水的时候,我建议您驻足留步,用您几分钟的时间,听我介绍一下北海公园的总体概况,为您的参观游览做一个导游。

北海公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这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园林开发始于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金大定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166-1179年)世宗完颜雍(yōng)又在辽初创的基础上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离宫—太宁宫。太宁宫沿袭中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即北海和中海是太液池,琼华岛如”蓬莱”,团城为”瀛(yíng)洲”,中海犀(xī)山台似”方丈”。并将北宋汴京艮(gèn)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将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xx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七年至四十四年(公元1742-1779年)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辛亥革命后,1920xx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39万平方米),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

走过由汉白玉雕琢的永安桥、穿过堆云牌楼,您就来到了琼华岛。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zhì)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走进永安寺的山门,拾阶而上您可以登上白塔。关于永安寺的壮丽景观我将在您到达时详细介绍。您走下白塔沿岛步行,你可以欣赏到又一些美景。西侧,那里有著名的“阅古楼”内存有三希堂法帖,它是享誉世界上最著名的书法作品集成。西北面被一组沿湖长廊所环抱,北面山坡上,可见到相传为秦汉时期的文物“铜仙承露盘”;东侧山脚下是琼岛春阴碑,它是老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半月城”亦称般若香台,在东坡依山而建;下面是“般若香台牌楼”,过“陟山桥”折而向北就来到东岸景区。

沿湖建有北京目前历史最悠久的船坞;环湖的垂柳掩映着东岸的著名景点——濠濮间、画舫斋。

濠濮间是一处马蹄形小山围成的水潭,在这座人工建造的皇家园林中现出它独特的野趣。由濠濮间向北就是画舫斋,著名的古树——唐槐就在其中,画舫斋以其宁静、幽雅的园林意境名扬中外。出画舫斋西门就可看到清代“先蚕坛”的大门。从先蚕坛北过桥向西而行就到达北岸景区。

北岸景区从东到西布满景点:东侧有静心斋——人称“乾隆小花园”、大西天景点有西天禅林喇嘛庙建筑群,“华藏界”牌楼、“天王殿”、金丝楠木建成的“大慈真如宝殿”、九龙壁等建筑;九龙壁西南是“快雪堂”“铁影壁”,再往西您就看到了北海五龙亭、阐(chǎn)福寺、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

从小西天极乐世界殿出来向南,可以从北海公园西门出园,也可乘游艇回到琼华岛由南门出园。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篇二

您们好,欢迎您到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园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金又在辽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x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x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x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xx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辛亥革命后,1920xx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x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x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北,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一处古帝王宫苑。素有人间“仙山琼阁”之美誉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的皇家“离宫御苑明、清两,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清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现存建筑多为那时所建,基本上已是现在的格局了。

北海全区可分为琼x岛、团城、北海东岸与北岸四个部分琼x岛是全园的中心,岛上建筑、造景繁复多变,堪称北海胜景东部以佛教建筑为主,永安寺、正觉殿、白塔,自下而上,高低错落,其中尤以高耸入云的白塔最为醒目;西部以悦心殿、庆霄楼等系列建筑为主,另有阅古楼、漪澜堂、双虹榭和许多假山隧洞、回廊、曲径等建筑。

北海东、北两岸有建筑群多处,各具特色,有画舫斋、濠濮涧、静心斋、天王殿、小西天、五龙亭、九龙壁等园中园和佛寺建筑北海南为屹立于水滨的团城,以永安桥与琼x岛相连;团城上的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布置,主殿承光殿位于中央,规模宏大,造型精巧。

北海公园的面积为6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9公顷总观北海全园的建筑布局,以白塔为中心,以琼x岛为主体的四面景观。山顶耸立的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内藏有喇嘛经卷和衣钵等四周殿阁相连,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湖东岸、北岸有几处庭院、寺庙建筑湖边的五龙亭似飘若动,构成了北海的又一独特景致。位于北岸的九龙壁更是气势磅礴,为中国仅有的三个九龙壁之一园中的“仿膳饭庄”以经营清宫风味菜肴著称。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篇三

您们好,欢迎您到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园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xx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辛亥革命后,1920xx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着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篇四

金灭辽后,改燕京为"中都"。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二年(1150)扩建"瑶屿行宫",增建了"瑶光殿"。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了北宗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即北海)为中心,修建大宁离宫。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宫苑格局。当时把挖"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广寒殿"等建筑。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城东北郊选择新址,营建大都。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1271年),忽必烈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广寒殿东西宽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广7间,作为帝王朝会之处。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今北海团城内的大玉瓮),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今在台北),并建有一座玉制假山,殿顶悬挂玉制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可见当时的广寒殿宏伟浩大,构思巧妙,奢华无比。至元八年(1271年),琼华岛改称"万寿山"(又称"万岁山")。以琼华岛为中心,又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皇家御园。

明万历七年(1579),"万岁山"上历经四朝600余年风雨战乱的广寒殿坍毁,人间天宫主景建筑从此化为乌有。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覆灭,清军入关,建都于京。

1651年,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临根据西藏喇嘛恼木汗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正觉殿为山门)。因为岛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就改称为"白塔山"了。

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年--1771年),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后连续施工30年之久,建起了许多亭、台、殿、阁。清乾隆自谓"园林之乐,不能忘怀",于是把江南园林的精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引进皇家宫苑,先后建成北海的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等"园中之园"。晚清时期,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年--1888年)那拉氏(慈禧)用海军经费重修"三海"建筑,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铺设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在静心斋前修建小火车站,供慈禧乘小火车来园游宴。清光绪二十六年(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北海掺遭践踏。北岸的澄观堂设立了联军司令部,万佛楼的10000多个金佛及园内其他宝物被洗劫一空。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北海闭园10余年,园林建筑略经修缮后于1920xx年8月1日才正式开放为公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巨资对北海公园予以修葺,疏浚了湖泊,维修了古建筑,铺设甬道,增设了公共服务设施。

1961年北海公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2月末(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对公众没有作任何公告和通知的情况下,与中南海一桥之隔的北海公园及附近的景山公园被神秘关闭,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近2年后的1978年3月1日,方重新对社会开放。

1987年,北海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篇五

欢迎来到景色宜人的北海公园。大家都叫我小王,今天,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在的北海公园是咱们中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景点数不胜数。

北海公园的水占了整个面积的一大半地方,陆上分成了“北岸景区”、“东岸景区”、“琼岛景区”和“团城景区”四大区域。

北岸景区位于北海公园北部,主要由快雪堂、五龙亭和小西天、静心斋、阐福寺以及西天梵境等一系列宗教建筑构成,其中,大家耳熟能详、举世无双的“九龙壁”也位于此区域内。

东岸景区位于北海公园东北角,主要由闻名天下的先蚕坛、画舫斋、濠濮间组成。这里的景色犹如仙境,你们等一下看到的景象,就好像当年皇帝看到的一样,非常绝妙。

琼岛景区位于北海公园南部,以永安寺为中心,周围建有长廊、漪澜堂、悦心殿、阅古楼等美轮美奂的建筑。大家一定都听过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儿歌吧!没错,这首歌曲中的“美丽的白塔”琼岛的中心最高点,颇有主宰全园的的气势。

团城景区位于北海公园最南端,主要建筑为承光殿,殿内供奉有一尊1.5米高的大玉佛,通体镶嵌宝石,光彩夺目,游览时必不可错过。团城四周筑墙,自成一体,堪称城中之城。团城北端有永安桥与琼华岛相连。

各位游客,听了我的介绍后,相信北海公园一定会让你们大饱眼福。现在,请大家开始自由活动,三小时后在“九龙壁”区域内集合。不过要记住,不能随地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哦!带着孩子的游客们,请看管好您的孩子,不能让他们到危险的地方。祝大家玩得开心!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篇六

游客朋友们,您们好,欢迎您到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当您走进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当您仰望美丽的白塔感受着人间仙境般的秀美,急于要走进园中去享受北海山水的时候,我建议您驻足留步,用您几分钟的时间,听我介绍一下北海公园的总体概况,为您的参观游览做一个导游。

北海公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这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园林开发始于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金大定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166-1179年)世宗完颜雍(yōng)又在辽初创的基础上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离宫—太宁宫。太宁宫沿袭中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即北海和中海是太液池,琼华岛如”蓬莱”,团城为”瀛(yíng)洲”,中海犀(xī)山台似”方丈”。并将北宋汴京艮(gèn)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将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xx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七年至四十四年(公元1742-1779年)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辛亥革命后,1920xx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39万平方米),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

走过由汉白玉雕琢的永安桥、穿过堆云牌楼,您就来到了琼华岛。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zhì)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走进永安寺的山门,拾阶而上您可以登上白塔。关于永安寺的壮丽景观我将在您到达时详细介绍。您走下白塔沿岛步行,你可以欣赏到又一些美景。西侧,那里有著名的“阅古楼”内存有三希堂法帖,它是享誉世界上最著名的书法作品集成。西北面被一组沿湖长廊所环抱,北面山坡上,可见到相传为秦汉时期的文物“铜仙承露盘”;东侧山脚下是琼岛春阴碑,它是老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半月城”亦称般若香台,在东坡依山而建;下面是“般若香台牌楼”,过“陟山桥”折而向北就来到东岸景区。

沿湖建有北京目前历史最悠久的船坞;环湖的垂柳掩映着东岸的著名景点——濠濮间、画舫斋。

濠濮间是一处马蹄形小山围成的水潭,在这座人工建造的皇家园林中现出它独特的野趣。由濠濮间向北就是画舫斋,著名的古树——唐槐就在其中,画舫斋以其宁静、幽雅的园林意境名扬中外。出画舫斋西门就可看到清代“先蚕坛”的大门。从先蚕坛北过桥向西而行就到达北岸景区。

北岸景区从东到西布满景点:东侧有静心斋——人称“乾隆小花园”、大西天景点有西天禅林喇嘛庙建筑群,“华藏界”牌楼、“天王殿”、金丝楠木建成的“大慈真如宝殿”、九龙壁等建筑;九龙壁西南是“快雪堂”“铁影壁”,再往西您就看到了北海五龙亭、阐(chǎn)福寺、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

从小西天极乐世界殿出来向南,可以从北海公园西门出园,也可乘游艇回到琼华岛由南门出园。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篇七

您们好,欢迎您到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园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金又在辽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x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x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x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xx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辛亥革命后,1920xx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x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x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北,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一处古帝王宫苑。素有人间“仙山琼阁”之美誉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的皇家“离宫御苑明、清两,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清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现存建筑多为那时所建,基本上已是现在的格局了。

北海全区可分为琼x岛、团城、北海东岸与北岸四个部分琼x岛是全园的中心,岛上建筑、造景繁复多变,堪称北海胜景东部以佛教建筑为主,永安寺、正觉殿、白塔,自下而上,高低错落,其中尤以高耸入云的白塔最为醒目;西部以悦心殿、庆霄楼等系列建筑为主,另有阅古楼、漪澜堂、双虹榭和许多假山隧洞、回廊、曲径等建筑。

北海东、北两岸有建筑群多处,各具特色,有画舫斋、濠濮涧、静心斋、天王殿、小西天、五龙亭、九龙壁等园中园和佛寺建筑北海南为屹立于水滨的团城,以永安桥与琼x岛相连;团城上的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布置,主殿承光殿位于中央,规模宏大,造型精巧。

北海公园的面积为6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9公顷总观北海全园的建筑布局,以白塔为中心,以琼x岛为主体的四面景观。山顶耸立的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内藏有喇嘛经卷和衣钵等四周殿阁相连,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湖东岸、北岸有几处庭院、寺庙建筑湖边的五龙亭似飘若动,构成了北海的又一独特景致。位于北岸的九龙壁更是气势磅礴,为中国仅有的三个九龙壁之一园中的“仿膳饭庄”以经营清宫风味菜肴著称。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篇八

游客朋友们: 您们好,欢迎您到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园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北,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一处古代帝王宫苑。素有人间“仙山琼阁”之美誉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皇家“离宫御苑。明、清两代,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清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现存建筑多为那时所建,基本上已是现在的格局了。 

北海全区可分为琼华岛、团城、北海东岸与北岸四个部分琼华岛是全园的中心,岛上建筑、造景繁复多变,堪称北海胜景东部以佛教建筑为主,永安寺、正觉殿、白塔,自下而上,高低错落,其中尤以高耸入云的白塔最为醒目;西部以悦心殿、庆霄楼等系列建筑为主,另有阅古楼、漪澜堂、双虹榭和许多假山隧洞、回廊、曲径等建筑。 

北海东、北两岸有建筑群多处,各具特色,有画舫斋、濠濮涧、静心斋、天王殿、小西天、五龙亭、九龙壁等园中园和佛寺建筑北海南为屹立于水滨的团城,以永安桥与琼华岛相连;团城上的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布置,主殿承光殿位于中央,规模宏大,造型精巧。

 北海公园的面积为6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9公顷总观北海全园的建筑布局,以白塔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的四面景观。山顶耸立的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内藏有喇嘛经卷和衣钵等四周殿阁相连,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湖东岸、北岸有几处庭院、寺庙建筑湖边的五龙亭似飘若动,构成了北海的又一独特景致。位于北岸的九龙壁更是气势磅礴,为中国仅有的三个九龙壁之一园中的“仿膳饭庄”以经营清宫风味菜肴著称。对于北海公园的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参观。北海公园导游解说词北京北海公园介绍说辞篇九

游客朋友们,您们好,欢迎您到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当您走进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当您仰望美丽的白塔感受着人间仙境般的秀美,急于要走进园中去享受北海山水的时候,我建议您驻足留步,用您几分钟的时间,听我介绍一下北海公园的总体概况,为您的参观游览做一个导游。

北海公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这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园林开发始于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金大定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166-1179年)世宗完颜雍(yōng)又在辽初创的基础上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离宫—太宁宫。太宁宫沿袭中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即北海和中海是太液池,琼华岛如”蓬莱”,团城为”瀛(yíng)洲”,中海犀(xī)山台似”方丈”。并将北宋汴京艮(gèn)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将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xx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七年至四十四年(公元1742-1779年)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辛亥革命后,1920xx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39万平方米),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

走过由汉白玉雕琢的永安桥、穿过堆云牌楼,您就来到了琼华岛。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zhì)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走进永安寺的山门,拾阶而上您可以登上白塔。关于永安寺的壮丽景观我将在您到达时详细介绍。您走下白塔沿岛步行,你可以欣赏到又一些美景。西侧,那里有著名的“阅古楼”内存有三希堂法帖,它是享誉世界上最著名的书法作品集成。西北面被一组沿湖长廊所环抱,北面山坡上,可见到相传为秦汉时期的文物“铜仙承露盘”;东侧山脚下是琼岛春阴碑,它是老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半月城”亦称般若香台,在东坡依山而建;下面是“般若香台牌楼”,过“陟山桥”折而向北就来到东岸景区。

沿湖建有北京目前历史最悠久的船坞;环湖的垂柳掩映着东岸的著名景点——濠濮间、画舫斋。

濠濮间是一处马蹄形小山围成的水潭,在这座人工建造的皇家园林中现出它独特的野趣。由濠濮间向北就是画舫斋,著名的古树——唐槐就在其中,画舫斋以其宁静、幽雅的园林意境名扬中外。出画舫斋西门就可看到清代“先蚕坛”的大门。从先蚕坛北过桥向西而行就到达北岸景区。

北岸景区从东到西布满景点:东侧有静心斋——人称“乾隆小花园”、大西天景点有西天禅林喇嘛庙建筑群,“华藏界”牌楼、“天王殿”、金丝楠木建成的“大慈真如宝殿”、九龙壁等建筑;九龙壁西南是“快雪堂”“铁影壁”,再往西您就看到了北海五龙亭、阐(chǎn)福寺、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

从小西天极乐世界殿出来向南,可以从北海公园西门出园,也可乘游艇回到琼华岛由南门出园。

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您每到一个景点游览,我都将伴随您,为您做更详尽的讲解。

林则徐纪念馆导游词

林则徐,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

林则徐威震全球的虎门销烟壮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林则徐竭力打破闭关自守、妄自尊大的传统观念,积极了解并介绍西方,不愧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的一生,坎坷不平,跌宕起伏。他为官30余年,历官14省,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

林则徐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为后世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闽都福州,钟灵毓秀,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名人灿若繁星,林则徐正是那浩瀚银河中光芒四射的一颗巨星。

林则徐历官三十多年,始终践行其经世报国之志。他“崇实行而不事虚名,秉公衷而不持偏见”,每到一处都首先整治积弊,关注民生。他清正廉洁,不谋私己,“所莅治绩皆卓越”。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察夷情,探新知,学习外国的长处。其“师夷长技”的新思想,激励后人向西方寻找救亡图强的真理。

170年前,英国殖民主义者以走私鸦片侵华,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民族危机。林则徐毅然受命钦差大臣,坚决领导了禁烟斗争。威震全球的虎门销烟,这一旷古未有之壮举,在人类禁毒史上写下辉煌的第一页。

●e展区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的烽火,揭开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历史的序幕。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主义者,林则徐进行了坚决而勇敢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民族英雄的林则徐,从此名垂史册。

荷花池公园导游词

荷花池原名南池、砚池,又名九峰园,现因园内广植荷花而得名。清初盐商汪玉枢在池边建有别墅,因地处城南,故名南园,为当时扬州八大名园之一。汪玉枢儿子汪长謦购得太湖奇石九峰,大者过丈,小者及寻,玲珑剔透,置于园中,故名“九峰园”。该园旧有澄空宇榭、海桐书屋、玉玲珑馆、雨花庵、深柳读书堂、谷雨轩、风漪阁等诸胜。乾隆帝南巡游于此,大加赞赏,赐书九峰园,并纪事略。后园主人奉旨选二峰石送往京师御苑,其余诸石随园囿荒芜而散失。扬州今尚存二峰,一在瘦西湖,一在荷花池,称“南园遗石”。

下面就由我带您走进荷花池,感受历史名园与荷花魅力相映成趣的视觉享受。

现在您所处的位置是荷花池东门厅,“九峰园”三个字,是清代扬州知府、著名书法家伊秉绶的笔墨。两边抱柱“平临一水入澄照,错置九峰出古情”是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至扬州时,在此所作,由当代扬人州著名书法家熊百之先生所书,充分点明了九峰园的立意构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皇上赐御书“九峰园”额,赋诗一首:“策马观民度郡城,城西池馆暂游行。平临一水入澄照,错置九峰出古情。雨后兰芽犹带润,风前梅朵始敷荣。忘言似泛五夷曲,同异何妨细致评。”

进入门厅前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巨型太湖石——“瑶池仙翁”。据史料记载,九峰园在旧城南门外,即九莲庵故址,初名葭湄园,其名取自诗经·蒹葭,因地处城南,俗称“南园”。汪玉枢于乾隆二十二年去世,其园传至儿子汪长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汪长馨得太湖峰石九尊,形状各异置于园中。但因扬州近代百年落伍,很多园林都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九峰园也不例外。为了传承九峰园的历史文脉,后来建设的荷花池公园也有九块太湖石,除了“南园遗石”之外,其余八块都是重建该园时新置。这八块虽不及原有峰石的历史价值,但就其形态而言却也各具特色。东门口这块石头高约七米,重达22吨,视觉上给人一种威武雄壮之感。但静观之,它的自然形态又给人以丰富的遐想空间。从它的纹路分割,造型高低起伏上看,有人说它像送子观音;也有人说配以石基下的水池,它像一尊静坐的瑶池仙翁。

赏过“瑶池仙翁”,沿着青砖路面向前放眼南望,映入您眼帘的是一片湖面,其中水面约5.3公顷。扬州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荷花池的水源来自哪里呢?来自扬州蜀冈,蜀冈是瘦西湖北面的丘陵,那里是扬州文化的发源地。扬州地势北高南低,蜀冈上的水,由北向南流入古运河,由古运河流入长江。

荷花池是扬州城向古运河排涝的“二道河”南段,二道河在此形成了一片湖面,历史上叫做“南湖”。在荷花池中央一处湖心岛建筑群。这是由亭、桥、廊、厅组合,构成多层次、多变化的建筑群体,大大丰富了湖心的景色。步行于曲桥之上,可见碧波如镜、垂柳依依,亭廊巧借湖水,高低错落,廊桥相接,花木扶疏,亭台倒影,宛如诗画。走过了曲桥,我们来到了主厅,其匾额为:“砚池染翰”。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儒雅之名呢?前面我们提到砚池位于扬州古城西南部,俗称南池,两淮盐运使赵之璧平山堂图志云:“隔岸文峰寺有塔,俗称‘文笔’,故称南池为砚池。汪氏因于南园题曰‘砚池染瀚’”。

文化人形象思维丰富,善于幻想,把宽阔的水面比作砚台,而南面历历在目的文峰塔犹如一枝竖在砚台边的如椽之笔。砚池染瀚,从此成为扬州一景,赞誉不绝。除此之外,还筑有“玉玲珑馆”、“临池亭”、“一片南湖”等诸景。在此观池水,赏荷花,别有一番惬意。同时湖心亭上楹联与匾额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如“砚池染翰”楹联:“高树夕阳连古巷,小桥流水接平沙”;“临池”楹联:“古调诗吟山色里,野声飞入砚池中”。这些楹联都起了点景、释景的作用。如今,由于现代楼宇多了,在荷花池内已看不见文峰塔,但是“砚池染翰”的那支“笔”依然存在,这就是荷花池西岸的具有百年历史的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教学楼。

顺着曲桥向西南远眺,大片荷花竞相开放,百米长的栈桥穿梭在荷花之中,犹如长虹卧波、巨龙戏水,围绕着的则是风姿绰约的荷花。木栈道连接公园外围的人行道路荷花池路和西区景观亭,形成了环道上的空间串联,成就了一道“盈盈荷花池中影,步移景异慢扬州”的风景线。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扬州有一位写荷高手,这就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

他的那篇荷塘月色,自从问世以来,就被选进了教材,成为现代文学的必读篇目。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利用地形假山隔离出了一处幽静之地,在建造时融入了“荷塘月色”的文化元素,流线型的叠石驳岸、小巧玲珑的八面藕风亭,复制了原清华园的意境,突出公园的文化氛围。在荷塘月色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现在您来到了船厅位置,在船厅前面的这块太湖石是荷花池的镇园之宝——“丈人尊”,就是留存至今的九尊峰石之一,犹存“漏、透、瘦、皱”风韵。乾隆皇帝对玲珑峰石情有独钟,选了其中两尊石头,带往京师,入于皇家御苑。清代文人高文照有九峰园诗云:名园九个丈人尊,两叟苍颜独受恩;也似山王通籍去,竹林唯有五君存。因为数度受到皇上临幸,所以九峰园内诗文酒会曾盛极一时。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曾燠yù,时任扬州盐运使,诗坛领袖曾修禊于此园组织文人诗酒雅集。清代嘉庆之后,林园渐圮pǐ倒塌。咸丰年间,废而不存。民国初年,其九峰石仅余一峰在旧城公园,耸峙于迎曦阁前。文革后期,扬州乡土历史名家陈达祚作先生,将此石置于史公祠梅花仙馆前。1997年10月,市政府建设荷花池公园时,将此峰石移来,故称“南园遗石”。这块石头,是荷花池的镇园之宝,上部沟壑纵横,洞穴遍布,外凸者如峰起峦立,如云翻浪涌;低凹处如深涧纵悬,如朽木虫蚀。最上端,则尖削如峰,更显挺拔俏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到扬州,曾专程前往拜谒。

听过了南园遗石的故事,我们来到了影园遗址。提起影园,这可是扬州园林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史料记载,影园在旧城南门外,古渡桥北,水中长屿上,为明朝崇祯年间扬州名士郑元勋所建。郑元勋,字超宗,号惠东,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后请假归乡,曾授兵部职方司主事相当于国防部文职人员。工诗善画,为江东名流。善山水,尤工山水小景,著有影园诗稿等,但生平诗文较多散佚,且英年早逝。郑元勋家族本世居安徽歙县,其先人于明万历年间到扬州从事盐业。

到郑元勋这一代,郑氏由商而儒,博学能文,名重海内。郑元勋加入了闻名遐迩的文人结社——复社。郑元勋在复社的活动十分积极,这使得他与当时名流多有交往,大大增加了他在文学圈中的知名度。除了与文化界的联系外,郑元勋在地方事务中也表现出了超常的责任心。某两淮盐政,位高权重,凡下级官员无不跪拜,不顺从者竟被免职。扬州人因之骚动,关闭城门,郑元勋兄弟出面去调停,才打破僵局。某年,扬州遭受饥荒,郑元勋兄弟募集捐赠,自家就捐出超过千石的粮食,还在扬州建立施粥厂,救济灾民。

作为画家,郑元勋的传世作品有临石田山水图轴,纸本,水墨,右边有行楷书款署“郑元勋”,钤“超宗氏”白文印。左上角有董其昌题字:“沈启南自题画山水云:诗在大痴画中,画在大痴诗存。恰好百二十年,翻身出世作怪。吾于超宗此图,亦云然。其昌。”但是,郑元勋一生最为后人常道的三件事,却是影园与园冶的雅事、黄牡丹诗会的韵事,以及他被扬州人误杀的惨事。扬州是东南文化名城,古人以为“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影园作为明末名园,声名远播,曾被列为清初八大名园之一。当年参与创建并题额的有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参与经营布置的有著名园林专家、园冶的作者计成;有为园中黄牡丹诗会定音的著名风流文人钱谦益明末才女柳如是的老公。

影园主人郑元勋自幼好山水,工诗画,与书画家董其昌、造园家计成等文士交好。他年轻时在扬州城西南觅得一块荒圃,拟建一家园,作为养母读书之处。荒圃地处城河边沿的岛屿上,前后夹水,杨柳环绕,芦苇丛生,水中莲叶田田,游鱼穿梭。登高北望,扬州蜀冈上的迷楼、平山堂都历历在目,江南诸山遥遥可见,一切似乎都在柳影、水影、山影之中。数年之后,董其昌过扬州,亲临察看,认为此园初具山水画的意境,遂取“三影”之妙,并题名“影园”。

其二,影园筑成之后,郑元勋经常延请名士学者相聚园中饮酒赋诗。崇祯十六年1643年,园中开出一枝黄牡丹,郑元勋邀请名士聚在园中赋诗,并且向社会发出有奖征诗。应征之诗评定等级。评为第一者,则以黄金二觥金酒杯,隽刻“黄牡丹状元”五字赠之,此举名动海内,传为盛事。影园中原有小桃源、玉勾草堂、半浮阁、咏庵、小千人坐、读书处、漷翠亭、一字斋、渭荣亭、媚幽阁等诸多胜迹。郑元勋因明末市民骚乱,而死于非命,卒年四十八。撰有影园自记传世。一座名园也因社会动荡,战火纷飞,而渐次荒芜,直至湮没无闻。扬州园林的兴衰史,就是一部扬州城市的兴衰史。

我们一路走过,会发现公园里的树木中柳树较多。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有“绿杨城郭是扬州”的诗句。杨柳树是扬州的双市树之一另一种市树是银杏。说到杨柳树,民间有一则故事广为流传。说的是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巡游江都,船只有数百艘之多,称之为“水上宫殿”,这些水上宫殿需要纤夫拉动。隋炀帝为了“赏心娱目”,指定要宫女作纤夫。为了挡阳遮荫,皇上下令沿河栽树,栽什么树呢?这可大有讲究。

因为一来皇帝催得紧,他要赶到扬州过中秋,时不我待,这树必须长得快;二是栽种量大,大运河千把里路呢,这树栽了要容易活;三是因为栽在河边上,这树还要不怕水淹。选来选去,选中了柳树,向皇上一报,皇帝说:“嗯,此树甚好,就栽柳树,明天举行一个首栽仪式”。于是,第二天在洛阳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首栽式,隋炀帝亲手插下第一株柳枝,并赐此树姓“杨”。显然,这个传说是后人编排出来损毁杨广的,因为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描写了。

尽管关于杨柳树的得名与史实不符,但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在河边上大量栽种了杨柳树确是事实。白居易有隋堤柳为证: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潇潇,三株两株汴河口。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曾三次乘龙舟巡游江都扬州,因其过度荒淫奢靡,最终落得身死扬州,国破家亡的结局。而杨柳树则不幸从此在文人墨客笔下成了隋炀帝的“替罪羔羊”,很多文人将杨柳树视为隋朝亡国的象征。白居易说:“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改革开放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扬州,这座沉寂了一百多年的千年古城,又掀起了城市园林建设的热潮。今天的扬州城,大大小小的公园已有三百多处,扬州人能够在出门五分钟之后,随意进入一个城市公园。荷花池公园,在这一轮扬州城市园林兴起的过程中,得风气之先,是率先建成,并面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的公园。公园建成时,有全市最大的现代化露天游泳池,它是市民们消暑休闲的娱乐佳处。周围草坪广场,以乔灌木点缀,并修造园路,给游人以充分休闲的空间,因而很快就成为市民团体活动的中心。

这几年,又增加了一些新景点,如梓翁亭,是为纪念当代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所建。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1918年11月27日生。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有说园等园林著作传世。陈从周先生虽然不是扬州人,却对扬州的园林情有独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他就专门组织学生来扬州,对扬州的老花园和老民居进行建筑测绘。

1962年夏天,陈从周带领同济大学建筑系同学再次来到扬州,对扬州园林建筑进行全面的测绘评估工作。近两个月的时间,他们查遍了扬州城区已存的、半存的、乃至不存的30多处园林及住宅,并一一做了文字记载,拍了照片,上报给扬州市政府,建议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这对扬州古园林的立法、保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年是陈从周先生诞辰100周年,当年扬州是有关方面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且在此建“梓翁亭”,以表达扬州人民对这位有恩于扬州园林的学者永远的缅怀。

赏过了园景,现在我们来谈谈荷花池公园美学意义。总体看,荷花池公园的园林美学意义有三个方面。

一是赏荷佳处。荷花池公园,顾名思义,荷花是最大的景观特色。2003年,荷花池公园在扬州市郊汊河租地开辟品种荷花培植基地,面积15亩,荷花400余种,睡莲20余种,年培植数千缸,是全市荷花培植中心,是第18届、第30届全国荷花展指定供荷基地,享誉全国,多次获得全国碗莲栽培技术评比、荷花新品种评比奖项。目前公园内塘荷栽种面积近20亩,有多种精品荷花,其中以扬州本地名品荷花“广陵红”为主。荷花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雅文化的标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吟咏荷花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其中最脍炙人口者,莫过于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代散文中赞美荷花的名篇是明代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是闹中取静。历史上的荷花池是在城郊之地。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荷花池公园已处于城市中心板块。但是,由于园林设计者充分运用了园中的水面,种植了以荷花为主的各种水生植物,使整个园林虽然地处闹市,但却野趣盎然。加之沿水边绿树成荫,从物理空间上部分隔断了四周的喧嚣,而使得公园能够闹中取静,自成天地。公园东岸,绿植相对较少,用白矾石围栏相隔,消除了视觉障碍,使园景与街景浑然一体,从而产生“人于街边走,似在园中游”的感觉。园之南部,是一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不仅恰到好处地与园景形成了和谐,而且成为园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驻足池北向南看去,皖南文化之风扑面而来。

三是恰到好处地延续了扬州历史上两座名园的文脉。公园东部的九峰园以石为景,运用九块峰石浑然天成的奇特风貌,而自成一景。影园部分,则在“遗址模拟”、绿植布置等方面,以大写意的形式,给人们“重现”了当年一代名园的风采。

走出西大门,我们便结束了荷花池公园的全程游览。唐代诗人徐凝有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建设荷花池公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注意到白天景点的布置,而且设计了亮化工程。因此,荷花池公园的夜景也是十分迷人的。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说: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那就欢迎您下一次晚上来荷花池公园领略一番我们扬州迷人的“荷塘月色”!

合肥包公园导游词

包公园前身是包河公园,园区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导游要做好景点的解说词,详细介绍给游客了解。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带来的合肥包公园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合肥包公园导游词篇一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合肥著名景点——包公园,现在就请大家一起随我去看看吧!

在参观包公园之前,我首先为各位简单的介绍一下包公。包公,名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府人,是真宗仁宗的两朝名臣。公元999年,包拯出生于合肥小包村,28岁时考取进士,但是包拯却一度放弃了做官的机会。他认为:一个人在世如果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敬孝,那出仕为官,又谈何对朝廷尽忠呢?于是包拯遵循着“父母在,子不远游”的古训,在家尽孝十年,直至38岁才出任天长知县,后官至宋枢密副使。由于包拯为人以孝字当先,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所以包拯去世后,宋仁宗赐予他“孝肃”这个谥号,后人尊称其为包公——包青天。

现在我们便已经来到了包公文化园的第一站——包公祠了。大家眼前所见到的这座包公祠是合肥的另外一位名人李鸿章与1882年时出资重新修建的;所以在老合肥的口中又有着“包家祠堂,李家修”的说法。走进包公祠,我们首先看到在正堂大门上书有“忠贤将相,道德名家”八个大字,这八个大字也是对包公一生的真实写照。进入正堂,空气中飘逸着缕缕青烟,包公坐像便端坐其中,在“色正芒寒”四个大字的映存之下包公坐像更显威严。在正堂中还有一副据说是和包公真人一比一的石浮雕像,从这幅雕像上我们不难看出,包公是一位身高大约一米六的文儒书生,而且相貌丑陋,长着一副鬼见了都怕的阴阳脸,但是包公那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形象早已深深地映入了百姓的心中,所以戏剧舞台上包公都是身材魁梧,黑面长髯的形象。

大家再请这边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立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便是包公家训,包公正是用开除家籍这样严厉的方法来约束他的后人。在包公逝后,他的大儿子、二儿子、长孙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清官,世人皆尊称为“包公”。在包公祠中还建有包公蜡像馆,展示了包公流传于民间的断案故事,如:铡美案、打龙袍等。可是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再随我到包公历史文化长廊去看看吧。在历史文化长廊中我们展示了包公“端州掷砚”“庐州审舅”“出使契丹”等历史事件。其中还有一首包公的亲笔诗书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这两句话也正是包公一生的座右铭……

参观了包公祠,再请大家随我前往包孝肃公墓园去看一看吧。进入墓园,我们穿过阙门、神门、我们便走在了神道上,在神道两侧分列了望柱、石羊、石虎、石人,神道的尽头就是包公神主所安放的享堂了。在享堂的正后方,有一座宋代方上式的墓冢,冢前有一碑,上刻“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包公的遗骨便安放于此。包公不仅在中国被世人敬仰,称为“为政者之师”;在东亚、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包公更被尊为神明;在韩国,有两位中国名人备受推崇:一是孔子,二便是包公。

最后请大家随我来到清风阁,这座仿宋式楼阁是合肥人民在1999年纪念包公诞辰1000周年时修建的,登上清风阁的顶层,合肥十景之一的“包河秀色”便尽收眼底了……合肥包公园导游词篇二

包公园前身是包河公园,位于合肥老一环南环外,庖河区芜湖路。园区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全园以最权威、最翔实的历史资料陈列、文物展示和蜡像向世人展现这位生于斯、长于斯、坐镇开封府的宋代重臣包拯的爱民如子、清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不阿、铁面无私的人格魅力。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包公文化园,简称"包公园",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青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

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包河公园因为包公祠、包公墓和清风阁而闻名。

相传包河的藕是无丝的,不过,包河由于水污染,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藕了。包河公园为环城公园中历史文化景观的代表,属于环城公园中重要的一段,面积30.5公顷,其中水面15公顷。其南部地势基本平坦,北部因拆毁原城而成,故由水滨至环城南路呈坡状地势分布。

包公园景区内建有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包河沿岸绿柳成行、蒲荷万柄,包河中间碧波荡漾之中,有一狭长小岛,刀上绿树繁茂成荫,花木齐争斗艳,在一片竹树荫之中,隐现着一座白墙青瓦、纯朴典雅的古式建筑,就是合肥有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的--包孝肃公祠。包公,名拯,字希仁(999-1062),北宋名臣,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1020xx年),包拯进士及第,被朝廷任命为建昌县知县。

因其双亲年高体弱,需人侍奉,一直不曾到任视事。父母谢世后,才出任长县知县。嗣后,包拯任端州(今肇庆)知郡事,宋史·包公传中称其"颇有善政",三年后得到升迁,后历任监察御使、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知谏院;瀛州、扬州、庐州、池州、江宁、开封府知府及三司使,最后官至枢密副使而卒,追赠礼部尚书。包公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在包公幼年读书的河心香花墩上修建了,包公祠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祠东六角亭有井一口,传说贪官污吏喝了井水头痛难忍,故名"廉泉"。包河东南占地3公顷的松柏丛中,是包公及其夫人、子孙的墓园。合肥包公园导游词篇三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包拯吧,他可是个铁面无私、清正廉明的官员,许多动画片、电视剧都表现过他。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便来到他的故乡——合肥去游览,感受他的特殊魅力。

到了合肥,我一定要去包河公园看一看。走进包河公园,迎面便碰到由导游带领的一群游人。导游在向游人介绍:“我们正前方这条河,叫包河,共十五公顷水面。水中的鱼,背部颜色较黑,叫‘铁面鱼’;水中的藕,据说切开拉不出丝,称‘无私藕’。这些合起来叫‘铁面无私’。这条河生动地诠释了包拯的性格和品质。”我也在旁边听了导游的介绍,使我了解了这些知识,也使我进一步明白“包青天”精神对后人的重大影响。

那些人走后,我们继续向前走。我看见一个大门上悬挂的一块匾,上面写着“包孝肃公祠”。开始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听了妈妈的解释,我才知道,“孝肃”是包拯去世后人们对他的尊称。走进公祠,一座金灿灿的包拯大铜像矗立在厅堂的正中,两边还站立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在最左边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既阴森,又庄重。人们纷纷在这里合影留念。另外,在塑像上面还悬挂着五个匾,,分别题词为“广阳正气”、“色正芒寒”、“千秋遗直”、“公正清廉”、“清风亮节”,它们生动赞美了包拯的人格和情操。

接着,我们还去了“廉泉”、“流芳亭”、“回澜轩”、“清风阁”。站在“清风阁”上眺望远处的景致真好。

对了,我们还去了“包公墓”。走进墓室,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在两侧各砌有一面石壁,石壁上绘有二十四孝故事,我印象特别深的有卧冰求鲤、哭竹生笋、怀橘遗亲,它们都在阐释“孝”的含义,同时赞扬包拯是一个孝顺亲人、长辈的典范。墓室头顶上有一扇玻璃门,里面有包拯的棺木和遗物,许多人都来瞻仰。看着包拯留下的生前遗迹,我们更是怀念这位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游览了包河公园,我想到,我们都要学习包拯做一个正直的人。

红旗渠导游词精选17篇

红旗渠导游词精选17篇红旗渠导游词篇1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玉,大家可以叫我李导。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安阳,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岳飞故里,说到安阳就不能不提及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所以今天就我先带大家游览红旗渠。在新中国60年代,林州人民为战胜十年九旱的自然生存环境,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开凿了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大家从洛丝潭景点拾级而上,现在我们在张家岭看到一条宽8米的水渠,那就是红旗渠。继续向前走,在“创业洞”和“团结洞”之间,红旗渠像一条红色巨龙——盘山越涧而来,又钻山入洞而去。

大家继续前行,我们就来到了红旗渠干渠上最长的一处隧道——“青年洞”。远远望去,“青年洞”三个大字高悬在洞口上方的石崖上。青年洞长616米,全是修渠人民一锤一钎凿出来的呀!进入洞内,五彩灯光闪烁,凉气袭人。洞随山势,左弯右转。多像传说中的龙宫呀!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要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旗渠的美丽景点说也说不完,大家可以细细游赏。不过一定要注意:1、不乱扔垃圾;2、请不要乱拍照;3、不在木桥、铁桥上乱蹦乱跳。请大家配合,谢谢!红旗渠导游词篇2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这次旅游由我来当你们的导游。我是杨紫涵,大家可以叫我杨导。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周曾自豪地宣称: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为了修筑红旗渠,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56人重伤致残。在新中国60年代,林州人民为战胜十年九旱的自然生存环境,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开凿了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红旗渠。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神工铺,它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大家抬头看,那就是虎口崖。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崖的中间,是往下凹下去的,就像老虎的嘴巴。“虎口”上边垂下来的岩石,就像老虎的嘴巴。现在我们走在虎口崖上,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虎口”里面的景色。“虎口”里有许多垂下来的岩石,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碰着头。

修建红旗渠时,队长任羊成和除险队员们腰系绳索,身临悬崖,撬石除险。身上被大绳勒的青肿,被荆棘刺得生痛,但他们还是顽强作业。一次,任羊成正要扑进倒檐除险,上面掉下一块小活石,他躲闪不及,一排门牙被砸掉了,他吐掉口中的鲜血,继续凌空排险。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于是,这座山崖就叫虎口崖。荡气回肠的红旗渠是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典范,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的讲解先告一段落,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我们三小时后在停车场集合。祝大家在本次旅游愉快。谢谢。红旗渠导游词篇3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徐敏,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古都安阳,这里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是甲骨文的发源地。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世界文明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文字博物馆、岳飞庙……数不胜数。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

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和河南人民伟大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人间奇迹。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红旗渠红旗渠导游词篇4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到红旗渠景区观光旅游。我是小导游魏桢圃,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欣赏、领略这雄伟、壮观的红旗渠,希望你们能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

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空心坝位于总干渠任村白家庄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浊河上。坝长166米,底宽20.3米。顶宽7米,高6米,坝基埋深1-2米。坝体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抗压能力。坝腹设双孔涵洞,单孔宽3米,高4.5米,洞底纵坡1/1818,总过水能力23立方米/秒。坝下设消力池,再下为干砌大块片石护滩,坝南北两头各设有高4.4米的导水墙,使洪水聚向河中导入坝外,行洪能力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15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通过860立方米/秒的洪峰,大坝安然无恙。

该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设计,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1960年2月动工,中间停工两次,分三个阶段施工,1964年4月5日竣工,共完成挖方5624立方米,砌石方16296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2万元,由姚村、东姚公社修建。

南谷洞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库下游700米处,横跨露水河,长130米,宽11.42米,高11.4米,另加基础2-3米,单跨9米,石砌拱形结构,拱券厚0.5米,共10孔,故又称“十孔渡槽”。

渡槽挡水墙高4.3米,底宽6.2米,槽底纵坡1/3600,设计过水流量23立方米/秒,桥下排泄露水河2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洪水。为提高抗洪能力,1977年对主河道各桥墩分水尖进行了加固处理,1982年8月1日7时40分,安全地通过了南谷洞水库修建以来的最大泄洪量1650立方米/秒。

南谷洞渡槽始建于1960年2月15日,1961年8月15日竣工,由茶店、河顺两公社修建,共挖石方5264立方米,砌石9318立方米,用工5.6万个,用款14万元。

总干渠分水闸位于分水岭新(乡)河(口)公路右侧,一、二干渠分水闸设于总干渠终点,长6.5米,高12米,宽13.5米。闸底高程454.44米,低于渠首进水闸底10.31米。闸房内安装启闭力15吨的启闭机3台,闸房上悬空高擎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大字。一干为双孔,二干为单孔,孔宽均为2.5米。一千渠沿林虑山东侧向南至红英汇流,长39.7公里,设计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二干渠沿林县盆地东北边山腰蜿蜒东去,到马占村东止,长47.6公里,设计流量7.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62万亩。分水闸为河顺公社1965年3月修建。

分水闸以上是长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长346米的分水岭双孔隧洞,单孔宽4米,高4.5米。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为古今结合式建筑,三开间四周14柱,琉璃绿瓦挑檐,古色生辉。“红旗渠纪念亭”匾牌,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当代书法家赵朴初手迹。

三干渠分水闸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闸上游560米处的总干渠左侧,由此向东北穿过3898米的曙光洞到东卢寨村东止,长10.9公里,设计流量3.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6万亩。

桃园渡桥位于红旗渠第一干渠桃园村附近,横跨桃园河,故称桃园渡桥。长100米,宽6米,最高处24米,共7孔,每孔跨8米,拱券厚0.5米。渡槽两侧槽墙高2.7米,底宽2米,顶宽1米。纵坡为1/1700,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槽顶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桥板,路面宽4.6米,渡槽上连涵洞长100米,下接涵洞长170米,槽下排洪水,槽中通渠水,槽上钢筋混凝土盖板通汽车,合理地解决了渠水与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车的矛盾,充分发挥了通水、通车的双重效益。1965年9月25日动工,1966年4月1日竣工,工期186天,由采桑公社南景色、南采桑、下川三个大队修建,共挖土石方5400立方米,砌石5600立方米,投工6万个。用款5.4万元。

位于合涧镇西,是红旗渠第一干渠与英雄渠汇合的地方。英雄渠建于1958年,起自嘴上村西到红英汇流处长11.4公里,设计流量8立方米/秒。1966年4月一干渠竣工通水,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灌溉合洞、原康、东姚等7个乡镇16万亩耕地。

红英汇流南边是红英汇流一号电站,水头38米,装机2台,共2500千瓦。右上边是使用英雄渠水发电的红英汇流二号电站,水头18米。红英汇流工程为合涧公社1966年4月修建。

夺丰渡槽位于河顺镇东皇墓村东北,总长413米,宽4米,最高14米,单孔跨5米,共50孔,中间越一小丘,分为上下两段,上段17孔,长172米;下段33孔,长241米。渡槽过水断面高1.8米,宽1.7米,纵坡1/900,设计流量2.7立方米/秒。

1965年遇到大旱,激发了群众大办水利的积极性,河顺公社组织14个大队,每日出动劳力3100名,牲畜750头,大小车辆600多辆,畜驮车推,从2.5公里以外杨伯山屯村运来好料石。没有木料、工具,队队户户筹集,没有吊车竖起游杆当吊车用,大干加巧干,工效一日比一日快。1965年12月1日动工,次年4月5日竣工,仅用125天,共完成挖土石方0.5万立方米,砌券石1.02万立方米,投工21.5万个,用款12万元,渡槽整个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宽锻三道纹)“五面净”的大青石砌筑而成,既坚固又壮观,是一宏伟的工艺品。

曙光洞是红旗渠第三干渠穿过卢寨岭的隧洞,起于下燕科村南到东卢寨村东止,全长3898米,宽2米,高2米,纵坡1/1000,设计流量3.1立方米/秒,是通往东岗乡和河顺镇北部的咽喉,是红旗渠最长的隧洞。为便利施工,挖凿有34个竖井,其中20米以上的竖井有23个,最深的18号竖井,深61.7米。利用竖井建提灌站5个,发展灌溉面积4500余亩,其中18号竖井建有曙光扬水站,提程62米,浇地2023余亩。

该隧洞工程是东岗公社21个大队1300多名社员,1964年11月17日动工,经过一年零四个月,到1966年4月5日凿通。共挖凿山石3.08万立方米,砌料石0.9万立方米,投工25万多个。

曙光渡槽位于东岗村东部4公里的丁冶岭上,是三干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筑物,也是红旗渠灌区配套建设中,群众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力更生修建的较大建筑物。该渡槽全长550米,最高16米,底宽5.4米,顶宽3.5米,共20孔,中3孔,跨径10米,其余孔跨为8.5米,石拱结构。过水断面底宽1.1米,高1米,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由东岗公社和安阳县都里村修建,参加施工人数最多时达6000余人。1969年4月2日动工,6月25日建成。共完成挖土石0.69万立方米,砌石1.7万立方米,投工36万个,投资38万元,其中社队自筹资金占92.6%。

红旗渠,举世闻名,成为新中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不仅使林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被誉为“人工天河”“中国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各位游客,红旗渠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我的导游有使您不满意之处,请您原谅,请您指正。希望这次红旗渠之行给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最后我祝大家一路平安。谢谢!红旗渠导游词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红旗渠来游览观光,这天将由我来陪同大家一齐游览这座雄伟的红旗渠,期望大家跟上队伍,不要走散,我将会一一为大家介绍那里的景观。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夜沾逦鳎?拥厥葡斩瘛⑹?始嵊驳奶?猩窖?┕?6闯?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一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最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红旗渠导游词篇6

1960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修建了总长近20xx公里的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绝引漳河水入林县。沿漳河南岸绕悬崖,越峡谷,逢山开洞,遇河架桥,开凿长达70公里的总干渠,渠高4.3米,宽8米,引水量18.3立方米/秒。从分水岭向下,分凿三条干渠。第一条干渠沿太行山东麓向南与英雄渠汇合,全长41.5公里,著名工程有桃园渡桥,桥长100米,高24米,宽6米,其上可行汽车。十干渠与英雄渠汇流处称"红英汇流",渠水奔腾,飞瀑喷雪,好似银河倾泻。

第二干渠全长48公里,东南流入安阳县。第三干渠东北流经4公里长的曙光洞而入东岗乡。整个工程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挖砌土石1640万立方米,用工4000多万个。红旗渠的建成,全县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网,建水库、池塘400多个,建中小型水电站80多个,灌溉面积40万亩,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并提供了工业用水。红旗渠导游词篇7

河南省林州市。在那一座座秀丽的山峰上,盘绕着一个伟大的工程——“红旗渠”。

你可别小看它,如果没有它,你能想象到今天的林州会是什么样的吗?如果没了它,林州市将会是一片苍茫。在遥远的一百年前,这里是一片旱地,仅仅二十几年内就发生了五十余次旱灾。如果村民们想吃水,就要挑着担子到几十里外的一个小井里打水,而这打水过程中丧失的人命不可计数呀!

我在那里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孝顺的媳妇去打水,要知道,她打的可是八人的水呀!她走了一天,打过水回家,就在路上,她被绊倒了,水一下子洒光了,要想再去打,已经不行了——天已经黑了。回到家后,大家都没有责备她,而她却因为给自己过意不去,跳崖自杀了。

在太行山腰有一条漳河,林州人民就想把漳河水引入林州,来解决人们的吃水问题。人们在1960年二月动工了,男子汉出动了,铁姑娘也出动了,少先队员放学后也来帮忙,人们都奋战在那悬崖之上。工具却是些麻绳,除险钩,锤,吃的是野菜,住也是在山洞里铺床睡觉,我们在景点山区的山洞里还发现了一些肮脏的被子、褥子和衣物,如果你到了这儿,你一定会被感动的。

在极艰苦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十余年后,这项伟大的工程完工了,从那天起,便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7公斤。

“红旗渠”还有许多景点呢,青年洞、天下第一滑、天一线……。啊!那一天的旅行让我受益匪浅,它正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红旗渠导游词篇8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分水苑景区,当地原名坟头岭,由于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故改名为分水岭。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