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导游威胁白领游客至少消费8000元,低价团怎么还如此嚣张 旅游低价团怎么赚钱

导游威胁白领游客至少消费8000元,低价团怎么还如此嚣张

从来不缺新闻的云南旅游,又“出圈”了。

据媒体报道,日前,7月19日至26日,刘敏化名和朋友报名参加了一个6天5晚的云南旅行团,两人团费共计1580元,这里面包含了吃住费用,不含机票。结果,到了地方却被多次安排购物,导游还根据不同的职业,工薪人士要求买3000~8000元的东西,都市小白领要求买8000元~20000元的东西,并威胁:知道你家地址和身份证号码。

目前,昆明市文旅局称已关注到此事,正在调查处理。

2023年7月19日,旅客在昆明站候车。随着暑期的到来,云南旅游呈现加速回暖势头

很多人都在转发这条新闻,并感慨自己幸好没去云南。经过多年旅游环境整治的云南,刚刚消停了一些,却再一次形象受损。有人甚至调侃,云南导游都学会用大数据分析了,啥人买啥货,期待不同,挨宰的价码也不一样。

这样的情形令人叹息,也发人深思。强制购物为什么痼疾难除?低价团屡屡冲击民众的认知底线,为何屡禁不绝?

两个人6天5晚游,每人只付790元,这样的价格显然是不折不扣的低价团。如果考虑到导游可能从中拿到“揽客”150元提成,则这个团肯定挣不到什么钱。怎么办?无非是“堤外损失堤内补”“羊毛出在羊身上”,游客被购物,几乎是一定的。

从刘敏等人的落地遭遇可知,团费790元,但她实际花了五六千元,有的团友竟然还花了十几万元。消费力度之大,可见一斑。而强制消费为患之烈,则恐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复。

2023年7月31日,在昆明长水机场,进港旅客在到达大厅排起长队。

很多人都记得2023年一名游客在云南被毁容的恶性事件,当时,一则“云南省副省长微服私访被购物店强迫消费”的消息,也登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从那时起,针对公众极为关注的强制消费、灰色利益链以及低价团等问题,云南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旅游市场整治行动。

客观而言,经过一段时间治理,云南游的情形明显变好。及至此次的事件发生之前,彩云之南,似乎又重新成为出游者“心的方向”。特别是今年暑期,疫情平稳,在家中憋了许久的人都纷纷出游,西北的新疆和西南的云南成为首选,甚至有“一半的游客在新疆,一半的游客在云南”的夸张说法,足见云南旅游的吸引力。

遗憾的是,只要一发生恶性宰客事件,平日里的“岁月静好”立马就消失了。低价团这种云南旅游的顽疾就真没法办彻底铲除吗?

说到底,治理低价团强迫购物乱象,需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应持续保持强大的压力,不能有丝毫松懈。毕竟,与老老实实的经营比起来,低价团来钱要快;与游客的精打细算比起来,生猛的宰客来钱轻松。这就需要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时刻警觉,及时查处,将诸般不公不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一方面,也应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杜绝低价、超低价的团费。以市场的、行业的作用约束同业,避免急功近利、巧取豪夺。

此外,广大消费者本身也应多一些警觉,能够主动拒绝低价诱惑。一般说便宜没好货,而如果是便宜到“白菜价”,那就不是没好货而可能是包藏祸心了。市场从来都是双向的奔赴,消费者擦亮眼睛,很重要。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疫情防控,包括云南在内,各地的旅游市场正在缓慢回热,这一好的势头来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

起底“低价团”旅游内幕:导游拿回扣45%算正常

近日,“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对导游这一职业群体的争议。“不合理低价”问题是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百病之源”。为了降低成本,旅游公司压榨导游待遇,进而恶性循环,致导游队伍良莠不齐,难以保障服务质量。导游不得不通过胁迫消费、赚取高达45%回扣的方式获得“刀尖上削下来的利润”。调查发现,乱象背后是有关部门监管缺失。

导游是旅游产品链条上与游客最近距离接触的群体之一,其服务水准直接影响游客旅行体验。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登记导游员人数已超过73万人。旅游法明确规定,“导游和领队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拼低价”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下,一些低价旅行团被层层转包,底薪只有数百元的导游接团时往往需要垫付人均数百元的“人头费”,还没出团就已亏本。因此,他们往往千方百计通过诱导消费者购物以获得高额返点来“填坑”和盈利。有业内人士透露,多数购物、餐饮商家等会给导游返点,45%算正常,还有更高的。

淡季带不到团就吃不上饭出事靠募捐?

实际上,被报道的“恶导游”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新浪网近日关于旅游“强制消费”的调查显示,截至6日11时,69.4%的参与调查网友表示“旅行中遇到过强制购物消费”。记者调查发现,“胁迫消费”频发的导游行业背后是严重缺少基本生活保障。

张家界导游李春霞告诉记者,专职导游的月基本工资,在张家界300元-800元不等;兼职导游甚至没有基本工资,靠发日工资。“没有底薪的导游,常常面临‘淡季带不到团就吃不上饭’的窘境。”黄山导游小薇化名无奈地说,每天带团费约200元,淡旺季平均下来,一年工资仅2万元左右。

企业对导游的保障十分微薄。安徽一旅行社协会副会长洪琛透露,愿意给导游购买保险的旅行社微乎其微。“截至去年年末,当地156家旅行社中,大概仅两三家会给导游买保险。”湖南导游蔡妮娅告诉记者,2023年她身边有几位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受伤,但“出事以后基本靠行业协会募捐,几乎没有其他保障机制”。

导游流动性过高是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安徽省一位旅游部门工作人员称,按规定,旅行社要有20%的固定导游,但出于成本考虑,许多旅行社不愿意“养”固定导游,仅在旺季聘请临时导游,这部分人挂靠导游服务中心并交纳一定的管理费,没有固定薪酬、长期合同、社会保险,人多且散,工作稳定性差。

对于很多游客经常投诉的导游服务不好,专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导游工资与服务质量并不直接挂钩。“干好干坏都这点钱,所以大家工作积极性不高。”小薇坦言。据记者了解,在国外,导游收入以小费为主,旅行社所付的报酬仅占一小部分。这就意味着,游客是上帝,影响导游的收入高低,导游必然努力让游客满意。

由于正常收入低、缺乏保障、流动性高,导游群体难以留住人才,人员呈年轻化趋势。以皖中地区为例,调查显示,该地区70%的导游是毕业1年至3年的学生,普遍专业技能欠佳,仅10%导游有超过5年的工作经验。三亚春秋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王雪琴介绍,“2009年时我们公司有400多位专职导游,现在只有16位了。”随着“正规军”逐渐流失,越来越多无证黑导游充斥市场,队伍鱼龙混杂。

争夺“刀尖上削下来的利润”回扣45%属正常

安徽大学旅游系副主任李经龙分析说,那些习惯低价恶性竞争的旅行社,为控制成本,不断挤压导游基本工资待遇与游玩线路的服务质量,以拉低产品价格。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先靠低价争抢游客,再通过回扣等赚回利润的方式,被基层旅游部门称为“刀尖上削下来的利润”。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彭志凯4日公开表示,“不合理低价”问题是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百病之源”。据了解,组团社低价揽客--地接社“买团”抢客--导游胁迫消费赚“返点”来“填坑”,已经成为旅游行业一种畸形“食物链”。

海南一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那些几百元甚至几元的低价团费用明显低于成本,往往是由组团社组织游客,地接社从组团社手中买团,导游再先自己垫付费用从地接社买“人头”。对于地接社和导游而言,是负债在接团,“人均数百元的‘坑’,不想亏本,就只能想办法捞钱填坑。”

而诱导、胁迫游客购物,从商家拿返点就是主要捞钱方法。北京警方去年破获非法“一日游”违法犯罪团伙时发现,标价8280元的“金镶玉”进价不过百元,所获暴利中20%用于导游的分成。据了解,现在导游带团,购物、餐饮等环节一般都有返点,有十年执法经验的海南省旅游委质监局一名工作人员直言,“购物返点45%算正常,还有更高的。门票也有返点。”

年初转行的云南导游小陈向记者讲述了“返点潜规则”,像珠宝、字画这些产品定价随意性大,卖价越高,返点越多,“最多一次是在去年春,有个游客花三万元买了个玉镯,商户按照利润30%返给我,好几千呢。”

这种潜规则不仅盛行在商品购物,连餐饮住宿也有返点。张家界一位从业数十年的旅游业内人士谭威化名说,“在一些饭店,团餐之外,游客单独消费的餐饮,导游可以拿到30%-50%的回扣。”

记者在安徽、湖南、海南等多地走访调查,业内人士反映,“低价团”如今在中国各地旅游市场层出不穷,比起旅游法实施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海南三亚某大型旅行社总经理直言,旅游法对“坑人低价团”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反效果。“一些小旅行社反正也活不下去,干脆倾注所有捞一笔。劣币驱逐良币,导致自我约束力强的、积极转型的公司反而很难生存。”

监管缺失有关部门为眼前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旅游市场“百病之源”在哪里?在参与新浪“关于强制消费”调查中,截至6日11时,51.5%的网友认为,乱象背后是有关部门监管缺失。

安徽一地旅游市场监管处负责人说,“并非看不见、管不了,而是为了眼前利益,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业内人士认为,规范旅游市场应依法从严,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一旦发现零负团费,第一次可以警告,第二次就应该撤掉相关资质。

采访中,有游客反映,在景区发生旅游纠纷后,往往会出现“监管真空”,旅游局一查,与旅行社、导游无关,那就跟旅游局没关系;物价局一查有明码标价,管不了;工商一查,年检、纳税都有,也不归自己管;只要没有打架,公安也不管。

对此,海南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王习平说,目前省级旅游联合执法办成员单位彼此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导致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各种纠纷扯皮不断。多地旅游部门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成立综合执法大队,破除旅游综合执法壁垒,同时重视旅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以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专家认为,市场对于低价团仍有需求,政府需谨慎引导。建议一方面与行业协会合作,为旅游线路制定指导性的区间价格,并细化旅游法中“不合理低价”“诱骗”等模糊表述,为执法提供充分依据;另一方面从源头上加大监管旅游线路上的购物场所,防止假货横行。一旦在购物上无钱可赚甚至要面临清退风险,旅行社价格必然趋向合理。

对于70多万导游人员该如何管理?王雪琴等业内人士建议通过规范涉旅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导游薪酬模式和社会保障机制。中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黄金铸认为,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同时,要加强考评,建立清退机制,整顿导游从业队伍。记者/张紫赟袁汝婷王存福

跟团旅游,如何选择一个靠谱的旅游团

2、选择旅行社不能只看牌子。加盟模式导致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的旅行社在服务品质方面也有差距,每个门店的服务品质与门店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等有很大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实地考查一下旅行社的办公环境,通过老客户了解下旅行社的口碑。

3、考察旅行社门店一定要多比较,不要盲目求低价。有一些旅行社为了获取业务将业务价格调的很低,行程中会包含一些隐形的购物和消费,所以一定要问清楚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

4、和旅行社签合同一定要逐条看清楚。不要轻信旅行社接待的口头承诺,口头承诺不如写在合同里,有什么要求和问题一定要在合同里面体现,这可以作为事后维权的证据;

千万不要选择低价团!超低价团

羊毛出在羊身上!旅行社亏掉的钱,肯定要从别处赚回来!

如果你遇到一个团费便宜到让你怀疑人生的旅游团的话,千万不要参加。该团肯定起早贪黑购物忙!

其实,根据我的观察,对旅行社排山倒海的怨念主要来自低价团。可是各位围观群众,旅行社也是要赚钱,团费那么低,他们不拉你去购物哪来的盈利?

我们粗略估算一下旅行社新马游的成本账:

机票船票:每人约1800元/往返;

住宿:平均500元/晚,两人一间,4晚平均1000元/人;

用餐:平均40元/餐,8餐,共320元;

汽车油费、过路费:200元/人/5天;

领队机票、签证平摊费用:100元/人;

领队导游司机工作服务费:300元/人;

当然因为规模和渠道优势,旅行社可以拿到比普通人更低价的机票、酒店、交通等,所以按照这个价格,他们还是可以略有盈余的。

可是很多低价团都直接打出低价2800,甚至我见过有1800的价格,这个价格他们基本上不盈利甚至是亏本运营的。那么亏本要怎么办呢?肯定是拉游客们去买买买,争取拿到商家的回扣。

很多低价团的导游都是没有工资的,完全依靠购物的提成,所以只能逼着游客买买买。当然,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对,也不符合当前的旅游法。

但是,既然知道它是个坑,为什么还要一脚踩进去?我觉得只要大家不贪便宜,保持理性,掐指一算,就可以避免踩坑里。

那么,旅行团到底该怎么选呢?

根据我的经验,你可以选择贵的那个!如果最贵的那个承受不起,请选择第二贵的!

我一般就选择第二阶梯的,比如全程四星的豪华团、美食团、休闲团,基本上吃住挺好,行程也不太累,无购物点,导游态度好一点,团友素质高一点,所以基本上满意度会比较高。

当然,我真不是一个穷游爱好者。我的态度是难得出去一次就别怕花钱!钱不够,存够了再出去!

参加旅行团便宜还是自由行便宜?

是不是好多人告诉你自由行多便宜?然而,朕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同等条件下,旅行社绝对比自由行便宜。

因为规模和渠道优势,旅行社可以订到比普通人更便宜的机票、酒店、门票等!旅行社团体票经常可以拿到2折3折,甚至更低的折扣,而且年底还可能拿到航空公司的返利。这些都保证了它比个人更具成本优势。

一般人觉得自由行更便宜,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在跟穷游爱好者作比较,谁谁谁又告诉你他刚自由行回来,超便宜,玩得超嗨森。然而,人家对食宿的满意标准可能跟你差天共地。

我曾经跟着一群驴友去台湾,结果人家花了2000多,我花了5000多,人家觉得住青年旅馆也很满意的,可是我觉得隔音不好,私密性差,我只想住四星级酒店。人家觉得吃啥没所谓,可是我想难得来了,不吃点好的实在太浪费了。

跟团游比较方便,非常适合懒人和路盲

比如:去欧洲的各大博物馆在旺季都是要提前预约才能进入的。像我这种懒鬼,肯定是不愿意做这种事情。旅行社的导游就会帮你安排好一切。

团体和个人的通道通常是分开的;时间安排合理的话,团体经常可以较快进场。比如去俄罗斯冬宫博物馆,散客通道也就排了2个多小时,我们走的是团体通道,基本没排过队。当然也是导游有经验,时间安排的刚刚好。

当然,自由行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由灵活,丰俭由人。起码你不用掐着点起床,吃饭,坐车,游玩。喜欢就多玩一会,不喜欢就少玩一会,还是比较有自由奔放的感觉的。

最后,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出行的人数较多、自己又懒得做攻略、又没时间、又不想多花钱。

那么,选择一个性价比高的旅行团才是最靠谱的!

版权说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文章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若来源标注错误,转载涉及以及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后台将立即删除,谢谢!

小编是一名出境领队,广告投放、行业新闻

云南“低价团”背后的畸形利益链:导游返点最高达85%

6天5晚的云南游,两个人仅收1580元不包含机票,这样的价格让你心动吗?然而,当消费者抵达云南后,旅游过程中不仅需要缴纳额外费用,还遭到强制购物。导游强调知道游客们的身份证和家庭住址,对游客施加各种精神压力,以致其中有人“被忽悠买了13万元的翡翠”。

8月6日,云南省文旅厅通报确认,游客曝光视频中的导游涉嫌变相强迫游客购物,涉事旅行社存在将游客委托给其他旅行社接待、安排团队到指定购物场所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已责成有关州市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对涉事旅行社及涉事导游依法依规快速查处。

了解低价游套路的人们,不难感受到此事“熟悉的配方”——先以明显低于市场成本的价格吸引游客报团,等游客到达目的地实际参团以后,就违背此前信誓旦旦的服务承诺,通过强制购物、加项消费等手段牟取不正当利润,而旅行社多重代理委托、销售方和服务方不一致等操作,又让消费者的维权充满重重障碍,本来打算好好度假的心情自然烟消云散。

因为这番低价团宰客流程太过寻常,所以很多人已经学会了敬而远之。根据报道中游客小敏的叙述,此次她们也是因为以为疫情刚过,旅行社搞促销,才相信了低价的可能性。不管怎样,指责落入低价团陷阱的游客“贪小便宜”,是不公允的。无论是什么产品和服务,明码标价是交易的常识与基本准则,强迫游客购物的低价团,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对公平和透明的要求。

当消费者遭遇不法商家的套路时,舆论最应该一致声讨不法商家,主张维护消费者合法权利,而不是以某种优越感嘲笑落入陷阱的人。只有当维护正义的力量形成常态高压,才能让违法违规的低价团逐步销声匿迹。否则,总会有不法商家心存侥幸,也总会有无辜的消费者上当受骗。

在国内旅游市场中,之所以团队游依然占据主流,是因为团队游行程紧密、免去了旅行者出行的各种准备。对于难得休假出行的游客来说,选择团队游无疑是省心又舒心的方式。但是,团队游食、宿、行“全包”的方式,也对经营者服务水平和合规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在云南这样的旅游大省,团队游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地旅游发展的形象,每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都在损害着云南旅游事业的声誉、影响着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实际上,云南省旅游管理部门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治理强制购物的低价团,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在此次回应中,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综合执法监督局也表态将竭诚做好服务,维护好游客的合法权益,热忱欢迎新闻媒体和广大游客对云南旅游服务进行监督。也只有充分接受社会监督,对强制购物等违规现象曝光一起就查处一起,云南旅游才能始终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当然,从个体作出消费选择的角度来说,“学会避坑”同样是抵制此类低价团的合理态度。正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团队游尽管在食宿、交通方面有更大的议价能力,相比个人出游成本控制能力更强,但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营利动机。整体来说,在同等体验度上,团队游未必能省下多少钱。在成熟的旅游市场里,团队游往往代表着高品质的服务、高端的旅游体验,相对应的也是较高的价格,而不是遍地都是的“量贩式”低价团。

总而言之,整治不规范低价团,清理强制购物等旅游乱象,依赖监管部门打击不法商家的决心,也依赖社会各界的监督与曝光,还需要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适时转换观念、实现消费观念的升级。只有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实现行业优胜劣汰,旅游市场才能更完善,各项服务才能做得更好。王钟的[责编:王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