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交换式旅游”靠谱吗专家:保障安全不能全凭“信任” 交换式旅游平台有哪些公司参与

“交换式旅游”靠谱吗专家:保障安全不能全凭“信任”

对于即将来临的端午假期,不少人面对高昂的酒店费用望而兴叹。就在近期,一种“零成本”住宿的旅游形式在网络上悄然传播开来……“交换式旅游”能否在国内形成规模?参与者个人素质提高和监管都不可或缺,有关部门、相关平台应共同努力,加以规范。

随着旅游市场复苏,不少新兴的旅游模式正逐渐兴起。其中,“交换式旅游”就是近期突然火起来的一种,其间,“免费住”“零成本”等字眼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除了能节省大笔费用外,还能扩大社交圈子。通过这种形式,让原本陌生的两家人彼此熟络起来,很可能建立深厚的友谊,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所谓“交换式旅游”,即两个陌生人之间达成一致,互相到对方家里免费居住,到对方所在城市旅游,省去住宿费用。这种互助式旅游体验现状如何?是否有发展前景?又有哪些亟待完善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查看一些社交平台,记者发现在4月下旬就已经有众多网友通过发帖寻找“交换式旅游”对象,端午假期来临,又有很多配对成功的案例。居住在北京的赵女士,就在6月15日与三亚的“旅友”成功交换,家住江西的张女士也成功与青岛的王先生约好6月22日交换旅行……

张女士于6月中旬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公开征集一位愿意交换旅游的网友,很快就有人报名。张女士认为与青岛的王先生家境相仿,交流也顺畅,便选择与他交换旅游。“我和王先生都养狗,交换旅游可以互相照看对方的狗,家庭条件也差不多,我觉得谁也不占谁便宜。”

“把一大家子省下来的食宿费,用去享受旅游,不是更好吗?”赵女士给网友回复道。在社交平台上通过浏览也能发现,大多发帖者寻找“交换者”的理由都和赵女士一样。

据了解,“交换式旅游”目前有两种交换方法,一种是双方约定好时间同时交换,另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某一方先接待另一方入住,过些时日,再由另一方负责接待。“我住你的,你住我的”,互相提供自己的住所免费居住,同时还能提供所在城市旅游的规划线路和建议,避免踩坑,能节约成本,还能更好地享受当地美景风光,结交异地好友,提高自身的旅游体验和质量。对喜欢旅游的人来说,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对于市场来说,这样的体验为旅游带来了多样化,创造了活力。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耿松涛认为,“交换式旅游”是当前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兴旅游方式之一,这种形式的旅游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交换双方可以借此机会降低旅游成本,扩大社交范围,还可以交换旅游攻略,以“本地人”的身份,更深入地体会当地的风土民情,提高旅游体验质量。

“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旅游方式,安全吗?”“让陌生人住家里,我接受不了。”“万一对方的生活习惯不好,把家里弄脏了,或者有传染性疾病,那就麻烦了。”不少网友对“交换式旅游”表示质疑。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龙表示,“交换式旅游”能够节省旅行开支,还能有不同的人生体验,这些都是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所以广受追捧,但“交换式旅游”也有客观存在的风险。“交换式旅游”涉及住宿,就会有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敏感问题。“它是建立在纯粹的信任基础之上,实际上还是存在很多风险。物品被盗、损坏、人身安全等交换旅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有专家认为,作为一个借助互联网发展的经济型旅游模式,两人的一厢情愿很难维持,这会非常考验交换者的素质。交换者只是以口头约定的形式,没有合约的束缚同样会出现一方提供了服务,另一方毁约的情况。一方吃亏要如何解决,里面有太多说不清的理。交换旅游的对象大多是在网上互相挑选,网上交换者所发布的信息往往不能保障其真实性、准确性。“交换住处时,相当于向别人开放了你家隐私空间。”该专家说,如果别人再将你家的隐私外泄,问题会更大。假如别人利用你家违法犯罪,你不免要受牵连。“交换式旅游”现阶段伴有较大风险,应三思而行,以免“引狼入室”。

据相关投票数据显示,有62%的人认为“交换式旅游”不靠谱,仅有30%的人认为可以试试。

耿松涛指出,作为一种新生的互助式服务,“交换式旅游”不能只靠信任维持。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保障措施,“交换式旅游”的市场还很小,但是只要旅游的成本持续上升,“交换式旅游”的热度就不会在短时间降温。

“法律部门要跟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根据‘交换式旅游’的发展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对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进行明确的界定,以保障游客和当地社会的权益,促进‘交换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耿松涛说,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交换式旅游”的监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罚;旅游协会应发挥服务、引导、宣传和监督的作用,鼓励“交换式旅游”行业建立自律机制,制定行业准则和标准,并联合各地旅游部门或景区通过官方网站、媒体渠道和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有关“交换式旅游”的信息。

还有专家建议,应建立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交换式旅游”质量的不稳定性亟须建立一套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以此规范交换双方的行为规范,并与诚信网个人信用平台相关联,依此约束双方行为;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网络平台可以使用如微信、支付宝信用、银行信用等作为参照,从源头过滤失信人员。相关部门应对网络平台进行相应监管与备案,做到严格把关正规平台。而网络平台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负责任,除了落实实名制,还应作为中间方对双方的合约、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你住我家,我住你家”交换式旅游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法治日报图 漫画/李晓军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暴涨数倍的酒店费用让不少人望而兴叹。这种情况下,一种“零成本”住宿的旅游形式在网络上悄然传播开来——交换式旅游,即两个陌生人互相前往对方所在城市旅游,免费入住对方家里,省去住宿费用。

法治日报记者查看相关社交平台发现,自4月底开始,已有众多网友发帖寻找“交换式旅游对象”,并有不少已经“交换”成功。但相比一些人对交换式旅游表现出的兴致勃勃,

读懂“交换式旅游”背后的群众诉求|特评

交换旅游在社交媒体受到年轻人欢迎。图片来自社交媒体截图

文|深圳特区报评论员赵鑫

所谓的“交换式旅游”是指交换者出行的目的城市对换,一方到对方城市旅行,双方互相提供自己的住处免费供对方使用,并且帮助对方规划行程或者介绍本地的名胜及小吃等。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再次出现征集帖,不少网友在博主的发帖下自行组合配对。

“交换式旅游”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流行于欧洲,当时有一些背包客和旅游爱好者通过海报、广告等相互交换住宿和旅行经验,而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交换旅游变得更加方便和广泛。2000年左右,第一个专门为交换旅游而设立的网站HomeExchange在法国创立,允许用户在全球范围内用交换住宿的方式旅游,后期也诞生许多类似的网站和社区。可以说,在一些欧美国家,“交换式旅游”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旅游模式,同时也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当然,这其实也不难理解,最直观地看,“交换式旅游”可以大大节省旅行开销。同时,也有利于深度了解当地文化,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在交换房屋的过程中,双方房主也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不论是“本地人”的“心仪餐厅”,还是藏在城市角落的“宝藏景点”,彼此都能分享经验,把对方安排得“明明白白”,旅行过后还能收获一份友情,这样的旅行方式,何乐而不为?

其实,这次“交换式旅游”能够在国内“火”一把,直接原因也是一些游客担心酒店住宿房价太高,才选择了“交换式旅游”的方法。前段时间,有网友发布了一张“2023年全国各城酒店‘五一’价格对比图”,有酒店房价涨幅达591%,平时159元/晚涨至1099元/晚,令人咋舌。今年“五一”假期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除春节外的第一个小长假,许多人都“铆足了劲”要出去“玩一玩”“看一看”,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然而住宿供给不足,房价上涨,以及一些地方民宿毁约抬价等现象,确实成为了人们出去游玩的“拦路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五一”假期,一些人选择“交换式旅游”也是应对当前旅游现状的一种“无奈之选”。

当然,“无奈”之外,“交换式旅游”确实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未来,“交换式旅游”或将成为一种普遍的旅游方式,满足

“交换式旅游”,保障安全不能全凭“信任”

省下食宿费的旅游方式固然吸引“游客”尝试,但保护个人隐私等问题尚需解决 

“交换式旅游”,保障安全不能全凭“信任” 

本报记者 赖书闻 本报通讯员 王照 工人日报2023年06月21日 04版

对于即将来临的端午假期,不少人面对高昂的酒店费用望而兴叹。就在近期,一种“零成本”住宿的旅游形式在网络上悄然传播开来……“交换式旅游”能否在国内形成规模?参与者个人素质提高和监管都不可或缺,有关部门、相关平台应共同努力,加以规范。

随着旅游市场复苏,不少新兴的旅游模式正逐渐兴起。其中,“交换式旅游”就是近期突然火起来的一种,其间,“免费住”“零成本”等字眼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除了能节省大笔费用外,还能扩大社交圈子。通过这种形式,让原本陌生的两家人彼此熟络起来,很可能建立深厚的友谊,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所谓“交换式旅游”,即两个陌生人之间达成一致,互相到对方家里免费居住,到对方所在城市旅游,省去住宿费用。这种互助式旅游体验现状如何?是否有发展前景?又有哪些亟待完善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查看一些社交平台,记者发现在4月下旬就已经有众多网友通过发帖寻找“交换式旅游”对象,端午假期来临,又有很多配对成功的案例。居住在北京的赵女士,就在6月15日与三亚的“旅友”成功交换,家住江西的张女士也成功与青岛的王先生约好6月22日交换旅行……

张女士于6月中旬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公开征集一位愿意交换旅游的网友,很快就有人报名。张女士认为与青岛的王先生家境相仿,交流也顺畅,便选择与他交换旅游。“我和王先生都养狗,交换旅游可以互相照看对方的狗,家庭条件也差不多,我觉得谁也不占谁便宜。”

“把一大家子省下来的食宿费,用去享受旅游,不是更好吗?”赵女士给网友回复道。在社交平台上通过浏览也能发现,大多发帖者寻找“交换者”的理由都和赵女士一样。

据了解,“交换式旅游”目前有两种交换方法,一种是双方约定好时间同时交换,另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某一方先接待另一方入住,过些时日,再由另一方负责接待。“我住你的,你住我的”,互相提供自己的住所免费居住,同时还能提供所在城市旅游的规划线路和建议,避免踩坑,能节约成本,还能更好地享受当地美景风光,结交异地好友,提高自身的旅游体验和质量。对喜欢旅游的人来说,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对于市场来说,这样的体验为旅游带来了多样化,创造了活力。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耿松涛认为,“交换式旅游”是当前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兴旅游方式之一,这种形式的旅游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交换双方可以借此机会降低旅游成本,扩大社交范围,还可以交换旅游攻略,以“本地人”的身份,更深入地体会当地的风土民情,提高旅游体验质量。

“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旅游方式,安全吗?”“让陌生人住家里,我接受不了。”“万一对方的生活习惯不好,把家里弄脏了,或者有传染性疾病,那就麻烦了。”不少网友对“交换式旅游”表示质疑。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龙表示,“交换式旅游”能够节省旅行开支,还能有不同的人生体验,这些都是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所以广受追捧,但“交换式旅游”也有客观存在的风险。“交换式旅游”涉及住宿,就会有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敏感问题。“它是建立在纯粹的信任基础之上,实际上还是存在很多风险。物品被盗、损坏、人身安全等交换旅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有专家认为,作为一个借助互联网发展的经济型旅游模式,两人的一厢情愿很难维持,这会非常考验交换者的素质。交换者只是以口头约定的形式,没有合约的束缚同样会出现一方提供了服务,另一方毁约的情况。一方吃亏要如何解决,里面有太多说不清的理。交换旅游的对象大多是在网上互相挑选,网上交换者所发布的信息往往不能保障其真实性、准确性。“交换住处时,相当于向别人开放了你家隐私空间。”该专家说,如果别人再将你家的隐私外泄,问题会更大。假如别人利用你家违法犯罪,你不免要受牵连。“交换式旅游”现阶段伴有较大风险,应三思而行,以免“引狼入室”。

据相关投票数据显示,有62%的人认为“交换式旅游”不靠谱,仅有30%的人认为可以试试。

耿松涛指出,作为一种新生的互助式服务,“交换式旅游”不能只靠信任维持。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保障措施,“交换式旅游”的市场还很小,但是只要旅游的成本持续上升,“交换式旅游”的热度就不会在短时间降温。

“法律部门要跟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根据‘交换式旅游’的发展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对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进行明确的界定,以保障游客和当地社会的权益,促进‘交换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耿松涛说,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交换式旅游”的监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罚;旅游协会应发挥服务、引导、宣传和监督的作用,鼓励“交换式旅游”行业建立自律机制,制定行业准则和标准,并联合各地旅游部门或景区通过官方网站、媒体渠道和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有关“交换式旅游”的信息。

还有专家建议,应建立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交换式旅游”质量的不稳定性亟须建立一套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以此规范交换双方的行为规范,并与诚信网个人信用平台相关联,依此约束双方行为;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网络平台可以使用如微信、支付宝信用、银行信用等作为参照,从源头过滤失信人员。相关部门应对网络平台进行相应监管与备案,做到严格把关正规平台。而网络平台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负责任,除了落实实名制,还应作为中间方对双方的合约、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与陌生人互换住宅交换式旅游日渐流行 靠谱吗

你住我家,我住你家”靠谱吗?与陌生人互换住宅进行交换式旅游日渐流行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暴涨数倍的酒店费用让不少人望而兴叹。这种情况下,一种“零成本”住宿的旅游形式在网络上悄然传播开来——交换式旅游,即两个陌生人互相前往对方所在城市旅游,免费入住对方家里,省去住宿费用。

法治日报记者查看相关社交平台发现,自4月底开始,已有众多网友发帖寻找“交换式旅游对象”,并有不少已经“交换”成功。但相比一些人对交换式旅游表现出的兴致勃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