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2023年上半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北京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2%。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0.94万亿元,同比下降26.7%;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23万亿元,同比下降33.8%。

3.五一小长假出行热度较之同期有所下降,“本地游”趋势延续受疫情管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五一小长假出行热情未得到完全释放,数据疲软,“本地游”趋势延续。据文旅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长三角及京津翼地区受疫情影响明显,核心景区客流承压明显。本地游延续前期热度,成为五一文旅市场主导。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本地游订单占比达40%,较2023年、2023年同期均高出逾10个百分点;乡村游的酒店订单量相较清明假期增长84%。城市周边的非遗、博物馆等文化旅游则受到亲子客群和年轻游客的欢迎。

三、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2023年作为饱受疫情冲击的第三年,疫情间歇式影响从未间断,跨省熔断机制加重出行顾虑,尤其是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旅游市场的表现不佳。2月中旬开始,国内多地暴发疫情,打乱旅游市场复苏节奏,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核心数据骤降。据文旅部公布的上半年各节假日出游情况来看,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均同比下跌,仅元旦实现了双增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

图12011-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

新冠疫情仍然是导致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从2023年的四个季度来看,国内旅游增长呈现出“波动明显”和“先急后缓”的特征。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0.24亿人次,占全年出游总人数的31.5%,而第四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5.57亿人次,仅占全年的17.2%。

2.国内旅游收入超疫情前一半

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比2023年增加0.69万亿元,增长31.0%恢复到2023年的51.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36万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55万亿元,增长28.4%。

3.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接近疫情前水平

2023年国内旅游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99.28元,比2023年增加125.14元,增长16.2%,已接近疫情前2023年953.23元的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1009.57元,比2023年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613.56元,比2023年增长15.7%。

二、国内旅游发展现状与展望

1.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经济运行课题组研究,2023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

2.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图22023年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

3.节假日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2023年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的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2023年有一定程度减少。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严格落实常态化防疫要求,引导游客理性、安全、文明出游,保障了节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的平稳有序。全年节假日旅游呈现出稳开、低走、缓升的态势。

图32023-2023年节假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4.本地游和周边游成为重要形式

受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局部地区规模爆发的影响,2023年国内旅游的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明显收缩,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成为国内旅游的空间特征。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

图42023年节假日出游及目的地游憩半径

5.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受到青睐

2023年在冬奥会的带动下,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滑草、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新兴玩法。2023年夏季国内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1.城乡客源市场呈二元结构

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居民仍然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2023年城镇旅游者国内出游23.42亿人次,占比72.15%;农村旅游者国内出游9.04亿人次,占比27.85%。在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持续提升和人口城镇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预计我国城镇旅游者占据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体的特征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2.东部地区客源市场超全国一半

综合考虑国内旅游者的出游次数和停留时间等因素,2023年东部地区占据了51.44%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西部地区占据了24.47%,中部地区占据了21.57%,而东北地区仅占2.52%。东部地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旅游市场营销的重点目标区。

分省份看,2023年浙江、重庆、广东、江苏、湖南等省市具有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上海、重庆、浙江、北京、江苏等省市具有最高的国内旅游出游率。

图52023年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国内出游率指数

3.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

2023年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成为了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与此同时,14岁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增速较快,“一老一小”成为了国内旅游的亮点和重点,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具有广阔前景。

图62023年国内旅游者年龄分布

4.国内旅游者呈现出高学历特征

我国国内旅游者呈现出高学历化的趋势。2023年,具有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国内旅游者占比为42.27%。如果仅考虑城镇国内旅游者,高学历旅游者所占比重则高达50.49%。

四、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特征

1.东部旅游目的地收入占全国近四成

2023年,全国各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为57344.68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38.5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38806.71亿元和44440.64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收入的26.09%和29.87%。国内旅游收入最少的为东北地区,为8172.91亿元,仅占全国总收入的5.49%。

2.西部地区旅游接待人数逐步接近东部

2023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差距较小,分别为39.86亿人次和39.44亿人次。中部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为37.59亿人次。东北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最少,仅为7.12亿人次。东北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严重且近两年恢复速度较慢,与其他三大旅游目的地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3.东部地区旅游人均消费大幅领先

2023年各地区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高,达到1438.81元。其次是东北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分别为1148.44元和1126.71元。而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少的是中部地区,为1032.23元。

1.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八成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2023年国内旅游客流呈现出显著的本地化、近程化特征。近程的省内旅游客流占到了全部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而远程的省际旅游客流仅占18.76%。

2.省际旅游客流集中在相邻省份之间

省际旅游流动表现出相邻省份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特征。在2023年的全国前100条省际旅游客流中图7,有81条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仅有19条旅游客流为非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 

图72023年全国前100条省际旅游客流示意图

3.省内旅游客流集中在人口大省

2023年,全国省内旅游客流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陕西省。

4.全国前10大省际旅游客源地

2023年,按照省际旅游客流流出量计算,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际旅游客源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四川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贵州省、江西省。

5.全国前10大省际旅游目的地

2023年,按照省际旅游客流流入量计算,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际旅游目的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浙江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2023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2023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各项工作。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23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23年同期的73.1%。春节假日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一、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

在落实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10739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73.5%。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新春旅游休闲推广活动。北京、天津、河北联合推出10条京津冀主题旅游精品线路,举办京津冀冰雪旅游季。演出、展览、灯会、乡村“村晚”等活动精彩纷呈。87个平台的160个账号参与直播了“文艺中国2023新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量2715.41万人次。全国共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约11万场,参与人数约4.73亿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共9400余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40.92%,比2023年增长22.5%,票房收入3.78亿元,观演人数约323.8万人次。各地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10522场,“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参与视频总量超过6.5万个,直播超过580场。

二、惠民措施助推文旅消费回暖

各地相继出台景区门票减免或打折、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等惠民利民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免费开放A级旅游景区1281家,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其中62家5A级旅游景区实行免票。河南洛阳52家A级旅游景区,贵州遵义会议会址、赤水丹霞旅游区、黄果树景区等377家A级旅游景区推出免门票活动。山东省级财政安排2.1亿元用于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景区门票减免等。河北、内蒙古等地统筹安排,为消费者提供一揽子惠民礼包。

三、文化和旅游活动迎春氛围浓厚

各地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活动,受到当地民众和游客欢迎。上海以“乐嗨过大年,皆得你所愿”为主题,推出丰富“年味”大餐,包括十大主题近500项新春文旅活动。山西11市举办七大类650余项活动,合力打响“欢乐中国年,地道山西味”品牌。海南三亚推出游艇旅游、水上旅游、低空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组织开展新春集市、国潮园游会等活动。黑龙江以“醉美冰雪季、非遗过大年”为主题,举办“第二届黑龙江冰雪非遗周”,开展“百人百米百图剪纸展”“非遗迎春灯光秀”等活动。

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市场亮点

多地聚焦“不夜城”特色,激发夜间消费活力。据数据监测,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流量5212.2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3.06万人次。北京八达岭夜长城首次在春节期间对公众开放。四川成都开展夜游锦江、成都灯会、光影节、火花节等系列夜游活动,宜宾集中推出夜饮、夜景、夜娱、夜购、夜游等新业态新场景。陕西西安以“华彩闪耀梦长安,温暖祥和中国年”为主题,举办城墙新春灯会。重庆举办都市艺术节,推出焰火表演、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等系列活动。

北京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目前,旅游业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行业。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城市的战略目标。北京市是世界知名大都市,国际化水平高,同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众多名胜古迹的存在使得北京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进入新世纪来,北京的旅游业一直在飞速发展,但在疫情前,北京的旅游业发展速度便已经逐渐下降,逐渐成为中速发展。本文以北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方法对北京的深厚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深刻了解北京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为北京文化旅游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一些可靠性建议。

关键词:文化旅游;SWOT分析;北京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文化旅游,又称文旅,指代旅游的一种类型,一般认为是通过旅游去感知、体察和了解地域文化内容的一种过程,其寄托于旅游这种形式存在,旅游总能感知文化,两者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因此文化旅游也被泛指为对某国、某地的文化进行追求和享受的一种时尚。

在我国,根据普遍的概念,文化旅游的层次分布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层、现代文化层、民俗文化层和道德伦理文化层四种。历史文化层,主要以历史建筑、遗址、文物、典籍记载等为主要代表,着重落脚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层,主要指的是近现代涌起的现代文化和艺术,以及高潮的技艺成果;民俗文化层,其中主要涉及到当地的生活习俗、婚丧祭祀、服饰庆典等等民俗文化;道德伦理文化层的分类较为抽象,但主要表现在人际交流的文化领域。文化旅游对于国内的旅游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文化旅游不但能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更能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同时,国内文化旅游的开展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

目前,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逐渐被取代,文化旅游应运而生,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导致的。中国的经济腾飞使得人们手中拥有越来越高的消费能力,而随着旅游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精神和文化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近两年疫情影响了人们的出游计划,但是在有限的出游机会中,人们对于重点旅游城市的重复游览行为是呈上升趋势的,这是因为旅游背后蕴含的各类文化让人们开始注重起了文化特色和生活本质。未来,文化旅游仍将是旅游发展的潮流。

二北京市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虽然疫情严重影响了旅游业,但北京市的旅游情况恢复,意味着文化旅游产业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和全球都仍旧受到高度的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任何一座城市的经济增长都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而作为全国首都,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在北京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深度分析目前北京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存在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对于北京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竞争力的提升都很重要。

三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

文化产业,在国内被认为是一种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一般而言,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要是针对公众的文化娱乐产品及服务的活动诞生的行业。这一点早在2004年就被国家统计局所定义。世界各国对于文化产业可能视角不同,理解不同,但都不可否认一点,文化产业会给人们带来精神属性和娱乐属性。因此,广义上的文化产业,一般需要重视的是,该产业会产生精神娱乐性文化产品的输出行为。

旅游产业,瑞士学者克拉普夫认为,旅游即非定居者在一座城市的旅行或者暂时居住后发生的现象和关系。其概念的特点在于不会长期驻留,也不会在该地进行工作赚钱。传统的旅游产业一般即代表“食住行游购娱”,但目前,旅游产业已经扩展成为了“食住行游购娱体体验会会议养养生媒媒体广告组组织配配套”,与其他的行业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链模式。

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中的一个概念,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交汇融合,即通过文化旅游的过程,向旅游者提供精神性和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过程。这两个关系的耦合,便于更好的了解北京市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SWOT分析理论SWOT分析理论一般用于对企业进行整体性分析的方法,是衡量一个企业或者产品的竞争优势的一种方法。在本文中,该分析方法是对北京市文化旅游这一产品竞争优势的分析,通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个部分,对于北京市文化旅游这一过程中的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要发现对北京市文化旅游产业不利的、需要避开的因素,最终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法和未来发展战略的一种方式。SWOT分析能让北京市了解到当前其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各类因素的优劣点,最终通过匹配分析,有助于提出更正确的决策或者规划。

二、北京市文化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

一北京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1.文化旅游的数量多、种类丰富

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华北平原上,华北平原的西北山麓,周遭存在山麓林立,四面被河北环绕,东南角处于天津市相互接壤,这使得北京市具有非常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自从2007年开始,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概念就一直被提出,发展条件非常良好。而且,自古以来北京就是历史重镇和地方中心,是全球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样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北京城建城历史超过三千年,历史悠久,给北京的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市交通便利,作为中部枢纽,其与东环太平洋各国,北地俄罗斯,丝绸之路西亚各国的地缘关系都比较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能进行通航,是国际交往的重要枢纽。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有七个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级别地质公园的城市。北京旅游景点超过二百个,拥有文物古迹超73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超过320个,同时,北京市还有15处森林公园景区和5处地质公园,均为国家级别。作为首都及近七八百年的历史古都,且拥有数量繁多、种类丰富的文化旅游地点。北京一直以来都拥有非常稳定的客源市场。在每年的旅游过程中,北京都在旅游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等等知名景点,都为北京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有垄断性优势

北京建城历史超过三千年,历史底蕴非常浓厚。早在1982年,北京就被获批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内除了世界遗产以外,还有成百上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知名的主要包括智化寺京音乐、昆曲、天桥中幡、“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厂甸庙会、京西太平鼓、京剧、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等等。这给了北京很多额外的旅游资源。同时,北京拥有世界上著名的7个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在全国也仅仅有56个。作为明清古都的北京,不仅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也有丰富的故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多元,而且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北京在近七八百年间存在的各种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的优势。

进入新中国以来,由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渐上升,北京也已经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符号。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五常之一,北京吸引了国内外所有国家和人民的注意,“中国话”甚至成为了国外的学习热点。在这种背景下,北京的旅游资源,就更显得尤为独特。

二北京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劣势分析

1.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不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了六百万辆,与2023年年底的657.0万辆基本持平,位居全国首位。这说明了北京这所城市的繁华,但不可置疑的是,随着汽车数目的增多,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北京目前早已取代了伦敦,成为了世界知名的雾都之一。

十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和旅游需求不断提升,导致了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我国的旅游知识及理论,并未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跃迁,相对的研究系统还不完善和成熟,缺乏稳健性。这就使得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很多人缺乏对其的认知,在国内的许多大学中,也缺乏旅游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所以,旅游业的专业人才数量相当稀缺,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的文化旅游产业也首当其冲,从业人员的素质差距使得北京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北京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机遇分析

1.高端旅游市场的发展

目前,“高端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发展趋势。高端旅游的着眼点主要在旅游个体或者群体,强调高消费水平、高消费层次和高消费方式。希望旅游产品高端、旅游服务高端,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旅游质量和旅游配套服务。北京市的高端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

2.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2007年,国家就曾提出以北京-天津-滨海新区为发展轴,以京津冀为核心区、以辽东、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战略,相关发展格局目前已经形成。北京市在2023年曾发表了不少的纲要政策,希望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设定理论支持,从而促进这一战略背景下的旅游业协同发展,收效并不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对于北京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积极的影响,便于北京市文化旅游产业形成良好态势。

3.爱国潮流下的北京符号

随着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涌起一片一片的反华潮流。他们试图通过这些政治斗争来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北京,就是中国的代指。近现代来,我国遭受连绵苦难,一直以恢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国家战略目标。这种大背景下,很多爱国年轻人都以北京城内的许多旅游景点作为自己更深刻的贴近那段历史的证明。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址,给予人们的是对于文化旅游的最本质的内涵。在爱国潮流的状况下,北京的旅游产业,更是得到了不少的机遇,给北京的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北京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挑战分析

1.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受限

京津冀经济区于2007年正式建立以来,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相比,经济、生态、社会和人口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合流,这和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差距很大,珠三角中,闽东南地区的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发展也在广东等地的发展下出现了非常大的优势,但北京并未带动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发展。其次,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并未形成详细的法案,各地发展并未集聚,相对来说有非常大的差距,这使得三地不但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更使得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

环境问题突出,改善力度不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中显示,中国的污染城市数目多,规模大,其中北京市的严重程度,是国内第一。虽然北京市一直以来在进行工厂外迁,但依旧没能帮助北京很快的解决环境问题。调查显示,北京的大气中的SO2、悬浮颗粒物和NH化合物浓度,年日均值均超过国家限定标准,这些环境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不言而喻。

3.旅游投入低,基础设施建造力度不高

北京市的人口多,旅游人次也常年位于国内首位。相对来说,北京市的旅游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建造已经相对完善。但由于旅游人口众多,北京市的基础设施建造力度相对而言人均很差。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之下,北京城市旅游发展的品质,必须依赖基础设施的建造力度。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而政府则需要对文化旅游产业加大投资,如此才能提高文化旅游业发展动力。2023年3月份,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北京市考虑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特点,将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些企业纳入文化政策扶持范围,市内财政直接投入4亿元加以扶持。这不是北京市第一次进行旅游投入,xxxx之后,年均投入超过十亿元,但相对北京分散的旅游景点,目前北京在各个景点之间,仍没有互通的旅游专线配套设施,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京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北京市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对策

一整合当地多种文化旅游资源

目前,北京城市内部的多种文化旅游资源需要进行整合,从而将一些相对零散或者规模不大的旅游景点进行有效的整理串联,整体打包,建设开发。可以选择的整合方法也多种多样,比如空间层次整合、主题整合、产品整合、线路整合或者龙头整合等等。首先以空间层次为例,北京八达岭长城周围的景区有很多,北京市将其一直以来都作为“大八达岭”景区进行整体开发,这就是非常好的空间层次整合的措施,有效的提升了文化旅游档次,避免了无序经营。

在此建议,北京可以根据城市内部位置,依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市场状况,制定发展方向和战略,形成区域主题旅游名片和印象,从而整合北京的旅游资源,让其服务于某种旅游主题,如追寻历史,如明清演变,打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这三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1、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8.43%。

2010-2023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1.57万亿元,2023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63万亿元,创历史新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6%,较2023年同比增长11.06%。

2、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大小则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2023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11.05%,达到2023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2023年的10.39%到2023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并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注:2023年占GDP总量比重为10.39%。

3、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中国文旅部发布的国庆节假期八天的旅游市场数据,2013-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23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2023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数量来看,2023年,河南省接待游客数位列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增长了9.09%;江西接待游客6809.75万人,全国游客数量排名第二;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疫情受损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恢复较快,2023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江苏、江西及贵州三省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前三,分别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以及367.21亿元。

4、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3年底,预计全国游客人数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降至4.55万亿元。

但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观念的改变,旅游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因此前瞻预测,至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人次,旅游收入接近10万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2023年一季度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受新一轮疫情影响,2023年一季度旅游市场数据明显弱于去年同期。文旅部发布2023年一季度和元旦、春节旅游数据:其中元旦、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0.52亿人次、2.51亿人次,同比分别减少5.3%、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255.09亿元和2891.98亿元,同比分别减少6.6%、3.9%。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8.30亿,同比减少1.94亿,下降19.0%;国内旅游收入0.77万亿元,同比增加0.03万亿元,增长4.0%。本文整理了包括星级酒店、旅行社、各省市、各假期等各渠道的旅游市场数据,以分析一季度旅游市场全貌。

一、2023Q1旅游数据

文旅部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8.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1.94亿,下降19.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人次6.21亿,下降11.4%;农村居民旅游人次2.09亿,下降35.3%。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0.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03万亿元,增长4.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0.62万亿元,增长9.4%;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14万亿元,下降14.5%。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与服务业发展形势,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帮扶行业之一,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揽子帮扶政策措施,包括7项旅游业专项政策、10项适用于旅游业的普惠性政策,以及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措施等。同时,各省市和地方政府也随后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帮扶政策,通过减免房屋租金、缓缴住房公积金、加强金融支持、实施就业补贴等举措帮助中小微企业度过难关。

数据来源:文化旅游部,迈点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迈点研究院整理

2023年一季度,受国内持续散发的疫情及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酒旅行业仍处于被压抑状态。据信达证券数据:一季度,全国酒店平均房价为392元,平均出租率为43.13%;平均房价同比为0.97%,相比2023年一季度基本没有恢复和变化,平均出租率为-4.5%,呈现继续萎缩态势。受新一轮疫情影响,2023年3月酒店市场数据明显恶化,弱于去年同期。虽然酒店业在疫情的泥淖中艰难发展,但国内酒店企业面对现实困境,亦在加快调整供应链、创新产品服务、升级营销方式、强化竞争之道等。

各地区来看,全球疫情肆虐导致国门封闭,海南成为了国人唯一的海岛度假目的地选择。因此,自2023年四月份国内全面解封以来,海南酒店业绩提升迅速,且在北方进入冬季之后,其需求量也只增不减。根据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海南旅游业进入稳定的高速增长状态,1-2月份旅游过夜人次各月份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即使对比疫情前的2023年,旅游人次、收入、过夜人次均呈同比高速增长状态。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迈点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迈点研究院整理

二、2023Q1节假日旅游市场

2023年元旦期间,四川、辽宁、湖南、北京等地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增长,江苏、广西、广东等地旅游人次和收入同比均出现小幅下降,全国整体情况呈现平稳态势。周边游仍为元旦出行主流,其中新一线城市热度凸显。在冬奥会话题与体旅融合趋势共同催化下,各地区冰雪游景点均有进入热门目的地榜单。元旦期间离岛免税再创历史新高,海南步入旅游旺季。

马蜂窝数据显示:当地游仍是大多数游客2023元旦出行的首选。三亚位居热门目的地榜首,蜈支洲、亚龙湾、南山进入热门景点前十名,三亚的奢华度假酒店成为年轻人跨年“宅酒店”的热门之选。元旦小长假期间热度最高的目的地城市第二至十名分别为:北京、阿坝、杭州、上海、成都、珠海、哈尔滨、重庆、广州。携程数据显示:在国内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短途周边游依然是用户出行的主流选择,省内游订单占比近六成;全国十大周边热门目的地排行中,南京、成都、杭州、郑州、长沙等新一线城市占据半数席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