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可移动装配式林业索道支架受力分析 索道支架的图片高清

可移动装配式林业索道支架受力分析

工程索道作为林业集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显著的优点,索道运输能量消耗小,生产效率高,其架空在支架上,不需要开挖集材便道,环保性好[1-2]。索道支架是承载索的承载装置,是索道系统的基础。传统林业集材索道通常选择伐区中合适的活立木作为支架,或者搭建桁架式钢支架,两种支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5]。活立木支架需要在索道起点或终点所在的集材线路上,不仅需要选择胸径50cm以上深根系树木,而且可作为支架的立木无法利用索道集材;桁架式钢支架,架设与拆卸不方便,成本较高[6]。因此,设计一种方便移动的支架,可以简化林业索道的安装架设。1不同索道支架的受力分析1.1传统索道支架受力分析

为扩大索道适应范围,设计移动式支架,同时为保证有足够的支撑高度,采用支架托索装置承托承载索结构[8]。从图3中可以看出托索结构的支架主要承受压应力,故采用圆管作为支架的基本结构较经济合理。图3托索端力学分析Fig.3Mechanicalanalysisofcablepulley图选项1.2.1托索滑轮分析

支架托索装置可以采用托索滑轮,也可以是托索鞍座。采用托索滑轮[图3(a)],承载索与滑轮接触为滚动摩擦,承载索可以在滑轮上自由移动,支架所承受的外力为向下的压力,压力为:${F_y}={F_1}{ m{sin}}{ heta_1}+{F_2};{ m{sin}}{ heta_2}$(1)

因为滑轮对承载索滚动摩擦力很小,F1=F2${F_y}={F_1}left({{ m{sin}}{ heta_1}+{ m{sin}}{ heta_2}} ight)$(2)$F_{x}=F_{1}left(cos heta_{1}-cos heta_{2} ight)$(3)

式中:F1为承载索工作端拉力(N);F2为承载索固定端拉力(N);Fx为水平方向合力(N);Fy为竖直方向压力(N);θ1为F1与水平线夹角(弧度);θ2为F2与水平线夹角(弧度)。

这种支架结构受力状况较好,但承载索在滑轮处的挠度较大,承载索使用寿命短。1.2.2托索鞍座分析

托索装置采用托索鞍座[图3(b)、图3(c)],可以增大承载索挠度,增加了承载索和托索装置的接触面积,可以延长承载索的使用寿命。但此时支架就不只承受压力,而且还承受了承载索与鞍座之间的横向摩擦力。

式中:μ为摩擦系数0.12;a为钢丝绳包角,取0.42弧度,F3为绷索产生的拉力(N)。

当Fcr1=Fcr2时整根支架受力最均衡,计算得l1=0.59L。

式中:Fcr1为下半段临界压力;Fcr2为上半段临界压力;I为惯性矩;E为弹性模量;L为总长;l1为下半段长度。2仿真分析

从仿真分析中可以得出,在0.59L处增加一个铰链约束,支架稳定性最好,最大变形最小,临界载荷最大,是下支点固定,上支点自由端的30倍。仿真变形云图如图5所示。同样模型通过公式(8)、(9)计算出最大的临界压力,结果记录于表2。临界压力变化趋势相近,分段模型仿真结果大于计算结果。图5综合变形云图Fig.5Totaldeformation图选项3试验分析

设计承载1000kg,支架间距离200m,两支架安装坡度11°。计算得主索拉力为80kN,支架受压力30kN,支架高度5m。根据相似试验原理,取管材规格为直径75mm厚3mm管。由于分段支架临界载荷接近,为制造与运输方便,按图6模型比例为0.5L的分段设计。把设计支架用的管材参数带入得:${I_s}=4.4{{ m{e}}^{-7}}$

式中:Fcr为计算支架所受压力(N);Fcrs为实例支架临界压力(N);Fcrm为模型支架临界压力(N);Is为实例支架惯性矩;Im为模型支架惯性矩;N为安全系数;Ls为实际杆件长度(m);Lm为模型长度(m);惯性矩与杆件长度平方的比值$frac{{{I_{ m{s}}}L_{ m{m}}^{ m{2}}}}{{{I_{ m{m}}}L_{ m{s}}^{ m{2}}}}$为相似准则。

安全系数N大于4,经实际验证方案可行,如图7所示。图7应用实例Fig.7Applicationinstance图选项5讨论与结论

通过理论计算、仿真分析以及试验验证,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在支架中增加绷索固定后,可以有效消除水平方向拉力对支架的作用,消除支架弯矩,绷索固定抗压能力提高3倍以上;采用分段式支架,增加多组绷索固定,可减小单段杆件的长度及杆件的柔度,从而提高支架的工作能力;当分段处位于杆件的0.59L处时,效果最好,抗压能力是没有分段时的1.7倍;分段支架单根杆件长度与重量减小,便于运输转移,对推广小型索道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由于本研究仅针对特定的支架结构形式进行试验分析,对于不同的支架结构形式(包括材料、固定方式、支架高度,绷索固定形式、索鞍形式等),其性能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索道集材的需要,今后应对不同的支架结构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到可供生产选择应用的性能最佳的系列支架结构形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