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2023,旅游焕发新活力 国外旅游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23,旅游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尹婕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1月04日第12版

新年伊始,旅游市场迎来了令人振奋的变化。携程、途牛等平台发布的2023元旦假期旅行趋势报告显示,游客跨省游的出游需求及热情较2023年中秋小长假有一定提升;海南、云南等冬季旅游热门目的地也呈加速回暖状态。

“复苏”“回暖”成为2023中国旅游业的关键词,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的信心。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表示,旅游业将进入复苏向上的新通道,这将是一个渐进且不可逆的过程。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3—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外发布。纲要明确提出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拓展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

旅游业具有韧性强、潜力大、产业链长等优势,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大有可为。

文旅部已推出一系列发展旅游促消费的举措,为加快恢复2023年旅游消费活力添薪。文旅部将组织开展2023新春旅游推广活动,鼓励各地推荐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路径分析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路径分析2023年08月05日10:21      (0)+1我有话说

意见领袖|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本文作者:金蕾、郭一品、施懿宸

随着碳中和目标不断推进,低碳发展已成为各行业重要的转型方向。旅游业作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高敏感行业,向低碳转型既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低碳经济的实践。本文立足于旅游相关企业视角,基于目前的碳排放现状,探讨了我国推行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管理规划建议。

一、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背景

根据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3表1,可将旅游产业分为旅游出行、住宿、餐饮、游览等九大类。2023年全国国内游客共60.1亿人次,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89亿元,约占全年生产总值GDP的4.56%,占服务业生产总值的8.42%。其内部结构占比如图1所示。其中旅游购物31%和出行27%的规模最大,分别创造了14,077亿元和12,055亿元的增加值。

表1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3整理

图12023年全国旅游相关产业增加值构成

二碳中和的提出推动我国旅游产业低碳转型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气候变化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旅游业发展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一方面,气候变化影响着旅游业,例如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给海岛国家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威胁;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大量碳排放也严重影响着气候变化。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3,2023年与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分别为43,909万吨和13,624万吨标准煤。剑桥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报告显示,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约为5%。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2030年全球与旅游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增加25%,其中世界旅游的交通运输排放量将会比2023年增加45%。

2023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机遇,有利于推动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也加速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低碳转型。

二、低碳旅游的内涵与发展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与意义

目前,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我国各行业正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推广低碳旅游势在必行。低碳旅游,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即在旅途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的旅游出行模式,以达到旅游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的发展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旅游消费的低碳化,即旅游过程中消费者的碳足迹的减排,包括食物消费中的碳足迹、住宿消费中的碳足迹、旅游交通中的碳足迹、旅游活动及康乐休闲中的碳足迹等。二是旅游生产的低碳化,即旅游产业及企业对清洁能源和材料的使用、绿色技术的利用、旅游过程中的碳中和与碳补偿等。

作为当前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之一,低碳旅游有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由于旅游业所涉及的相关产业较为广泛,产业结构链复杂,发展低碳旅游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低碳转型,例如农业、工业等与旅游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低碳旅游不仅是为了响应低碳经济,更是为了提升旅游质量。旅游业严重依赖于气候条件,例如风暴洪灾等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会直接影响到旅游景观或设施的建设,进而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阻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发展低碳旅游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低碳旅游相关政策梳理

我国海岸线狭长且海岛众多,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温度带,拥有天时地利的海岸资源,就滨海旅游资源来说在全世界也是位居前列的。在我国主要旅游城市中,13个是滨海旅游城市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深圳、珠海、广州、海口、三亚,我国已经出现了如“浪漫之都”大连、“度假天堂”三亚、“南国明珠”北海等一系列滨海休闲城市。

我国主要滨海旅游城市分布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著名的海滨旅游景区:三亚大小洞天南山文化旅游区、大连金石滩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自然生态风景区、江门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均位于以上滨海旅游城市。

我国十大著名的海滨旅游景区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国土资源丰富,不同区域均有独特的地理风景,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近些年,国内经济稳步发展,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在这一发展形势下,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海旅游飞速发展,2023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达18086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2008亿元,同比增长12.49%,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3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下滑明显,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开始恢复增长,2023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达15297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1373亿元,同比增长9.86%。

2023-2023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统计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滨海旅游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滨海旅游以海洋为根本基础,以沙滩、海水以及阳光等为核心内容,为游客提供必要的物质、精神服务,开展如疗养、娱乐等相关活动的旅游方式,深受广大游客喜爱,2023-2023年期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长期占据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两成以上的比例,2023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滨海旅游成为国内游客出游首选,占比一度达到62.44%,2023年较2023年小幅下滑,2023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52.39%,占据中国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

2023-2023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比例走势图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文旅部、智研咨询整理

2023年我国九大滨海旅游城市共完成国内旅游收入14912.83亿元,其中,上海国内旅游收入完成3536.53亿元,广州国内旅游收入完成2885.89亿元,天津国内旅游收入完成1968.81亿元,杭州国内旅游收入完成1524.2亿元,青岛国内旅游收入完成1411亿元,厦门国内旅游收入完成1285.92亿元,宁波国内旅游收入完成837.8亿元,三亚国内旅游收入完成743.2亿元,福州国内旅游收入完成719.48亿元。

2023年中国主要滨海旅游城市国内旅游收入统计亿元

资料来源:各市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23年我国九大滨海旅游城市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51.07%,其中,上海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12.11%;广州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9.88%;天津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6.74%;杭州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5.22%;青岛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4.83%;厦门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4.40%;宁波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2.87%;三亚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2.55%;福州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2.46%。

2023年中国主要滨海旅游城市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比例%

资料来源:各市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现阶段滨海旅游方兴未艾,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同样存在一些急需处理的问题。如怎样确保滨海旅游实现长久、健康发展,如何展现出它在国民经济与旅游领域中的强大推动作用等。简而言之,我国当前滨海旅游业主要存在以下发展问题。

中国滨海旅游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就当前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看,其存在一定问题,想要让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为此,当地政府以及旅游开发企业一定要正视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努力完善管理体系,强化滨海旅游的娱乐性、主题性以及结构多样性,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实现该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返回搜狐,查看

202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3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5在线发布

    报告指出:2023年旅游市场景气下探,波动筑底,旅游产业景气、企业家信心、游客满意度等指标走低,政府托举政策和市场主体创新对于稳定旅游经济基本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局之年,也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破题之年。“乙类乙管”新规实施,恢复20国出境游等政策变化减少了疫情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春节旅游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市场快速回暖的主基调,预计全年旅游市场呈“稳开高走、持续回暖”总体格局。

    2023年市场景气下探,国内旅游跌至疫情以来新低

    2023年新冠疫情散发贯穿全年,各地防控措施有所收紧,居民出游心态更趋谨慎。2023年全国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位于临界值以下,第一至第四季度指数值分别为95.60、97.82、85.59和99.32,季度均值为94.58,较2023年低8.64。居民出游意愿均值为86.73,与上年基本持平。旅游企业家信心指数3个季度低于临界值。

    2023-2023年国内旅游景气及居民出游意愿指数季度

     202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5.3亿人次,同比下降22.1%,较2023年下降12.12%,恢复至疫前42.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0%,较2023年下降约8.5%,恢复至疫前30.7%。预计全年入出境旅游人数约4630万人次,同比下降约4.8%,恢复至疫前15.5%。

        2012年-2023年旅游市场主要指标趋势

    2023年的全国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80.52,仍处于“满意”水平,但是同比下降2.37%,为2023年以来的首次回落。疫情管控导致“盲盒式出游”、目的地生活共享内容欠丰富、现代旅游产品创新供给不足,是导致游客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2013-2023年分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

    1、旅游市场复苏阻力下沉,旅游消费呈现“时间前移、空间就近、结构分散”特征

    2023年疫情频繁散发,年底之前地方防控力度有所加强,呈现出“上稳下紧”特征,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一线、新一线城市防控精准性相对更高,二线、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防控口径总体梯度递增,旅游市场复苏阻力下沉。全年省域、市域旅游经济内循环明显,本地游、周边游、近郊游等近程化出游特征依旧显著,旅游消费的人口红利强于资源红利。从排名前30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名单中看出,重庆、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景气度高。在精准防控等灵活度较高的防疫政策下,即使在上海、广州等地多次暴发阶段性疫情,游客出游和接待游客规模仍保持较为领先的水平

2023年市域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排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